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张建强户口:《与天堂对话》(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0:27:59
第七节 死刑犯

我想在这章中,加入两段过早死亡的案例。虽然死刑犯与安乐死不同与自杀,但都是对人生使命的一种妨碍。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自杀不对,死刑也是不对的。

将一个人的生命提早结束,是一种非常残忍的事。那种恐怖的暴行,似乎一个人永远不能被宽恕了。在谋杀案中,公理及正义必然胜利。如果将他赶出社会,杀死他,象是打死一只苍蝇一样。但这不是真的。如果是为了避免浪费税金,而杀死囚犯,似乎还更有意义一些。

是的,杀人就是不对的。无论任何状况,即使是死刑也不对。我要求你停一下,从灵界的观点来想一想,不是从情绪化的观点来想。我们的宇宙大到我们无从想象。我们需要明白,任何事情发生时,都是经过灵界的眼光。上帝为所有的生灵安排了自己的生死周期。日出日落,地球始终环绕着太阳。潮起潮落,万事万物皆有终始。因为这样的周期,让灵魂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离开物质世界,回到灵界。只有上帝知道整个的计划。

一个人如果提早被暴力结束生命,他的灵魂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就如同自杀者一样,他们的灵魂会与人间因果紧紧相连,直到真正该离开的时间为止。因为死刑,一个人的灵魂被迫离开身体时,这个人的性格仍然和死刑之前一样,他的灵魂到了另一个世界仍然是生气又害怕,他不但没有进化,反而丧失了灵性。在大多数的案例中,这些灵魂漫无止境的游走在低层次的境界中,永远无法超脱。因为这些受过刑的灵魂中,充满了愤怒与不安,他们通常会寻找还不到时机的复仇计划。这些灵魂在世间搜寻,专找衰弱的灵魂下手,好杀死或伤害他们。听起来象电影,但这是真的。

我们最该做的是教育囚犯,使他们有机会复原,能了解生命的真义。我知道这象是痴人说梦,但如果我们在犯人的生命周期之前杀死他,我们不但阻挠了他的使命,也不给他自新的机会。只不过一两秒钟,一个人就可以看到神的光芒,而改过自新。这个浪子回头的新人,将来可能会帮忙阻止别人杀人。我们应该永远敞开成长与启发之门。

采取死刑,等于是我们在为暴力推波助澜。让我们在为电池充电之前,想想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吧!只要了解了灵魂会沉沦在万劫不复的愤怒感中,我们就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会急着想以死刑来一了百了了。我们整个社会对这些无法进化的痛苦的灵魂,负有道义的责任,让我们不要象处理昨天的垃圾一般,将他们丢弃了。

请不要误会我是在替谋杀者脱罪。我要强调的是,一个人会杀死另一个人,是因为他天性中善性的那一面,没有获得充分的成长与发挥。如果一个人能知觉到内心善良的、神性的一面,就绝不可能去做杀人这样的事。我们还没有那么伟大的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放开心胸,张开心灵之眼,从灵魂永生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远景。与我们该负的责任。

 

第八节 持续生命的机器

如果一个人用人工呼吸延长了生命,我相信那是神在作工了。无论是天灾人祸,或是任何疾病,我们个人或整个社会都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医学的突破或科技的研发,都是由这样的成长经验中发生的。任何新东西的发明,都是在它最被需要的时刻诞生。如果人类的头脑不是被政治和金钱占满了,我们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伟大发明。

无论如何,人类有足够的知识,去发明、创造能帮助生活品质的东西。许多人因为科技的发明而延长了寿命,譬如各种特效药或疫苗接种,就是古代人想都没想过的突破发明。科学家们应该为这方面的贡献觉得骄傲,特别是在为人类生活品质所能做的努力,更是值得赞许。品质是个关键字眼。医学专家不是在扮演上帝,就算他们想,也不可能。对于延长生命这件事,我不是所对或错,我要说的是以下的观点:

