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上你的颜色 音译:厦门加快岛内外一体化 让人民受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8:45:14

"加快岛内外一体化[2]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福建省委常  

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24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全面阐述了厦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战略。他表示,要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发展为民的观念,扎实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真正让厦门人民受益。

  "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是民心所向"  于伟国向记者介绍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厦门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支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着眼于更好地在海西建设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解决岛内外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的要求,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也是民心所向,是岛内外民众的迫切愿望。"他告诉记者,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近几年来连接岛内外的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等交通通道相继建成,福厦高铁通车在即,厦深、龙厦铁路也将相继通车,厦门进入了"高铁时代"。因此,现阶段把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及时由岛内向岛外转移,一体化推进岛内外城市建设,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做强做大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时机已经成熟。  调整产业优势吸引台商投资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自1989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厦门杏林台商投资区、海沧台商投资区以来,全国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厦门市坐拥其三。对此,于伟国表示,厦门对台经贸交流的优势明显。作为台商投资的重要聚集地,厦门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着先试先行的作用,厦门三个台商投资区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密切两岸人员往来、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厦门经济特区即是为了对台交流而设,下一步厦门新区的建设将根据现有政策,进一步调整产业优势,吸引更多的台商前来投资创业。  "即将建设的厦门新区虽然不属于厦门经济特区,但对台商的优惠政策在新区所属的三个台商投资区是比照执行的,来厦门投资的台商不必担心厦门岛内岛外的政策差异,另外新区就项目自身还会有更加具体的优惠政策,我们欢迎台商来厦门新区投资!"于伟国表示。  "金包银"提升农村土地价值  于伟国表示,如何给失地农民安排好、保障好今后的生活首先是要让他们有一份工作,使他们完全融入这个城市,使他们有自己的人生事业。其次是政府推出保障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政策,采取各级政府出资补贴企业等方式,推动企业聘用本地农民工,使失地农民转化成为产业工人。同时,厦门市政府还推出了"金包银"工程,通过政府开发统一代建商住两用建筑,提升农村土地、房产价值,成为部分年纪偏大失地农民的出路。再有就是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府为此推出多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年纪比较大的失地农民很难进入工厂尤其是进行流水线作业,对于这部分失地农民,厦门市推行了"金包银"工程,就是在工业集中区等成片建设的区域,保留村庄居民点,发展服务业,让他们为工业区提供配套服务,使这些失地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  于伟国同时也表示,对于广大的失地农民来说,经济收入保障还是非常重要的。以前部分企业顾忌到本地户籍职工缴纳社保金要高于外来务工人员缴纳的金额,企业负担重了,就不太愿意录用本地工。针对这个问题,厦门市正在研究相应的政策,想办法负担起这部分高出的资金,以鼓励企业招收本地工,进一步促进广大失地农民就地就业,帮助失地农民转换为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