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城九区二手房:论艰苦奋斗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5:29:55
论艰苦奋斗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价值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5日 14:25   来源:西柏坡纪念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结尾时,满怀激情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三个一定”的伟大号召,其中之一就是号召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这又使我们想起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时,胡锦涛率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伟大号召。同时指出“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要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五年来,胡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再次发出“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伟大号召,这充分说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它的时代价值将随着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为解决这个重大历史性课题,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一贯坚持的重要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明确指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克难制胜、克敌制胜的传家法宝。实践也证明,一些人在“酒绿灯红”的考验面前败下阵来,也都是从淡忘、丧失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这些人蜕化变质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过程有长有短,但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一个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腐败变质的过程。所以,反对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是我们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现在有些人却把贪图享乐作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追求。有人甚至公开发表《享乐主义者宣言》,堂而皇之地把享乐主义作为一种人生价值和目的加以张扬,并号召享乐主义者联合起来,去享受人世间的一切美丽。

  “享受人世间一切美丽和美好的东西”,应该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主张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为之艰苦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革命战争中曾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又为社会主义建设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明明白白写进党章的。但是,我们所倡导和追求的幸福生活是以艰苦奋斗为前提的。享乐主义者所宣扬的骄奢淫逸,“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哲学,完全是一种颓废、落后、腐朽的人生哲学。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们成天横攀竖比,比实惠,比享乐,甚至和腐败分子比阔气、比豪华、比享受,盲目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把艰苦奋斗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看作迂腐,把奢侈阔气视为高贵和荣耀,把挥霍浪费视为慷慨和大方。这种人面对“酒绿灯红”的诱惑不是有力地去抵制,而是仿效和羡慕。他们抱着不拿白不拿,不捞白不捞、过把瘾、留后路等各种心理,沿着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腐败变质的道路,逐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我国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加上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贪图享乐、腐化堕落、挥霍浪费、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裙带关系等一些不良现象严重损害着党的肌体和形象。而且,有些腐朽、丑恶、落后的东西还披着改革开放的外衣,贴上改革创新的标签,打着发展经济的旗号,以现代、新潮的面目出现,掺杂在正常、进步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当中,使得情况更加复杂,真伪更加难辨,影响更加广泛,后果更加严重。我们有些党的干部,包括入党多年的高级领导干部,经不住诱惑,从人民的功臣、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罪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这两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国家兴亡的规律。从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到巴金老人描绘的《家》,从刘备的兴邦立国,到刘禅的乐不思蜀,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朝哪一代,哪一族哪一家,不是“成由勤俭破由奢”。所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一直大力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实践证明:“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奋斗可以出政治,出战斗力,出红色江山;和平时期,艰苦奋斗可以保政治本色,保战斗力,保红色江山。”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途径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事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毛泽东主席早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这篇光辉著作中就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历史早已证明了领袖的科学论断。我们就是靠人民战争,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蒋介石和国民党虽然有八百万军队,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有帝国主义的支持,但没有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没有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没有共产党的巨大凝聚力和号召力,他就必然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所以,邓小平同志曾深有体会地说:“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今天,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再一次向全党发出艰苦奋斗的号召,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在新的条件下,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军队的阶级属性所特有的,是建立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再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个人奋斗,而是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是最彻底、最无私、最伟大的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有了这种精神,就能视人民群众为父母,就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就能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可以仿效的模式,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一切预料到的和预料不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将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要完成这一伟大事业,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不断地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并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带领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把这项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和胜利。可是,有的人却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困难时期提倡的一种精神,现在搞改革开放,就是让人们富裕起来,提高生活水平,再提艰苦奋斗不合时宜了。这种思想显然是错误的,胡锦涛同志曾经明确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甚至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主要原因就是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党的领导干部淡化或丧失了艰苦奋斗精神。这些人在工作中既不想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又想出名挂号,谋取个人的名利地位。所以,干工作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怕领导看不见,不怕群众有意见。只求轰轰烈烈,不求扎扎实实,甚至采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手段捞取个人的好处。久而久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便大行其道。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执政为民的前提条件是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途径是艰苦奋斗。“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贪图享乐,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对群众的疾苦漠然置之,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就必然脱离群众。”为什么说“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一是因为党执政后比执政前容易脱离群众;二是有些党员干部在执政期间已有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三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种子”脱离了“土地”的危险自然是最大的危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共产党人脱离了群众就等于脱离了自己的阶级基础,就等于脱离了自己的基本力量,也就等于丧失了自己的执政地位。所以,我们必须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执政为民,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并带领人民群众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艰苦奋斗。

