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腰牌的用途图:浅谈初学者如何练好杨式太极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0:42:52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注重健身养生。太极拳集休闲、修身两种体育锻炼于一身,既能起到锻炼作用,还是一种身心享受。同时,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还是一种科学技术、一种文化,它包含着哲学、物理学和生理学等丰富的内容。1978年,小平同志挥笔题词“太极拳好”。 国际武联于2000年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习太极拳者已超过1亿人,是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
虽然太极拳广为传播,习练的人很多,但是掌握正确习练方法的却少之又少。在我们辅导站学练的许多学员对如何学练太极拳也常感困惑,下面我结合自己学练太极拳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初学者学练杨式太极拳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传统与简化
许多人面对门派众多,套路繁杂的太极拳常感无所适从(现在传播较广的有陈、杨、武、孙、吴、赵堡以及国家竞赛和简化套路,即使是陈、杨等传统套路中也是分支流派繁多)。我认为无论是从健身角度还是技击角度,都应选练传统太极拳。
简化拳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达不到健身所需的运动量。二是破坏了传统套路的体系结构。简化套路降低了其原有的疗病健身效果,其技击功能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是太极拳里的偷工减料,我觉得偷工减料的东西总是不好的吧。所以,为了达到真正的健身养生目的,应选择学练传统太极拳。
二、如何学好拳架
太极拳是世界上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中,最独特的运动方式之一,必须按照其特有的规律要求进行习练。我认为学练拳架最少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学规矩定架子。二是循理法融架子。三是返自然空架子。
1、学规矩,定架子。太极拳在武术门派中,是极为严格规范的拳种,学练传统太极拳一定要守规矩行拳。初学者开始习练太极拳时,身、眼、步、手和方向角度必须按照拳法拳理要求,循规蹈矩而不得有随意性。要按明师的口传心授,规矩练拳、用心体悟。这里举个例子。我们邻家小子8岁,练了三年书法在全国获奖成了小书法家。我写了30多年的字了,不要说书法,自己看着都不好看。小孩子三年按规矩练字可以成书法,我写了30多年到现在还是一笔爬爬字。这就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至于杨式太极拳架的规矩,对于初学者,首先是杨公澄甫《太极拳术十要》,其次是明白十三式,再有就是32目。至于具体的身法、步法、手法等只要跟随老师学习,老师都会在教拳过程中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行拳的规矩。
结合自己学练和辅导学员,在初学杨式太极拳过程中最容易出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意识、关节肌肉一定要放松。初学者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僵紧,结果是越打越累,不仅达不到健身锻炼的目的,反而容易伤身。所以学习拳架的同时也是去僵紧求松柔的初步过程。
二是沉肩坠肘,松腰开胯。刚练拳架最常出现的通病就是耸肩翻肘,这样身体自然会紧,所以要在行拳过程中时时反醒,检视肩肘是否松沉。而松开腰胯是太极拳中最难解决也是最根本的核心之一。腰胯是身体的主宰,只有腰胯松了,才能做到全身的松柔。
三是自然档距。这是杨式太极拳最独特的地方,无论是弓步、横步,进步、退步,两脚横向都要求有大约等肩宽的距离。这样才能正肩正跨,才能中正松沉。
四是方向要踏正。太极拳有所谓四正、四隅。在拳架行进过程中上步、退步,脚尖一定要踏正方向。另外重点注意的是,胸线也要与脚尖在同一方向(除个别动作是双向发力胸线两向兼顾外)。因为只有胸线与脚尖在同一方向才能使自己得机得势,进退自如。
五是分清虚实。杨公澄甫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 所以初学者一定要分清虚实,要单重不要双重。