就如同我前面所说,我们的生命都有一个开始与结束的周期。我相信当时间已到时,灵魂自然会离开它的躯体。科学也不能左右这个宇宙时钟的运行,就算科学家以为自己做得到,或是努力以赴,也无法动摇这个基本的定律。而我也相信一个灵魂会尽可能的去经历该经历的事。就拿延长生命来说,这个灵魂可能在帮助科学家研发新科技,以帮助下一代的人——或许不只是医学上的,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我们必须要从灵魂的观点来看这件事。或许灵魂转世之前就已签下了合约,愿意接受这样的医学实验;或许她也是他的家人与朋友要学的爱与同情课程。请记住,每个灵魂都要学习如何接受爱,与如何感恩生命的课程。

就和道德尺度一样,每个灵魂都必须自己作决定,要选择哪种标准。我要再说的是,每个灵魂都是平等的,而且各个需要皆不相同,但都必须经历能帮助灵性成长的经验。这里没有对或错的答案。我们不能在这里论断别人的选择,只能由灵性的观点与角度,来设想这些经验与课程而已。

 

第八章 与爱重聚

当人们与爱重聚时,

第一个想法就是,死亡并没有将他们所爱的家人或朋友夺去。

相反的,他们所爱的人始终和她们在一起,

而且关心着他们的日常起居。

我个人认为,在我工作中最困难的是如何躯散人们内心的恐惧感。恐惧感不只是一种幻象,还是种巨大的阻力,阻止了我们个人在灵性上的成长,以及超越自我的可能。恐惧使我们执着于内在的冲突,剥夺了个人自由的感觉。因为生活在恐惧之中,我们就无法生活在爱中,也等于是向充满创意与多采多姿的生活说再见。

恐惧象是一个邪恶的循环:当我们深陷其中时,我们就给予它一种生命,然后我们会被我们所恐惧的事物所吸引,最后恐惧就成为我们的真实。换句话说,就如同自掘坟墓一样,我们所害怕的事物最后就会成真。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思想是有创造力的。思想是上天的能量与创意。我们可以随我们的高兴,来任意使用这样的能量。我们也需要为自己所思所想造成的后果负责任。当我们执意停留在各种想法中,如恐惧中时,那种思想的能量就会在我们生活中,将恐惧塑造成真。

当我在解读客人的精神状态时,我通常会告诉他们,他们让恐惧占据了内心,这个恐惧侵害他们的身体,影响他们的健康与生活。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我帮助他们认知这个敌人,然后帮他们找出为什么会害怕的理由。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他们就是与心中那个无边无际的创造能力所接触了。

一开始真的非常困难。一般人都不愿意太快的改变自己,尤其是多年来都生活在家庭、社会与宗教的制约之中,就更难改变了。但是我的工作就是要播种,然后在鼓励他们看到自己有无穷的可能性。我在他们心中开启了一扇新视窗,我可以引导他们朝积极的、爱的方向来思考。

在所有的恐惧之中,最大的恐惧是失落感。对有些人来说,这样的恐惧是很难辩识的,就好象他们无法认知生命中的幸福、快乐与丰富一样。对那些拥有一切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有自己不配拥有一切的感觉。更有些人不敢想象生命中的美好与欢愉,因为那一切都美好得不太真实。他们总是认为有什么祸事会降临,结果祸事真的来了。我总是要我的客人记得,他们是来自大自然的生命之光。这个生命之光是无所不包,创意无穷而且宽大慷慨的。虽然我们看不见那道光,但我们相信思想之神也是生命之光,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永远在说是,而人类却永远在说不!

