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惠灵顿档次: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3:54:18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2.生活地点在今北京周口店一带的远古人类有( )

A.元谋人、蓝田人   B. 元谋人、北京人     C.蓝田人、山顶洞人    D.北京人、山顶洞人

3.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     C.禹传子,家天下     D.启打败有扈氏

4.夏商两朝的灭亡,给后世的君主的启示是 ( )

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B.任用贤者勤政爱民     C.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5、“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

A.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编钟     D.唐三彩

6.观察下列两幅图,请你判断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国中发生分裂是:( )

A.齐国     B.楚国     C.晋国     D.秦国

7.战国时期,楚庄王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到洛水流域,并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里的“九鼎”象征着( )

A、王权     B、财富     C、王宫     D、武器

8.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打击奴隶主贵族      B.确立封建统治     C.官吏由国君委派      D.实行土地私有

9.中国人开始使用铁农具是在( )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夏朝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创造了古老的文字。结合相关知识回答9—11题。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黄帝、炎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0.商周的一些青铜器上也铸刻有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青铜文   C.金文   D.铜文

11.秦统一统一文字时,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

A.行书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2.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

A.华陀   B.张仲景   C.扁鹊   D.鲁班

13.观察下图,你认为秦统一后,货币的标准样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15、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最早是在(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16.下列选项中,迫使陈胜等在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繁重的兵役             B.刑法严酷,误期杀头

C.赋税沉重,压迫残酷     D.到渔阳服兵役

17、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18.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张骞通西域这一历史事件的是:( )

A

B

 

C

D

19.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王羲之

20.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1.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是①魏②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南朝⑥北魏( )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22.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23.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刘备

2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5.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和同为一家”     D.元朝的文化趋同

26.下列战役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是( )

A.巨鹿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①氐族 ②羌族 ③鲜卑族 ④匈奴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8.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29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 )

A.第6位     B.第7位     C.第8位     D.第9位

30.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郦道元     D.张仲景

二、填空题

3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

32、若有时光穿梭机助你回到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你发现,当时的成都一带被称为_____郡,这个地方的居民生活不错,是因为附近有_________水利工程相可使此地水旱无忧。你来到当时的首都________,在这里当时负责全国最高军事行政的__________(官名)接见了你,并带你参观了当时在北方最宏大的国防工程_________。

33.若你是汉武帝,你在率皇室成员祭祖时,首先拜祭本朝的开国皇帝________。你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推行了大臣 提出的办法;为了统一思想,接受了______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在长安兴办了最高学府__________。为了同北方______族作战,你提拔了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并令_______出使西域,沟通了中西交通,使中国的_______成为西方最受欢迎的一种商品。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回,统一铸钱币_________。你的所作所为都被当时一个叫________的人记录在《史记》一书中。

34、 原始居民制造的彩陶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今天的汉字是从 发展而来的,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随着历史的发展, 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东晋人王羲之精于书法,他的字端秀清晰,作品《 》最出色,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三、成语归类

请将下列成语的代号填在相应的历史时期里

(1)退避三舍 (2)破釜沉舟 (3) 三顾茅庐  (4)围魏救赵

(5)约法三章 (6)卧薪尝胆 (7) 纸上谈兵  (8)项庄舞剑

35、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秦末汉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东汉末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历史诊断

38.小红问:“小明,你最敬佩哪一个历史人物呢?”

小明说:“我最敬佩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诊断结果:

 

39.小红问:“小明,我想了解火烧赤壁的有关历史资料”

小明拍拍胸脯答道:“那还不简单,《 三国演义 》不是详细描述了吗。”

诊断结果:

 

40.小红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答道:“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诊断结果:

 

五、材料解析题

41、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3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1)“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哪位思想家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2)“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有了这种可持续的发展观,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雨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42、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5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谁?(1分)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1分)

 

(3)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3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

材料二:秦代修筑长城开始于公元前214年,由大将蒙恬主持。整个工程是在原来赵、秦、燕旧长城基础上修缮增筑而成。据估计,当时全国有2000万人口,秦始皇征调青壮年男子三十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5%。当时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

(1)材料一说明了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有什么重要地位?(1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3)秦长城的起止点在哪里?(1分)

 

(4)上述材料是否矛盾?(1分)如何正确全面看待秦始皇修筑长城?(3分)

 

44.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5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2分)

 

(3)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1分)

 

(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1分)

 

六、问答题

45、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2分)

 

(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1分)

 

(3)秦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分)

 

(4)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2分)

 

(5)如何看待秦皇的焚书坑儒?(1分)

 

(6)汉武为什么能够对匈奴族用兵,彻底解决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2分)

 

(7)汉武为了彻底治理哪条河流,带朝廷官员亲赴现场治理?(1分)

 

46、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