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糖水用什么锅:培养国民宪法意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9:16:52

培养国民宪法意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苏一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宁曾经指出:“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真正承认这些权利的保障在哪里呢?在于人民意识到并且善于争取这些权利的各阶级的力量。”[1]可见,保障宪法实施的力量首先在于人民的宪法意识。宪法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宪法现实的反映,是对宪法各种心理过程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宪法的产生、本质及作用的基本看法,对宪法的评价和理解以及其他宪法观念和想法。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在宪法产生前,资产阶级高举民主法治的旗帜与封建专制进行了反复的较量,这即宪政运动。宪政运动的目的在于限制君权保障人权,使国家治理从一人之治走向众人之治,故称宪政运动为民主政治运动。

    一、西方宪政发达国家国民宪法意识的树立与培养过程

    作为宪政运动先驱者的英国,其宪政运动如果从《大宪章》算起,用了700多年。它用一件件个别的法律文件和一个个鲜活的判例与实际行为,说明了什么是宪法。计其庄严的法律文件言,有1215年的《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1918年和1928年国会先后通过的《国民参政法》、1911年和1949年先后制定的《议会法》、1978年的《苏格兰法》等。计其带有宪法性的事实或法案言,有斯特拉福伯爵、查理一世被处死;威廉和玛丽亚被迎为国王和女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宣布詹姆士自行退位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宪法惯例,如“国王不能为非;议会拥有最高立法权;议会由英王召集和解散;王权实际由大臣行使;首相由众议院中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领袖担任并受托组织政府;政府向众议院集体负责;内阁有直接发布行政命令以代替国会立法权的权力;内阁如在众议院得不到多数支持时,或者内阁总辞职,或者内阁请英王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由新选出的众议院决定政府的去留;英王对自治领域事务只能根据自治领域总督的建议行事,以及公民的权利不受公职人员和国家机关侵犯的司法程序等。”[2]由于日积月累、代代相传,英国宪法虽不成文,但英国国民的宪法意识却根深蒂固。

    作为成文宪法始祖地的美国,从1620年来自英国的清教徒在今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始,大量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以及其他民族的人移民到美国,其中大多数是为了摆脱封建暴政、宗教压迫和因贫困从本国逃来的劳动者,他们原本就富于民主意识。在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曾有过1688年波士顿人民起义、1712年纽约人民起义和1763年宾夕法尼亚人民起义等。作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和独立战争领导人的富兰克林、杰弗逊、华盛顿等都是极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人,因此就美国宪政运动而言,其先天性就很足。无怪乎其1776年《独立宣言》一开始就庄严宣告“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们要“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从1775年开始,历时八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有黑人、印第安人参与,而且有欧洲志愿军参加,可见其宪政运动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北美范围。在《独立宣言》和独立战争基础上通过的美国第一部宪法性法律《联邦条例》,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通过的确立以三权分立、共和制和联邦制为核心的宪法,连同1791年的《权利法案》,共同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成文宪法。其后,为了说服民众接受宪法,成立联邦政府,以汉密尔顿和麦迪逊为首的宪法支持者形成了联邦党人阵营,他们和律师杰伊在报纸上发表了为宪法辩护、强调建立联邦政府重要性的通俗文章,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文章后来结集为《联邦党人文集》,它不仅成为解释美国宪法的权威之作,其中所阐发的宪政理念也成为美国国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思想来源。这以后,最高法院又通过违宪审查宣布数百件州法律和联邦法律违宪,从而保证了宪法的贯彻实施,这也是至今为止美国国民宪法意识的由来。

