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哪有乌龟:中国当代四大木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2:27:17
 

我国木雕最具艺术魅力的有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浮雕、福建龙眼木雕、潮州金漆木雕。这几种木雕被今人称为“四大木雕”,包括了木雕的全部技艺、技法、构图、取材、打坯、用料,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们欣赏、实用、把玩、装饰、建筑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从而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当代四大木雕
 

1、东阳木雕

浙江东阳是木雕的传统产地,被称为“雕花之乡”。产区主要在东阳,故名。据东阳县南寺塔(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遗留的佛像等实物考查,已有1000多年历史。东阳著名的明代建筑肃雍堂,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清代乾隆年间,约有400多名匠师进京修缮宫殿、雕制宫灯。现北京故宫、杭州灵隐寺等处,尚保存有当年的东阳木雕作品。1910年后,在上海和杭州,集中不少东阳木雕艺人,雕刻中西结合的家具和用具出口。建过后,技艺上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出现了壁挂、条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图案采用“满花”手法。画面布满纹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现生产的品种花色达2700多种,其中箱、橱、凳、椅、台、几等实用产品,占总产值90%,外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有数千名。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讲究布局丰满,散不松,多不乱,层次分明,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1957年,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雕制的“释迦牟尼”大佛,高19米;制作的玻璃灯,重2吨多,获好评。1981年,为新加坡 “董宫大厦”雕刻14条大型条屏等,辉煌华贵。1982年全国艺术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东阳木雕荣获银杯奖。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东阳木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雕刻技法和艺术特色。它的雕刻技法有:浮雕(包括深浮雕、浅浮雕、薄浮雕、高浮雕)、圆雕、半圆雕、透空双面雕、阴雕、树根雕、彩木嵌雕等10多种。

浮雕——是东阳木雕应用最广的雕法,它必须保留平面,在木材凸出部分,以线面结合的方式雕刻各种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图像。依据不同装饰部位、材料的厚度,又可分为深浮雕、浅浮雕、薄浮雕和高浮雕等几种。深浮雕富丽堂皇,玲珑别致,往往采用圆雕手法,线面结合,以面为主,层次众多,立体感强。既要镂空深雕,又要保持牢固,人物穿插,场景安排,独具匠心。浅浮雕和薄浮雕,则线面结合,以线为主进行雕饰,通常构图简朴,以疏衬密,刀法洗练,显得清雅脱俗。薄浮雕较之浅浮雕,所雕物象更为浅薄,但同样呈立体感,技术要求尤高。高浮雕主要应用于建筑中屋架装饰,因装饰需要雕刻部分须高于建筑材料同一平面而得其名。

圆雕——属东阳木雕传统雕刻,它舍弃背景,适于四面观赏。主要用于大型建筑、家具及台灯等实用物体的雕饰,也用于神像等艺术欣赏品。

半圆雕——为木雕之花的后起之秀,它吸取了圆雕立体感强与浮雕层次丰富两者之长处,三面雕刻,构图不受平面约束,造型富于变化,显得真实亲切。常见于台屏类的摆设雕饰。

透空双面雕——这是一种穿花锯空以后,再进行正反两面雕刻的技法。它的图案整体感强,结构严密,透空透风,坚固耐用。常用于房屋挂廊、门窗、宫灯、屏风、柜架上的雕饰。

阴雕——通常用于箱、橱、床、柜面板雕刻。艺人以刀代笔,意在笔先,以明快的刀法雕出阴纹图像。它构图洗练,以简胜繁,类似国画写意,潇洒而又大方,艺术趣味盎然。

树根雕——在保持树根自然形态美的基础上,以神取形,妙在天然。

彩木嵌镶雕——在完成髹漆的家具上,分别以各种木料的天然色彩嵌镶成完整图像,然后将所嵌彩木制成浮雕,使家具色彩斑斓,又显得得古朴淡雅,别有韵味。

总之,无论何种技法的雕刻,都可以看出,东阳木雕与中国传统的雕刻、绘画艺术,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关系。