在恐惧失落的感觉中,包含了对死亡的恐惧。我必须说,无视于死亡的潜意识,单纯地活着的人,便是最坚强的人。大多数的人都活在自我中心思想里,不愿意去思考有关生命结束时的问题,结果就是一直活在害怕死亡的恐惧中。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死亡不在我们掌控之中,死亡是完全无法预知的。死亡超越人类的理智与逻辑的思考。我们害怕这样的未知,因为我们不知道会碰上些什么事。我们不但不知道会碰上什么事,也不知道死后会在哪里?在我们社会的眼光中,死亡是人生最终的悲惨故事。有关死亡的可怕说法,增强了我们的恐惧心理。

我非常惊讶,现代还是有很多人抱持着死亡就是一了百了的心态。我觉得我的工作的价值,就是在打破这样的观点,为人们开启心灵之窗,让他们体会到肉体之外的灵性世界。当我将灵界的讯息传递出去时,我看到了人们内心真正的改变。回顾多年来的工作,我希望能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录在录影带中。因为用文字来叙述人们的反映还是不够——看到他们沉浸在领悟的欢愉时,那种感觉真的是笔墨难以形容。在本书中,我试着和你分享了一些类似的感觉。当两个世界——人间与灵界有了联系时,就好象架起了一座桥梁,相爱的人有如奇迹般的重逢了。

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一般人来找我时都抱着紧张的心理。通常他们都是第一次和灵媒接触,他们过去没有这类的经验,只是从电影或电视中看过一点有关的肤浅知识。当我跟一个紧张又有成见的客人坐在一起时,我必须先排除这样的心理,因为灵界的灵魂不只会使用我的能量,也一样会使用这些客户的能量。我告诉他们这样的能量象是电流,如果他们紧张,就会造成一种电波或是种涟漪,影响到电流的流畅,最后传到我这儿时,便是毫无意识的胡言乱语了。他们越冷静,我越容易传达我所接收的讯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我与客人之间的信任感。当我开始说出一些只有客户本身才知道的事时,他们知道我不是在骗人,对我的抵抗心理便慢慢消失了。然后我才能再进一步,打开心灵之门,引导他们进入未知世界。

降灵会可能开始于我说出一个名字,或讲到某个人的特征,或是形容我所看到的灵界人物。那可能是很简单的,如:“你的父亲在我这儿,他告诉我,他死于心脏病。”当客人明白了灵界所传递的是正确的讯息时,室内的气氛立刻改变了。与爱重聚的过程才算真正的开始,空气之中也充满了兴奋的因子。这些客户不只精神状态改变,身体也跟着不同了——眼睛睁大,嘴巴张大,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滴下,心跳也加快了。现在客人希望听到更多,也会直接与灵魂说话了。通常我会要求他冷静下来,因为灵魂要传递思想给我非常不容易,任何的干扰都可能打断这样的讯息。

除了明显的兴奋之外,客户通常也会很情绪化,或是哭起来。这样的哭泣包含了悲伤、喜悦、幸福与慰籍的感觉。而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冲击还是:我所爱的人并没有死!的确,他们感觉到来自灵界的爱充满在室内。等讯息传递出一些个人生活细节时,就算是怀疑论者也开始抛弃成见,期待着倾听更多的讯息。一个原本充满悲伤怨恨的人,变成了单纯快乐而满足的人,最重要的是,这个讯息表示了在物质世界之外,的确有另一个世界存在,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有更深远的影响。

当人们与爱重聚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死亡并没有将他们所爱的家人或朋友夺去。相反的,他们所爱的人始终和他们在一起,而且关心他们的日常起居。活着的人因此获得心灵的平静,因为有一天他们回到天上时,自己所爱的人会在天上迎接他们。他们也不会再象以前一样,行尸走肉地活着,因为他们已经听到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讯息,在以前那是未知的世界,现在已完全改观了。懂得了没有死亡,只有永生这件事情之后,他们更有勇气活出自我了。从前是充满愤怒与忧虑的生活。现在却是期待着每天的生活,盼望着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更新的发现。

