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材进口市场分析:在乔家大院读楹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2:43:27

在乔家大院读楹联

 

假期去山西走了一趟。在乔家大院,我不仅亲身领略了它的豪华气派、富丽堂皇和森严规整,更多的是实地感受了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家族传统。比如乔家的家规有“六不准”,即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嫖妓,不准吸毒,不准赌博,不准酗酒。可以说这些条规放到现代乃至将来都不过时,而现在的富家子弟能做到这些条款的却不多。但乔家子孙却基本上都遵照执行了!这或许就是乔家打破“富不过三代”周期律的秘诀。

走在乔家气势雄伟的高深大院,你随处可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形式多样、书法优美的楹联和匾额。这固然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但我想更离不开乔家对此的高度重视和着力而为。过去虽说没有“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时髦说法,但在我看来,乔家的楹联和匾额却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起到了这个作用。这里的大部分楹联和匾额就像乔家的家规一样,至今并不过时,有些楹联传达的思想和理念,恐怕我们现代人还赶不上。我这里择其感受最为深刻的辑录几则,朋友们看了,就知道我的意见并非诳语。

大门口匾额:“履和”、“古风”。这里没有求财求富的意向和张扬大富大贵的显摆,而仅仅表达家族对和谐、和睦、和气、和处等等的追求,以及永远保持淳朴古风,不尚时髦习俗的心愿。古人说:“中也者,天之达道也;和也者,地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能和,什么事情办不成?!

甬道楹联:“百年燕冀惟修德,万里鹏程在读书。”在读了大学仍然找不到工作或不读书的比读了书的还会赚钱的现象较为普遍的今天;在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再次泛起的今天;在急功近利、什么都以一时收益为判断标准的今天,读读这幅对联,或许会清醒、明智一些。

一院匾额:“为善最乐。”为善,能得到他人的赞许、给他人带来快乐;能让自己产生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成就感;能使自己心态阳光、心情舒畅;能给后人积德并为他们做出良好榜样,能不乐吗?

一院楹联:“积德为本续先世之流风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之家法意在开来。”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人要立身于世,必须自觉继承先辈优秀传统。但要振兴后起之小家和国家,是不是今天有些成就便够了呢?楹联做了最好的回答——要着眼未来、开启未来!

二院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在讲机巧、灵活、虚幻、忽悠的今天,这幅对联仍然有意义吗?仔细想想、反思人生,字字真经!还有对联“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尤难知难不难”,其中的辩证思想、创业思维同样给我们很多启迪!

四院楹联:“有书留晋魏,无事话羲皇。”意思是藏书要收藏很古老的书籍,无事时只谈论古人的美德。为什么呢?藏书当然应该收藏经过时间洗礼和筛选的经典。无事不谈今人谈古人,也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也是为了少惹事生非,为了“静坐不论人非” !

五院楹联:“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读书即使没有成名,也会有高雅的谈吐和品德,行善积德不求回报,自然心安梦稳。多么通达、洒脱的境界!今人又有几人能做到不求成名、不求回报?!

六院楹联:“宽宏坦荡福臻家常裕,温厚和平荣久后必昌。”这与前面的对联简直一脉相承,但又有新的意境。宽宏坦荡、温厚和平,不仅能成就今天的事业,而且还永葆家业长存、幸福永远。还有一联:“诗书与我为蘖,嗜好与俗殊酸咸。”意思是读诗看书像饮酒一样美,业余嗜好要不跟俗人相同。这与我喜爱的另一幅对联“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有异曲同工之美!

六院还有一联:“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需求己莫求人。”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李嘉诚、比尔·盖茨等真正的亿万富翁在生活上却特别节俭的原因和理由!

乔家大院的楹联还有很多,这里仅仅辑录了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就足以印证乔家大院的另一幅对联:“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而外别无奇书。”到乔家大院,读这些楹联和匾额,就可以获得良多启示和人生快乐!

