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阁仪表盘图解教程:中国在利比亚的短期战略设想已基本落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7:02:32

中国在利比亚的短期战略设想已基本落空  

——谈中国的利比亚政策意味着和西方已经图穷匕首现  

2011.3.21  

   

作者按:法英美等西方强权已经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西方创造一个他们所需要的利比亚的用心日益明显。笔者在前几篇文章中谈到过,一个弱小、对立的政权符合西方的利益,为什么西方迟迟不出手,但是到了反对派大本营时,西方突然加速动作。这里值得深思。随着对利比亚局势的观察,以下这些论点逐渐清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观点与笔者以前的观点丝毫不冲突,本文阐述的中国正在落空的战略构想,正是决策层短期的对应之术,而笔者前期文章论述的,恰恰是长期利益。笔者一向认为,外交政策不应简单地看到短期利益,而应当看到长远利益。中国对利比亚禁飞区的弃权票,短期来看使中国脱身事外,缓解东亚危局,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危害无穷,间接策应了西方趋赶中国利益在非洲存在的目的。本文的目的不是为现行政策张目和辩护,这里恰恰要说明的是,这个情况正证实了中国和美国正在走向对抗的基本判断,这种局势在利比亚问题上正在越来越明显,作为中美直接对抗的大量缓冲地带由于绥靖政策正在快速消失,中国的战争时代,正在来临。正如何新所说,下一个就是伊朗,之后是中国。  

   

当中国在东亚捉襟见肘,在朝鲜半岛遭遇战略危势,包括日本对中国利益的不断挑衅,使得中国外交当局急切地需要一场来自欧美核心利益区的动乱来拯救“战略机遇期”,避免“战略机遇期”急速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策源、酝酿期。  

那么,在这个重要的关键点上,北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变革。无论这种变革起源于私有化偏向既得利益集团而导致民众愤怒,还是反对派变革的目标是追求私有化的政治确认,都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欧洲的战略边缘区,正在发生着某种乱局,而这种乱局未必是欧洲需要的,更未必是中国所需要的。但是这个几乎要无法控制的乱局,根本目标却是指向欧元区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动力仪的是否继续奏效。而且由于北非的乱局,更可以为美国加大对阿拉伯事务的干预权而创造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在眼花缭乱的表演之后,突尼斯、埃及的倒台得到了美国方面的确认,而我们看到,埃及、突尼斯的所谓变化,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政治权力仍然掌握在旧体制的得益者手里,这场变革,无论如何,都没有达到中国国内的西方策应者所宣传的民主、自由化的乌托邦设想,但是美国的基本战略目标却在一步步地实现:使欧洲战略边缘区走向动荡化,从而为美国接管中东,使美元和石油的挂钩得到政治上的稳定保障。  

利比亚发生动乱以后,静观其变的中国外交当局,已经设计了某种战略陷阱,目标是将已经在阿富汗、伊拉克分散精力、筋疲力尽的美国拖在北非,不仅可以缓解压力重重的东亚裂变。  

第一个判断:中国之所以急速撤出利比亚的侨民,其中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是避免中国人成为西方军事打击的目标。  

中国以闪电一般速度撤出在利比亚的侨民,很显然极其诡异。在中国决定撤出侨民之前,中国和俄罗斯的原油已经开始输送石油,说明中国的石油已经得到了某种确切的保障。此时的中国外交决策当局,决定玩弄一场政治游戏,那就是加速西方卷入利比亚局势的决心,使西方在实质上耗费大量军事、经济资源在北非,从而使中国腾出手来专心整理已经被美国霸权弄得极其混乱的东亚战略部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外交当局不惜在安理会投票支持制裁利比亚,旨在将西方拖入到实质性支持利比亚亲西方势力的圈套里,避免西方光说不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迅速撤出侨民,其中隐藏含义极其明显,就是为实现拖西方下水而创造条件,避免数万中国人成为外交人质。受到中国撺掇的欧美,此时已经按捺不住殖民者的野心,忍不住要掏出拳头了。  