带着一种对生命的新感觉,这些人认知到,他们在人间还有重要的使命与贡献,他们不会再象过去一样浪费宝贵的时间。他们懂得了天人合一的道理,也知道“人人是我,我即人人”的道理,人与人之间心都相连,只要一个人受影响,所有的人就都受到了影响。他们开始谨言慎行,对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负起责任,因为他们知道终有一天,他们还是会面对自己所造成的后果。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地球不是唯一与爱重聚的地方。他们确实与去世的家人、朋友或同学重聚过了。在离散了那么多年之后,又能与居住在灵界的心爱的人重聚,他们终于体认到爱是永无止境的。

换句话说,没有人是生来孤独的。

 

快乐的结婚纪念日

几年前我主持过一次非常感人的重聚的降灵会。那两个人之间的爱非常坚强而甜蜜。我接到一个名叫赖瑞格的男人打来的电话。他七八十岁了,说话的声调有点夸张,很有教养的样子。他说他从朋友那儿听到我的名字,并问我能不能为他“做点特别的事”。我问他是什么事?他说他的五十周年结婚纪念日快到了,“我希望能跟我的太太一起庆祝。”唯一的问题是,她已经死了。我告诉他应该可以安排,然后我们约定了时间。

我们约定的日期到了,时间是晚上十二点。门铃响了,我打开门,赖瑞格站在那儿,一百九十几公分,穿了套剪裁良好的七十年代的棕色西装。我看了他一眼,忍不住想:多么可爱的一个人!

赖瑞格说话很快:“嗨!我打扰你吧?是吗?”

“没有,完全没有。你一定是赖瑞格了?”

“是的,我是。我希望不会太晚,或耽误你的事?”

赖瑞似乎习惯于为任何事情道歉,好象他不想伤害任何人,也不想阻碍任何人。

我请他进了会客室,让他坐在沙发上。他又开始说话,我现在明白他很爱说话了。我必须打断他,否则降灵会的时间就不够了。我告诉他,他非常礼貌地说:“哦!我非常抱歉,你知道我是个老人,总是爱唠唠叨叨的。抱歉,应该是你讲话才对,这才是我来的原因,不是吗?”赖瑞格说着咯咯笑了。

我坐下来解释了我的工作。开始例行的祈祷,祈祷完毕之后,我看到赖瑞右边站了一个肤色浅黑,年纪在四十岁的美丽女子。我告诉他:“我相信凯就站在你身边,她穿了件淡粉色的洋装。她让我想到某个女演员。”

“她确实是个女演员。我们在柏克莱一起演戏的。”

我继续:“她称你爱人,她不叫你名字。”

“非常好,我们用很多不同的名字互相称呼。老天!我看起来好老,我的头发都灰白了。”

“她说她嫁给的是你的心,而不是你的头发。”我们都笑了起来,我再继续。

“凯说你声音很好听,她常听到你唱歌。”

“没错。我没周都到基督教科学教会去唱圣诗。那让我有点事做。他们对我很好。”

“她现在谈到你们的婚礼。你们是在加州之外的地方结婚的,象纽约?”

“是的,纽约市。她能告诉你是哪一年吗?”

“我相信她说的是1940年。”

“没错。教堂呢?她告诉你在哪个教堂了吗?”

“我看看。”我等了一下,听到的是一个演员的教堂。

赖瑞说了:“那个教堂就在角落,所有剧场的演员都会到那里。她有没有说我们住在哪里?”

我将他的问题传给他的妻子,几分钟后我说:“她提到上诚,象是西北边上的一栋小公寓。”

“哦!太好了!太好了!那里叫作华盛顿坡地。噫!真有点玄了。”

“赖瑞,她谈到费城。是不是什么东西和跟费城有关?”

“是的。”

“她提到搭火车到费城去。是不是这跟费城有关?你懂吗?”

“懂。”

“好象是你们结婚的同一时间。你们住在纽约,要到费城去?”

