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致5082.0发动机型号:抗美援朝 毛泽东痛恨斯大林出尔反尔(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3:32:06
抗美援朝 毛泽东痛恨斯大林出尔反尔(图)  

毛岸英和父亲毛泽东在一起

斯大林

苏联,阿布哈兹区索契市。

位于黑海东岸的索契是苏联的避暑胜地,海滨除了有良好的天然浴场外,还有过去的沙皇行宫、新建的高级宾馆和大大小小的疗养院。这里的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还有那悦耳的涛声,拂面的海风,总是给人一种心清气爽的感觉。因此,苏联国家领导人常来这里度假休息,各种国际会议也愿意在这里召开。

五年前,美苏两国首脑曾在这里商讨过对朝鲜的托管问题。在那次会谈之前,罗斯福边往烟嘴里插烟边调侃道:“斯大林元帅,您那个赫赫有名的烟斗哪儿去了?据说您就是靠这个烟斗熏跑自己的敌人的!”斯大林抖动一下他那牙刷般的八字胡,微笑着说:“总统阁下,在会见老朋友时,这个烟斗还是不出现为好。”就这样,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成了一笔交易。

今天,在索契市区一家富丽堂皇的宴会厅里,斯大林正兴高采烈地举着一杯红葡萄酒,给周恩来敬酒后,又来到林彪跟前,没想到却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滴酒不沾的林彪拒绝喝酒。“酒里没有毒药,稍饮无妨。”斯大林见他的激将法对高举免战牌的林彪不起作用,便扫兴地摇头叹道,“不知这位将军是如何在前线指挥打仗的!”

十月十一日,周恩来与斯大林在黑海之滨的会谈结束了。中苏双方在会谈中就抗美援朝的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斯大林答应提供武器装备中国部分军队,并同意派空军进驻安东一带沿海城市布防。

周恩来和林彪是根据中共中央事先与苏联方面的协商,在彭德怀出征的同一天秘密访问苏联的。这次出访的目的主要是商谈购买苏方武器装备和苏联出动空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问题,周恩来见斯大林已满足了我方提出的要求,便立即返回莫斯科住所,向毛泽东报告这一喜讯。

不料,当天晚上苏方又改变了主意,他们的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给周恩来打电话说,苏联不赞成中国立即出兵,也不准备派空军支援。理由是:苏联的空军还没准备好,要暂缓出动。斯大林对中国派志愿军赴朝作战疑虑重重,担心中国出兵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斯大林甚至主张,如果朝鲜失败了,可以让金日成到中国东北组成“流亡政府”。

当晚,毛泽东接到周恩来发来的最新消息后,既吃惊又气愤。他一生信守诺言,痛恨出尔反尔,友好的国与国之间哪有这样的事情,已经达成的协议怎么能说变就变呢?

他感到问题严重,不得不再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出兵问题。第二天晚八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高岗,命他们立即返京。

彭德怀在前沿阵地休息

 

彭高、邓洪韩解:

(一)十月九日命令暂不实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二)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对岸烽火连天,军情紧急;这边箭已上弦,枕戈待旦,却为什么引而不发?彭德怀手捧电报,双眉紧蹙,目光冷峻。看完电报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一边踱步一边沉思。十三兵团的领导焦急地说:“兵贵神速,赶快出兵吧!我们再晚几天入朝,人民军就更难有组织地撤退,过江后我们的立足点也就更少了。”

彭德怀未作回答,只是大手一挥说:“你们都回去待命,我要回京一趟。出兵的事等我回来再说,你们要利用这段时间抓紧进行准备。”言毕立即收拾行装,带着毛岸英等人乘火车去沈阳,拟于第二天早晨从那里乘飞机返回北京。

十月十三日上午,坐在飞机上的毛岸英向窗外望去,只见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禁想起父亲写过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那首词使风云诡谲的山城平添了几分风雅,也提高了他的声望。蒋介石要共产党人交出枪杆子、交出解放区去他那里做官。毛泽东在词里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没想到在四年之后,“风流人物”齐聚北京,开始了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彭德怀靠在座椅上,脑子里还在转悠毛泽东发给他的电报:“命令暂不执行”、“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什么意思?哪里又出了问题?中央决策又有了重大变化?他一连打出几个问号,又一个个把它否掉。

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给周恩来的手书

彭德怀用迷惘的目光瞟一下舷窗,顿时他被破窗而入的雪景深深吸引住了:“好雪啊,瑞雪兆丰年!”紧接着他又长叹一声,“唉,大西北要是有这场大雪就好了!”

“彭总,您‘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东北,心挂西北呀!”

“大西北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的父老乡亲对中国革命贡献大哟,我们是用西北人民生产的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鬼子和老蒋,我怎能忘记他们呢!”彭德怀说,“对了,到了北京你小子赶快回家去看看,不然思齐对你就有意见啰!”

“你也要到大西北去看看浦阿姨……”

“那倒不必,我们是老夫老妻了。不过,我出来后曾给你浦阿姨发过电报,末尾有‘征衣未解,又跨战马’八个字。所以她看我人不回,就知道我是去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