刚学拳架时只要时时注意上述五个问题,再按照辅导老师的要求和示范拳架,把套路学完,从起式到收式能不间断地连续练下来,知道放松安舒,基本不紧不僵,基本知道前后、左右、虚实就算过关。
2、循理法,融架子。太极拳作为内家拳术的代表,其核心特点之一是“用意不用力”。那么意从何来,不是凭空的胡思乱想,对于初学者,已有前辈现成的拳理拳法。第二阶段就是在第一阶段按规守矩能够基本流畅把拳架打下来的基础上,把拳理拳法融进你的拳架里。
那么杨式拳到底有哪些拳理拳法要循呢。我认为初学不要贪多,更不能盲从。一定要把握那些经典的经过实践和历史考验的东西。一是张公三丰的《太极拳论》。二是王公宗岳的《太极拳论》和《十三势行功心解》,这三篇是太极拳的总纲总论,重中之重。三是杨公班侯的《班侯九诀》。其中第一诀《全体大用诀》,对拳架一招一式的用意都做了概括总结,非常好(还有第八诀对拳架也有指导作用)。四是杨氏太极拳老谱32目。五是杨公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对每一招的说明要在行拳架时仔细体会揣摩。六是杨公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这些太极拳的经典论述如果真能落实到拳架里一、二成即可登堂入室,终身受益。
总之这个阶段行拳架不能再象第一阶段那样如木偶般呆板,跟行尸走肉般僵直,更不能全身如一盘散沙,局部妄动。而应该是以意领形,意灵形松,内静外柔,周身鼓荡,一劲贯通。既要有圆活轻灵的松柔劲,又要有上下一体,内外相合的整劲。
3、返自然,空架子。这是习练拳架的较高阶段。在第一阶段按死规矩学练,至第二阶段把拳理拳法融进拳架,行拳架以意相领,走拳松柔弹活,举手投足契合八法五门,僵紧渐去,松活已生的基础上,继续向内求,知进退、懂虚实、用意不用力。说通俗些就是用心用脑子行拳,而不是单纯的用手脚等肢体走拳。而且逐渐形成良好的太极条件反射,一举手一投足处处都是太极。就象赵济夫老师说的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
到这一阶段就要尽量少的按刚开始的次序练习拳架了。而是在日常接人待物中都含有太极的条件反射,也就是所谓要空架子。这就是为什么王公宗岳把太极拳传下来就只有几篇拳论,没有一式拳架,这是他聪明的地方。
咱们常把按套路打拳称为盘拳架子。那为何到这一阶段要空架子呢?架子,故名思义是用来放东西的,能有空间,架子才有用,才可将拳的真义放在架子上。如果架子上放满垃圾,真义便放不进去,架子的作用也没有了。再打个比方:我手上拿着一个桃子,我只是拥有桃子的躯体,并没有拥有其精华,桃子在我手中久了便会腐烂。这如同没有好好学拳,没有把拳落在自己身上。如果我把桃子吃了,消化后吸收了,桃子就会变成我身体的营养,这如同用心学拳,有了收效。但是桃核儿是不能吃的,这如同学习过程中要辨别拳理的真伪。最后桃子的渣子都要排出体外,这就是所谓空架子(试想我们如果吃了东西不排泄的话会是什么样子)。换句话说,就是把沉肩堕肘等有为之法都放弃。就如同我已经拥有桃子的营养一样,我们已经把“沉肩堕肘”这个意念深深的融进思想意识里,动也是这个,不动也是这个,随时随地都是这个,所以外形上的,有为的东西都要扬弃。这时耸肩也是沉肩,沉肩也是耸肩,阴阳相济了。
所以学练太极拳,我们从一招一式的拳架子学起,渐渐累积起来,融会贯通,再从架子中渐渐体会内意内劲,把握内意内劲的技巧后渐渐要让内意统配肢体,意念一动身体便自然作出反应,最后连意念也无需动了,舍已随人,这就是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鸟雀难以飞的神妙境界。
三、如何看待快慢
世界上运动项目大都是中速度或快速度,很少有以慢速度方法来训练搏击术的,只有中国的太极拳和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创拳的意拳,以其独特的训练方式--慢,来作为运动的方法,用慢速训练出极强的技击效果。他要求练习者必须要以慢速度做各种动作,不仅是慢速,而且还要求匀速。(慢优于快、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就是生生不息之动)
但是否说杨式太极拳就只能慢练呢。不是这样的。杨公澄甫高足之一董英杰老师在《太极拳释义》一书中指出:“练熟之后,由熟而化,或高或低,或快或慢,随心所欲。”其实慢练只是练习过程中的一种方法,不是目的,太极拳应该是能快、能慢。慢练是为了练习肢体运动时的最佳配合比,是为了将来更快速的出击。因为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比越准确,精密度越高,在快速出击时才能稳、准、狠的打击敌人,达到拳论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四、进一步理解松柔
咱们学练太极拳遇到最多的恐怕就是“松柔”“松沉”这样的词了。但是要真正的理解太极拳的松,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什么是松。二是学练太极拳为何要松。(限于篇幅这里省略“沉”“柔”)