“我们结婚之后,我每个星期天得去那儿的教堂作礼拜,直到我在纽约找到一个教堂才离开那儿。”

我笑着拍拍手:“太好了!太好了!好,等一下,再看看还有什么?凯说她死时是一个人,她说她希望那样,请你不要介意。”

“是的,我很介意这一点,凯,无论如何你都得等我一下。”

“不!时间到了她就得走。她是很亲切的女人。她戴了一顶美丽的帽子,40年代的感觉。她说她很喜欢买帽子,没事就会跟你说,她进城买帽子去了。”

“没错!噫!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凯是很喜欢她的帽子。她的帽子可是多得戴不完。她每次都穿得漂漂亮亮的。她喜欢色彩,喜欢漂亮的东西。”

“她现在还是这样。她说要继续练钢琴。”

赖瑞开始笑了,坚持凯继续谈钢琴的事。

“她说你们家中有一台钢琴,她喜欢弹琴,常常弹。她还提到华格纳,你懂吗?”

“没错!真神奇!我替凯买了一台钢琴,现在还在家中。我弹的时候,她就不弹,她会和我一起唱歌。我们安排得很好,记得吗?凯,到现在我还是常常弹琴。她有没有看到我在弹琴?”

“她看到你在弹,而且和平时一样站在你左边。华格纳是怎么回事?”我问赖瑞。

“恩,我有点不好意思谈这件事。我喜欢收藏老唱片,也有一堆收藏品。我很喜欢古典音乐,最近才打开电唱机听过华格纳。说起来有点疯,但是我会听上一整天,很放松心情,我猜想没什么不对,也没伤到任何人。”

我回道:“没问题,就是有点跳针而已。”我们都咕咕笑了起来。我再继续:

“赖瑞,凯要你知道,今天你去墓园时,她和你在一起。”

“对,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希望她知道我爱她,也想着她。你都知道了,凯?”

“是的,她很开心你在那里。她也很喜欢你带给她玫瑰。”

“哦!没什么,我只是想她会喜欢才对。”

“她喜欢。”我继续说:“她让我看到一个土窖。她在一个土窖里吗?”

“是的,将来我会在她身旁。”

“她让我看到你和一堆花。奇怪她拿根棒子在你手中。我不懂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我想我懂。她的墓地很高,我必须用根棒子才能将花放上去,她说的大概就是这个。”

“没错,她提到越来越高的地方去。”凯开始送给我很快的讯息,我抬起头跟着重复她的话:“抓着......抓着......谢谢你。”我转向赖瑞说:“她安息的地方是在后面吗?一种很奇怪的进去方式?那是在后面,在大理石介的下方,再到旁边一点,她跟我说的就是这些。”

赖瑞不太确定。我试着要解读凯的讯息。我已经全神投入这迷团之中了,赖瑞也一样。我开始了:

“有一个女士站在凯身边,她的嗓音很特别,很戏剧化,我相信她也会唱歌剧。她又拿出钢琴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知道,她是伊思特,一个不得了的歌者。我们三个以前一起在戏院里工作。她也是我多年的钢琴老师。哦!听到她的消息真是太美好了!”

“这位女士要我告诉你,这里有一批演员在这里,有一堆音乐家与音乐老师。不过不太一样,她说,音乐在这里和地球上不一样,更醇更美。她说我们有真正的和谐感。在地球上只是说说而已,根本没有接近和谐的本质。”

“太美了!”

降灵会又持续了一阵子,这位老人和他的妻子及老师一起回忆过去,共同沉浸在昔日的快乐时光中。多么美好的五十周年结婚纪念日!我想着,还有谁能有这样美好的感受?然后她又说话了。

“赖瑞,你知道巴黎的事吗?我的意思是,你和凯去过那儿吗?”

“是的,我们去过。她说到巴黎的什么?”

“她提到站在艾菲尔铁塔顶端,她说那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你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吗?”

