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爱日语版:四问成功学--看陈安之如何圈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04:56

四问成功学--看陈安之如何圈钱

59.42.238.*

1楼

四问成功学
http//www.ceonet.blog.sohu.com
一个叫陈安之的年轻人,卖过菜刀、电脑、汽车,七年间做啥啥不成,就象没遇上周文王时的姜子牙,没想到改行贩卖成功学,居然在两年间成为亿万富翁(估计是新台币),成功经历就像捡来彩票却中了头奖一样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当这位才不出众貌不惊人的年轻人带着他的成功学来到中国大陆,受到的欢迎远远超过台湾同胞对中国大熊猫的礼遇。成功学就象中国的保健品一样,不但“顶尖”而且“有效”更加“包医百病”,这也难怪,在中国大陆,首先策划包装陈安之的人原来就是做保健品的。一时间,成功学时髦得象网络搜索引擎的广告——“今天你成功没有?”,成功学书籍让人多少有点想起文革时代的“红宝书”,成功口号更像藏传佛教中的心口相传的密宗咒语。陈安之成为全世界收费最高的培训讲师之一,每场演讲人数从几百到几千不等,这种盛况恐怕连赵本山、冯巩这样的大腕也有几分汗颜。许多人对陈安之的推崇,仿佛谢顶的人遇到章光101。陈安之的成功学究竟有什么不传之秘呢?机缘巧合,我也曾象喜欢美女主持陈鲁豫、超级女生陈西贝一样喜欢陈安之老师,因此不遑多让,对成功学现象做蜻蜓点水式分析,以便抛砖引玉狗尾续貂。
一、 定位:快餐饮料还是陈年花雕?
中国人喜欢跟风(起码我是),不和潮流沾上边就是老土。当年“中华鳖精”盛行的时候,对中国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实属功不可没,因为大家都不吃鳖改喝鳖精了,后来发现鳖精里面只有精没有鳖。再后来,大家不喝骨头汤改吃钙片,不吃青菜改吃维C片,不做运动改用药物减肥。就像网上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你方唱罢我登场,反把他乡作故乡。成功学来到中国大陆,就象当年空运屎壳螂到澳洲草原,看着不起眼,结果改变了澳洲的生态结构;成功学不仅让人成功,还在中国创造了一个卖书卖碟开讲座的成功学产业链,在就业象中奖一样难的今天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
听过成功学的都知道,听成功学课程就象喝驴胶补血冲剂,绝对不需要你先卸磨杀驴,再扒皮腌制,而是一口吃下就搞掂,方便。反过来看中国大陆教授讲课就象板上钉钉、循规蹈矩、不苟言笑、高深莫测,你以为懂了其实没懂,以为没懂当然更加没懂。还有一些老教授捧着一本铁打的“流水帐”,十年如一日在大学讲台上讲同一门课,不管改革了,开放了,市场了,听不听随你,我讲我的。一比成功学,内容不说,光是形式上,一个像赶鸭子上架按牛头喝水,一个像象卡拉OK厅一样生动活泼;一个如半老徐娘满脸风霜,一个如豆蔻少女颦笑可人;除非脑子不好,否则谁优谁劣,一望便知。
成功学来自晦涩深奥的心理学,如是大陆教授主讲必味如嚼糠如坐针毡,而国外名家如庖丁解牛,把他做成NLP这样令人心驰神往的课程。陈安之更象取里脊肉一样把NLP割下一块做成《食神》里的“黯然销魂饭”——成功学,过惯吃糠咽菜日子的人们三月不知肉味,象苍蝇逐肉一样追捧成功学,远不为过。
我第一次看“宝藏”,感觉就象小时侯看小人书,几下就看完了。当时我也正面临职业瓶颈就象待字闺中的少女,喜忧参半。书看完后,仿佛不谙世事的少年突然见到沐浴中的美若天仙的少女,才知人生境界别有洞天。一年下来,我在公司的位置犹如秃顶上的一根头发一样一枝独秀。这才知道,书不在小,有用就行。以前看书,洋洋万言,大都东一句西一句,改头换面互相传抄,仿佛把别人嚼过扔掉的口香糖,一个一个轮着嚼,直到嚼出异味才扔掉。与其如此,不如来寥寥几句原创的好。
有人说陈安之“上课挺热闹,下课什么都没了”,这比“上课不热闹,下课什么也都没了”仍然要强。就象看一场小品听一场相声,比木然呆坐要强。中国人为什么那多人生痔疮,很多是听教授的课程拉下的,我很奇怪这为什么不能算工伤。
所以不要瞧不起卖快餐的,麦当劳能够卖到全世界,知识的“麦当劳”同样可以。


