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手表多少钱一只:看破「是」与「非」,达至「无所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6:22:24

看破「是」与「非」,达至「无所畏」  


    无论你做什么,都有人讲话,同样的,有人诽谤。所以,是非、烦恼、诽谤,是不可能避免的。
   
这世界上有开始,就一定有结束。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样的。没有所谓的永恒不变。这世界上的,都在变化之中。
   
你在这世界上,要顺应着去生存。你必须要随着这些是非,自如地运转。
   
你念一千部的经典,不如实用一句。如果你能够活用经典里的一句,而能实在的去应用它,由这一句得到开悟,由这一句实际应用,你就足足有余了。


    这世间有很多的是非。其实,每天的新闻报导,电视报导,都是是非。任何的时事都是一样的。有很多记者,都是是非记者。

    报纸一打开,如果没有是非,怎么会是新闻呢?一定有是非的。电视打开也是是非。

    所以,做人呀,在人的言谈之中,任何一个团体里面,都有是非,让人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净土,绝对找不到的。

    以前有一位沈之岳先生讲了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想避开是非,或想永远没有是非,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是非、烦恼、诽谤,是不可能避免的。

    有人讲:「出家最好,最没有是非」。这一句话讲错了。你问问这些光头有没有是非?他们所以变成光头的原因就是自动掉光的 (有烦恼有是非,容易掉光头发) 。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以前有父子两人牵着一头驴走上街。有人说,有驴子不骑,这两个不是傻蛋是什么?好啦!于是老父就上去骑了。又有人讲话了,那位老父真不好,让儿子走路,怎么没有疼爱体谅的心,怎么忍心呀!这个老父太残忍了。好啦!老的下来了,让儿子骑上去了,又有人讲话了,你看小孩子在上面坐,让老家伙在下面走,这儿子真不孝呀!好啦!两位都上去坐了,又有人讲了,这驴子这么瘦,这父子两个都坐在上面,虐待动物!最后的结果是一老一少拿一根棍子,把驴的四只脚绑起来,抬着走。是非就是这样子,不管做什么,人就讲什么,这个就是是非。无论你做什么,都有人讲话,同样的,有人诽谤。

    屈原是受不了是非,才跳河自尽。有这样子的传说,他在跳河以前,踫到一位船夫,船夫跟他讲一句话:「干净的水,你就拿来洗脸;肮脏的水,你就拿来洗脚」。但是,屈原仍然听不懂。他就跳河自尽了。船夫讲的话,颇有哲学味道。你在这世界上,要顺应着去生存。你必须要随着这些是非,自如地运转。这个才是真正的道理。想逃避是非是逃避不了的。你不要以为东方国家有是非,西方国家就没有。去到西方国家,你也会觉得有是非。

    这世界上有开始,就一定有结束。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样的。没有所谓的永恒不变。这世界上的,都在变化之中。

    所以,我们要过一种很自然、很随适、很平凡,属于自己能够调适的那一种日子。当然不能把弘法抛弃,反而要在世界各地弘法。

    事实上佛法,千经万典,穷一辈子的时间,都研究不完。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曾经这样子讲,你念一千部的经典,不如实用一句。如果你能够活用经典里的一句,而能实在的去应用它,由这一句得到开悟,由这一句实际应用,你就足足有余了。

    修法只是结缘,不是每一个法都要学的。真正要去实修一个法,把这个法应用自如,把它变得很熟,变得能够用,能够深入你的心,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佛陀在世的时候跟我们讲过,背诵一千言,不如活用一句。

    就像金刚经里面提到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你能够活用就够了,就能够无所畏。

    「应无所住」,就是什么你都不执着,一切无所,但是你要发菩提心去帮助众生。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而实际上去运转、去活用、去实施。「应无所住」就是无所。不为什么而去做,只是要有真正的人生价值。

    我们活着要有人生真正的价值,每一天你要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不要荒废掉一天的时光,但不计较未来。未来怎么样子,我们不要去管。

    就像我们修行就是要为了成佛,每天就要为了求成就。其实不用去求,只要你每一天做有价值的事情,有意义的修行,未来的成就,未来如何成佛不用去理会它,「应无所住」嘛!

    我常常讲一个偈:「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心经里面也讲得很清楚,这世上一切的功名财禄全部都是空无的。你的名字也是一个代号,活佛也不过是一个代号,你的肉体是暂时的出现,总有一天会败坏的。身体都不在了,名何以附呀!

    「心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摩诃般若波罗密多」,讲的就是空无,因为你认明了空跟无,才能够到达彼岸。

    所以,我们要认识是非本身,是幻像,隔一段时间它会消失掉,连自己也不会存在的。你能够如此看破痛苦跟烦恼,一切都会消失掉的,就能够达到「无所畏」的境界了。到了「无所畏」的境界,你已经快接近道了。

    「无所畏」其实「心经」里面讲得最透彻。释迦牟尼佛讲的所有佛法,都是要你到达「心经」这种境界,让你本身去领悟那一种境界所用的方法。释迦牟尼佛用种种方法,带领大家去到达「心经」那种开悟的境界。

    讲了这么多,最重要的一点,你能不能真正的看破是非,真正的到达无所畏。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我会说「无所畏」,法师也会讲「无所畏」,所有的同门听了「无所畏」,这个时候大家好像可以「无所畏」了,隔一下子,回去了,就变成了「有所谓」了。这个就是没有办法活用的,没有办法把「无所畏」真正的引到内心去。