  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共产党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强大动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是多方面的,但从人的精神状态上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的创新精神,二是工作和生活中的昂扬正气。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但无论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都是有困难的。而且,凡是有意义的创新都比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更困难,更冒险。反过来说,凡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都比开拓创新更轻松、更稳妥。创新不仅需要勇气和热情,更需要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所有这些新的东西,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得来的,都需要刻苦地学习,认真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反复地实验和大胆地实践,甚至经过多次失败才取得成功。这就决定了开拓创新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但是,现在有些人在宣扬艰苦奋斗精神过时论的同时,也宣扬艰苦奋斗精神无用论。说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用钱来说话。什么理想、什么奋斗?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和非常有害的。其实,不仅社会主义社会,任何社会都是提倡艰苦奋斗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只不过我们共产党人提倡的艰苦奋斗,比资产阶级的“个人奋斗”更高尚、更无私、更赋予时代精神,更符合人类的发展需要和道德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末,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走向衰落和垮台的。可是,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却不顾我们的基本国情,不顾国际竞争和敌对势力的挑战,不顾改革开放面临的困难,不顾人民群众对官僚主义的不满情绪和呼声,在工作生活中缺乏朝气,在改革创新中缺乏锐气,面对“糖衣炮弹”的进攻缺乏正气。成天暮气沉沉、牢骚满腹,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不顺心,甚至沉迷于酒绿灯红,声色犬马的生活之中,表现出一副世界末日的心态。这样的精神状态何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何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胡锦涛总书记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始终大力倡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并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我们要深刻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及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保证、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因此,要不断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5日 14:25   来源:西柏坡纪念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结尾时,满怀激情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三个一定”的伟大号召,其中之一就是号召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这又使我们想起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时,胡锦涛率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伟大号召。同时指出“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要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五年来,胡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再次发出“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伟大号召,这充分说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它的时代价值将随着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为解决这个重大历史性课题,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一贯坚持的重要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明确指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克难制胜、克敌制胜的传家法宝。实践也证明,一些人在“酒绿灯红”的考验面前败下阵来,也都是从淡忘、丧失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这些人蜕化变质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过程有长有短,但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一个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腐败变质的过程。所以,反对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是我们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现在有些人却把贪图享乐作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追求。有人甚至公开发表《享乐主义者宣言》,堂而皇之地把享乐主义作为一种人生价值和目的加以张扬,并号召享乐主义者联合起来,去享受人世间的一切美丽。

  “享受人世间一切美丽和美好的东西”,应该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主张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为之艰苦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革命战争中曾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又为社会主义建设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明明白白写进党章的。但是,我们所倡导和追求的幸福生活是以艰苦奋斗为前提的。享乐主义者所宣扬的骄奢淫逸,“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哲学,完全是一种颓废、落后、腐朽的人生哲学。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们成天横攀竖比,比实惠,比享乐,甚至和腐败分子比阔气、比豪华、比享受,盲目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把艰苦奋斗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看作迂腐,把奢侈阔气视为高贵和荣耀,把挥霍浪费视为慷慨和大方。这种人面对“酒绿灯红”的诱惑不是有力地去抵制,而是仿效和羡慕。他们抱着不拿白不拿,不捞白不捞、过把瘾、留后路等各种心理,沿着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腐败变质的道路,逐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我国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加上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贪图享乐、腐化堕落、挥霍浪费、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裙带关系等一些不良现象严重损害着党的肌体和形象。而且,有些腐朽、丑恶、落后的东西还披着改革开放的外衣,贴上改革创新的标签,打着发展经济的旗号,以现代、新潮的面目出现,掺杂在正常、进步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当中,使得情况更加复杂,真伪更加难辨,影响更加广泛,后果更加严重。我们有些党的干部,包括入党多年的高级领导干部,经不住诱惑,从人民的功臣、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罪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这两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国家兴亡的规律。从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到巴金老人描绘的《家》,从刘备的兴邦立国,到刘禅的乐不思蜀,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朝哪一代,哪一族哪一家,不是“成由勤俭破由奢”。