 

 

楹联和匾额,在乔家大院古建筑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量很多、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几乎是门门有匾额,院院有楹联,形成内涵深厚、品味高超的文化层次。现将楹联中尊师重教、读书修德养性有关楹联摘录如下:百家燕翼惟修德

                 万里鹏程在读书

意思是有祖先的庇护但也要修德,只有好德行,才有好报应,只有读好书才有好前途,才能鹏程万里。

孝友和亲渊源传作家政

读书礼乐根抵蔚为国华

孝敬老人、善待朋友、和睦乡里、亲戚和美,作为家政源远流长。诗经、书经、礼记、乐经堪称中华民族的国粹精华。意指家以和为贵,人以德立身,教育后人知书达理、明德。

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

有书留魏晋

无事话羲皇

藏书要收藏很古老的书,无事时只谈论古人。意育后人多读书养身修性,闲时以书为伴。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读书即使没有成名,也会有高雅的谈吐和品德;行善积德,不求回报,自然心安理得梦香。

读书与我为黜蘖

嗜好与俗殊酸咸

读诗看书像饮酒一样美,但我的嗜好跟俗人不同。

 

匾额有一“笔锄斋”:意思是指读书写字要像农夫的锄头那样勤快,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出精品。

    斗拱飞檐,充分体现了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

      北院是祁县一带最典型的五外三穿心楼院

        南院是二进双跨式四合院

    金粉墨宝,匾额楹联,使古宅显得富丽堂皇,高贵气派

乔家大院的楹联还有很多: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乔家大院主人乔映霞自题
    乔映霞(1875-1956)。此联正体现了乔家几代人共同的理想,面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乔氏家族的子弟们能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以自己卓绝的努力,用金钱之支大笔,在黄土地上建起了这座最完整、最豪华的精美大宅院,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人生的思考,令人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户牖观天地;
山川是古今。
——佚名题乔家大院
淑气来黄道;
晴光拥紫霄。
——佚名题乔家大院
咸歌大有年;
自得同人禾。
——佚名题乔家大院
雨过琴书润;
风来酿太和。
——佚名题乔家大院
恪勤在朝夕;
怀抱观古今。
——佚名题乔家大院
日暖兰英秀;
风清桂子香。
——佚名题乔家大院

瑞霭映瑶池;
和风生玉树。
——佚名题乔家大院
敏德以为行上;
本立而可道生。
——端方题乔家大院在中堂院孔夫子之位
    进入二院,首先看到的是南厅门上的匾“在中堂”,这就是当年乔家第三代主人乔致庸给大院起的堂名,由于他坚信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执用两中,所以取堂名“在中堂”。在中堂院内仍能看到几处教读的痕迹。如“百年树人”、“读书滋味长”等门额。老院正房室内靠后墙处两侧有对称阁炕围,一供教师休息,一供女弟子坐读。地下设地道供暖,还有地毯,冬天也绝无寒冷之感。中堂靠墙供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位。还有一付由端方书写的对联。前面放置方桌,再前两侧为书案,是学生坐读的地方。后来在西北院之外又置了地址,重建了书房。到民国十八年后,乔家的私塾立名为“私立费措学校”。“费措”二中取自《中庸》:“学之费措则费揩也”的意思。乔映霞当家期间,对教育子弟更加看重,扩大了家塾,改变了过去只读四书五经的教育内容,开设了文史、数理化、英语等课程,新聘了三名教师。任过教的人有清末秀才李光启;山西大学毕业的数理教师常星三,语文教师有祁县地区学识渊博的梁柱三以及刘伟等人。当时,不仅有各房子弟就读,还吸收了年轻媳妇。同时,一改过去不外出就读的陈规,使子弟在家读完中学深程后,可以报考大学、大学毕业后再出国留学深造。因此,子弟们多数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

