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4星会降低服务分么:《捕捉身体的求救信号》1、痛觉,急性与慢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牙痛的应急小办法、心源性牙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4:41:20
《捕捉身体的求救信号》1、痛觉,急性与慢性疼痛
三叉神经痛、牙痛的应急小办法、心源性牙痛
',1)">
http://www.byb.cn/doc_3378-1.aspx
【byb.cn】 2011年12月8日、12月9日,BTV养生堂力邀现任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常务副主编樊碧发主任,为您现场讲解《捕捉身体的求救信号》系列节目,共两集,敬请收看~
嘉宾介绍:
樊碧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常务副主编。 学习工作经历:1979-1984年就读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6-1989年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获医学硕士学位。曾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旭川医科大学等大学系统研修临床疼痛学。专业特长:擅长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脊髓电刺激、中枢靶控镇痛及专科综合治疗等,开展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的疼痛治疗技术。主攻方向: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的介入治疗。曾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有关临床疼痛学的论文60余篇,参编专业书籍7部。
当我们身处险境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向外界求救,您知道我们的身体遭遇“险情”时,也可以发出类似的求救信号吗?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樊碧发主任为您解读身体的报警器——疼痛。
现场忍耐小测试
......
痛觉是怎么产生的呢?疼痛可以分为伤害感受性和神经病理性两种,其中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当人体受到外界伤害时,神经系统会像电信号一样,把我们受到的刺激通过脊髓、脑子、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的感受皮层,从而产生痛觉。
说到疼痛大家都喜欢舒服,没有人喜欢疼痛,以前我们会觉得只要疼了就不好,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是不好的呢?
专家告诉我们,疼里头也有好人坏人,我们面对的经常坐骨神经痛、头脑痛、头疼、肚子疼、牙疼等等都是坏痛,长期慢性的疼痛是坏痛,而好痛是人体的报警系统,它往往是在危险的情况下告诉人们,及时地去看医生,及时地避开危险。
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的区别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当中,有多少人在承受着慢性疼痛呢?疼痛学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的成年人当中,30%左右的人群遭受着慢性疼痛,以此类推,北京的慢性疼痛患者高达五六百万人。
在各种各样的坏痛当中,牙痛可以说相当普遍。曾经有这样一个极端的病例,一位老大爷靠持续拔牙缓解牙疼,一口牙拔光了仍然没有减轻症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疼痛科的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症状其实是一种常为人忽略,但其实相当有代表性的疾病——三叉神经疼。为什么三叉神经疼会和牙疼如此相像,且容易混淆呢?
三叉神经分布图

三叉神经是从大脑中分出来的一批神经的总称,第一支叫眼神经,分布到眼球及眉毛以上的额头部分;第二支叫上颌神经,分布到鼻子、脸、以及齿槽,这个神经就管着我们上牙的疼;第三支叫下颌神经,管着下牙包括舌头。正因为三叉神经直接分布到牙的周围,它的病变才容易被误诊为单纯牙疼而耽误治疗。
我们该如何区分单纯牙疼和三叉神经疼?
 
牙痛的应急小办法

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如果您在家中发生牙疼,不方便马上就医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会采取一些直接的应急措施,比如吃止疼消炎药,用冰块冰敷,或者含盐水漱口,用生姜和花椒敷在痛处等,这些方法专家证实对急性牙疼是有一定缓解作用的,但如果不起作用,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您可能是神经性牙疼,需要及时就医。
牙痛还会提示我们哪些部位可能已经向我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呢?
专家治疗过的另一个极端病例,一位老奶奶因为嗓子疼和牙疼没有得到及时重视,发病三天后离开了人世,这个危险的信号来源于另一种可能与单纯牙疼混淆的症状——心源性牙痛。
本博为大家补充的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痛如放电、刀割样的疼痛症状、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发病率高,年龄多在40岁以后,女多于男。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在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尚未能发现病因。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继发于局部感染、外伤、三叉神经所通过的骨孔狭窄、肿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环障碍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查体及其它辅助检查中常有异常。
一般认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应具备下述特征: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6.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7.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8.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此类病人应进一步询问病史,尤其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摄片、颅脑CT、MRI等检查,以助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相似疾病鉴别
1.牙痛: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故应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牙痛及致病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3.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4.颞颌关节炎: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5.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6.三叉神经炎: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在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有明显压痛。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7.小脑脑桥角肿瘤: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颅内扫描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8.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9.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潘妥卡因或可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10.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11.面部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重。
心源性牙痛
当年纪较大而又有高血压痛史者,主诉左下后牙区疼痛的患者,经口腔检查与牙痛症状不相符时,要警惕心绞痛引起的放射性疼痛——牵涉痛,并请求会诊,以免延误病情,造成危险。
若老年人突然出现某部位无故疼痛,即使不太剧烈,也不可疏忽,因为老年人痛觉迟钝,尤其对自主神经诱发的放射痛不敏感,定位不准确,在查不到确切病因的时候,应该及早进行心电图检查以鉴别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牙痛尽管少见,但要引起口腔科医生的高度重视,由于心源性牙痛是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一个特殊类型,此类患者多以牙痛或牙颌痛为首发症状,故极易误诊。据国外报道,约有18%的冠心痛患者,疼痛多表现在颌骨和牙齿上,此与急性牙髓炎牙痛颇为相似。
因此,对老年患者诉牙痛时,应详询病史,如有无心血管病病史,牙痛与劳累、情绪波动是否有关等,特别是口腔检查无龋齿、牙周袋等较明确牙病者,在诊断上,要做到细致、全面,常规排除牙源性、上颌窦病变和三叉神经痛所致的牙痛后,对年龄在50岁以上的,牙痛部位不确切,往往数个牙齿都感到疼痛,且不伴有牙齿本身病变而伴随心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症状者要高度怀疑有本病的可能,并及时做心电图检查或心肌酶谱检查,以排除心脏疾患。否则.若贸然行拔牙或开髓等治疗,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