赖瑞开始哭了。他找到纸巾擦眼泪,然后直直看着我:“那也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那是我们渡蜜月的第一天。”

我又说:“凯说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蜜月。”

赖瑞笑了,我继续说:

“她会永远和你在一起,赖瑞,等一下,她要你回家为她弹一首爱之歌。”

赖瑞笑了,然后说:“老天!这真的是她,从来不知足。”

我回道:“对于爱情,她永远不知足。”

下一段历程

 

第九章 超越悲伤 (一)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

当我们所爱的人去世时,我们是否真的克服了内心的哀伤?没有我们分享一切的亲爱的人,我们真能重开始生活吗?往日的甜蜜回忆真能让时光倒流吗?

这些问题并没有简单的答案。一旦一个人离开了世间,告别了肉体,回到灵魂所在的世界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象以往一样与他做实质的接触了。但事实上我们还是能经由心灵,与他们分享感觉,将他们的爱活生生的存在心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精神世界是无限的,绝对超过肉体的极限,因此所爱的人会比以前更常与我们在一起。

就如同我所引用圣经上的话,天下万物皆有定时,皆有去处。每次我们回到灵魂的故乡,都表示我们又经历过一次灵性成长的经验。生命中所发生的事,都是在衡量与决定我们成长的尺度。就如同四季一般,在冬天死去的植物,会在春天重生,我们的生命也不可能只有死亡,没有新生。我们所努力的一切都是为了成长与重生。

总而言之,在这个星球上的每种生物,都会经历过失去的经验。或许是失去一个工作,或许是离婚,也可能是车祸,或谋杀。在其中都隐含着某种目标,或者只是让我们长大一点而已。或许我们可以说,这些都是迫使我们改变的因素,但也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在该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了。以下所提供的方法,是帮助我们经历过损失之后,如何超越悲伤,迈向更成功、健康、丰富、纯粹的生活。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确认心头的哀伤,然后才能超越它。

如何分辨哀伤

哀伤可能以多种不同形式出现——肉体的、精神的或情绪上的。不快乐、焦虑、失眠、害怕、绝望、易怒、生气、沮丧、紧张、呼吸急促、心悸,甚至自杀都被视为是哀伤的征兆。我们要先了解的是,为损失(即使只是个工作)而哀伤是一件非常自然而正常的事。当我们沉浸在哀伤时,会觉得一切都完了,日子再也不会回到从前。没有了心爱的人,我们连一天也过不下去了。我们觉得日夜颠倒、天崩地裂。任何事都不再有意义,我们的生命已经失衡了。我们无法清醒地思考,也无法做正确的判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算最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让我们痛哭失声。所有这些现象都是种哀伤的表征,我们绝不能任意忽视或认为是错误的行为。

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丧失了最爱时,无论是肉体、情绪或精神上的反映都很冷漠,是一种正常现象。其实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克服这些悲伤的感觉,重新回到原来该有的幸福与安宁的状态。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如何才能超越哀伤?虽然本书所强调的是,当我们丧失了心爱伴侣时的对策,但其实这些方法对任何的损失——包括人、宠物、家、工作,甚至是一个长期病人都适用。只要我们感觉到某种损失时,我们都可以用以下的步骤来疗伤止痛。

麻痹

当我们心中最爱的人死掉时,他们的第一个感觉通常是休克,或是一种麻痹的感觉。他们会想着: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可能会完全排除这个事实,以为自己在做梦;或是象个行尸走肉,对于四周发生的任何事,都是反应迟钝。之后他们会记不起来前一天发生的事。这种记忆力的丧失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作用。因为暂时的失去记忆,我们的潜意识才能与生命中突来的改变作抗衡。

这种麻痹的感觉会持续几小时或几天,等过了之后,最好身边能有个好朋友,或亲爱的人帮助我们渡过接下来的悲痛期。通常在丧礼上,家人、朋友会和我们一起,但是丧礼过后,所有的人都走了。这时候正是我们由麻痹中解脱,最需要有人陪在身边的时候。因为当麻痹过去后,真正的伤痛就来了。