所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一直大力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实践证明:“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奋斗可以出政治,出战斗力,出红色江山;和平时期,艰苦奋斗可以保政治本色,保战斗力,保红色江山。”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途径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事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毛泽东主席早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这篇光辉著作中就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历史早已证明了领袖的科学论断。我们就是靠人民战争,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蒋介石和国民党虽然有八百万军队,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有帝国主义的支持,但没有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没有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没有共产党的巨大凝聚力和号召力,他就必然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所以,邓小平同志曾深有体会地说:“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今天,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再一次向全党发出艰苦奋斗的号召,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在新的条件下,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军队的阶级属性所特有的,是建立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再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个人奋斗,而是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是最彻底、最无私、最伟大的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有了这种精神,就能视人民群众为父母,就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就能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可以仿效的模式,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一切预料到的和预料不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将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要完成这一伟大事业,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不断地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并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带领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把这项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和胜利。可是,有的人却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困难时期提倡的一种精神,现在搞改革开放,就是让人们富裕起来,提高生活水平,再提艰苦奋斗不合时宜了。这种思想显然是错误的,胡锦涛同志曾经明确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甚至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主要原因就是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党的领导干部淡化或丧失了艰苦奋斗精神。这些人在工作中既不想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又想出名挂号,谋取个人的名利地位。所以,干工作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怕领导看不见,不怕群众有意见。只求轰轰烈烈,不求扎扎实实,甚至采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手段捞取个人的好处。久而久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便大行其道。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执政为民的前提条件是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途径是艰苦奋斗。“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贪图享乐,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对群众的疾苦漠然置之,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就必然脱离群众。”为什么说“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一是因为党执政后比执政前容易脱离群众;二是有些党员干部在执政期间已有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三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种子”脱离了“土地”的危险自然是最大的危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共产党人脱离了群众就等于脱离了自己的阶级基础,就等于脱离了自己的基本力量,也就等于丧失了自己的执政地位。所以,我们必须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执政为民,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并带领人民群众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艰苦奋斗。

  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共产党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强大动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是多方面的,但从人的精神状态上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的创新精神,二是工作和生活中的昂扬正气。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但无论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都是有困难的。而且,凡是有意义的创新都比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更困难,更冒险。反过来说,凡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都比开拓创新更轻松、更稳妥。创新不仅需要勇气和热情,更需要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所有这些新的东西,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得来的,都需要刻苦地学习,认真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反复地实验和大胆地实践,甚至经过多次失败才取得成功。这就决定了开拓创新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但是,现在有些人在宣扬艰苦奋斗精神过时论的同时,也宣扬艰苦奋斗精神无用论。说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用钱来说话。什么理想、什么奋斗?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和非常有害的。其实,不仅社会主义社会,任何社会都是提倡艰苦奋斗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只不过我们共产党人提倡的艰苦奋斗,比资产阶级的“个人奋斗”更高尚、更无私、更赋予时代精神,更符合人类的发展需要和道德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末,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走向衰落和垮台的。可是,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却不顾我们的基本国情,不顾国际竞争和敌对势力的挑战,不顾改革开放面临的困难,不顾人民群众对官僚主义的不满情绪和呼声,在工作生活中缺乏朝气,在改革创新中缺乏锐气,面对“糖衣炮弹”的进攻缺乏正气。成天暮气沉沉、牢骚满腹,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不顺心,甚至沉迷于酒绿灯红,声色犬马的生活之中,表现出一副世界末日的心态。这样的精神状态何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何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胡锦涛总书记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始终大力倡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并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我们要深刻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及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保证、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因此,要不断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5日 14:25   来源:西柏坡纪念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结尾时,满怀激情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三个一定”的伟大号召,其中之一就是号召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这又使我们想起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时,胡锦涛率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伟大号召。