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ti 3dmark11 跑分:采用“订单式培养” 中国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5:06:14

采用“订单式培养” 中国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2011-12-05)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align: center;}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济南综合电)在“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背景下,中国一些地方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大学、企业和毕业生因此获益。

  日前有报道说,中国首批“90后”大学生即将毕业进入职场。这批被一些舆论贴上“前卫、个性、叛逆、自我”标签的年轻人,在岁末年初的招聘季里奔波于大小城市寻找岗位,首次感受到空前就业压力。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

  加上前两年200万没有实现就业的人数,累计将有近千万大学生要找工作。

  另一方面,企业却面对用工荒的困境,每年春节前后,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就开始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加上原材料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今年的情况似乎更为严重。不久前,珠海最大的外资企业伟创力挂出横幅:“大量招募35-50岁识字工人”,这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突然大降门槛,标准“跳水”,让人惊讶不已。

  在这种背景下,12月2日至3日,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40多所大学及全国知名民营企业的代表聚集山东章丘,就“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交流研讨。其间,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受到关注。

  他们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企业合作,陆续开办了“海信班”、“钱江班”等46个“订单班”,三年来先后为企业“订单培养”近万名专业人才。

  据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常鸣翠介绍,2010届“海信订单班”157名毕业生全部进入海信集团就业,许多毕业生已经迅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海信集团工会主席姜斌说:“与杏林学院合作,不仅解决了我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还省去了我们自己办学、培养专业人员的费用和麻烦。”
这一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和企业采用,尤其是在经济较为活跃的沿海城市。

  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2007年起,学校便与世界500强企业迅达电梯公司合作,共建电梯技术学院。通过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他们实现了毕业生100%就业。

  浙江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颖云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仅凭大学一己之力不可能实现。但大学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学生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更受社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