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2k 无码小一点:“三栖新闻精兵”这样炼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20 08:24:38

王余根 万传波


  给张军有“三栖新闻精兵”的称呼一点也不为过:文字、摄影、电视,三职一肩挑,样样都拿手。他自2006年担任省军区新闻干事以来,成绩斐然,连续两年被军区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质量奖特等奖,连续3年被《人民前线》报评为新闻报道质量奖一等奖。

  苦是甜的根

  2005年底,作为理论干事的张军有走上安徽省军区政治部新闻干事岗位。

  干新闻要吃苦,张军有知道。然而,这次让他改行干新闻有些特别,是文字、摄影、电视一肩挑。对此,有人劝他:你好不容易从新闻队伍中跳出来,都快提团职干部了,现在再走“回头路”吃这个苦不值。张军有有自己的感悟:苦是甜的根,奋斗是幸福的根。自己还年轻,吃点苦不算什么。

  考验随之而来。2007年夏,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抗洪大堤上,他一天的工作流程通常是这样:上午肩扛摄像机、背着照相机,驱车到各个点上“抓活鱼”;下午回来赶紧写稿发稿;晚上制定第二天行动路线,研究报道计划。20多天的抗洪抢险战斗,他人瘦了一圈,皮肤黑了许多,收获的果实也码了一堆:《南街村子堤保卫战》、《水上“110”》等50余篇(条)新闻相继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重要位置(时段)刊登播出。

  “彻头彻尾的工作狂”,熟悉张军有的人都这么说。2008年抗击冰雪战斗中,他第一时间深入抗雪一线,日夜鏖战,采拍的30多篇(条)新闻稿件先后在省以上新闻媒体刊播。为拍摄六安军分区官兵给大雪围困多日的金寨县梅山镇汪冲村群众送粮的画面,他背负20多公斤重的摄影摄像器材,蹚着没膝深的积雪全程跟拍。拍完新闻后,他自己浑身上下没有一块是干的,要么是雪水,要么是汗水。不久,他采拍的《风雪中,第一眼看到的是解放军》,先后在《人民前线》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刊播。

  只有钻进去才能出得来

  张军有走进新闻队伍就是钻研的结果。1992年初,还是新战士的张军有担任连队文书。那年他所在连队外出参加施工,他在营留守。虽然每天过得很平常,但不甘心平淡的他,硬是掏出半年省吃俭用余下的津贴费,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学习。

  第二年,团政治处选拔报道员,他在全团拟选对象考核中脱颖而出。此后,张军有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从报道员起步,直至团、师、军机关的新闻干事,千余篇作品在省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多件作品在军区乃至全国、全军各类新闻评比中获奖。

  为提高新闻写作的理论素养和思维层次,张军有先后参加了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专业本科班、安徽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班的学习。他的书柜里,摆满《优秀新闻作品评述》、《广播电视采访艺术》、《摄影技法》等新闻类书籍。业余时间除了逛逛书店、看看书,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张军有钻研新闻几近痴迷。2006年,他担任省军区新闻干事后,部领导找他谈话,其中有一个指标:省军区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露面还是8年前的事,这个记录不能再延长了。张军有琢磨:这个头条稿怎么写?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一次走在路上,张军有想到一个好题目,省军区领导迎面走来他都没发现,领导走到他身旁,笑着喊住他:怎么,想到好点子了?张军有这才回过神来,嘿嘿一笑:是的。他把想好的角度和采访的素材给编辑部一讲,得到认可。2006年11月7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安徽省《百万民兵预备役人员争做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实践者》的稿件,此稿被评为优质稿。

  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人品比作品更重要,做好文首先要做好人。”这是张军有坚守的信条,也是他成功的秘诀。

  “甘为他人作嫁衣”是基层新闻报道员对张军有的评价。每次报道骨干让他帮忙给媒体编辑打个招呼,他总是不遗余力,热心推荐。一些基层报道骨干请他修改稿件,他总是字斟句酌,再三推敲,有时甚至不辞辛苦,另起炉灶。

  “媒体交任务就是给机会,即使有再大困难也要完成。”这是张军有常讲的话。去年6月14日晚,张军有刚协调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发稿,就接到人民前线报社的电话:“请速采写反映黄山民兵抗洪的稿件,明天传我。”为核实一名基层专武部长抗洪事迹,他5次接转电话,15日凌晨张军有终于与这名专武部长取得联系。一个小时后,一篇《三千民兵连续奋战 紧急排险九十余处》全景式消息发往报社,17日《人民前线》报一版配图片给予突出处理。报社领导说:“对报社有特殊情感的人的稿件就是要突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