1

    • 2006-05-05 21:39
    • 回复
    59.42.238.*

    2楼

    二、 营销:着魔痴迷还是催眠暗示?
    上千人的培训课程,在陈安之之前,恐怕没有几个老师能够做到,除非策划人组织过明星演唱会。而且,学员来历地域之广、层次之多开创了培训界的新记录。不说学员来自天南地北高原盆地,更有和尚尼姑走进成功学课堂,规模之盛即使申报吉尼斯也有望得奖。
    短短三两个月之间,发动这么多人参加,这数字足以让当年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的红军战士自惭形秽。成功学究竟有何魔力让人着迷至此?
    据说陈老师在中国大陆训练了十个成功学讲师,就象当年黄埔一期,这十个人大都其貌不扬,却仿佛具有呼风唤雨的神通。每到成功学推介会,课堂学员个个神情亢奋,势同着魔,在不知名的音乐声中如痴如醉,或尖叫或狂笑或鼓掌,此伏彼起一浪高过一浪。
    每到稍有平静之时,讲师会用跳舞等活动穿插期间,这种上千人自娱自乐蔚为壮观的场景是上班族做梦都没想到的,因此每个人都沉醉其中尽情发挥。
    提到成功学大师陈安之,个个敬若神明,更有不少学员涕泪横流,语无伦次,信徒对教主的膜拜也不过如此。而陈老师弟子更是不惜一切对其进行神化,学员未见其面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见面之后,更是如见神佛。
    推介会是成功学招生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推介会课堂上演“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是陈老师得意之笔,陈老师没有把成功诀窍讲出来——他利用NLP中催眠技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成功学理念,转而如久旱逢甘露般疯狂迷上成功学。
    NLP认为,人在最兴奋、最悲伤时,都容易进入接受他人催眠指令的潜意识状态,所以陈老师一再要求大家保持颠峰状态,然后在老鼠面前画一只猫、在狗面前画一根骨头,这种催眠暗示方法在推介会中俯拾即是。
    推介会的另一个重点是现场报名,其实推介会就是一场生动的催眠大会,如定力不够,在此状态下接受指令报名交钱不在少数,更有一些像着魔一样向别人借钱报名。一旦落订,则不可反悔。而催眠只有在面对面的状态下才最有效。
    成功学中倍受推崇的“三角形”原理,后来广泛应用于传销中。也就是说,由第三人讲老师如何如何厉害,更容易收效。有一次,一个同样出名的台湾名师,自己亲自推介课程,效果反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此。
    成功学营销的最大卖点是:成功。催眠暗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成功就象中六喝彩一样充满悬念,谁不想成功谁傻,所以上成功学的课程就象买六喝彩一样,乐此不疲。
    据未经证实的传言说,陈老师曾经做过饮食连锁没成功,没想到成功学的连锁却浑然天成不着痕迹,虽然陈老师国际训练机构只有一个,分身之际如同孙悟空拔下的毫毛,各地弟子动作如出一撤,行动整齐划一,就这样,成功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就不足为怪了。
    三、 内容:从容浅白还是断章取意?
    陈安之名列亚洲八大名师之一,讲课通俗易懂,方言俚语夹陈其中犹如珠玉相杂,即使每到辞穷之处,也能随手一一化解,颇有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之妙。
    我未能亲历陈老师课程,但不止一次听陈老师的光碟。陈老师观点新颖,然正杂相陈,恐有误人之忧。如陈老师说:“宇宙是圆的,任何东西都能回到他原来的地方。”
    一学员说:“我不理解”。
    陈老师说:“我问你,地球是圆的吗?”
    答:“是的”
    “月亮是圆的吗?”
    “是的”
    “水星是圆的吗?”
    “是的”
    “土星是圆的吗?”
    “是的”
    “地球、月亮和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是圆的吗?”
    “是的”
    “所以太阳系是圆的,宇宙也圆的”
    宇宙无边无沿,是地球人都知道。既无大小,何来方圆?学员之所以称是,是因为陈老师的暗示法,让人无法争辩。
    理论上,潜意识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因此,陈老师说每个人都可以激发潜能实现心中梦想。而学过成功学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晚上睡下千条路,早上起来卖豆腐”的大有人在。事实上,潜能激发需要长期地修炼,好比少林绝技一指禅,你如只学十分钟恐怕连苍蝇都点不死。这道理陈老师不会不懂,可是在NAC课堂上,陈老师不仅自己劈木板,还用十分钟教会学员劈木板,并且达到空手道五段黑带的水平。这不禁让我想起《武林外传》中一个假模假样的武林高手教会李大嘴的“降龙十八掌”,虽能断木裂石,可全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 2006-05-05 21:39
      • 回复
      59.42.238.*

