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在线看的网站福利:从新闻的客观性看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1:52:40
从新闻的客观性看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2009年10月29日 16:12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新闻的客观性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新闻的客观性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人们通常的理解中,常常是混为一谈的。要厘清二者的区别,先必须认识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区别,而这两个概念也是常常被混为一谈的。

顾名思义,新闻报道是对新闻进行报道,新闻是新闻报道的对象,新闻报道可以理解为一种传播新闻的社会活动及其表达形式。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以及遭遇十分类似于历史学中“历史”与“历史记录”这两个概念。李大钊曾说他刚读书之时,一谈起历史,就以为是什么十七史、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等,以为这些就是历史,直到后来才明白这些只是历史记录,而不是历史。历史是过去的活动,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发展的过程。这两个概念之所以会被混淆,是因为历史常常是通过历史记录而使后人得知的,所以人们往往把历史记录就当作历史本身了。

把“新闻”与“新闻报道”混同起来,最典型的例子,是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下的著名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名义上是给新闻下的,而实际上是给新闻报道或者给新闻作品下的。宁树藩教授曾举例说:“把‘新闻’解释为‘报道’,在人们实际生活中也会引起某些混乱……我们说‘采集新闻’、‘传递新闻’,含义非常清楚;如果改说‘采集报道’、‘传递报道’,则不知所云了。‘报道’本是传递‘新闻’的手段,怎么自己又被传递呢?‘世界十大新闻’如改成‘世界十大报道’, 意思全变了;前者是对新闻所反映的世界事件进行评价,后者则是对记者所作的报道世界事件的活动进行评价,彼此大不相同。”①

在了解了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区别后,我们再来看新闻的客观性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这两个概念。

新闻的客观性,其意是指新闻之所以成其为新闻,是由它自身内在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这种特殊属性是能成为新闻的事实本身客观存在,而非由任何外在的、人为的力量加诸其上的。

通常对于新闻的客观性的解释,仅指作为新闻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人们随意杜撰和虚构的。这一点本无疑问,但光符合这个要求并不等于就能成为新闻,更重要的是:新闻事实本身一定具有一种必然会为人们所传播的属性。这种属性正是新闻客观性的核心所在,正是因为这种属性,从而使新闻事实区别于一般事实,而成为能构成新闻的特殊事实。因此,新闻的客观性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的:其一、作为新闻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虚构和杜撰的;其二、这种事实本身具有为人们所传播的必然性。具有此种客观性的事实必然会被人们作为新闻去广泛传播,无论新闻机构报道与否。

1976年的“四五”天安门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丙辰清明,首都人民纷纷到人民英雄纪念牌献花圈,赋诗,祭奠周总理,愤怒斥责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这件事当时我国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哪一家报道过呢?可是,它却在人民群众中间作为新闻广泛流传。像这样的事实本身就是具有必然会为人们所传播的属性的。现实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按照现在的通常解释,是指新闻报道中按照事实本来面目进行报道的要求,“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作者采用的是‘客观陈述’的方法。”②客观报道的形式,就是这种客观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它有三大基本特征:1、注重事实,尽量真实地呈现事实与摹写现实;2、事实和观点分开,忌讳将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观点充作基本事实误导受众;3、避免记者的主观倾向,作为报道者的记者不应以任何方式在报道中表现自己。③

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中缺失的一环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的客观性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前者指的是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是什么,后者指的是该如何正确地报道新闻。但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新闻报道是对新闻的报道,所以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也必然应该反映新闻的客观性属性的要求。可是从目前对客观性原则的解释看,只注意到了新闻的客观性中新闻必须是事实这一点,而忽略了新闻是必然会被人传播、尤其是一些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更是会被众多的人们广为传播的这一特性。这种忽略,导致了这样一种悖论,即一个新闻媒介即使有意回避或者掩盖某些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件,(尽管这种回避和掩盖是徒劳的,因为新闻的客观性所昭示的新闻被传播的必然性使它会大道不传小道传)但这种不客观反映社会生活的行为,似乎并不违背客观性原则,因为他可以报道其它事件,并符合客观报道的其它要求。

仍以本文前面举过的“四五”天安门事件为例。当时各大报、电台、电视台对此事件避而不报,这当然取消不了它作为新闻的资格。但这种愚蠢的手法似乎也并不违背客观报道的原则。我不报天安门事件,依旧可以去报别的事实,依旧具备客观报道的三个特征。面对这近乎“掩耳盗铃”却又不违背客观报道规范的做法,我们不禁有理由质疑:我们对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的理解是否全面?

