下沙金龙机电怎么样:英媒:東盟經濟一體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37:54
2011年11月21日字號:『 大 中 小 』【我要評論】【列印】
來源:新華網 作者:
英國《金融時報》11月21日發表題目為《東盟經濟一體化?》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在鄰近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實裏達(Selectar),有一個曾經是英國皇家空軍基地的工業園。在這裡,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在英國以外首家生産Trent 900和1000發動機的工廠即將建設完工。這兩個型號的發動機分別用於空客A380和波音787夢幻客機。
東盟10國首腦本週飛往印尼度假勝地巴厘島參加本年度的東盟(ASEAN)峰會時,腦子裏盤算的一定就是:如何吸引像羅爾斯- 羅伊斯那樣的廠商來投資。
但這裡有一個矛盾。羅爾斯-羅伊斯的東南亞主管喬納森-阿舍森(Jonathan Asherson)在被問及為何選擇實裏達時表示:“我們也看了亞洲其他一些地方,但真正具體分析每個可選地時,新加坡的優勢就變得很明顯了。”他指出,亞洲市場對寬體飛機發動機的需求增長迅速,羅爾斯-羅伊斯與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已經有了一些合作,且新加坡有現成的熟練工。
頗能説明問題的是,他沒有提到新加坡是東盟成員國,儘管東盟總人口超6.2億,預計今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將達到1.8萬億美元,而且有望取代運營成本越來越高昂的中國。
按照這些衡量標準,東盟是排在亞洲大國中國和印度之後,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第三大支柱,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東盟領導人週末將與8個在太平洋有戰略利益的其他國家舉行另外一系列峰會。對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俄羅斯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以及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韓的領導人來説,緊接東盟峰會之後舉行的東亞年度峰會是個難得的機會,能夠就一些日益嚴重的地區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
東盟對於美國尤其重要。在奧巴馬政府決定重新確立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之後,東盟成了美國與中國角逐影響力的重要競技場。
但是,東盟在政治上不斷上升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地理位置決定的。東盟的總人口和總GDP不過是些漂亮的數字,在經濟上沒有任何實質意義。東盟仍然只是把10個各有不同的經濟體拉到一起的鬆散聯盟。商界許多人士認為,東盟永遠光説不做、令人失望,只不過它剛好包括了一些有吸引力的成員國,在投資建廠和設立亞太區總部方面提供了中國以外的選擇。
本次巴厘島峰會是東盟改變這種不良印象的難得機會,因此也成為東盟44年曆史中一個關鍵的時刻。東盟各國領導人將審議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的進展,該計劃的目標是到2015年創建一個一體化的經濟共同體,包括構建一個地區性的産品和服務自由市場,實行統一的投資規則和針對專業人士及熟練工人的統一簽證制度,並允許資本自由流動。
埃森哲(Accenture)在新加坡的管理諮詢創新中心負責人格蘭特-鮑威爾(Grant Powell)説:“如果東盟能夠實現經濟一體化,那將是錦上添花的一件事,(因為)那將使企業能夠更順暢地在不同國家開展業務。”鮑威爾也是最近一份報告的主要作者,該報告是在採訪了在東南亞開展業務的逾400家企業的高管之後寫成的。
作為一個經濟單位,東盟將受益良多。10年來,東盟地區實現了6%至7%的平均年增長率。其人口結構也非常有利,年輕人的比例比中國高得多,這似乎表明:隨著勞動者數量和消費支出不斷增長,該地區的高速增長可持續許多年。
一些跨國企業已在東盟開拓業務,許多公司一方面看中當地的市場,另一方面要把該地區當作後備,用以對衝中國的種種問題。德國化工集團巴斯夫(BASF)在新加坡和泰國都設立了工廠,還計劃在馬來西亞與國有的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合資成立一家10億歐元的特種化學品企業。如果東盟經濟一體化能夠像預想的那樣取消區域內的汽車關稅,南韓的現代公司(Hyundai)也考慮在菲律賓建廠。義大利摩托車集團比亞喬(Piaggio)已經在越南建廠,生産的摩托車向整個東盟地區出口。
一些本土企業也開始放眼整個東盟進行運籌帷幄。馬來西亞廉價航空公司亞洲航空(AirAsia)將自己定位於東盟的航空公司,表示要開通東盟所有大城市之間的航線。泰國最大的石化集團PTT Chemical在馬來西亞有一家合資工廠,生産特種化學品。馬來西亞銀行聯昌國際銀行(CIMB)已正式宣佈,將推行一套“著眼于東盟”的戰略。馬來西亞電信集團Axiata已在多個東盟市場開展業務,新加坡電信(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也是如此。
然而,對於東盟經濟共同體能否成為現實,以及實際執行效果如何,東盟地區的商界和金融界普遍表示懷疑——即便各方在這個問題上都比較含蓄。在一次比較典型的交流中,有人問一位資深跨國銀行銀行家:是否看好東盟經濟一體化?這位銀行家做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表情,説:“反正我不會屏氣凝神地期待著。東盟想辦的事,有哪一次按時辦成了?”
