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区法院拍卖房:中国观赏石简介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1:14:45
中国观赏石简介8发布时间:2009-4-2    浏览次数:1551    发布者:aijijinzita(点击访问作者石馆)       

      宋·杜绾《云林石谱》通远石:“通远军即古渭州,水中有虫类鱼,鸣或作漞漞之声,土人见者,以梃刃或坚物击之,多化为石。石色青黑温润,堪为砺,目之为漞石。或长尺余,价值数千。凡兵刃用此磨治者,青光不镦。”注:通远军,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置,今甘肃省陇西县,唐时为渭州治所。

                  宋·米芾《砚史》通远军漞石砚:“石理涩可砺刀,绿色如朝衣,深者亦可爱,又则水波纹,间有黑小点,土人谓之湔墨点。有紧甚奇妙而硬者,与墨斗而慢甚者,渗墨无光。其中者甚佳,在洮河绿石上,自朝廷开熈河,始为中国有。亦有赤紫石,色斑,为砚发墨,过于绿者而不匀净,又有黑者,戎人以砺刃,而铁色光肥,亦可作砚,而坚不发墨。”

                 

                  《云林石谱》巩石:“巩州旧名通远军,西门寨石产深土中。一种色绿而有纹,目为水波,斫为研,颇温润,发墨宜笔。其穴岁久颓塞,无复可采。先子顷有圆研赠东坡公,目之为天波。”注:巩州,即今甘肃陇西。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升古渭寨为通远军;宋微宗崇宁三年(1104年),升通远军为巩州,州治陇西。

                  《聊斋杂记·石谱》巩石:“色绿,有纹,自为水波,湿润发墨。坡公有圆者,目为天波。”

                  洮河石,产于甘肃省定西地区临洮县、岷县等地洮河畔。该石石质较优良,有赤红、墨绿、酞蓝、淡青、鹅黄等色,色泽鲜艳,图纹清晰,画面俊秀,有山水、草木、鸟兽等,线条粗犷,轮廓古朴、稚拙,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洮河含沙量较大,经千百年细砂冲击的河岸边缘,有大量的五彩卵石,陆离斑驳,千姿百态,构成各种图案。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洮河石品类较多,其中有异彩纷呈的洮河彩石,纹路清晰的洮河化石,形象逼真的洮河梅花石,形态奇异的洮河卵石,还有洮河墨绿石等。

                  洮河绿石,又称洮石,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该石质地坚实玉润,肤理缜密,色泽雅丽,有碧绿、紫红、黄、红绿相间等色。石纹清晰,多似水波状花纹,或如卷云连绵,奇幻无穷。洮河绿石多用于制砚,也可制作各种器皿。

                  洮河绿石制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砚名洮河绿石砚或洮河绿漪石砚、洮河石砚,简称洮砚。具有呵气即湿、发墨快、不损毫、贮墨久等特点。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砚辨》:“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洮河绿石亦有数种:绿漪石,石质坚细,莹润如玉,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是洮石之上品;鹦鹉绿,石质细润,色泽深绿,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柳叶青,石质坚硬,色绿而带有朱砂点;淡绿色洮石,则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品质佳的洮河绿石,多出自喇嘛崖老坑和水泉湾老坑。

                  河源石,产于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绵延数百公里的河段。黄河发源于青海腹地,出产河源石的深山峡谷,大都峡窄谷深,河床落差大,水流湍流。两岸群山峻岭、千沟百壑里不同质地的石头被水流携入河中,经咆哮的黄河水长期冲刷、磨励、剥蚀及多种致色物质的浸染,造就成形状奇异、千姿万态的造型石和纹理多变、绚丽多彩的图纹石。河源石石质细腻坚硬,色泽多为黑、褐、藏青等,白、绿、黄次之,红、紫较罕见,石肤润泽,形态朴拙雄奇、凝重敦厚,构图生动,显得粗犷与豪放。

                  黄河在青海省境内由涓涓细流汇成汹涌之势,沿岸河滩深谷遍布卵石,形成丰富的奇石资源,产于黄河青海段的奇石称河源石,多以造型取胜。河源石的特点是具有浮雕效果,纹理呈现多个层次,石表凹凸有致,既有纹理图案,又是浮雕象形。并以纹理丰富、图案清晰、线条流畅、石质坚硬光泽,及雄浑、粗犷、大气而极具观赏效果。

