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最大的家具城:关于“驴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1:54:57
关于“驴友”-【快乐户外】
2011-02-15 22:34:28|  分类:户外专栏 |
背起行囊上路,世界的喧嚣与我无关
一、什么是“驴友”
“驴友”对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称呼。特指参加自助旅行、一般性探险、爬山、穿越等爱好者,来源于“旅”友和“绿”友的谐音,最初由新浪旅游论坛专出。“绿”是指环保,不污染环境。因此,驴友特指“爱好者”,是指人,而非旅游本身,因此,将驴友当作旅游的谐音,可能是误解。“驴友”也是爱好者自称、尊称对方的一个名词,因为驴子能驮能背,吃苦耐劳,所以,也常被爱好者作为自豪的资本之一。驴友一般指的是徒步或骑自行车出去的旅游者。
二、驴友装备
一般来说,驴友需要的装备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装备,如服装、背包、垫子、睡袋、鞋、帐篷、水具、地图、指南针、照明、太阳眼镜、刀、防护/药品等。二是不同运动需要的专业性很强装备,如探险队的卫星定位器GPS、自行车鞋服、登冰山用的冰镐/冰锥、潜水运动的潜水器材等。 个人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装备。此外,驴友出行,要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保险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实在没有保险在身,可购买短期出游意外险,可找保险公司或上优保网购买,价格因出行时间 的长短而异。
三、运动差别
一般旅游与驴友的户外运动的差别在于,一般旅游是指出门以旅游的方式享乐的活动,交了钱别人可以为你安排一切,不用担心吃喝拉撒睡,放心享受旅游的乐趣就可以了。而驴友通常自己计划安排衣食住行,以体验大自然为目的,自备各种必需的旅游用品,是一种更为自由、独立的旅行方式。   另外,一般旅游与驴友的户外运动的差别可以说是精神层面上的差别,正如一位网友提到的:在旅途中,你会看到,身着朴实衣着、背负大背包、摄影包,入乡随俗,低调地与当人打交道,他们能获得更多的感受,旅行结束后,他们又是以独特的视角把沿途记录的所见所闻,用相机、文字等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这些载体,你能感受到她/他不同的心灵和人生感悟。所以说,“驴友”更是一种需要精神支持的生活方式。是不是“驴友”没什么关系,是“驴友”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要把“驴友”当时髦概念,与那些没有本质联系的事物连在一起,那样只会成了“皇帝的新装”一样的笑柄。
四、作为驴友应该具备的品质
团结:
驴行团队不是旅游团,一起驴行的同伴是兄弟姐妹。新驴需要老驴的协作与帮助,而新驴也要付出自己的劳动,紧密团结。
平等:
驴行的AA制,不仅仅是费用的均摊,一切工作,繁琐的事情和体力劳动,风险,都是均摊的。领队不是导游,没人有资格袖手旁观。
环保:
保护一切自然与人文环境是每一个驴行者的责任。带走你的垃圾,也尽可能带走别人留下的垃圾。
理解:
理解同伴,在你快乐的同时,不要影响他人的生活。在寂静的夜里喧闹的人群,请远离在帐篷中休息的同伴。
忠诚:
永远保持对你同伴得到忠诚,无论饥饿,疾病,痛苦,寒冷。不要轻易放弃你的同伴。
信赖:
你必须信赖你的同伴和你的领队。团队的秩序依靠所有的人来维系,这是一切活动安全的基本准则。如果你质疑你的团队或者领队,请选择提前离开。
进取:
知识和技能是你生存的依靠,在驴行中谦虚的学习,进取。
尊重:
在驴行中尊重队友,更要尊重驴行地区群众的风俗、习惯、不嘲笑、不猎奇。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包括队员、当地群众。
服从:
成功的驴行团队和一支行进中的军队无二致,要服从领队的命令和团队做出的决定,在适当的范围展现驴行个性。
适度:
户外是一种生活,驴行仅是一种休闲方式。不要因为驴行而忘记家庭和朋友,不要因为驴行而变成“装备狂人”、“暴走狂人”,一切要适度。
