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华洛世奇专利:知风:复出的问题官员其实已经“很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4:03:46
知风:复出的问题官员其实已经“很冤”

   目前关于官员问责复出的规则尚无法律规定,正当复出与不正当复出鱼龙混杂,公众难分青红皂白,导致了问责制度出现信用危机。(12月14日《法制日报》)

 

  实际上,不管是正当复出还是不正当复出,被问责的官员基本都能复出。“学者称问题官员几乎100%复出,免职如同带薪休假”。

 

  如果把对问题官员的问责和复出还当做官场严肃的“组织纪律”,比较“上台面”的表达是,现行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官员复出的条件和程序,导致现实中官员复出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但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对问题官员的问责和复出,不仅是缺乏条件和程序,而是“问责”已经成了应对舆论压力,息事宁人的一种快速有效手段。大到搞出人命,小到言辞不当,一个“问责”就足以证明官方的态度,迅速彻底地断绝了舆论继续追究的后路——当事人都走了,不在其位不担其职,让汹汹的舆情无的放矢,大可还官场以清净。

 

  那么,为何这些被问责的问题官员几乎能100%复出?其实,复出的问题官员已经是“蒙冤”了,如果没有复出作为保证,恐怕这些“有所担当”的官员要鸣冤了。用学习时报社副编审邓聿文的话来说,“一些问责官员本来就是代人受过,被问责时,是被允诺了一定回报的,这就包括未来复出和升迁,不让复出,就是政治失信,违反了官场的潜规则。”

 

  就拿去年10月被宣布免职的江西省宜黄县县委书记邱建国和宜黄县原县长苏建国来说,被证实最近分别出任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和抚州市公路局局长。这个典型事例,足以解读出问题官员被问责和迅速复出的“玄机”,在某种官场生态下,这件事从开始到结局,应该不是太出人意料。

 

  江西省宜黄的两“建国”为何被免职?是因强行拆迁弄出了人命,而拆迁虽然事涉官员政绩,但毕竟还不能视作个人行为。更何况,强拆弄出人命,伤害的是老百姓,完成的是地方政府的使命。在宜黄拆迁事件中,抚州市委、市政府发布情况说明,坚称拆迁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全程未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再之后就是江西省委宣传部对外发布消息称两“建国”已被免职。可见,对两“建国”的免职,政府部门已经迁就了民意,作出了牺牲。想必当地政府对两“建国”的“冤屈”是心痛不已的,不予以迅速复出的安抚,不但于心不忍,而且更可能引起当事人的“伸冤”,结果就事与愿违了。

 

  由此大致可以解释为何问责与违法之间的界限弄得很混乱,官员被问责后,哪些情况要追究法律责任,可是没人追究,也就不了了之的问题。如此迅速对涉事官员免职,本来就是防止事态的扩大,以免拔出萝卜带出泥。有些问题如果不是通过免职到此为止,深入追究下去,就不一定是“问责”能够解决的,“问责”毕竟不同于“双规”。

 

  因此,所谓的官员问责,其实已经连“苦肉计”都算不上了,仅仅是给舆论监督上的“眼药”。当前的官场,很像一个利益私有的家庭,当这个“家庭”中的成员犯错,有人上门告状,家长当场扇子女耳光,就足以堵住告状者的嘴,还要怎么样?难道要这个“家庭”从此不认自己的“儿子”或“女儿”?而事后不给这些受了委屈的“儿子”或“女儿”来点“大鱼大肉”,怎么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