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波罗发动机仓图解:、“党的好孩子”刘文学到底是怎么死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5:29:25



传言版本其一:
出事那天晚上,生产队的村民都去看露天电影了。正因为四顾无人,刘文学才趁这个机会,
挎了一个竹篮子,而在传言中大多说是背篼或背篓,总之,偷东西的家伙总要比王云学偷
东西的背包大,在月黑风高之时,就偷偷摸摸地来到了海椒地。谁想,却凑巧碰到了王云
学,也在偷海椒。他见王比他偷得多,心里不平衡,而且还是一个“社会贱民”黑五类的
“老地主”,不平衡更是极度。 由不平出发,就打算到生产队去告发王。王不服气,两人
就发生了撕扯,没想到最后竟被掐死了。
   
传言版本其二:
1959年,当时的农村正吃着大锅饭,自家的铁锅用不上了,也就拿出来大炼了钢铁,而且
个人家里也不能有锅。有锅能做饭的,也只有收粪船。当时的地主分子王云学,因为成份
不好,也就只能当一个谁也不愿干的收粪工,天天收粪上船。这个情节,也是极符合当时
的那个时代特征,可信度也极高。笔者就有一位大学同学,因地主的阶级身份,当了十几
年的收粪工。再说1959年11月18那日,几个收粪工们偷了只羊。那晚,在船上杀了吃。为
除去羊肉腥膻味儿,需要用海椒。而偷羊,恰恰王云学没有参与,于是大家就齐推王云学
去“弄”点海椒。王云学既贪一时口福,又不好辜负大家盛情相邀“美意”,既不能吃白
食,也就只好去“弄”海椒。王云学已然偷了半背包,正准备回船时,谁料被也在偷海椒
的刘文学看见。刘文学就扯着他打算到生产队长那儿去告状。王云学当然害怕,就和刘打
了起来。最后恶狠狠地用刘文学系在脖子上的红领巾,把刘文学勒死了,随后把尸体扔到
了堰塘里。       

传言网评版其三:“一根筋,或被洗脑的白痴”。
在刘文学脑中确有一根筋--阶级斗争之筋,且时刻绷紧。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政治理念告诉他,贫农好,地主坏;坏的,不仅要打倒,还要誓死。 在刘文学看来,问题
严重的并不是“偷海椒”本身,而是偷海椒的那个人--一个“老地主”,竟然敢偷队上
的东西!在紧要关头,最初的刘文学,也一定没有什么想当英雄的念头,只是觉得不能便
宜了老地主。因为一旦适逢其会,平日积淀的伦理教化,斗争律令,立刻就有如上了发条
一般,自动自觉地搭在了国家意识的弓弦上,并要用誓死捍卫,射出属于自己那一支利箭。
再大吼一声,明知力单不敌,还是勇猛出击,箭矢直指非主体意识的标靶。1950年代末的
人,哪能有今天人的思维理念呢,又怎敢去对抗国家的主体意识,不能以今天的眼光看那
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理解,因为社会文明总是在向前发展,谁想阻拦都
不行。     
 
民间传言版的捣蛋少年   
传言先说刘文学当时也是在偷海椒,再说刘文学是出名的捣蛋鬼,更说刘文学只是具有攻
击倾向的“问题少年”。传言说,不少村里的老辈子人说,刘文学生前有些“野”,小小
年纪就曾做过不少让人厌烦的事。譬如,将人民地里的南瓜挖个洞,现往瓜里填上粪肥。
譬如,活生生撕断小动物的四肢,然后会哈哈一乐。譬如,会恶作剧般在路上挖个坑,让
人跌下去,再在土坑中填写点粪便之类的内容。譬如,会把土蛇塞进某个同学的脖领梗里
,然后问人,服也不服。譬如,有一次还把教他的老师,重重地推倒在土坎下,摔断了手
臂。如此种种恶作剧,层出不穷般出现在刘文学的生前。传言说,因此在刘文学死后,村
里有些人也没把他当作英雄,不但不伤心,甚至还有人拍手称快。有嘴快的村民说了句“
刘文学变成了草寇大王(重庆方言中的阴间厉鬼)”,以此打发不满。可没到一周,就被
无产阶级专政“判刑”九年。 2004年2月7日《重庆晚报》,发表了朱阳夏《英雄刘文学
的三个版本》一文,这是将流言最早见于台面的媒体文章:在文中,曾有知情人言之凿凿
地确认,刘文学并不是一个光明正大的英雄,也去偷辣椒,只因王比他偷得多,遂要告发,
后致撕扯,最终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