      3楼

      成功学从卡耐基到拿破仑·希尔,再到陈安之,据说已经是第三代。拿破仑·希尔曾经用六个月时间训练普通的业务人员,结果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听过陈老师课程的人根据他们自己介绍是上千万,真正运用成功学而成功的人如同沙漠里找到金豆、大海里捞到银针。
      “如果我不能,我一定要;如果我一定要,就一定能”。这句听起来顺口、看起来对仗、想起来晕头的话,让多少人如见意中人般地心头鹿撞,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让多少无识之士变成执迷不悟的偏执狂;让多少旱鸭子扑腾到水里体验九死一生的精彩;让多少手中有粮的人心里发慌、开始孤注一掷赌博式的创业历程;更让多少人扔掉“三铁”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朝不保夕的直销网络中,妄图以“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这“三铁”换“金领、金口、金卡”。结果“三金”是有了,不过不是淘金淘来的,而是从商店买来的,因为上火,需要用“三金”润喉片来调理一下。
      成功学对学员磨砖作镜画饼充饥式的训练,仿佛四川人吃辣子、湖南人吃腊肉、东北人吃冻梨会上瘾。无数本该一帆风顺的命运被改得波澜壮阔,可有起色的并不多。陈老师说那是因为上成功学课程不够多,因为你还有课程没上,剂量不够,哪来效果?于是多少渴望成功的有志之士一边打工一边存钱,等存够了钱,哭着喊着满中国追着要交给陈老师。所以如果有人说成功学没用,绝对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成功学能做到这一步,本身就是很好的成功的例子。
      成功学课程里有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抛起一枚硬币,想着其中一面,这一面朝上的概率就会增加。为了这个游戏,多少人玩的时候,忽略一点,对方没上过成功学,所以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规则,你还在等那一面朝上的时候,对方早就把那硕果仅存的一块钱抓到手里。这在管理学叫“先发效应”,广东人叫“头啖汤”。成功学用起来有用没用,这怨不得陈老师,要怨就怨那些做生意的人,没有通通去学成功学,因为“会武的打不过街痞子”。
      成功学来自NLP理论,陈老师从NLP理论中改造的成功法则,本有点石成金之妙,只是苦了那些学员,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奉若经典的法则,其中有的不过是NLP理论中的“前提假设”,这好比拿百家姓当词典、拿擀面杖作吹火筒,模样挺像用起来不顺手。成功学究竟是什么?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曾说,中医的药方君臣佐使搭配好后,要用“秋后经霜的甘蔗、过冬后成对的蟋蟀、成人形的人参”这些稀奇之物做药引,才能将药效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倘真如此,与成功学何其相似。
      四、学员:重塑自己还是急功近利?
      中国很奇怪:你说厉害没人信,神经病神神道道、前言不搭后语反被人当做神仙;剃光头穿上三、五十元的僧袍就被看作大师;听过几个鬼神故事的乡下老太一惊一乍地被认做玉帝的女儿。一个好好的传销在国外做得挺好的,没听说过引发社会动荡,在中国居然成为拉人下水骗人钱财的经济邪教,而且还象雨后春笋生机盎然,任凭工商执法三番五次查封遣散,你遣我散,你疲我合,对游击战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倘革命先烈九泉有知,当笑后继有人。那些传销分子决心之大如同王八吃秤砣,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足见传销洗脑之厉害。有次在电视上看到工商执法查封传销的新闻,一晃而过的洗脑教材映入眼帘,其样貌之熟悉,仿佛碰到多年未曾谋面的初恋情人,一眼认出那原来是陈老师的《决不裸奔》、《铁定成功》等大作。怪不得陈老师说他的书发行量很大,原来已经成为中国传销产业的必备教科书,成为无数十年苦读后就业无门的学子面临绝境的唯一希望。中国大陆的教授们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何学生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上了那么多年课就比不上陈安之的那么几本书、几节课?
      十年前我在某台湾企业就职,有幸和几位曾是传销“总裁”的人成为同事,在那之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总裁”,以为“总裁”个个腰间大哥大BB机,肚子比身怀六甲的孕妇还大,钱包比小学生的书包还沉。没想到,几位“总裁”中除了一位肚子像吃饱的青蛙,其他个个精瘦,虽头顶如秋风劲草但光泽照人,这才知道,原来“总裁”也不是三头六臂。十年过去,当时的“总裁”浮浮沉沉,连电话卡都换了几拨,就象被人贩子拐走的小孩,杳无音信。可见,成功理论并未让其很成功。


