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法律援助需要多久:中国人的“人”字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8:52:01

中国人的“人”字观

家里有着电视机,但我一般不敢打开它,因为里面高喊“吾皇万岁,万万岁”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血腥画面也如潮水般涌来。不看也罢,但有个问题却一直堵在心口:在“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琴声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迎来世界文化的趋于大同。将融入世界并一心要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在倡导什么样的文化?以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民族交汇?是穿越了几千年的“等级思想”,还是不断轮回的“血酬定律”,还是唯恐天下不乱,死人不够的“阶级斗争”?西方今天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建立在将人从神的掌控下解放出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重新赋予了“人”的本来意义。如今作为人口最多的中国,对“人”的概念有过几多的思考?“人类观念”我们又感悟了几多?

中国人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到当代“数理化”也学得叮当响,而滑稽的是打死也理解不透最简单的——只有一撇一捺的——从幼儿园就开始认识的——完全属于自身的——“人”字。中国人始终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朝廷的忠实奴仆,是一个附庸,好像没有朝廷就没有他的存在。他是为统治阶级而生,是为统治阶级提供财富和奢侈生活而来做牛做马的。分明是他养活了统治阶级,却惯性地认为他赖以存活的一切生活资料,哪怕是空气和阳光,都是统治阶级的恩赐,都要“谢主隆恩”。更吊诡的是,统治阶级自封为“仆人”,把“主人”的帽子强扣到了他的头上,于是乎阿Q就享受上了奴隶般的尊严。做奴隶可悲,不知自己身为奴隶更可悲!

“奴”字因为与自古流传下来并在30年前随处可见的“忠”字的连体而孪生。这种渗入血液和骨髓的“奴性”思想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吗?我想“南桔北枳”罢了。传统文化、主流媒体和社会风气,交集在一起,相铺相成,共同促进了“奴性”文化的不断增长。新华字典写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组织”,你是统治阶级吗?不是,那只有被统治、被压迫、被奴役的宿命了。连最权威的字典都这样告示,你想不成为奴隶都难。不想当奴隶也行,拿命和血来换吧,像陈胜、吴广一样。于是,一场大规模杀戮开始,新一轮的主仆易位游戏在血肉横飞中拉开了帷幕。“逐鹿中原”何等的“可歌可泣”,“谁主沉浮”何等的“天经地义”——“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一个被讴歌了几千年的强盗逻辑。

瑞典的一位思想家说:最枯燥无味的历史是最好的历史。恰恰相反,我们的历史是那样的丰富多彩,那样的引人入胜,那样的让人牵肠挂肚,那样的令人欲罢不能。掀开中国历史,仿佛走进了古罗马“角斗场”,穿梭其中的是以生命为道具的一个个中国百姓——呜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仆易位”几乎是中国历史的全部,构成这一历史长卷的是一幅幅“血与肉”的画面。

时至今日,中国人还要抱守这一僵死的思维,还需要通过流血牺牲来换取“主人”的地位,同时将另一批中国人踩在脚下吗?不!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们大家生来就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那一座高山,那一道河流,那一片矿藏都是我们的。在这块土地上我们享有不可争辩、不可转让的“生存、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权利——这就是“和谐社会”的真正内核。

假如这种权利总量是不变的,一部分人背义多得,必然造成另一部分人的无辜少得、不得,如何分得均等、正当,或者说谁来主持正义,除了民主和宪政,还有更好、更和谐、更能持续的解决方案吗?

人我们有权选举信赖的人来保护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相应的权利,来代理我们处理相关的公共事务,来维护一个普遍认可的公共秩序。一个公权力合法的唯一标志,就是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公民的主人地位。

 

多么盼望,明天早晨民主托起宪政的太阳出现在大地的这一角,了却中国人的一个百年心愿!

蒙田说“人类的最大任务就是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准备学习了吗?

 

2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