松,其原义为使松(放松)或解开、放开。相关词有松柔、松活、松融、松垂、松静等,还有松散、松驰、松懈、松垮等。太极拳的松,应为前者而非后者。
杨振铎老师讲“放松是练好杨式太极拳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但不是目的”。那么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更好的紧!是为了打击对方时,浑身如铸般瞬间的紧。
那么如何做到松呢。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意念的放松;二是肢体的放松关节的灵活。具体的要经过,肢体的放长、关节的灵活、意念的放松、周身贯通、百骸轻灵这样一个过程。
一是肢体的伸展放长、关节的灵活。陈鑫大师说:“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曲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太极拳的练习,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有意识的使全身关节、肌肉、整个骨骼松开、放展,使其韧带拉长,忌僵硬。通过松开、放展,使全身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连结成一个整体。
二是意念的放松。太极拳是内功拳,应以心意为主,然后才求身势。故松,应是先松心意后松身势。行拳时首先要放松心态,这也是放松的入手点。李雅轩大师说:“松须松心,心为一身之主,心松周身各部莫不随之而松
三是周身贯通。杨式太极拳的松,是松柔、松净、松活、松融的那种有机的松,而不是松散、松懈和松垮的那种无机散乱的松。
四是百骸轻灵。李雅轩大师说:“人,应该灵活;拳,更应该灵活。”
所以光有松柔,没有轻灵是不够的。松的目的也是为了在行拳时轻灵圆转,行云流水。《太极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使周身各个环节都能随心所欲地达到圆活、灵敏、滑润,变化轻快,使各个有轴的关节,旷量不断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自由地转动,以保证发劲时节节畅通,极快地把周身之力调整集中到施力点上去。
其实松不是在这里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作为内家拳更需要现场的口传身授,这里只能是简单的泛泛说一下。我们少儿活动中心辅导站准备用一周以上的时间,作为一个课题,系统的教授和解决松柔的问题。比如如何放松肌肉、如何松活关节、进步退步中如何放松、意识如何放松、放松与虚实的关系、放松与腰带腰拉的关系、放松与内气鼓荡的关系、意识与肢体的关系、如何把松贯穿于整个拳架中等等。
总之,太极拳使人们在柔缓、轻松的运动中享受养生保健的乐趣,是一门高雅的武术与艺术。初学者学练杨式太极拳时,一定要全身心放松,舒展大方,身轻、步灵、劲整;处处走圆,大圈套小圈,直到有圈不见圈,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带内,柔中寓刚,刚柔相济。
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慢练是为了快用;大松大柔是为了大紧大钢;本是武术是要伤身害体的,却又养生蓄精,让健康广泽众生;这就是矛盾,这就是太极之阴阳。
上边是我在学练杨式太极拳过程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拳友指正。谢谢大家!
推荐下面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给各位朋友
一个传统杨氏太极拳爱好者的练拳感悟心得---“内舒适”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怎样做到“用意不用力”
势断意不断,藕断丝相连(推荐此文章)
如何正确理解内功心法的修炼
徐忠琦太极拳及太极拳文化思想摘录(转载)
白话说太极《太 极 之 圆 点》
平衡是太极修为的目标
太极拳入门功夫的六个阶段
拳无拳、意无意
如何掌握太极拳推手中的“听劲”
怎样理解太极拳的“轻”“重”“浮”“沉”
太极拳推手规则之我见
太极拳与激光
太极拳走架的误区
吴式方架太极拳的锻炼方法:
析李亦畲“撒放秘诀”
有为、无为、无不为,有意、无意、真意
怎样学练太极推手
怎样正确锻炼太极拳架
关于太极拳桩功中‘松’的一点体会(此文对松的原理的理解认识很有深度,推荐此文)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才能练出来?