东阳木雕的雕刻艺术

东阳木雕汲取姐妹雕刻艺术优点,兼容并包,熔于一炉,然后,脱颖而出,标新立异,而自成一格。东阳木雕的雕刻艺术主要有:无画雕刻、图稿设计、打坯、修光等。

无画雕刻

无画雕刻,难度尤高。要有技胜一筹的雕技,使绘画、设计、雕刻融合一身,既要成竹在胸,又要刀刀见功夫。

图稿设计

图稿设计,是完成雕刻制品的第一步,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件作品的成败。因此,在木雕工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常是由具有相当实践经验,掌握系统绘画艺术,并又熟悉雕刻工艺的艺人担任。画面要做到内容丰富、艺术形式优美、表现手法多样及木料因材施艺,切忌喧宾夺主。在设计每件作品的时候,都要经过反复的构思,慎重而精心的雕制,才能达到整个造型互相协调。东阳木雕图稿设计要求:(1)绘画造型美观大方,图案布置合理、饱满,富有艺术特色和传统民间特色。(2)题材内容必须主题思想突出,层次分明,宾主分清,富有装饰性。

打 坯

打坯是决定木雕制品的关键。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进行,将平面图像转化为立体的木雕坯胎。以各类浮雕和半圆雕为例,一般是先做大体分层分面,后做局部细节处理。首先,依据自上而下不同层次,由浅渐深地连续打出与画面景物相应深度的轮廓线。接着,雕出“空地”——也就是画面空隙的地方,如天空、地面,让所雕部分浮现出来。在浮出部分,根据景物的前后、远近交错参差的关系,打出相应高低、厚薄、深浅的大层次,最后进入“分大面”的阶段。分大面时,要求打出物体的基本大体,并注意相互呼应,同时准确分出图像大体的比例与结构。最后,分大面、分细节时,还须时时掌握整体效果,要从大处着眼,局部入手,对人物的五官、花纹,花卉的叶、瓣,鸟类的大小羽毛,房屋、桥梁轮廓,山石的安排,逐项处理好起伏、转折等变化,刻画出物象的特征和基本精神,至此,打坯工序才告完成。打坯的技术要求:(1)首先要按绘画的思想内容、人物动态、面部五官特征来塑造,做到有变化、有神态、富有表情、衣纹弥贴、衣花装饰前后协调的要求。(2)层次要分明,深浅要均匀,凿迹要清楚,线脚要平直挺括,适当保留平面,变化性强。

修 光

修光是在打坯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微加工,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修光的工序是雕刻制作的最后工艺,同时也是学习木雕打坯的基本方法,有助于使作品达到光洁、滑爽,更加美观和完整。修光落刀之前,需要充分领会设计和制坯作者的意图,理解构图的内容和处理方法,这样才能用刀准确,并体现出不同的雕刻风格。一把刀,千斤力,用刀利落有劲是修光的关键。运刀有力,决非一日之功,要做到善于控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使物象生动鲜明,造型完整美观。作品的质感和美感的艺术效果优劣,全产生在这个小小刀尖的运动之中。修光工艺应循序渐进,在切好修好框边线和外轮廓以后,即可先大后小地剔平“底地”。然后分别情况,从上层到底层,或从底层到上层,有顺序地修光,既要保证重点部位,同时又要注意保持修好部分作品的清洁,还要避免细微镂空雕刻部分的脱落。最后,使用三角刀刻线,加工人物的发髻、胡须,服装的衣纹,动物、鸟类的羽毛,山石的安排,房屋的门窗、瓦片,流水的波纹,花草的茎叶等等,准确生动地表现物象的精神和动感,加强造型的完整性和美感。因此,三角刀制作与加工的好坏,对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修光的艺术要求:(1)线脚正直,底子平光,无疤痕。(2)人物面部表情符合故事情节,造型各异,神态逼真,衣纹飘带弥贴,衣花装饰适宜流畅,做到变化无穷,生动简练。(3)翎草木,山水走兽,形象生动,镂空制景部分不能脱落。

