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z485磁力:美挟TPP强势"返亚" 意欲撬动亚太格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6:37:06

    新闻背景

    近日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夏威夷峰会又“捧红”了一个概念——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即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有分析称,这个读音与“踢屁屁”相似的协定让亚洲多国感到纠结:不仅因为其在各方面提出的“高标准”超过了有关国家的承受能力,还因为有意参与的国家对美国所说的共赢持怀疑态度。

    TPP可以看作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中关键的一环。奥巴马近日的各项举动也说明了美国想主导亚洲的雄心:称“21世纪是美国的亚太世纪”,宣布在澳大利亚驻军,介入该地区热点议题和争端……

    本报采访的专家认为,十年来,美国因中东而“分心”;如今,美国“重返”亚洲正是看好了亚洲发展的未来,将战略重点转移到该地区。然而,TPP能否让美国撬动亚太已有的格局?美国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中国和其他国家应该如何应对?本期圆桌会议,我们邀请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凤英为您解答以上问题。

    ■ 原因

    美不甘被边缘化 意欲“一石三鸟”

    陈凤英分析,美国之所以积极推进TPP,意在改造APEC,欲重新制定贸易规则,从而主导亚太经贸合作。目前“10+3”区域内贸易已占各国外贸的58%,高于北美自贸区近3个百分点,光美国的贸易就有1/4来自东亚地区。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美国却置身于上述组织之外,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其次,美国在TPP上花工夫的深层次原因,陈凤英认为,是美国想用经济手段实现外交主导权的战略体现。她认为,经济战略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核心,主导亚太经贸合作的最终意图就是实现该地区的外交主导权。21世纪以来, 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龙头,使美国看好亚洲发展的未来,将战略重点转移到该地区。

    第三,美国的这一积极举动,与国内就业和房地产市场低迷、金融危机后出口滑坡的背景有关。加入TPP,有助于美国打开更多的亚太经济体市场,分享亚洲经济繁荣的成果。

    实际上,推动TPP只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表现之一,美国“重返亚洲”已经在军事、外交等方面展开。袁鹏认为,TPP便是美国为重获包括经贸主导权在内的亚太多边主导权推出的新平台。他说,“重返”作为形容词,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实际上,美国从未离开过亚太地区,只是之前因反恐需要将精力集中在中东地区。如今,美国将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脱身,美国的外交政策也面临调整。

    ■ 挑战

    多国反应不积极 在中美间“骑墙”

    尽管TPP谈判在一年半进行9次,但亚太很多国家并不积极。韩国因为韩美已经存在贸易协定,若再加入TPP很“吃亏”。印度表示誓不加入。虽然日本表示了加入TPP谈判的意愿,但其国内曾为此意见不一。实际上,目前TPP仍只有新加坡等4国,美国、澳大利亚也仍然处于谈判之中。

    陈凤英分析,之所以许多国家未积极加入,主要是因为,在过去十几年间,东亚现有合作框架(如10+3)和贸易平台已经搭建成功,削弱了东北亚国家加入TPP的兴趣。但她乐观地认为,作为世界超级大国,能够使用各种资源来运筹帷幄,用各种手段来实现目标。尽管目前存在的分歧难谈拢,但美国将来可能会用似“胡萝卜+大棒”的策略,向犹豫却又有意向加入TPP的国家抛出橄榄枝,以提供安全保障为交换条件,向一些小国软硬兼施。

    这也正是这些“小国”的为难之处。美国现在希望用TPP把这些安全盟友变为经贸小伙伴,巩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而这些国家又不能舍弃中国巨大的出口市场,让他们有些“骑虎难下”。袁鹏认为,在美国的强行拉拢下,只能先和美国拉近关系,得到庇护再说,但这不等于和中国丢了既往的经济关系。这些国家既担心中美共治,又不希望中美关系紧张,一场复杂的博弈在所难免。

    ■ 未来

    TPP翻不了大浪 大选前“画饼充饥”