在你经历悲痛时,记住愤怒与伤心的感觉都是很正常的,而你一定能克服过去,生活又回到原来的面貌。

否认

无论我们感觉到什么样的伤害,都会倾向去否认这种感觉。似乎这样做,我们心头的痛苦就会减轻。我们希望那个悲痛不存在,因此我们也否认内心有伤痛,于是我们自我愚弄,好象真的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这也是我们潜意识与损失在对抗的一种方法。否认也有许多表现方式:

一、对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与参与感。

二、睡眠太多或失眠。

三、没有胃口。

四、不注意日常卫生习惯。

五、变的沮丧而且让这种感觉一直持续下去。

再说一次,否认是克服悲痛必经的一站,也是很正常的一种感觉,而我们也一定能克服过去的。

要有感觉

走上痊愈之途的第一步,是接受真实的状况——我们确实已经丧失所爱。这个损失是千真万确,而且对你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要有感觉。绝不要压抑你的愤怒、悲伤、沮丧或绝望。这些感觉都是非常自然,不要遮盖或掩饰你的感觉,也不要觉得自己幼稚,更不要去想“这样的行为不适合我”等等的想法。如果你想哭,就尽情的哭吧!哭是自然反应,而且对身体有治疗的功效。科学证明,哭泣时的眼泪与欢笑时的泪水,它们的成分是不同的。所以哭泣能帮你释放一些体内不好的化学物质。

任何时候你会很自然地想着你的最爱,即使做事时也如此,有时愤怒的感觉也会出现。如果觉得愤怒,让它发泄出来,但不要伤到自己或别人。发泄愤怒的方法可以是肉体上的,如运动,打枕头,或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大喊心上人的名字。你会觉得伤痛是非常正常的事,让悲伤的情绪发泄出来对健康绝对有好处。

另外,不要认为自己该怎样感觉才对。我们都是独特的个体,与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在面对事情时,每个人的反应都不相同,特别是在面对损失时,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对或错。

想要尽快摆脱这种感觉,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有些人可能会靠吃镇静剂来解除痛苦,有时我们也确实需要这些药来舒缓苦痛。不过药物只能让我们的痛苦隐藏得更久一点,总有一天,这个伤痛还是会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出来。

在我多年主持降灵会的经验中,我看过成千上百的人,通常我可以一眼看出他们有没有真正的摆脱痛苦。他们的身体就已经呈现出来了。因为我们的外在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那些压抑自己感觉的人,看起来都非常的不健康。那些未舒解的愤怒与悲伤已经腐蚀了他们,他们的身体出现了无以名状的疾病、失调、肥胖、过敏、剧痛、呼吸困难及癌症等。

因此为了健康,我们也必须让自己的情绪获得充分的舒缓。记住,我们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健康的测量器。

 

第九章 超越悲伤 (二)

承认与接受

当我们经历过震惊、麻痹、否认、伤痛与愤怒的感觉之后,就该进入承认与接收事实的阶段。这也是让我们的生活再回复平衡的一个过程。接受我们的最爱死亡的事实,并不是表示我们愿意他们死去,我们只是努力去认清这个真实状况而已。我们明白心中的最爱已经不在人间,再也不会在物质世界看到他们了。但是总有一天,当我们离开人世时,会在天上与他们相会。

损失就是损失,没有任何方法能再挽回了。你对失去所爱所感觉到的强烈痛苦,其实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感受已经在治愈你的心灵了。你可以找回过去的能量,重新生活,并继续你在人间需要尽的义务与使命。

实际做一些事情

除了处理自己的情绪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是从财务或实际的观点上,在生活中重新建立秩序感。尤其当已故的伴侣是家中财政的主管时,你更要重新学习。记住,不要害怕开口寻求协助。家人或朋友都可能在这方面帮助你的忙,搞不好他们的帮助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有医疗保险之类的机构,你也可以让他们来处理相关的事,好让你获得一点内心的平静与财务上的自主权。这方面处理得越快越好,很快的自己也会觉得好多了。你也有要了解自己的收入来源,作一个清单,检视一下所有的资产、银行账户、股票等等。你也需要检查自己的开销、负价与贷款状况,确定每笔支出都有相对的收入来源。如果有需要,你也可以将一些资产换成现金。另外也要通知银行或信用卡单位,关于死者的消息,以便更正资料。