东阳木雕的传统雕花体,多用散点透视,平面分散。在建筑所需要木雕部位,如琴枋牛腿,是由下向上看,由于欣赏角度的关系,人物长度采用五个头长的总和。现代平视作品增多,要采用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相结合,同时将人物长度改为七个头长。这样既接近现实生活,又增强了艺术效果。

东阳木雕刀具有平刀、圆刀、翘头刀、雕刀等一百多种。最大的凿有4—6厘米宽,而最小的凿却只有鬃毛似的小针那样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千百年来能工巧匠向披靡的锋刃,创造着流芳百世的艺术,使之成为我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2、黄杨木雕

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是以圆雕技法为主的独特民间雕刻门类,流行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及周边地区,因用黄杨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黄杨木是一种珍贵木材,为多年生常绿乔木,生长缓慢,四五十年树龄的黄杨木树干直径仅几厘米,俗有“千年矮”之称。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温润,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朴美观。黄杨木因其成材较小,不适合做建筑木雕的材料,只适宜刻雕小型陈设品。最早的黄杨木雕作品出现在元代,故宫收藏的《铁拐李》,就是元至正二年(1342年)创作的黄杨木雕观赏品,其雕刻精湛,造型生动,技法很娴熟。明清时期,在乐清当地盛行的“龙档”及民间艺人雕刻的用于龙档骨架装饰的樟木戏曲人物圆雕的基础上形成的黄杨木雕,经过几代人的探索、总结,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木雕艺术流派。晚清时期的木雕大师朱子常改进了木雕技艺,使其成为具有观赏性的黄杨木雕艺术类型。朱子常主要的创作题材是佛像、历史人物、仕女等,其中的《五子戏弥勒》《布袋和尚》《济公和尚》等在191f1年的南京南洋劝业会和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博览会上获多个奖项。建国后,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涌现不少优秀作品。技法上,除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外,还创造了拼镶、嵌雕等新工艺,克服了黄杨木直径小、不易雕刻大件作品的弱点。著名艺人王凤祚创作的“苏武放羊”,曾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1959年,他为北京历史博物馆创作的大型木雕“毕升”,作为长期陈列展品。名艺人叶润周擅长镂雕技艺,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有的作为国家礼品,有的出国展览,曾荣获浙江省创作设计一等奖。现在浙江黄杨木雕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黄杨木雕产地,除浙江的乐清、温州外,还有广东的潮州和上海等地。 黄阳木雕美女  


 

 

3、龙眼木雕

福建著名工艺品。龙眼,南国异果,干果即桂元。龙眼树,姿态万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端,是木雕良材。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龙眼木雕,是相形度势,进行雕刻,以天然逼真取胜。传统产品以人物为主,鸟兽花果次之。这种树根雕和利用树身天然疤节,雕刻成的作品,又称为“天然疤”。产品不论是利用木材本色,或染成棕褐色,经磨光打蜡,光亮异常,近似红木,显得古朴、稳重、大方、精美。主要产地有福州、泉州和惠安等。

 

4、金漆木雕

潮州金漆木雕历史悠久,是潮人最精美华丽的装饰工艺之一。现存的工艺品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至明、清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康熙《潮州府志》记载:“明清以来营建成宫殿,必先祠堂,雕梁画栋成风。”故在清代潮州的古民居“下山虎” 、“四点金”争仿金碧辉煌的装饰艺术,使外地人一到潮州,便惊叹:“潮州厝,皇宫起。”像己略黄公祠,是潮人金漆木雕的经典代表作,虽已打上岁月斑剥的烙印,但那圆雕、镂空雕、沉雕、浮雕等高超技艺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形象地表现了人物、花鸟多层次的复杂内容,永远吸引游人及爱好者的目光。潮州木雕应用范围很广,大到建筑、家具、围屏、神龛,小到信插、食盒,香炉罩等,题材包括人物掌故、花鸟虫鱼、山水风光等,多采用云龙、草尾,勾藤花等图案作为佩饰,其技法大体分沉雕、浮雕、通雕、圆雕四种,刀法简练,布局大方,以多层次镂空见长,有的多达六七层,秀逸、高雅、灵巧、精细、栩栩如生、有着表现力强、趣味性强、立体感强的艺术效果。早在清末,潮州著名木雕大师黄升贤,就运用通雕技巧,大胆地把“螃蟹出笼”搬上庙宇的横梁上作装饰,形成了潮州木雕史上的一大突破。至今,潮州“蟹篓”仍是独具一格的名牌产品。