    有时候,人在烦恼时,他会想躲到深山里面去,不要看到那些人,男人女人他不看,老年、少年他也不看。他不要有电话,不要有电视机,不要有信,不要有人来通话,什么都不要有。在想象中,大概「无所畏」了,烦恼就没有了,是非也不见了,很多修道人、修行人,所谓「山人」,都是进入深山里面避开红尘是非,以为这样就可以清净自在了。但是,这种清净自在是环境造成的,如果你修持的定力还不够,虽然在深山里面清净自在,误以为可以下山,一下山,又完蛋了,这叫「丁丁」、「死了」。因为定力还不够,还不是「无所畏」嘛!所以你一下山,你自己就受不了了。所以,你一定要上山修行。

    佛陀讲过,何处不是山?你以为山上才是山,你以为这山不是山,在风水里面讲,高一寸就是山。你现在已经在山上了,你都不知道。你还以为爬到山顶上去修行才是闭关,难道这里不是山?我是同情你,怕你上山去喂蚊子。喂了蚊子以后你就知道了,什么是山。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其实,真正的隐居是隐在人潮最多的地方,这才是大成就者。小隐隐于山,小成就者,隐在深山里面去,那里根本没有人,不算什么隐居。真正的成就者,隐在是非圈中,如如不动;小成就者四周没有是非,当然如如不动呀!这个不算功力好。真正功力好的,在所有的诽谤里成长,把是非变成丰功伟业,把是非变成法座,诽谤变成你的光彩。所以,一位行者修出定力的时候,当然是「无所畏」了。

    我曾讲过,大圣人都是在最困难的环境里面成长。释迦牟尼佛受过多少诽谤,苏格拉底活在监狱里面,耶稣要钉十字架。以前我讲过,最苦的是耶稣,你们那一个人能够忍?钉十字架是什么滋味?祂还在圣经里面讲一句话:「祈求上帝原谅所有无知的人」。谁能够忍?一般人被钉十字架的时候一定是火死了。谁钉我,我下辈子一定钉他,一定讲这种话的,我是冤枉的,我转世变厉鬼也要找他,一定是这样子的心态。

    耶稣在十字架上讲的话,坦白讲,不是大圣贤讲不出这种话。祂祈求上帝原谅所有无知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这一种被钉了还要祈求上天原谅那钉死他的人,这种大肚大量,释迦牟尼也是这样,大圣大贤都是这样的。那里会像一般人的反应。这个才是真正的「无所畏」。这样伟大的人,才是真正的「无所畏」。

    我们就是要学菩萨的这种精神。要懂得去原谅别人,宽恕别人,这才是菩萨。

    「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在佛教里面是讲一定要时时想念佛、法、僧、金刚上师,因为「佛、法、僧、金刚上师」是我们慧命的父母。

    为什么要「念戒」呢?因为皈依了佛就要守佛的戒律的,你不能毁戒的。

    一般人发誓受戒,都跟吃白菜差不多,翻脸如同翻书。所以,佛教讲戒律,这个戒一定要守,要常常想,自己受过什么戒,不要去犯戒,自然就成就一位菩萨。

    守五戒十善,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慢慢的从外到内,就变成修心了。不然你修行做什么呢?

    提到「舍」字,大家都笑,菩萨就是「舍」。佛也是「舍」。所谓「无所畏」也是「舍」。没有抱怨的心也是「舍」,不只是出钱才是「舍」。真正的舍是福报,福份是自然的。你能够布施表示你有福份,你才能够去布施,你能够舍,表示你有福份,这是最大的福。

    所以,做菩萨的,要懂得付出。不要老向人家拿东西。

    「天」是我们的事业根本,「天」是我们的护法,祂来护持我们,守护我们,这天上的「空行勇父、空行母」,都来守护我们,无形之中会来化解灾难,灾殃变为吉祥,这个很重要,我们要常常感恩祂。念就是感恩,护法在,即使有灾难也会变成没有灾难。

    无形的护法,布满整个虚空之中,祂守护着修行人,不受灾难,在因果业报里面,我们有灾难,我们也要承担。但是,护法也会帮助我们,把大事化成小事,小事也变成无事,在佛教里有这样子的修行。所以,有这个金刚神众、空行护法是我们的事业根本。我今天能够好好的坐在这法座上弘扬佛法,也要有这些护法来护持,才能够继的弘法下去。

    如果没有护法来护持的话,很容易会有很多的灾难到临。弘法也不能够顺利,度众生也不能够顺利。

    所以,我们要常感念诸天护法、空行、金刚神众这些无形的。还有一些有形的护法,在护持我们,帮助我们弘法。

    我们行者少说一句是非,多念一句佛。福份自然增长、智慧自然增长,心灵修养自然增长。多讲了是非,是非把你淹埋,也会使你活得不快乐。为什么不过有意义的日子呢?听来的一些东西,我们要有智慧去分辨。嘴巴不要随便去讲,尽量守住自己的本份。做本份该做的事情。努力去修心灵的清净。如果说,你在修行,为什么你还天天讲是非呢?因为有修行的人,天天在守护自己心灵的清净。不要让是非来干扰你内心的清净。天天在讲是非的话,岂不是污染了自己,也污染了别人了吗?

    这就是我们经常要想念的「六念」。「常念诸佛」、「常修法」、「常念金刚上师」,经常把自己的金刚上师顶在头上,做为一个教戒。还要念「戒」,成为一位菩萨,你的行为要端正,心要放出光明,要清净,要懂得「舍」,这才是真正的福。真正有福的人,才知道「舍」,才是菩萨。要念「天」,想念护持你的金刚神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