同时指出“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要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五年来,胡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再次发出“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伟大号召,这充分说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它的时代价值将随着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为解决这个重大历史性课题,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一贯坚持的重要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明确指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克难制胜、克敌制胜的传家法宝。实践也证明,一些人在“酒绿灯红”的考验面前败下阵来,也都是从淡忘、丧失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这些人蜕化变质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过程有长有短,但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一个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腐败变质的过程。所以,反对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是我们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现在有些人却把贪图享乐作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追求。有人甚至公开发表《享乐主义者宣言》,堂而皇之地把享乐主义作为一种人生价值和目的加以张扬,并号召享乐主义者联合起来,去享受人世间的一切美丽。

  “享受人世间一切美丽和美好的东西”,应该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主张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为之艰苦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革命战争中曾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又为社会主义建设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明明白白写进党章的。但是,我们所倡导和追求的幸福生活是以艰苦奋斗为前提的。享乐主义者所宣扬的骄奢淫逸,“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哲学,完全是一种颓废、落后、腐朽的人生哲学。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们成天横攀竖比,比实惠,比享乐,甚至和腐败分子比阔气、比豪华、比享受,盲目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把艰苦奋斗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看作迂腐,把奢侈阔气视为高贵和荣耀,把挥霍浪费视为慷慨和大方。这种人面对“酒绿灯红”的诱惑不是有力地去抵制,而是仿效和羡慕。他们抱着不拿白不拿,不捞白不捞、过把瘾、留后路等各种心理,沿着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腐败变质的道路,逐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我国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加上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贪图享乐、腐化堕落、挥霍浪费、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裙带关系等一些不良现象严重损害着党的肌体和形象。而且,有些腐朽、丑恶、落后的东西还披着改革开放的外衣,贴上改革创新的标签,打着发展经济的旗号,以现代、新潮的面目出现,掺杂在正常、进步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当中,使得情况更加复杂,真伪更加难辨,影响更加广泛,后果更加严重。我们有些党的干部,包括入党多年的高级领导干部,经不住诱惑,从人民的功臣、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罪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这两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国家兴亡的规律。从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到巴金老人描绘的《家》,从刘备的兴邦立国,到刘禅的乐不思蜀,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朝哪一代,哪一族哪一家,不是“成由勤俭破由奢”。所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一直大力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实践证明:“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奋斗可以出政治,出战斗力,出红色江山;和平时期,艰苦奋斗可以保政治本色,保战斗力,保红色江山。”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途径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事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毛泽东主席早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这篇光辉著作中就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历史早已证明了领袖的科学论断。我们就是靠人民战争,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蒋介石和国民党虽然有八百万军队,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有帝国主义的支持,但没有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没有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没有共产党的巨大凝聚力和号召力,他就必然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所以,邓小平同志曾深有体会地说:“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今天,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再一次向全党发出艰苦奋斗的号召,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在新的条件下,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军队的阶级属性所特有的,是建立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再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个人奋斗,而是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是最彻底、最无私、最伟大的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有了这种精神,就能视人民群众为父母,就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就能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可以仿效的模式,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一切预料到的和预料不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将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要完成这一伟大事业,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不断地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并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带领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把这项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和胜利。可是,有的人却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困难时期提倡的一种精神,现在搞改革开放,就是让人们富裕起来,提高生活水平,再提艰苦奋斗不合时宜了。这种思想显然是错误的,胡锦涛同志曾经明确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甚至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主要原因就是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党的领导干部淡化或丧失了艰苦奋斗精神。这些人在工作中既不想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又想出名挂号,谋取个人的名利地位。所以,干工作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怕领导看不见,不怕群众有意见。只求轰轰烈烈,不求扎扎实实,甚至采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手段捞取个人的好处。久而久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便大行其道。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执政为民的前提条件是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途径是艰苦奋斗。“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贪图享乐,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对群众的疾苦漠然置之,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就必然脱离群众。”为什么说“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一是因为党执政后比执政前容易脱离群众;二是有些党员干部在执政期间已有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三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种子”脱离了“土地”的危险自然是最大的危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共产党人脱离了群众就等于脱离了自己的阶级基础,就等于脱离了自己的基本力量,也就等于丧失了自己的执政地位。所以,我们必须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执政为民,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并带领人民群众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艰苦奋斗。