太极拳的练习状态(推荐此文)
一位隐于世的大师太极心得(推荐此文)
太极拳的六松
传统杨氏大架太极拳115式的锻炼方法
“松”字里面有玄机 (推荐此文)
浅谈太极拳松沉、技巧、功力三者的关系(推荐此文给太极拳练家)
如何才能「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李宏达先生回复“练拳与内劲的练习如何结合”
    拳医相合 若要拳法精,须明气血行
    太极拳的基础八要
    太极拳的『丢与顶』及『沾连黏随』
    武学大师谈修炼武学秘诀    太极拳含胸拔背的机理探索
    太极拳静功缠丝练拳要领
    论太极拳的动静
    论太极拳动静的开合
    陈子明太极拳要义之一    陈子明太极拳要义之二
    陈子明太极拳要义之三
    陈子明练太极拳之要点
    王培生对“用意不用力”的分析
    太极拳原理与修练    太极拳的招与劲
    太极拳与下意识    太极拳与“中定”
    太极拳的“无为”与“无不为”
    太极拳的借力打力    王培生谈太极拳技击十大要素
最全的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大汇集
明师太极拳论 太极拳的旧闻 太极拳器械谱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的传承  论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4
名人演练42式太极拳 名人演练24式太极拳 名人演练32式太极剑 名人演练42式太极剑 名人演练40式杨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杨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陈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武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拳 名家演练杨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剑 名人演练陈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刀
收集了大量名家演练太极拳、剑、刀、枪、扇等视频供大家参考学习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杨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陈式太极刀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刀 名人演练48式太极拳 翟维传 武氏太极拳 陈小旺  陈式太极拳 扬振泽--扬氏太极拳 李正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 王培生 吴式太极拳 冯志强  陈式混元太极拳 祝大彤 自然太极拳 陈正雷 陈氏太极拳 魏树人:太极拳内功述真 解守德 太极内功心法 黄性贤 太极松身五法 翟英波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 傅钟文 杨氏太极拳 庞大明 杨氏太极拳 付清泉 杨式太极拳 付声远 杨氏太极拳 洪日镜 杨氏太极拳 董虎岭 杨式太极拳 韩清民 杨式太极拳 孙剑云 孙氏太极拳 刘应文 杨式老六路视频 惠合同 杨式太极拳 郑曼青 杨氏太极拳 张俊峰 杨式太极拳 姚继祖 武式太极拳 崔仲三 杨式太极拳 黎慧琳 扬氏太极拳 李承祥 杨式85式拳教学  扎西 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秘境1-8集  李占英:杨式太极拳 赵幼斌 杨氏太极拳 朱怀远 杨氏太极拳 李和生 杨氏老六路 李和生 太极内功推手 杨振铭 杨氏太极拳 杨振基 杨氏太极拳 杨振国 杨氏太极拳 杨军_杨式太极拳 和有禄 和式太极拳 孙永田  孙式太极拳 李秉慈 吴氏太极拳 张志俊  陈式太极拳 马金龙李氏太极拳 张晓欧 武氏太极拳 陈思坦 太极拳套路示范 吴阿敏 太极拳套路示范 任孝杰 陈氏太极拳 宗维洁 杨、吴氏太极拳 王玺雯 太极拳套路示范 詹文震 陈式太极拳