        • 2006-05-05 21:39
        • 回复
        59.42.238.*

        4楼

        成功学成为传销洗脑教科书,陈老师在欣喜发行量飙升之余恐怕也是始料未及的。成功学不讲因果强调主观,让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我有位至交,迷恋成功学,就象甘肃女孩迷上刘天王,从成功学到NAC再到总裁班,一节不落,五年过去,天天讲成功,可依然是他认识成功而成功不认识他。其实,很多学员迷上成功学后,就为自己画了一幅美仑美奂的镜花水月,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如盲人瞎马,四处碰壁。
        记得中国佛教八宗其中一宗为密宗。密宗之所以称为“密”,缘由弟子学法全由师父口传心授,不着文字。然而,要成为正式灌顶的徒弟,不经多年潜心修炼是难以登堂入室的,因为密宗易得神通,成佛成魔就在一念之间,所以选徒极为严格,哪象现在的培训课程恨不得全员参与。
        我与陈老师,非亲非故无怨无仇,犯不着刻意褒贬。我的意思是说,成功学是一门低端的课程,应该从娃娃教起;同时,成功学又是一门高端的课程,如果一毕业就补,又太早了。
        大海为什么能容纳百川,因为心胸广阔。黄金美玉为什么价值连城,因为经过多年的沉积熔炼。一个人未经过砥砺修行,即使靠一时奇巧成功,也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大家都去学李嘉诚如何赚钱,却很少有人去学李嘉诚如何积德行善。澳门特首何厚骅为一代人杰成功典范,多少人趋之若骛仿而效之,却有几人知道其虔心礼佛,在莲花圣境捐赠大钟一座。多年来,何家在广州番禺等地修桥补路功德如海。
        说实话,讲了这么多,前面都是废话,真正有用的就下面这几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德行为皮,成功为毛;德行如海,成功如水。如果这句话你还是不懂,那除了陈安之老师,谁都帮不了你。

        作者后记:杨如贵,何许人?十年前毕业于号称中国第一流的商学院企业管理系,结果工作时,被老板骂:学管理的不懂管理,学技术的不懂技术(后半句不是骂我)。五年前开始做管理咨询,发现中国管理咨询工作像农民工,是体力劳动而不是脑力劳动。中国人善于将一个个花红柳绿的行业做成残花败柳,有感于此,决定重建咨询体系,取名“BVR赢利模式”,以利润数据说话,并将NLP理论提炼成人生修炼的必修课——“心灵方程式”。
        撰文本意,非图名利,也不为哗众取宠,只为正见湮没,不吐不快。窃知此文一出,必板砖与鲜花齐飞、口水共屎尿一色。然倘能为学人参学修身后一读,或晒或悟,吾愿足矣。
        更多文章在我的博客http//www.ceonet.blog.sohu.com,欢迎板砖,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