  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共产党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强大动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是多方面的,但从人的精神状态上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的创新精神,二是工作和生活中的昂扬正气。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但无论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都是有困难的。而且,凡是有意义的创新都比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更困难,更冒险。反过来说,凡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都比开拓创新更轻松、更稳妥。创新不仅需要勇气和热情,更需要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所有这些新的东西,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得来的,都需要刻苦地学习,认真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反复地实验和大胆地实践,甚至经过多次失败才取得成功。这就决定了开拓创新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但是,现在有些人在宣扬艰苦奋斗精神过时论的同时,也宣扬艰苦奋斗精神无用论。说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用钱来说话。什么理想、什么奋斗?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和非常有害的。其实,不仅社会主义社会,任何社会都是提倡艰苦奋斗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只不过我们共产党人提倡的艰苦奋斗,比资产阶级的“个人奋斗”更高尚、更无私、更赋予时代精神,更符合人类的发展需要和道德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末,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走向衰落和垮台的。可是,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却不顾我们的基本国情,不顾国际竞争和敌对势力的挑战,不顾改革开放面临的困难,不顾人民群众对官僚主义的不满情绪和呼声,在工作生活中缺乏朝气,在改革创新中缺乏锐气,面对“糖衣炮弹”的进攻缺乏正气。成天暮气沉沉、牢骚满腹,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不顺心,甚至沉迷于酒绿灯红,声色犬马的生活之中,表现出一副世界末日的心态。这样的精神状态何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何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胡锦涛总书记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始终大力倡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并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我们要深刻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及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保证、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因此,要不断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结尾时,满怀激情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三个一定”的伟大号召,其中之一就是号召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这又使我们想起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时,胡锦涛率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伟大号召。同时指出“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要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五年来,胡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再次发出“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伟大号召,这充分说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它的时代价值将随着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为解决这个重大历史性课题,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一贯坚持的重要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明确指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克难制胜、克敌制胜的传家法宝。实践也证明,一些人在“酒绿灯红”的考验面前败下阵来,也都是从淡忘、丧失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这些人蜕化变质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过程有长有短,但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一个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腐败变质的过程。所以,反对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是我们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现在有些人却把贪图享乐作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追求。有人甚至公开发表《享乐主义者宣言》,堂而皇之地把享乐主义作为一种人生价值和目的加以张扬,并号召享乐主义者联合起来,去享受人世间的一切美丽。

  “享受人世间一切美丽和美好的东西”,应该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主张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为之艰苦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革命战争中曾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又为社会主义建设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明明白白写进党章的。但是,我们所倡导和追求的幸福生活是以艰苦奋斗为前提的。享乐主义者所宣扬的骄奢淫逸,“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哲学,完全是一种颓废、落后、腐朽的人生哲学。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们成天横攀竖比,比实惠,比享乐,甚至和腐败分子比阔气、比豪华、比享受,盲目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把艰苦奋斗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看作迂腐,把奢侈阔气视为高贵和荣耀,把挥霍浪费视为慷慨和大方。这种人面对“酒绿灯红”的诱惑不是有力地去抵制,而是仿效和羡慕。他们抱着不拿白不拿,不捞白不捞、过把瘾、留后路等各种心理,沿着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腐化堕落、腐败变质的道路,逐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我国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加上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贪图享乐、腐化堕落、挥霍浪费、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裙带关系等一些不良现象严重损害着党的肌体和形象。而且,有些腐朽、丑恶、落后的东西还披着改革开放的外衣,贴上改革创新的标签,打着发展经济的旗号,以现代、新潮的面目出现,掺杂在正常、进步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当中,使得情况更加复杂,真伪更加难辨,影响更加广泛,后果更加严重。我们有些党的干部,包括入党多年的高级领导干部,经不住诱惑,从人民的功臣、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罪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这两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国家兴亡的规律。从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到巴金老人描绘的《家》,从刘备的兴邦立国,到刘禅的乐不思蜀,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朝哪一代,哪一族哪一家,不是“成由勤俭破由奢”。所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一直大力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实践证明:“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奋斗可以出政治,出战斗力,出红色江山;和平时期,艰苦奋斗可以保政治本色,保战斗力,保红色江山。”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途径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事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毛泽东主席早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这篇光辉著作中就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历史早已证明了领袖的科学论断。