石磊 杨氏太极拳 阚桂香 陈氏太极拳 曾乃梁 太极拳功法传授 张洁 太极功夫扇 陈有芹 陈氏太极拳
茹奕紫陈氏太极拳养生功
武当太极拳秘传功夫欣赏
 汪兆辉 武当纯阳功
汪兆辉 武当内丹术 张广德九九还童功功理讲解
张广德 49式经络动功 卫子云 太极能量功 王培生 乾坤戊己功 茹奕紫 太极气功十八式 李正太极拳和养生的关系
陈雄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杨云忠杨氏太极拳内功心法
刘瑞 赵堡太极拳
王海洲 赵保太极拳
和定乾 和式太极拳 和东升 和式太极拳
胡凤鸣 武氏太极拳 吴文翰 武式太极拳 钟振山 武氏太极拳
张振华 孙氏太极拳 关思鹏 吴氏太极拳
陈玮 吴氏太极拳 林汉国 吴氏太极拳
张耀忠 吴氏太极拳
赵子华 杨氏太极拳 韩兴民 杨式太极拳
冯如龙 杨式太极拳 王长兴 杨氏太极拳 丁水德 杨式太极拳 陈雄 杨式太极拳
孙新杰 杨式太极拳 张勇涛 传统杨式太极拳
闫其余 陈式太极拳 杨合发 陈式太极拳
陈三虎 陈式太极拳 刘成德 洪传陈氏太极拳 张联恩 洪传陈式太极拳
黄忠达 陈式太极拳
田秀臣 陈式太极拳
田秋信 陈式太极拳
杨诺宾 陈式太极拳 燕跟来 陈式太极拳
茹奕紫 陈式太极拳
陈有则 陈式太极拳
陈庆州 陈式太极拳
张福旺 陈式太极拳 陈志强 陈式太极拳
陈小星 陈式太极拳
陈瑜 陈氏太极拳 黄康辉 陈式太极拳 朱天才 陈式太极拳 陈冲 陈式太极拳
陈小水 陈式太极拳 陈自强 陈式太极拳 陈炳 陈式太极拳
王西安 陈式太极拳 范雪萍 太极拳冠军 马畅 太极拳冠军
牛俊杰 陈式太极拳 吴雅楠 竟赛太极拳
刘志华 太极拳冠军
徐影 太极拳冠军
梁晓葵 太极拳冠军
陈照森 陈式太极拳 陈桂珍 太极双剑女皇 曲志远 太极拳武星
陈素英 陈式太极拳
苏韧峰 太极拳冠军 易鹏 太极拳冠军 冯鸿昆 太极拳冠军 项国员 陈式太极拳 惠合同 太极拳冠军
章璐璐 太极拳冠军
吴康虎 杨式太极拳 陈九江 太极拳套路
王二平 太极拳冠军
马春喜太极剑、刀、拂尘 李德印 太极拳套路
苏学文 杨式太极拳 苏自芳 太极拳冠军 张吉平 陈式混元太极拳
冯秀芳 混元太极拳
马广禄 混元太极拳 杨丽 杨氏太极扇 徐伟军 武林百杰
霍东利 太极拳冠军
吴爱姣 太极拳套路
吕德和 太极拳名家
刘伟 太极拳冠军
孔祥东 太极拳冠军
王歧芳 董式[董英杰]太极拳
杨静 太极拳冠军 丁杰 太极拳冠军
傅文杰 神意太极拳
吴颖锋 陈式太极拳
张光萍 太极拳套路 孙平辉 太极拳套路 邱慧芳 太极拳冠军
王木杭 太极拳名家
吕林红 陈式太极拳
景德敏 吴式太极拳 凌志安 陈式太极拳
赵宾宾 陈式太极拳 党国俊 陈式太极拳
崔彦星 赵堡太极拳 刘万坤 陈式太极拳 张喜群 陈式太极拳
陈超 陈式太极拳 门敢红 太极拳冠军 曹红娟 太极拳冠军 方艇  陈式太极拳
马虹  陈式太极拳
收集了大量太极拳、剑、刀、枪、扇等教学带视频供大家参考学习
付清泉杨氏85式太极拳教学
崔仲三108势杨氏太极拳教学
杨振铎103式杨氏太极拳教学
杨振铎杨式太极刀教学 杨振铎杨式太极剑教学 李承祥杨式85式太极拳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单刀(23式)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教学 马虹陈氏太极拳新架83式教学
马虹-陈式太极拳动作分解及其技击法.
