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a的抗氧化作用机理:易经中的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3:27:15

易经中的智慧

《易经》第一卦乾上乾下,是六个阳爻上下组合,“— ”性刚属阳,是宇宙中所有动的物体。其中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易经》明确告诉人一生并不是以身居高位言成败,海纳百川就是以宽阔的心胸为美德。高而不危,满而不溢才是人生真谛。从而才有现在的低调生活。其实低调做人是一种生存的大智,是一种韧性的技巧,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浮众成王。”这些有益的格言,告诫我们一个道理:低调做人才是最完美的人生。俗话说,知足者常乐: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人应该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财富了。假如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追求中,那么此人并没有很好的学问。人追求的只不过是虚名而已。这种声誉既能把一个人抬起也可以把一个人摔得粉身碎骨。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在一定领域中有很好学问和见识的老师们,人们并没有发现他。所以,人的一生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才不会产生自满心理,才能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缔造完善人生。

老子认为“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这种与世无争的无为谋略思想,深刻体现了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成为广泛流传的哲理名言。中国还有一句名言就是; 功成身退,天之道。懂得功成身退的人,是识时务的,他知道何时保全自己,何时成就别人,以儒雅之风度来笑对人生。 不与世人争名利。纵观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也都是低调做人的典范,他们的成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支持和美誉。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耳闻目睹了生活中的些许成功者在无休止的张扬和卖弄中不知收敛,终因树大招风而招致诋毁和劫难,威风扫地,甚至前功尽弃,这又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既然我们的古人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这么多的人生哲学。我们在学习国学《易经》的同时必须要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不能读死书。《易经》是研究宇宙中一切万物的生长、发展、到消亡的一门自然科学。人的一生包括我们的地球无时无刻的按照自己的运行规律运行着。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消亡,是因为它已经进入到让它消亡的环境中。一个人拥有了很高的智慧和才能,是因为他生活在可以让一个人可以具有很高智慧的环境中。假如他离开了那个环境或许他会一无是处,很快消亡。

研究《易经》还会发现,人的一生环境的变化是在一出生的时候就确定好了的,有的时候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生总有无可奈何的时候。当你的一生出现了这种现象的时候,必须静下来看一下自己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一下这种环境是不是真正的可以让自己发展。人生难得是清净。那么清净心是怎样得到的呢?有一个方便法门——那就是‘事中无心,心中无事’。一个人在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许他以前根本就没曾想过。一个人苦心积虑的时候,或许他一生什么都得不到。甚者在想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要失掉许多宝贵的东西。《易经》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人,怎样成功,其实在人生运作中却很难。有些人承受不住那种孤寂,进入“江湖”到头来才发现你已经身不由己。

 《易经》还告诉人们,人的一生必须要有自由,也就是第九、群龙无首,是为大吉。一个人的地位越高,会发现身不由己是怎样的困惑着人生。一个人拥有财富越多,这个人就已经成为了金钱的奴役。《易经》其实就是让人类和谐的传世之书。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指导人生。人的一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其实就一句话:就是得到与得不到。人要做到达观,得到与得不到都由环境决定的,不要因得不到而怨恨终生。也不要因得到了而沾沾自喜。因为得失只在一念之间。一个人在追求一件东西的同时,只要你付出了,你就会得到你预先没有想到的结果。在你得到的同时会发现你已经付出了很多很多?

总结《易经》,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婚姻、事业、家庭、命运、风水、成就都可以从《易经》中受益。《乾卦》象征着君子要自强不息,《坤卦》让人如何厚德载物。人生的机遇难求,却又是无处不在。《易经》是变化的,人生也是变化的。人要学会因时而变,无论如何变化千万不要改变自己的良心,因为良心是生命的根源,他可以让你成功也可以让人失败。《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易经》中的道就是天下为公的道,是人类社会的和谐之本!!

崔中乔

20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