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电器湛江市售后:薄熙来为啥要向专家学者阐述重庆“打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0:02:52
薄熙来为啥要向专家学者阐述重庆“打黑”?

薄熙来说,对重庆的“唱红打黑”,社会上有些议论,主要是对情况不了解。重庆的“打黑”决不是刻意而为,而是不得不做。当时,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命案还有不少未破,设想,一个人被害,会引发多少人的痛苦?!我们常讲民主,而生命权、健康权是人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要靠国家权力来保护和实现。我们为政一方,如果打不掉黑恶势力,那政府的公信力何在?又如何维护人民民主和社会正义?所以要痛下决心“打黑”,以消除这些家庭积压多年的心头之怨。我们在“打黑”过程中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案。在“打黑”的范围上,既不缩小,也绝不扩大;在定性上,既不压低,也绝不拔高;不枉不纵,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打黑”的过程与反腐相结合,挖出了文强、陈洪刚等一批腐败分子。文强一个人就占了20多套房子,陈洪刚有30多套,老百姓能没意见吗?不坚决“反腐”,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事业就会前功尽弃。“打黑”和“反腐”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欧美国家也概莫能外。众所周知,新加坡反腐很坚决,官员收一点不义之财,就会受到惩处。难道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就能容忍腐败分子?如果对黑恶势力和腐败分子也要“厚德载物”、“宽宏大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吗?老百姓辛辛苦苦养着我们干什么?党中央在这方面历来态度鲜明:一个“黑”,一个“腐”,必须坚决打击,绝不留情。(2011,12,5“重庆晨报”《薄熙来谈“打黑”:决不是刻意而为而是不得不做》)

 

看完123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市领导何事忠、徐鸣,会见重庆卫视《共富大家谈》栏目专家学者的报道后,心里感慨良多。

在这次会见专家学者中,薄书记讲得最多的,就是共同富裕和打黑,且在阐述中作了许多解释。虽然在这两个方面内容的阐述中,“共同富裕”的篇幅占了极大部分,但似乎“打黑”的内容份量更重,所以连文章标题都成了《薄熙来谈“打黑”:决不是刻意而为 而是不得不做》。而我的感慨良多,也正是源于这一点。

 

薄书记到任重庆之后做了什么,大家有目共睹。以薄书记为首的重庆领导班子在那里干出了什么,大家也有目共睹。重庆因此而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也有目共睹。但为啥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有人在那里指指点点?所以我有点纳闷。纳闷的是,共同富裕本该为大众所极力欢迎的事、反腐本该为大众所极力欢迎的事、打黑也本该是为大众所极力欢迎的事,但为什么要由他本人借这么一个机会,来作诸多阐述和释疑?

 

如果是重庆人在那么指指点点,到可以用“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样的话来解释。但我相信极大多数的重庆人,不会去做这样的事。因为就在这几年,许许多多重庆人享受到了重庆改革、唱红打黑的成果,所以才不少次听到他们的由衷之言。而正因为如此,才令我更加纳闷。

 

“不坚决‘反腐’,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这样的话错了?“如果对黑恶势力和腐败分子也要‘厚德载物’、‘宽宏大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吗?老百姓辛辛苦苦养着我们干什么?”这样的话错了?为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错了?全没错!那为什么要那样?所以写到这里时我突然想到家乡那句“人难做,做难人,难做人”的诙谐话。而且脑子里突然跳出几个问号:共产党的干部要做点好事真的那么难???就连薄熙来也那么难?非得出来阐述和释疑?

 

问题在哪里?无非是两条:“怀疑一切”和“酸葡萄心理”。中国要成为现代化强国,中国要建成和谐社会,“一个‘黑’,一个‘腐’,必须坚决打击,绝不留情”,这是明摆着的事。但如果存在这样的不正常现象,那不叫“节外生枝”?那不叫“内耗”?那不叫令“亲者痛,仇者快”?

薄熙来为啥要向专家学者阐述重庆“打黑”,难道还有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