还有耐力,坚韧,当然还要有自己的个性
五、驴圈里的“三不借、三不问、三不准”(户外“潜规则”)
(一)、驴圈里的三不借
1、驴圈里的“水不借”   户外活动中水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何种地步,电影、小说里常常有所阐述:那口渴的表情,那干裂的嘴唇,那传递着谁也舍不得喝的一壶水,那危急时刻像甘露般珍贵的一口水……   因为重要,因此一般情况下,每一位老驴都会根据路程来控制自己水壶的水量,永远不让自己的水壶断水。而菜驴(新驴)就缺少经验了,有的竟然敢不带水壶就上路,有的上路没喘气多久就猛灌水,有的干脆自己的喝完了就向别人讨水喝。借水不是不卫生一方面的事情,除你的口水我不想品尝外,自救更是重要的一方面。深山老林里是买不到矿泉水的! 矿泉水的水瓶经不起开水烫,到营地时是需要补给开水的,一烫就瘪,很不好用。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都会带上自己的专业水壶(硬塑、铝制或不锈钢水壶),并非常注意自控自己水壶内的水量,很少会缺水断水!
2、驴圈里的“光不借”   户外活动中的光源包括:手电、头灯、蜡烛、火柴、化学热力带和罐装点热器等,这些都是消耗品。除公用装备外,一般情况下是不外借的。菜驴就缺少经验了,白天觉得手电多余,夜晚一来事就向别人借。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专业光源(手电、头灯、电池),而且开关要牢靠,以防放在包中被无意打开。
3、驴圈里的“睡袋不借”   睡袋不借。不是有老驴笑说嘛:过去我是书不外借、老婆不外借,现在我郑重加一条,睡袋不外借。问他为什么?他说:非常不卫生。是啊,暴走一天了,常常没有水擦一擦身子、洗一洗脚,就得钻进睡袋里挺尸了,自己的汗臭体臭脚臭就算了,别人的那还了得?而菜驴就缺少经验了,觉得买个睡袋划不来,就向别人借。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睡袋,哪怕带上最薄的最便宜的那种双面绒睡袋也行,这样把别人的被褥、大衣压在上面,别人也就不生闷气了。
(二)、户外 “三不问”:
1、不问年龄和工作。年龄在现实里,普遍会当“隐私”看待,并且讳言年老。西方的白领丽人们更讲究这一点。为生而作,工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的好与坏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于的位置,在不熟悉下问的过多,你或他人有时会感到很尴尬。
2、不问收入和住址。收入实际上与个人的能力相关,事关个人脸面。交谈时一旦涉及这些问题,便会让交谈人没有平等与尊严可言。 家庭住址被现代人看作是个人稳私是个人领地,故对不熟悉的人是不会公开的,即便是私宅的电话号码,也通常情况下不会对外界公开。
3、不问婚姻和健康。谈论婚恋问题,在现代人看来不仅会误认为无聊,而且还有可能被视为成心令人难堪,或是对交谈对象进行“性 骚 扰”。 健康问题,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均为其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资本”,所以轻易不会将其实情告之于人。 别人都不愿告诉你了,你还要问什么?
(三)、户外“三不准”
1、不准在没有经过驴友同意的情况下,突然到驴友家中打扰他的正常生活。
2、不准找驴友借钱借物。
3、不准随便公开驴友的电话和家庭住址以及个人隐私。(当然在驴友的允许下也就另当别论了)。”
户外运动追求的是一种单纯的轻松和快乐,远离市区的喧嚣和尘世俗事的缠绕,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所以这“三不问”“三不准”原则很有必要。 时间可以消磨一切。时间久了,长期在一起的驴友彼此知根知底,可以成为一生一世的好朋友,那就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对新人,对不愿公开自己隐私的人来说,还是尽量回避一些话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