    作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范例的法国,其国民宪法意识的形成具有独特的过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政变记》中所说的那样:“它在大革命时期粉碎了封建制度而创立了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其所具有典型而明显性质实为欧洲任何其他国家所不及。”[3]因此其国民宪法意识亦实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不及。法国国民宪法意识也是从资产阶级向封建君主争民主开始酝酿的,1789年大革命时通过的《人权宣言》庄严宣告:“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人权宣言》除将主权在民,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信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以条文列举外,特别以第十六条明示:“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因此有人称《人权宣言》为“旧制度死亡证书”。在法国200多年的宪政史中,除拿破仑宪法和波拿巴宪法外,其他所有宪法都在序言中申明《人权宣言》为宪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可见,在法国200多年的宪政史中,历经五次共和运动,在国民心中形成了深厚的宪法意识。

    二、社会主义国家树立国民宪法意识的经验教训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列宁在世时对人民的民主权利是十分重视的,19187月列宁领导苏联制定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时,就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放在宪法开篇作为宪法的指导思想。但由于苏联的原资本主义民主未曾充分发展,作为封建势力堡垒的沙皇与大资产阶级勾结而长期统治着俄国,因此人民受封建主义意识影响重而社会主义宪法意识差,就在苏联贯彻1924年宪法和1936年宪法之际,前苏联主要领导人却在进行严重侵犯人权的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违宪活动。1977年苏联虽然通过第四部社会主义宪法,但宪法既没有科学准确地反映人民意志,又未能使人民深切体会到宪法之实惠,因此宪法意识的形成也就非常脆弱,以致1992年前苏联解体时,人民对宪法的反应异常冷漠。

    中国是个封建意识影响更加严重的国家,其国民宪法意识几乎是空白。戊戌变法只提出了“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主张,就被封建专制血腥镇压了。辛亥革命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驱者孙中山领导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宪政史上仅有的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它开宗明义宣布“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十二种“自由权”等。但未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即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所抛弃,孙中山又为“护法”而奋斗,虽经1917年至1918年和1921年至1922年两次震惊中外的“护法”战争,但终无所获。孙中山临终时才深悟“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所谓唤起民众就是要唤起民众以民主为核心的宪法意识。“护法”战争之所以失败,就败在仅有“宪法”而无民众之宪法意识。

    三、加速培养国民宪法意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宪法意识的形成既然是宪法在人们心理上日积月累反复激荡与积淀的结果,那么能不能加速其有效形成以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进程,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类社会在快速发展,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也必须加快,否则就会落后。如何才能加速培养国民的宪法意识呢?笔者认为:

    1.培养国民宪法意识必须使宪法建筑在法的科学性基础之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宪法才能与民水乳交融,民必为捍卫宪法而奋斗。美国宪法和作为该宪法指导思想的《独立宣言》比较科学地反映了美国社会实际。美国不仅为《独立宣言》奋战了八年,之后又通过违宪审查,以最高法院的一个个判例宣布了数百件州法律和联邦法律的违宪,并为捍卫宪法精神先后通过了26条修正案,从而保证了宪法的贯彻实施,其宪法历经200多年而不衰。法国宪法只比美国宪法晚数年,虽历经五次共和,但每次共和都以《人权宣言》作为宪法指南,可见其宪法的科学性和生命力。苏联建国73年,反观其1977年宪法,既脱离了作为宪法根据的科学性,比如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宣布苏联是“社会主义的全民国家”;苏联人民生活在福利匮乏中,宪法却宣布“人民的福利不断提高”;苏联民族关系已孕育着极度紧张,宪法却宣布“一切民族在法律上和实际上平等,它们在兄弟合作的基础上产生了人的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这样缺乏科学性的宪法虽然言辞华丽动听,但除了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外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苏联、东欧解体还有其他种种原因,但就宪法而言,宪法规定和人民实际生活形成的两张皮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苏、东解体过程中人民对社会主义宪法的空前冷漠也说明了这一点。

