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保罗箱包昆明:慢 性 病 诊 治 大 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4:08:55

慢 性 病 诊 治 大 法

性病便可有章可依,执简御繁,从而取得满意 由于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急诊医学几乎被现代医学所垄断。中医与西医在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西医学多注重局部和微观,而忽略整体和宏观,从而在一些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拥有较先进的思想观和方法论,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由于慢性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患者体质较差,机能不足,治疗不易。而中医学重在辨证,整体调治的思想在慢性病的治疗方面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比如盗贼入室行窃,西医主人多报警而借助外力以驱贼,而中医主人注重调整,自身强壮而驱贼外出。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慢性病的诊治大法,认为治疗慢性病一定要在把握好整体观念的前提下,辨证施治。根据慢性病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以“五关”为突破口,以平衡阴阳为总则,以收支相符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今将诊治慢性病过五关的思想简述于下:

1、 开胃进食关

内经云:“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说明饮食水谷对于人体的重要性。饮食物是气血生化的源泉,故开胃进食为第一关。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受纳功能正常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者疾病的轻重及预后。导致饮食减少的原因很多,或因胃气虚,或因伤食,或因肝气犯胃,或因外伤疼痛,或因发热等等,必须详细诊断,查明原因,而针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2、 健脾止泻关

饮食入胃后消化吸收即运化是脾的功能,胃气以降为顺,脾气以升为和。脾气把水谷精微散布于肺,肺朝百脉,水精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全身的机能活动皆有赖于脾气健运。临床上大便情况是验证脾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正常人大便每日一次,成形,不干结,色泽无异常,前后均匀,便后无不适之感。大便时干时溏,只要不是长期如此,亦不属病态,可能与进食有关系。如长期大便每日三四次以上,或五更泄泻,久而脾肾阳气虚衰,化源不足,害莫大矣。故对慢性病健脾止泻特别重要。所谓急性病急求胃气,慢性病急求脾气,但必须在能进食的情况下主求脾气。脾胃互为表里,调胃可以健脾,健脾可以益胃。

3、 舒肝解郁关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长期的情志不畅可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脉络淤阻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可加重原有的疾病。所谓“郁则百病生”,“百病皆生于气”。百病虽未必皆生于气,但多少都与气有关,可见保持情志舒畅的重要性。对慢性病更是如此。健康的心理状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气血运行,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使疾病早日痊愈,缩短了病程。

4、 益肾固精关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要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须注重人体物质基础的健固。慢性病患者多有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丢失及过度消耗的病史或现状,这个漏洞不及时堵塞及添充,则疾病难愈。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丢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者体力,过劳则耗气,久则少气力衰,神疲消瘦。二者脑力,脑为髓海,肾气通于脑,思伤脾,用脑过度,久则损伤肾脾则病难康复。三者流失,包括人体一些物质的流失,如精、血、汗、痰、液、水、二便等。在男子主要表现为失精,在女子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大或提前、子宫出血、手术后、产后及人流术后出血、白带过多等。久则气血大亏,免疫力降低,有很多慢性病即是由于以上原因所导致。正如《内经》所云:“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故对慢性病一定要查明原因,有的放矢,才能取得明显的疗效。

5、 驱除邪毒关

邪毒有两个含义,一为内生之邪毒,二为外侵之邪毒。内生之邪毒主要包括痰浊、瘀血、水饮、火热(毒)、肝风、积滞等;外侵之邪毒系六淫及疫疠之毒。只有驱除了内生之邪毒和外触之邪毒,才能真正达到驱邪的目的。在驱邪之中,特别注重人体正气的恢复,扶助正气,保持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功能协调正常,邪毒亦无从产生或侵入,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然,亦应该预防邪毒的侵入,未病先防,正如《内经》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诊治慢性病亦应以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问诊,并一一突破这五个关口。五关之中前四关最为重要,因为慢性病多系虚证,前四关是为扶正。驱除邪毒多在前四关的基础上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慢性病以阳虚挟淤(主要为痰凝、湿阻、水停、气滞、血瘀)者居多,且多虚在脾肾,淤滞在肝。故温阳活淤法的应用十分广泛。笔者将以上过五关的思想概括为五字诀:“进”(进食)、“存”(健脾止泻)、“通”(舒通情志)、“固”(益肾固精)、“排”(排除邪毒)。同时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使气血充足,脏腑协调,阴阳平衡。如果在临床中掌握了以上要领,诊治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