这是个清理你与死者之间所有法律问题的时刻,为了实质与财务上的需要,你也要准备好死亡证明书。如果有遗产问题,你也可能需要一位律师来帮忙处理。

继续生活

太阳下山了,明早又会升起。你经历了一段难以忍受的时光,觉得自己再也活不下去了,但是当时间到了,你也准备好时,日子就可以重新开始了。你的生命之书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现在你需要的是一个支持者与指导者。许多会经历过相同困难的人,组织起一个支持团体,譬如失去伴侣、小孩、兄弟姐妹,或是艾滋病人、癌症病人团体等等。在这些支持团体中,每个成员都和你一样经历过伤痛,丧失过心中的最爱。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帮忙,以便渡过最困难的时刻,重新开始生活。我建议你去参加一个这样的团体,然后观察一下,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团体,喜不喜欢和其他团员相处。或许第一次时,你需要家人或朋友陪你参加。无论如何,不要害怕要求别人帮忙。

这也是你去参加一个固定运动或活动的时刻,譬如上健身院,打网球或高尔夫球,散步或慢跑等。保持运动是很重要的,因为持续性的运动能让你头脑清醒,身体灵活,而且情绪平衡。运动能抒发内心的愤怒感受,清除沮丧感,让全身再度充满和谐的感觉。

如同前面所说,从悲伤到痊愈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完成的,而且每个人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你只要记住,也许你不知道,但你所爱的人会永远围绕在你身边。你也可以永远保留对他们美好的记忆与感受。不要清除你的记忆,因为它们永远和当初发生时一样。

注意会造成伤害的行为

有一个要注意的事,是中途会退缩的现象发生,因此你必须随时注意自己情绪的转变,或感觉的动向。举个例子,有些人会退回否认的阶段,不相信配偶已经死亡。更有些人走不出悲愤的阴影,结果自我毁灭的行为。请注意以下的征兆。如果这些征兆出现一段时间,就需要专家的协助了。

一、          这个人可能会一直想自杀。开始时很正常,但如果他一直强调要去做这件事时,红灯就亮起来了。最好能有预防措施。

二、          一个悲痛的人一开始可能会需要一些镇定之类的药物,但他很可能变得习惯性地依赖这些药物,这时要十分注意。有时他也会过度夸张自己内心的伤痛,或外在的伤口,一个专业的医疗照顾需要维持在一般的水平,而不要过度供给不必要的药物。这个人越早离开药物,他脑中的疑云会越早清除,也能越快开始与痛苦对抗,获得痊愈。

三、          如果这个人一直拒绝正常的生活步调,不是喃喃自语,就是一个人沮丧地一整天发呆,这时必须找一个专门处理这种状况的心理医生了。心理专家懂得如何将这样的病人带回真实生活来。

虽然经历这样的悲痛,令人难以忍受,但这也是人生需要学习的课程之一。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丧失所爱的痛苦。我们必须了解的是,我们也都走过悲伤,重新活过来了。

或许你现在并不十分清楚,人活着世间是有意义的。因为在这世上你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第二个你存在。人们需要你!当你失去所爱时,你可能会觉得内疚,或是人生毫无价值。试着想想,如果这是人生必经之路,或者如果是我死了,就没有必要自我作践了。不要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中。悲伤给你力量,让你更能体会有相同境遇的人的感受。有一天你也可以帮助他人走出悲伤。无论现在损失由多大,但都大不过自身。对自己要好一点,给自己一个拥抱。告诉自己:你很爱自己,也很感激自己有这样的能量与勇气,能继续展开人生这条惊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