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pro3评测:名胜名联明月(下)--惟学居士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0:09:32

福建晋江县草庵有中国古代摩尼教石刻造像。位于福建省晋江县万山峰(又名华表山),距泉州市13公里。依庵内石壁浮雕而成,刻摩尼光佛一尊跏趺而坐,身着通肩长衫,双手叠置膝上。长发分披于双肩,颔下并有二缕长髯。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福建漳浦县海月岩石佛,在漳浦西南面的金岗山麓,有一佛教古刹东碧寺,俗称海月岩。它以“石做屋顶” 、“月照佛心”和古植名卉五宝茶花等闻名海内外,有民谣曰:“月岩好风景,石头做屋顶”,“八月十五是中秋,好看月光照佛心”。

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泪;

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它位于广州市东北向,属我国南方五岭大庾岭支脉的九连山山脉末段。

海上生明月;

山中有白云。

南京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踞于南京城西隅。唐以前,长江直逼清凉山西南麓,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吴大帝孙权在此建立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故此又有石头城之称。相传诸葛亮称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今清凉山。

六朝金粉微风后;

一味清凉上月时。

湖南岳阳岳阳楼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湖南岳阳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落月,也为英雄夫婿,三更犹吊美人魂。

黄州赤壁黄州赤壁即东坡赤壁,在武汉市东南七十公里的黄冈(古黄州).北宋诗人苏东坡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因而声名益著。

月色如故;

江流有声。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安徽采石矶太白楼位于马鞍石矶南坡,为纪念唐代大诗李白而建。原名摘仙楼,也称青莲祠。楼建于唐元和年间。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传说李白跳江捉月而死,在采石矶的峭壁间有捉月台,不少的文人感慨不已,写了一些对联来怀念李白,李孚青有一联写比较现实:

脱身依旧归仙去;

撒手还将月放回。

神仙诗酒空千古;

风月江天贮一楼。

北京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的四大历史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监管黑窑厂时见“面西有陂池,多水草,极望清幽,无一点尘埃气”,在此建小亭。数年后“彻亭而轩”,取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二字。

亭间分别悬挂“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现在对联是现代书法家康雍书写。“烟笼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此联是翁方纲所撰,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重写。翁方纲题陶然亭: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

稚辛题陶然亭:

万荷倒影月痕绿;

一雨洗秋山骨青。

张照珏题陶然亭:

爽气挹山岚,万苇清风带古寺;

高踪怀水部,一轮明月照江亭。

佚名题陶然亭:

烟笼古寺无人到,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树倚深堂有月来,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

云南省的通海秀山涌金寺,亦有一副以月入联的佳对:

百道湖光千树雨;

万山明月一钟声

涌金寺位于螺峰绝顶,是一座明清建筑。登临俯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帘之中。

雪窦寺位于宁波西南约50公里的雪窦山上,建寺已有1700余年,向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美誉,并以弥勒道场著称。“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王安石《鄞西观瀑》一诗所赞叹的,正是雪窦寺的千丈岩瀑布。登临上塔院时,朝山下一看,整个阿育王寺如凤凰展翅,异常壮观。其半山亭有楹联云:

满目青山一笑凌云登宝塔;

举头明月邀人把酒学飞仙。

身临其境,不亦乐乎。

漳州白云岩书院为代理学家朱熹任漳州郡守时所建,据传,他想在岩上幽静处筑一书院,潜心讲学、注经。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长沙爱晚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

落霞半分酒一壶;

桃花万树月满天。

成都杜甫草堂名联: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亭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极具文化气息的园林。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捲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对联格式漫谈》一文文末载:“唐诗人薛涛,故居成都望江楼时,吟出了的名联,至今下联无人对出,成了千古‘绝对’。”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望江楼绝对并非出自薛涛之口,乃后人所撰。相传有一名士来成都游览缅怀诗人,登上望江楼顶层,举目远眺,感触万端,遂情不自禁地吟出此联。联中“江楼千古”是指此楼,因薛涛而名垂千古;“江流千古”则是抒发作者对时间长流的历史感慨。可是吟完上联后,他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乃惆账而去。多少年过去了竟无人续就,遂成“绝对”。

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成都附近什邡县有李吉玉者,某日去县城北面的珠市坝散步,见该处有一井,井旁清代石碑上刻有“古印月井”,乃触景生情,突发联想,对出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上下联语对仗工巧,可谓珠联璧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由于李吉玉是位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1939年辞世,致使这一下联长期未能广为流传。

成都望江楼公园浣笺亭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予怀洁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望江楼石刻联:

古今来不少美人,问她环肥燕瘦,几个红颜成薄幸;

天地间尽多韵事,对此名笺旨酒,半江江月放高歌。

珊森撰安庆大观亭联:

莽乾坤能得几人闲?早安排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好风月不用一钱买,休辜负青山红树,送爽气西来。

这是一副名胜风景联。作者站在气势雄伟的大现亭,俯瞰涟滚东去的长江,遥看远处的青云红树,面对秋高气爽的天气,观赏着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呼吸看清新的空气,不觉心潮汹涌,遐想联翩,情不自禁地振笔疾书,惜古喻今,写下了这副境界开阔,气象豪迈,意境深远的对联。另有一联: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