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种类图谱:长春老建筑物语—“满洲国”司法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4:59:31

长春老建筑物语—“满洲国”司法部

     “满洲国”司法部,位于新京顺天大街(现长春新民大街)路东,1935年竣工,是“满洲国”政府所建的第六厅舍。在“满洲国”成立后,司法部与监察部都在西四道街的华俄道胜银行的办公(就是那个双塔的沙俄建筑),后来迁到政府第二厅舍(前文介绍过的警察厅),此楼竣工后,司法部于1936年1月开始搬到此处直至1945年“满洲国”覆灭。

 


         这栋建筑坐东向西,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呈十字形。此栋楼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其主楼正面的多重檐式的三层塔楼。经过了前期几栋官厅的建造后,关于“兴亚式”建筑风格,已经越来越成熟了。跟早期的官厅明显不同,这栋建筑的塔楼和“帝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气度。它的造型是所有“兴亚式”官厅建筑中最复杂的。尽管稍显繁复,但总体上还是相当和谐,尤其是多重的歇山、马尾和重檐的设计,复杂中透露着规整和简洁,与楼体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堪称一个经典。


        这栋楼的设计者,正是设计第一和第二厅舍的相贺兼介。本来,这栋楼是相贺兼介设计的国务院方案,所以,在复杂的塔楼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后来,在关于国务院设计方案的确定过程中未被采用。但当时讨论的时候,此方案设计的确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设计,“审议委员会”决定虽然不作为国务院,但此设计一定要用,于是,这栋楼就变成了政府的第六厅舍—司法部。从国务院和这栋楼的设计开始,官厅建筑的式样的“兴亚式”(也有“帝冠式”、“满洲式”等称法)被彻底明确,从而作为一种模式,全盘应用于新京,乃至于整个满洲的官厅主样式。



        正是因为长春的国都建设规划是在一个几乎空白的旷野上新建的,所以有机会统一官厅的样式。在此前后“满洲国”政府所建造的十几座官厅,尽管样式各异,但在建筑风格上,全部都是“兴亚式”的设计风格。这种在一个城市用同一种风格建造官厅的做法、长春是唯一一例,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状况。这些官厅建筑,跟同期在大同大街(人民大街)的其它一些民间大型建筑(以后会陆续谈到)相比,在建筑形式的表现上的确是下过很大功夫的。

 



        1945年“满洲国”覆灭后,此楼归国民党使用。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此楼被解放军军医学校接收。经过中间军校的变迁,目前此楼由归属吉林大学的白求恩医科院的校部所使用。历经近八十年的风雨,此楼的建筑质量依然优良。在目前对文物古迹的越来重视的今天,这栋建筑的风采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