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説,他很懷疑東盟有足夠的份量和影響力來推動成員國實現其大膽願景。波特説:“只有在政治意志堅定、機構有足夠能力推動變革發生的情況下,集體行動(尤其是一群彼此差異極大的國家)才能夠發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一個學術小組在最近一份報告中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報告指出,20%原本最遲應在2009年做好的監管及立法準備,截至2010年底仍未實施,主要是因為國家層面的阻礙。
更為根本的問題是,該研究對東盟經濟表現強勁的觀點提出了挑戰,指出在過去10年中,每人平均GDP平均每年僅增長2.3%,僅略高於全球平均水準。這似乎表明,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增長的結果,而不是生産率提高的結果。
斯坦福大學東南亞論壇(Southeast Asia Forum at Stanford University)負責人唐納德-埃默森(Donald Emmerson)表示,東盟的一些困境既源於自身的分散,也來自它在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定位,這種定位使它沒有“原生性認同”(primordial identity)感,這與它的兩位巨人鄰居不同。“東盟是由外而內、自上而下産生的,”埃默森説。“它是一種人為身份。從某種意義上説,它先有名,後有實,而且在許多方面,它的‘實’還在形成之中。”
這種現實包括國家間的巨大差異。從財富的角度看,新加坡的每人平均GDP接近美國的水準,而緬甸、柬埔寨和寮國仍在世界最貧窮國家之列。少數成員國是民主國家,大部分國家不是。新加坡致力於發展國際仲裁業,可在其他國家,腐敗和官方干預司法獨立的現象相當普遍。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s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Association)的最新報告顯示,印尼的證券法既未能阻止內幕交易,也未能阻止市場操縱。“總檢察院被認為是印尼最腐敗的機構之一,而法官幾乎總是可以用錢收買的,”報告稱。
這些文化、法律和治理方面的差異,促成了所謂的東盟方式——即基於共識的發展制度。這意味著,各成員國的官員和部長們每年要開幾百次會議,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他們必須達成一致意見。其目的是為了避免造成干涉各國內政的印象。但這也意味著,沒有對落後國家進行推動的機制,也沒有解決執行方面的糾紛的機制。
結果就是,協議的成果比承諾的少,或者在協議生效、其影響顯現後,引起破壞穩定的糾紛。例如,4個最貧窮成員國還沒有全面執行東盟的貿易協議,因為它們擔心無法與經濟更繁榮的鄰國競爭。還有多個成員國堅持列出長達數百頁的“敏感”産品排除清單。
對變革的抵制隨處可見。關於降低各成員國之間産品貿易關稅的最終協議,由於泰國和菲律賓之間與此無關的大米貿易爭端而受到擱置。同時,在多個國家爆發了反對東盟與中國簽訂貿易協議的憤怒抗議。“我們的政府被中國人和南韓人控制了,”在一份與中國的協議達成之後,印尼一傢俬人股本公司負責人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非關稅壁壘隨處可見。由於政府干預,亞洲航空公司(AirAsia)最近放棄了在越南開辦合資公司的計劃,而政府干預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保護國有旗艦航空公司,使其免受不請自來的競爭。
不過,有關東盟將會解體或逐漸消失的反覆出現的預測,並未成為現實。的確,東盟取得了一些切實的進展。東盟內部或許並未完全實現自由貿易,但在較大國家之間,實物産品99%實現了無關稅流動。資本市場仍然被邊境和貨幣分割,但有限的跨境股票交易即將實現——儘管只涉及較大成員國。航空領域未實現自由化,但航空公司在各國首都和其他一些大城市之間展開了有限的競爭,催生了欣欣向榮的低成本航空業:除了亞洲航空公司以外,還有菲律賓的宿務太平洋航空(Cebu Pacific)和新加坡的老虎航空(Tiger Airways)。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駐新加坡的許長泰(Tai Hui)表示,各有不同的東盟國家有大量機會走向一體化,比如讓新加坡成為服務中心,泰國和馬來西亞成為先進製造中心,印尼和越南成為低成本生産基地,同時所有國家都利用這一地區的大宗商品和自然資源。
在巴厘島,東盟如果明確宣示經濟一體化將按時實現,它就有機會證明自己能夠推動進一步變革。
但對於東盟各國領導人能否實現經濟一體化,許長泰仍有懷疑。“作為一個實體,東盟或許太多樣化了,以至於無法實現這樣的轉變。”
網站編輯:修菲
關鍵詞:東盟;經濟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