因潮州木雕成品外表还要涂上亮金漆,即髹漆贴金,以求在金碧辉煌的光彩中突出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故又称“金漆木雕”。

 

几种木雕技法介绍

我国木雕的雕刻技法,经艺匠们长期的实践、探索、传授和总结,创造出了几种能充分表现被雕器物神韵的技法。下面我们将对技法工艺做简要的介绍——

圆雕所谓圆雕,是一种完全立体的雕像,它的前后左右各面均须雕出有实在的体积,一般无背景可以从四周任何角度都可欣赏的具有三维空间艺术的雕塑。它的形态随着观看视线的移劝而不断变更,每个角度皆具备完美的形式感。作品多取材于人物、动物和植物,以作可欣赏的摆件。

浮雕浮雕是一种在平面上的浮凸表现,浮雕分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形式,如表现对象的压缩体形凹凸不到圆雕的二分之一称为浅浮雕。它接近于绘画,线条较流畅,有清淡、静雅的艺术效果。以此类推,如表现对象的压缩体形凹凸超过圆雕二分之一,就称为高浮雕。它接近于雕塑,画面构图丰满,疏密得当,粗细相融,玲珑剔透。

通雕通雕是一种在浮雕、镂刻传统的基础上是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法。画面可以多层次地镂通,重重叠叠,因此通雕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容纳性和高度的表现力。

阴雕阴雕也作沉雕。是低于木材平面、凹下去的一种雕法,工艺比较简单,一般用于阴雕的木材先髹色彩较深的油漆,然后再雕刻,因此,能产生一种黑白分明、近似中国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效果。

透空双面雕透空双面雕就是用一种图案,进行正反两面雕刻,两面都能欣赏到同一图案,新奇玲珑可爱,类似苏州的双面绣。还有一种能在一块花板上,正反两面雕出不同的图案,出现不同的题材,这就需要艺匠有高超的智慧和巧妙的构思,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镶嵌雕镶嵌雕是将不同的质材如玉石、象牙、珊瑚、牛骨、螺甸、铜皮、银丝等等,先制成花卉、人物、楼台、树石等图案,然后依图案在木面上雕刻凹槽,再将这些质材镶嵌其间。层次清晰分明,具有华贵的装饰效果。用多种材料镶嵌在一件作品上,称“百宝嵌”。清乾隆年间的百宝嵌作品最为繁复华丽。

 

木雕工艺的操作流程

一、选材

木头的特性

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

比较疏松的木质适合初学者用,如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等。这类木材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软、色泽弱,有的需要着色处理,以加强量感。有些木纹比较明显而且变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纹的流畅、木纹的肌理,作一些较抒情的作品。一般说来,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高度概括为主,过于复杂和过于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所以在创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对木材有所认识,选择适合于所表现的材料十分重要。

木材的干燥处理

1、人工干燥: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根据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干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星期),干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仅达3%。但经过高温蒸发后的木质发脆失去韧性容易受到损坏而不利于雕刻。通常讲原木干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干燥:将木材分类放置通风处(板材、方才或圆木),搁置成垛,垛底离地60cm左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带走水分,木材逐渐干燥。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年或数月,才能达到一定的干燥要求。

3、简易人工干燥:一是用火烤干木料内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树脂成分,然后放在空气中干燥或烘干。这两种方法干燥时间可能缩短,但侵水后的木材容易变色,有损木质。

刀具及其应用

刀具是从事木雕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木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刀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练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雕刻刀的种类有很多,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刀具及用途。