第二个判断:中国之所以投票和俄罗斯一起弃权,其目标在于使美国陷入非洲的战场,从而缓解亚洲的战略总压力。  

很显然,卡扎菲是一个极其具有战略头脑的政治家,他在开始已经判断出,西方在是否决定军事打击利比亚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在经历了初期叛乱者喧嚣带来的紧张之后,卡扎菲开始了军事扫清叛乱分子的道路。此时的利比亚执政者完全有可能全面控制利比亚,清除反对派的军队。但是此时的中国外交当局,已经发现把美国拖在北非的战略构想正在落空,而对中国而言,维持一个相对强大,但是又无法保持绝对统一的利比亚对消耗美国的战略资源极其有利。由于利比亚的反对派极其弱小,既不能单独维持国家运转,也没有获得多数人民的支持,因此要支持这样的政权,西方不但要付出重大的政治成本,还要为之支付巨大的经济成本。因此,利比亚没有得到预期中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对禁飞区的反对票,相反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纵容侵略。这种纵容的目标,就是使美国进入下一个战争泥潭,从而瓦解美国在东亚的新动作。  

这里面有一个极其重大的战略痕迹,那就是这几个纵容侵略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金砖四国”的成员。如果说,这四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分量还不足以应对西方的霸权,那么很显然,这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四个国家,包括欧洲的核心国家德国,都希望利比亚成为拖跨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打击美国的军事和经济。须知,正是越南战争的泥潭,成为美国比较苏联相对衰弱的原因,而“金砖四国”无疑都希望这样的一种结局,那就是利比亚成为美国的第二个越战泥潭。如果说伊拉克、阿富汗,都不能达到越南的消耗规模,那么很显然,利比亚的加入,发挥组合拳的效力,可能能够和越战泥潭相互匹敌。  

第三个判断:美国之所以没有主动跳出来而是法国当头,是避免中国的战略目标得逞  

在利比亚的战事里,让我们极其疑惑的是,法国人跳出来。关于法国人当头的判断,有多种解释,譬如法国想证明自己的大国地位,譬如法国总统是个冲动的小丑。但是实际上,根据笔者判断,这正是美国避免自己成为自废武功最后终结者的高明战略举措。  

法国的当头,不仅意味着大西洋联盟的继续有效,还意味着法国正在建立在北非的霸权,分享美国由于实力减退造成的战略真空,而美国人的退居二线,不仅可以在法国挑战失败后充当救援者的角色,还可以避免美国在东亚的战略部署陷入越南式陷阱中。  

须知,美国的战略智囊库都是玩弄国际权力的高手,他们清晰地看到,卷入利比亚不仅破坏奥巴马巧实力的设计和美国国家形象软实力的再造,还可能使利比亚成为美国世界霸权的最后滑铁卢,于是美国果断地躲避了这个陷阱,而将主动权赋予了法国,使法国充当了这个角色,真乃高明之举也。而德国显然已经意识到美国试图让法国分享美国霸权的权益,避免德俄接近的均势设计,采取了和中国、俄罗斯一样的立场。  

第四个判断:中国的利比亚政策意味着和西方已经图穷匕首现  

大凡外交政策的一来一回,忽反对,后弃权,变动过大,已经意味着暗藏玄机。某种程度上,中国支出利比亚这张在非洲的最后一张牌,已经意味着中国和美国图穷匕首现。为了遏止极其凶狠歹毒的美国东亚包围中国政策,中国不惜将非洲最后的资本利比亚透支出去,不惜以利比亚分裂为代价。由于利比亚的干预政策,是欧洲公然支持某国国内某一弱小力量向强大政府抗衡的范例,必然加强欧美霸权史上的新的国际关系规则,使道貌岸然的虚伪人权干预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破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中国抛出利比亚这张牌,短期内也许拯救了东亚危局,长期看不仅后患无穷,如果利用不当,还可能成为伤害中国自身的巡航导弹。中国正在步步丧失手中的棋子和桥牌,当资源危机挟持着政治危机沿着欧亚运输线从利比亚撤退到伊朗,然后撤退到巴基斯坦,下一个无疑就是已经无路可退、无牌可用的中国,早已经被转基因扫清道路的中国人的裸体,将直接面对西方控制着的变态异世界对中华民族的全面剥蚀。此时的西方,到中国来的唯一目的,就是收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