蓬枭花开五纪;
瑶池酒醉三星。
——佚名题乔家大院
雅言诗书执礼;
益友直掠多闻。
——佚名题乔家大院
道德根子孝悌;
清白传之子孙。
——佚名题乔家大院

子孙贤,族将大;
兄弟睦,家之肥。
——佚名题乔家大院[门楹]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衔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副,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损人欲以复天理;
蓄道德而能文章。
——清·左宗堂题乔家大院大门掩壁
    乔家大院大门顶端正中嵌青石—块,上书“古风”。雄健的笔力同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承接古代质朴生活作风的本意,相得益彰,耐人寻味。大门对面的掩壁上,刻有砖雕“百寿图”,一字一个样,字字有风采。掩壁两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题赠的一付意味深长的篆体楹联,楹额是“履和”。这同作为巨商大贾的乔家所秉承的和为贵的中庸之道是很相宜的。进入大门,走完那长长的甬道,西尽头处是雕龙画栋的乔氏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祠堂装点得十分讲究,三级台阶,庙宇结构,以狮子头柱,汉白玉石雕,寿字扶栏,通天棂门木雕夹扇。出檐以四条柱子承顶,两明两暗。柱头有玉树交荣、兰馨桂馥、藤罗绕松的镂空木雕,装饰精彩,富丽堂皇。额头有匾,上书“仁周义溥”四字,李鸿章所题。祠堂里原陈列着木刻精雕的三层祖先牌位。
和而不流有定守;
敏而好学无常师。
——佚名题乔家大院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佚名题乔家大院
吉第祥光开泰运;
重门旭日耀阳春。
——佚名题乔家大院
春涵瑞露笼仁里;
日拥祥云报德门。
——佚名题乔家大院
重门柳色连金谷;
深院花香绕玉堂。
——佚名题乔家大院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佚名题乔家大院
梅影横窗成画本;
兰风度槛入诗情。
——佚名题乔家大院
日暖阳春辉宝历;
风和淑气蔼衡门。
——佚名题乔家大院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佚名题乔家大院
日暖阳春辉宝历;
风和淑气蔼衡门。
——佚名题乔家大院
诗书子我为曲藻;
嗜好与俗殊酸碱。
——佚名题乔家大院

行可莫将天理错;
立身宜与古人争。
——佚名题乔家大院

放一眼界原无碍;
种好心里自有收。
——佚名题乔家大院

虎尾春冰安乐法;
马蹄秋水进修方。
——佚名题乔家大院

月露流青,云门报秀;
书林吐馥,文囿留芳。
——佚名题乔家大院

夏鼎商升,云霞色泽;
金枝琼叶,雨露精神。
——佚名题乔家大院

品峻山荣,守廉自洁;
德涵玉润,智美珠圆。
——佚名题乔家大院

孝友源渊,传作家政;
读书根柢,蔚为国华。
——佚名题乔家大院

剪目栽云,好花四季;
穿林叠石,曲径几弯

——佚名题乔家大院
凤凰子女,大昌八世;
睢麟之化,肇始二南。
——佚名题乔家大院
深院妙书,曲栏联句;
晴窗异翰,寒涧行樵。
——佚名题乔家大院
孝友睦渊,任他日六行;
和亲康乐,安平为一书。
——佚名题乔家大院
幸有两眼明,广交益友;
苦无十年暇,熟读奇书。
——佚名题乔家大院
长泽道蒙山,石华喷项;
裕民资淮涌,水液凝膏。
——佚名题乔家大院
庭院檐飞,喜喜招财进宝;
烟窗林立,时时窥月探云。
——钟华一题乔家大院
景运天开五色,丝粉焕彩;
文明盛启七褒,云锦呈奇。
——佚名题乔家大院

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
惜食惜衣,缘惜福、非惜银。
——乔致庸题乔家大院在中堂内宅
    〖乔致庸〗  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号晓池,乔家第四代人。人称“亮财主”,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卒于光绪三十二年,是乔门中最长寿的人。在他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了。在他手上,“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待人随和,处世中庸。由于他善于计谋,在他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滚越多,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光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在理家上,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要以“信”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挣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又诫“骄、贪、懒”三个字。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为准则,把它当作儿孙启蒙的必读课,同时写在屏门上,作为每日的行动规范。儿孙如若有过,则令跪地背诵,到有针对性处,令读多次。如犯抛米撒面之错,便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今物力维艰”反复诵读,直到认错为止。然后再作一番训教,最后犯者谢赦,慢慢退出。乔致庸还把他亲拟的这副对联着人写好刻就,挂在内宅门上,以此告诫儿孙,注重节俭,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多善行、讲信义、戒骄懒、重教育,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当今的商人应该深思借鉴的优秀品质。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佚名题乔家大院
数千里外经商,风餐露宿,来来往往生涯,日升月落,全凭信义真诚,招财进宝,中堂巨贾荣祁县;
三百余间住室,斗拱飞檐,喜喜深深庭院,石刻砖雕,鲜活虫鱼花鸟,富丽壮观,民建明珠媲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