1、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大型号用来凿大型的木雕,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刻线,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2、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

3、斜刀:刃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斜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

4、中钢刀:刃口呈三角型,因其锋面在左右两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因此用里推压越重,三角刀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操作时三角刀尖在木版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

木雕的辅助工具主要有敲锤、斧子、锯子、木锉。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时不宜用力过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应与垂直的木纹保持45度左右,否则,木料会开裂。木锉的用途主要是在圆雕的细坯阶段,可代替平刀将刀痕凿迹锉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圆刀或斜刀作镂空处理。

雕刻技法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感。甚至因木质的特性或用力过猛会减去不该减去的地方,而感到惊心动魄,但如处理得当,也可能因险象环生而喜悦。同时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运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韵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是心理多变而复杂有意义的过程。优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心灵与技巧的产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木雕步骤:

1、通常要画创意稿,再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

2、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凿粗坯:可从下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凿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列和各种布局,然后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形,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 条已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

3、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

4、打磨: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5、着色上光: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笔、一只调色缸。着色的颜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它们的特点是覆盖性小,有较强的渗透性。油画的丙烯颜料不宜使用。

木雕着色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木质和花纹在颜料的覆盖下还依然可见,有些木纹通过着色更加清晰。所以在调配颜色时不宜过厚,颜料与水的比列是30:1,要适当的稀薄,呈透明状。这样即使多上几遍,木质也不会被覆盖住,如果颜色调配得当,上色的刷笔含水量不宜过多,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有些深凹处积淀颜色易产生不均匀的效果。

着色不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木质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上色时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作品内容形式的需求,并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木雕上色不要马上擦光。一定要等干了(约12小时后),用一块干净的布使劲擦拭直至产生均匀的光泽,达到手感光滑。有的作品可以视情况擦漏一些,使木的底色稍有显露,形成丰富的色彩感觉,同时也加强了作品的层次感。

当我们雕完了一件作品,从紧张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有如孕育生命的诞生,会有一种成功和收获的快感,细细品味似经历一次死与生的过程,这便是创造的魅力,但是真正感受到它的这种无穷魅力,但要真正感受到它的这种无穷魅力,需多雕多练,多琢磨,熟能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附件:“红木”小介 

“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崖豆属及铁力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同时,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

红木为热带地区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 我国广东、 云南及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常见的名贵硬木。"红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广东一带俗称"酸枝木"。

在媒体上时常会看到不法厂商用新红木充当老红木蒙骗消费者的报道,很多消费者都会发问:红木就是红木,还有什么新老之说?其实,红木不仅有新老之分,而且新老红木价值相差悬殊,在使用中也会发现品质差距也是相当大的。那么,什么是老红木?新老红木又有那些差别呢?

老红木和其它红木的区别

老红木,顾名思义就是经历时间很长的红木,《国标》中称为酸枝,主要产于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我国在清末民初之前,广西、云南等省也有,但民国以后已完全绝迹了。其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区别于其他木材的最明显之处在于其木纹在深红色中常常夹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条纹,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

老红木不仅生长时间长,而且在砍伐后又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洗涤。现在说的老红木一般指清代中期从南洋进口的红木,老红木材幅较宽大,棕眼细长,比重介于紫檀和黄花梨之间。

新、老红木的材质颜色比较

在色彩上,老红木颜色较深,大多呈紫红色,有的色彩近似紫檀,只是颜色较浅一些,纹理细腻,棕眼明显少于新酸枝木,密度、手感极佳。新红木一般颜色黄赤,木纹、色彩较之老红木有一种“嫩”的感觉,质地、手感均不如老红木。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来,木材的生命并不是因为被砍伐而终止,其内部细微结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只是人们很难察觉而已。随着时光的推移,红木内部的结构会越来越紧密,硬度和比重越来越高,入水即沉,而且抗变形能力也愈强。

而新红木一般采用烘烤等方式令其达到使用要求,但人为的技术性的处理并不能动摇材料的内部结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细微的形变,从而影响收藏价值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