马虹-陈氏太极拳二路炮捶教学
陈正雷陈氏梨花枪加白猿棍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双剑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双刀教学
庞大明武式太极拳81式教学
庞大明杨式28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扎西传统杨式太极拳教学 王培生吴氏太极拳三十七式讲解
李秉慈吴氏太极拳45式教学
乔松茂85式武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孙剑云孙氏太极拳97式教学
杨静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
马春喜36式陈式太极剑教学
李德印苏韧峰武当太极剑教学
李德印高佳敏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宗维洁32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陈思坦杨氏40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四十八式太极拳教学
吴阿敏-四十二式太极拳教材
阚桂香陈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李德印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孙建国武氏太极拳八十四式教学
韩正贤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
胡启贤原地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教学
胡启贤原地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陈瑜陈氏太极拳功夫架一路教学
张鸿诚杨式太极拳36势拆解
李和生杨氏太极拳老六路教学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教学
马畅 陈氏太极拳二十二式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养生功教学
马畅 陈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照深陈氏太极拳26式教学
王振华精选四十八式陈氏太极拳教学
陈小旺陈氏太极拳38式教学
张光德  养生太极刀教学
王二平陈氏56式太极拳教学
冯志强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教学
冯志强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48式教学
陈师行武当28式太极拳教学
冯印泰24式太极拳传统打法分解教学
李德印16式二段太极拳教学
黄康辉陈氏太极传统套路第一路教学
黄康辉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教学
丁水德杨氏太极刀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二套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三套教学 江大安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教学
张峻峰传统杨氏36式太极刀教学
石月明杨氏太极拳套路讲解
谢桢 吴氏太极剑六十四式教学
李秉慈传统吴氏太极刀教学
吴阿敏吴氏45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付清泉杨氏太极推手教学 李正 太极推手教程
李正 太极推手中级教程
吴阿敏三十二式太极剑教学
吴阿敏三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马广禄 混元技击32式教学
王二平陈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
王建华陈氏简化太极拳教学
陈炳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式教学
陈小旺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式教学
苏建平陈氏太极拳五十九式分解教学
王西安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张联恩洪传陈氏太极拳一路实用拳法
杨云中杨氏太极拳二十二式教学
黎慧琳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学
杨波讲授太极经络内养功
蔡宝珠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教学
李正 传统杨氏太极桩功教学
张勇涛杨氏太极拳太极热身功教学
王振华精选四十八式陈氏太极拳教学
王西安讲解太极拳桩功的基本动作
张耀忠吴式太极拳内劲讲座
关振军吴氏太极拳讲座
张忠耀吴式太极拳37式技击应用(全)
谢守忠太极对练108式实用技击
祝大彤讲解太极揉手揭秘
祝大彤太极内功揭秘 谢守忠吴氏北派太极快拳一路拆讲
马金龙讲解吴氏太极拳37式
战波太极拳推手劲路及实战打法
高壮飞太极拳推手应用教学
高壮飞吴氏太极拳37式技击法
游玄德秘传精简武当太极拳教学
刘焕军武当三丰实用技击教学
崔仲三传统杨氏太极拳拆招
李德印52式太极功夫扇教学
高连成武派太极实战技击术
张东武太极散手推手擒拿实战用法
张联恩洪传陈式太极拳二路拆讲
张志俊陈氏太极拳一,二路拆招
李德印夕阳美太极功夫扇教学
李德印八十八式太极拳教学
张俊峰杨氏太极拳传统42式教学
江大安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教学
张勇涛杨氏太极拳126式分解教学
侯春秀赵堡太极拳法七十五式教学
王海洲王长青赵堡太极技击散手教学
赵幼斌杨氏太极剑51式教学
黄康辉陈氏太极剑三十二式教学
王二平陈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自强陈氏太极剑五十四式教学
吕林红陈氏太极剑六十三式教学
陈自强陈氏太极双剑教学
吴阿敏吴氏太极剑36式教学(全)
马春喜36式太极刀教学 杨合发陈氏太极刀24式分解示范
陈自强陈氏太极春秋大刀教学
崔仲三杨氏太极大杆讲解
杨丽杨氏太极扇三十六式教学
杨丽杨氏太极扇七十三式教学
肖勇太极双环五十二式教学
李正杨氏府内派太极球教学
吴阿敏吴氏太极十三刀教学
阚桂香 东岳太极剑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养生功教学
陈有芹陈氏太极拳二十式教学
吴阿敏 太极推手教学 黄康辉 王建华太极推手对练
马虹陈氏太极拳拆拳讲劲
张晓武陈氏太极技击术三十六招
马虹浅谈陈氏太极拳的内涵
朱天才陈氏太极散手42发劲教学
张耀忠太极内劲讲座
马虹陈氏太极拳辅导(讲拳理)
王如良讲解(太极拳论)
李晖太极养生导引功教学 养生太极拳防治百病讲座
乔松茂武氏太极拳打手
丁水德 杨式太极剑54式教学
陈庆州《行功太极球》教学
黄康辉 陈氏八式太极拳教学
任天麟 陈式太极拳26式教学
陈桂珍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精讲
祝大彤 太极内功揭秘 祝大彤 品太极 祝大彤 自然太极拳81式教学
祝大彤 太极推手艺术
祝大彤 太极内功解读 祝大彤 太极拆招解秘 祝大彤 太极误区解密 竺玉明 四十二式太极剑教学
马春喜 太极拂尘教学 杨丽 太极功夫扇对练十六式教学
霍东利 太极推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