    2.培养国民宪法意识有赖于对宪法的反复宣传。宪法的诞生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至今也不过几百年,它与维系统治阶级利益的刑法、民法相比要晚得多,虽号称“母法”但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却属“晚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部宪法则是苏联十月革命之后的事,充其量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宪法更是十月革命30年后才诞生,如不反复宣传很难家喻户晓。宪法虽很“年轻”却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因为宪法的本性按法国《人权宣言》所称的“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来解释: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根本目的。此外,宪法虽贵为“母法”,但目前在我国它还不能直接进入司法领域,是一部不能被法院直接引用的根本法,它的贯彻与实施须靠以宪法为中心的所有“子法”,并通过有关的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来执行这些“子法”,这也是我国国民感觉不到宪法之惠的原因。因此,只有反复宣传才能做到“全国各族人民”都明确“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

    3.培养国民宪法意识须靠各级组织协力贯彻。无组织构不成人类社会,宪政运动也不例外,宪法的制定靠组织,宪法的宣传贯彻还是要靠各级组织,这是中国宪政运动的经验教训。戊戌变法仅由几个君子联络光绪皇帝和他的老师发动,是注定要失败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仅由少数人孤军奋战,注定也是要失败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组织发动不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广泛组织群众、群策群力的结果。1954年宪法本是一部比较切合中国实际的根本法,如果中国共产党能像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那样广泛组织群众、群策群力贯彻,则我国国民的宪法意识就绝不是今天这种状况。但是,由于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制定宪法后根本没有把贯彻宪法当回事,反而觉得它碍手碍脚,以致在其后几十年里破坏宪法的事件不断发生,国民的宪法意识无从谈起。所以1982年宪法总结过去的教训,在序言中昭示:“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在第五条中也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在某些组织环节上还常有阳奉阴违的情况发生,可见要在国民中培养宪法意识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培养国民宪法意识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意识的形成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结果,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由于领导干部居高而行,“其势使之然也”。古今中外固然多有“法令不行,自上犯之”的记载,但也有不少以身作则的范,例如作为美国独立战争总司令和美利坚合众国缔造者的华盛顿连选总统不超过两任的范例已垂诸宪法史。再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的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并带头遵守。他要求国家干部“应该是由苏维埃选出的,诚实工作和严格遵守法律的模范”[4]。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宪法,培养国民宪法意识才有坚实的基础。

    5.培养国民宪法意识要走宪法私法化之路。近现代宪法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宪政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宪法实施保障机制的建立。西方国家宪政发展的历史也证明,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是一个不断演进、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宪法的实施也出现多样化、具体化趋势,其中宪法适用于私法领域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国情决定在中国培养国民宪法意识要走宪法私法化之路,通过宪法私法化先把宪法适用起来,把宪法的作用发挥起来,把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价值体现出来,把人们对宪法只是政治纲领而不是法律的认识和观念转变过来,在此基础上推动宪法针对公权力的违宪审查制度建设可能就会容易一些,这或许是中国培养国民宪法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据此,中国的宪法实施机制可按两方面建设:一方面,违宪审查权由全国人大行使,违宪审查权主要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保证各国家机关依宪法行使职权,保证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行为不侵害公民的宪法权利;另一方面,由普通法院受理宪法的私权诉讼,公民在认为自己宪法保障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在穷尽下位法和其他救济手段之后,可以宪法名义起诉或申诉。总之,只有通过宪法私法化把宪法用起来,国民才能真正体会到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的权威和国民的宪法意识才能树立起来,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才不是梦想。

    注释:

    [1]《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48页。

    [2]赵喜臣主编:《宪法学词典》,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95页。

    [3]李光灿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41页。

    [4]《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25页。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法律系)

 

来源: 《人大研究》2005年第2期(总第158期)    时间:     本网站发布时间: 2005-3-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发表评论:共 0篇评论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案例 为什么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宪法和宪政的关系 宪法与宪政的区别 联系实际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谈谈宪法和宪政的关系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论述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推进社会权全面进步! 足球意识是怎么培养的? 丹东市推进旅游开发建设的载体是( )。 丹东市推进旅游开发建设的载体是(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期应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邓小平理论是如何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 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担纲意识”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公民宪法意识的论文~~~ 一篇关于“宪法和宪政的关系”的大学论述题 为什么说1954年规定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为什么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为什么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怎样培养打篮球的意识?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