我们就是靠人民战争,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蒋介石和国民党虽然有八百万军队,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有帝国主义的支持,但没有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没有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没有共产党的巨大凝聚力和号召力,他就必然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所以,邓小平同志曾深有体会地说:“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今天,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再一次向全党发出艰苦奋斗的号召,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在新的条件下,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军队的阶级属性所特有的,是建立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再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个人奋斗,而是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是最彻底、最无私、最伟大的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有了这种精神,就能视人民群众为父母,就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就能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可以仿效的模式,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一切预料到的和预料不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将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要完成这一伟大事业,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不断地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并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带领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把这项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和胜利。可是,有的人却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困难时期提倡的一种精神,现在搞改革开放,就是让人们富裕起来,提高生活水平,再提艰苦奋斗不合时宜了。这种思想显然是错误的,胡锦涛同志曾经明确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甚至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主要原因就是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党的领导干部淡化或丧失了艰苦奋斗精神。这些人在工作中既不想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又想出名挂号,谋取个人的名利地位。所以,干工作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怕领导看不见,不怕群众有意见。只求轰轰烈烈,不求扎扎实实,甚至采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手段捞取个人的好处。久而久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便大行其道。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执政为民的前提条件是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途径是艰苦奋斗。“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贪图享乐,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对群众的疾苦漠然置之,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就必然脱离群众。”为什么说“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一是因为党执政后比执政前容易脱离群众;二是有些党员干部在执政期间已有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三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种子”脱离了“土地”的危险自然是最大的危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共产党人脱离了群众就等于脱离了自己的阶级基础,就等于脱离了自己的基本力量,也就等于丧失了自己的执政地位。所以,我们必须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执政为民,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并带领人民群众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艰苦奋斗。

  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共产党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强大动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是多方面的,但从人的精神状态上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的创新精神,二是工作和生活中的昂扬正气。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但无论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都是有困难的。而且,凡是有意义的创新都比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更困难,更冒险。反过来说,凡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都比开拓创新更轻松、更稳妥。创新不仅需要勇气和热情,更需要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所有这些新的东西,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得来的,都需要刻苦地学习,认真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反复地实验和大胆地实践,甚至经过多次失败才取得成功。这就决定了开拓创新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但是,现在有些人在宣扬艰苦奋斗精神过时论的同时,也宣扬艰苦奋斗精神无用论。说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用钱来说话。什么理想、什么奋斗?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和非常有害的。其实,不仅社会主义社会,任何社会都是提倡艰苦奋斗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只不过我们共产党人提倡的艰苦奋斗,比资产阶级的“个人奋斗”更高尚、更无私、更赋予时代精神,更符合人类的发展需要和道德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末,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走向衰落和垮台的。可是,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却不顾我们的基本国情,不顾国际竞争和敌对势力的挑战,不顾改革开放面临的困难,不顾人民群众对官僚主义的不满情绪和呼声,在工作生活中缺乏朝气,在改革创新中缺乏锐气,面对“糖衣炮弹”的进攻缺乏正气。成天暮气沉沉、牢骚满腹,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不顺心,甚至沉迷于酒绿灯红,声色犬马的生活之中,表现出一副世界末日的心态。这样的精神状态何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何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胡锦涛总书记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始终大力倡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并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我们要深刻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及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保证、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因此,要不断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谈谈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大家帮忙找找”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论文。 党员先进性的实践思考 复旦大学的林尚立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讲话 为什么要建设党的先进性 如何结合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 关于先进性建设的文章 党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哪些实践活动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有谁知道中央征集党先进性建设论文的单位地址? 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 如何解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求政治方面的邓小平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贡献?? 如何理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组织基础 如何加强监事会的建设 党员先进性实践思考这类的作文谁有啊? 党的先进性 什么是党的先进性 撰写"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研讨征文 谁有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文章 救急 结合实际,谈谈新时期应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创肃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调控的实践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是什么? 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调控的实践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