体现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的客观报道的缘起,一般归之于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新闻界,典型的事件是便士报的崛起。美国的大多数报刊开始摆脱对政治团体的政治与经济依附,尤其是后者。要想经济独立,必须要很大的发行量,而要赢得尽可能多的读者,就要求报纸的新闻报道尽可能地保持中立,客观性报道开始形成。而于1848年成立的“海港新闻社”(美联社前身)为了最大多数地争取新闻订户,为立场各异的报纸所接受,更是把客观性报道方式充分展示出来,并成为以后市场化条件下新闻报道的基本方式。但当我们在接受这个客观性原则的规范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当时的各种媒体无不以最大限度地尽快报道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作为自己在报业市场上生存的前提,因此,不回避任何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这一要求包含在客观性原则的规范中是不言自明的。

我国的新闻事业从总体上说并无这种市场化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表达倾向性的要求远远超过客观反映社会现实的要求,更无在市场化条件下通过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报业竞争的压力,因此在接受客观性原则的规范时,往往只注意到客观报道有利于表达倾向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客观反映社会生活这个更为基本的一面。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新闻事业功能的认识发生了带根本性的变化,传播新闻信息、客观反映社会现实已成为人们对新闻事业的首要要求。当人们把客观性原则看作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范的时候,客观反映社会生活、不回避任何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要求就成为客观性原则中的应有之意。而原有的对客观性原则的归纳,由于缺失了如此重要的一环,显然是不完善的。试想,如果一个重要的新闻媒体不报道“9.11”事件,而在当时仅报道一些其它事件,我们能说它是一个报道客观的新闻媒体吗?

今天,我们强调在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中补上“不回避任何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实”这一缺失,不仅有完善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的认识的理论意义,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一,随着政治民主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网络化、媒介运作市场化的发展,少数人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控制、垄断、封锁,较之以往,已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已不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味地回避重大新闻事实,只会大大降低媒介的公信力,丧失引导舆论的主动权。曾经一段时间的新闻“出口转内销”现象可为佐证:国内发生一件事,媒体避而不报,外电率先报道了,即使其内容中有不少歪曲事实的成分,但由于受众先入为主,就对外电报道全盘接受了,此时国内媒体要想澄清此事,却已是难上加难。

其二,当整个社会都认识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权利的时候,这个包含着“不回避任何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实”含义的客观性原则也可以成为对新闻工作者权利的一种保护,有利于排除各种对正常新闻报道工作的干预和阻扰。

其三,全面认识新闻的客观性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对地方政府以及主管宣传的机构尤为重要。在近些年发生的如广西南丹矿难事件、江西万载爆炸事件、非典流行事件等许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我们都看到了政府官员、地方管宣传工作的干部、乃至公安干警严重阻扰新闻工作者正常报道的行为。他们这样做,无疑是同他们无视新闻工作者客观报道的权利、迷信新闻可以封锁的观念密切相联的。我们强调新闻工作者具有客观报道“任何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基本权利,并使之成为人们的一项基本常识,正是克服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注释:

①宁树藩.新闻定义新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5)

②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8

③参见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08-112

怎样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怎样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的原则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性和能动性原则,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写一篇论文 运用马克思的客观性和能动性原则分析如何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熊忠辉:《客观性:报道原则,专业理念,人文精神?》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性和能动性原则,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来写一篇哲学论文 审美趣味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 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造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大家谈谈对精神客体客观性的理解? 举例说明人类社会是自卫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用客观性和能动性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客观性、能动性,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价值性 请介绍个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强的新闻网站 用生产力的客观性说明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生产力吗 运用马克思的客观性和能动性分析人与世界的关系 运用马哲的能动性和客观性解释人和世界的关系 4. 如何理解“观察客观性”与“观察渗透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 真理及其客观性 求一篇演讲稿:题目,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程谈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的客观性必然性1 求一篇演讲稿:题目,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程谈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的客观性必然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