    袁鹏认为,对现有东亚合作框架而言,TPP是一种负面效应,是美国在补足过去的缺憾,来得未免迟了些。因此TPP能否“红下去”,还是存在一定变量的。首先,TPP的成功发展,取决于日本等大国的实质性介入,而日本又遇到领导人更迭和国内支持度的问题。在他看来,领导人主张加入TPP显得有些冲动,对国家利益考虑得不是很清楚。实际上,日本朝野对加入TPP的意见并未达成一致。

    其次,TPP是否能扩大,取决于参与各国能否获得实惠和利益损失的对比。美国《外交政策》日前就称,美国战略重心正转向东亚,但亚洲盟友认为可以完全依靠美国的想法更像是亚洲国家打算“捞美国油水”的表现,文章同时感慨,在这些地区,美国已经越来越没钱支配了。

    第三,TPP在美国国内不算大事,国会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可谓大选前“画饼充饥”,奥巴马认为TPP可以为美国创造就业,但共和党未必这样认为。这张牌能否让美国达到出口倍增的目标、能给经济带来多少实惠,还是个问号。大选结束后TPP的命运如何,谁都很难预测。

    因此,袁鹏预测,TPP翻不了大浪,还不足以颠覆到既有亚洲贸易格局,也可能会自生自灭。即使美国成功推广TPP,也不会取代运作良好的区域性组织作用,但将打破现有的平衡机制,亚太经贸一体化进程可能由此延缓。

    而陈凤英则认为,TPP会如美国所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亚洲的贸易规则。由于现有的WTO谈判陷入僵局,TPP是美国重启炉灶,淡化WTO的一种手段。而由于APEC会议以清谈为主,常常达不成实质性协议,亚太各国更需要一种以法律为基础的协议保障,让各国享受到市场开放的真正好处。

    因此,TPP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亚太各国的这种需要。随着TPP框架的不断完善,加入TPP的国家会不断增多,特别是拉美国家会积极加入,甚至可能让现有东亚合作框架重新洗牌。 ] ■ 点睛语

    TPP翻不了大浪,不足以颠覆既有亚洲贸易格局,也可能会自生自灭。

    即使美国成功推广TPP,也不会取代运作良好的区域性组织作用,但将打破现有的平衡机制,亚太经贸一体化进程可能由此延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袁鹏

    在过去十几年间,东亚现有合作框架(比如10+3)和贸易平台已经搭建成功,削弱了东北亚国家加入TPP的兴趣,美国将来可能会用似“胡萝卜+大棒”的策略,向犹豫却又有意向加入TPP的国家抛出橄榄枝,以提供安全保障为交换条件,向一些小国软硬兼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凤英

    ■ 中国声音

    “TPP是补充而不是替代”

    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15日表示,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是全方位的,中方对包括TPP在内的任何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融合、共同繁荣的合作倡议都持开放态度。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2日指出,TPP应该和所有双边和诸边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一样,是对多边贸易体系、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陈凤英则建议,中国可以先以一个观察员的身份进入TPP,与各个国家加强沟通,列出逐步加入的时间表。因为中美之间、中国和其他亚洲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它的伙伴就是你的伙伴”,让中国难以置身事外。

    袁鹏认为,美国重返亚洲,在经济军事上的各种行动是有牵制中国的意图,是美国在亚太关系上关键的一环。

    陈凤英也认为,美国提倡TPP,有扼制中国增长过快的意图,同时也迎合美国国内政治需要。但中国不可能被“孤立”。

    ■ 名词解释

    TPP

    TPP谈判最初由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四个环太平洋国家于2005年6月发起,旨在加强四国的经济合作。由于发起国经济总量较小,TPP最初并没有在亚太地区引起太多关注。直到美国在2009年年底高调宣布加入TPP谈判,这一多边贸易谈判才引来各方瞩目。

    目前除这五国外,还有澳大利亚、秘鲁、越南、马来西亚等参与其中。(记者 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