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买耳放便宜吗:魏晋时期印章一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0:27:45

'700')this.width='700';" border=0>

"安西将军章"印

"安西将军章"印,北朝,印面2.8×2.8cm,通高3.7cm。 印铜铸,鎏金,龟钮,印文白文,为汉篆字体,右上起顺读。此印虽为凿刻,但印文较整齐率直,印台高厚,印钮之龟身四足撑立,龟首前伸,背甲边缘突出,为北朝官印之典型形制。 安西将军,武官名,始见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或沿置,多为拥兵方镇,地位较高。北魏、北齐时秩三品,用以褒奖勋庸。

'700')this.width='700';" border=0>

"建威将军章"印

建威将军章"印,东晋,印面2.2×2.3cm,通高2.4cm。 印铜铸,龟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印之龟钮造型质朴,龟首较长,向前斜伸,龟身两侧平齐,龟背上有简单的线刻纹饰。"章"字上部笔画省略为一道竖笔,印文凿刻的较为草率。整体来看,此印应是东晋、十六国或南朝前期的官印。 建威将军,武官名,始见于西汉。《史记·将相年表》载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韩次君曾任建威将军,东汉邓禹也担任过此职。魏晋南北朝时诸政权多设此官,如《三国志·魏书十六》附杜恕传载:"复出为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三国志·吴书十一》记:"权破羽还,都武昌,拜范建威将军。"晋有刁默、王戎、周处、司徒勋诸人,十六国中西秦的梯君,南朝宋的刘怀民等都曾被授命此职。魏、晋、宋的建威将军有实际兵权,多为刺史或郡守兼职的方镇。

'700')this.width='700';" border=0>

"立义行事"印

"立义行事"印,魏晋南北朝·三国,印面2.3×2.3cm,通高2.2cm。 印铜铸,瓦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 此为三国时期的官印。立义行事为武官名。魏晋南北朝时期,武职常见"立义"名号。行事一职的等级高低按所加名号的不同而区别。按照汉印制度,此印的形制表明印主的职事较为低下,应与县令长品级相近。

'700')this.width='700';" border=0>

"平东将军章"印

"平东将军章"印,魏晋南北朝·十六国,印面2.3×2.3cm,通高3.1cm。

印铜铸,龟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

平东将军,武官名,"四平将军"之一。始见于三国魏政权时期,秩三品,晋与南朝时为优礼大臣虚号,南朝宋时秩三品,南齐亦有开府置僚属者,梁陈时秩第二十班,加"大"者位进一班,优者加同三公,北朝亦置,用以褒奖勋庸。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平东将军多为拥兵方镇,在诸将军品位中地位较高。 此印印文为凿刻而成,文字较草率,"章"字上部有省笔,笔画省略为一道竖笔。此印应是十六国中某一国平东将军的殉葬印。

'700')this.width='700';" border=0>

"武猛校尉"印

"武猛校尉"印,魏,印面2.5×2.5cm,通高2.7cm。 印银铸,龟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 此为魏晋时期的官印。武猛校尉,武官名,始见于汉末三国之际。《三国志·魏书十八》载:"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阵,迁为校尉。" 典韦被曹操"引至左右,将亲兵"。所以武猛校尉所统不仅是军中的精锐,并会被选为亲军宿卫之用。三国中吴国的潘璋亦任此职。晋沿置。武猛校尉为当时诸校尉之一,地位等级属中级武吏。 银质官印实物较为少见,此印铸造精良,是此时期官印中的精品。

'700')this.width='700';" border=0>

"鹰扬将军章"印

"鹰扬将军章"印,东晋,印面2.3×2.3cm,通高2.9cm。 印铜铸,龟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印铸造较厚重,龟身两侧平齐,与魏晋早期之印有别。印文的凿刻风格与十六国、南朝印类似,应是东晋官印之一,皆属于急就章一类。 鹰扬将军,武官名,始见于三国魏。《三国志·魏书二十八》注引《魏书》说文钦"转为庐江太守、鹰扬将军"。两晋南北朝多设此官,晋有郭洽、司马泰、桓石秀、王舒,西秦有徐成、王腾、吕光等均曾任此职。魏、晋、南朝宋及后魏时此官皆居五品。此官在晋与南朝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晋世多为兼领刺史的方镇,地位较高,而南朝梁时则为八班中第三班,地位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