                  江源石,产于青海省长江上游。长江、澜沧江的源头都在青海,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冰川,流经区内地貌形态复杂多样,从山脊到深切河谷,气势恢宏,奇石资源丰富。江源石石质坚硬细腻,以花岗岩类、河光卵石极其它质地之图纹石为主,大小兼有,以大居多。图纹石的画面内容有人物、动物、文字等。经200万年浪雕雨琢的造型石则千奇百怪,形象十分逼真,显得大气浑朴、高贵典雅,韵味独到。尤其长江源头的天波石,由岩石沉积纹理构成,波纹流畅,姿态精妙。

                  澜沧江中的石头其大小、风格等均与长江里的石头相似,但产地远离城镇,采集不易,产出较少。

                  乌金石,产于青海省化隆、循化黄河区域。该石质地致密细腻,色泽乌黑发亮。石体曲线流畅,孔洞、沟槽较多,形状怪异,多具象形。纯黑是乌金石的特点,显现出朴拙敦厚、肃穆沉稳,威严豪壮,典雅高古。

                  乌金石属火成岩,由于石块本身存在的硬度,经黄河激流不断剥蚀、磨砺,造成一种差异剥蚀效果,使石块棱角磨尽,并在表面形成各种曲线及大小空洞和沟槽,于是乌金石的外形变成千奇百怪而极具观赏价值。但产出数量相对较少,是奇石收藏者的珍品。

                  青海星辰石,原名鼓丁石。主要产于青海省化隆、循化一带的黄河中。星辰石为黄河源头石种中的佼佼者,属火成岩,是地心岩浆冷却的结晶体,硬度6~7度。石体经二百多万年的自然风化及河水冲击磨砺,石肤都较为光滑、滋润,石体多数在20~80厘米之间,也有少数体量达几吨重。星辰石产地区域不大,数量稀少,颜色古朴凝重,一般以黑色为基调,偶有黄、褐、绿等色,多为黑底间墨绿纹,显示镶嵌的效果,纹饰多由石面凸起,呈现出似星星、月亮、太阳或星夜云彩、九天银河等画面。

                  星辰石在成岩时,由于岩浆中混入不同的岩质,冷却后构成硬度不一的岩石,经二百多万年的变化后,形成石体表面布满各种鼓丁的观赏石。


5

                  丹麻石,又名丹麻彩石,昆仑彩石,学名叶蜡石,产于青海省涅中县丹麻乡一带。该石出自当地30厘米厚呈带状分布的昆仑山支脉土层内,呈晶体纹或瓣纹,局部微透明和或半透明,色调淡雅柔和,由黄褐、乳白、红褐、紫、橙等各色组成波状条纹,纹理自然流畅,层次错落有致,起伏跌宕。石体彩纹绚丽多姿,奇特而富于变化,有条带状、花斑状、波纹状、褶皱纹状等纹饰。形成的图案有的似大海波涛、奇峰云天、日出朝霞,云水相连,气势磅礴,有的如潺潺流水、草木繁茂、百花盛开,景随意迁,神采盎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丹麻石为多色石,在同一石体上呈互不渗透的不同颜色。主要由方解石及褐铁矿组成,并含有二氧化硅、铝、氧化钾、钙、锰、锶等矿物成份。质地蜡润,硬度为摩氏3~4度。青海丹麻石有冻石和雪花石等类:冻石石质较软,润滑似玉,颜色有雪白、乳白、乳黄、褐、紫等,尤以石质透明的水晶冻,瑰丽多彩的玛瑙冻和花纹精巧的脑纹冻为佳;雪花石呈白色,石内含雪花状的花纹。

丹麻石柔而易攻,上光性好,不仅用于观赏,还是良好雕刻的石料,可制成屏风、花盆、笔筒、镇纸、图章、花鸟虫鱼、山水景物等工艺品,颇受藏家青睐。

                  桃花石,也称桃花玉石。产于青海省祁连山一带。该石质地、硬度极似翡翠,又称粉色的翠。石质微透明,富有玻璃光泽。石中含多种金属矿物成分,同一石上呈现互不渗透的不同颜色或互相渗透的混合颜色,经加工抛光,呈鲜艳的桃红色并间杂黑色的纹饰。

                  桃花石为原矿状分布,开采后其切开面呈黑色、绿色、淡蓝色等线条有机组合,纹理清晰,画面组合协调,色美质丽,可与彩玉石媲美,颇具观赏价值。

                  松多石,主要产于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及周边地区。该石硬度5度左右,石质较粗糙疏松,内部结构粒经大,相对松散,透气性强。外表沟壑纵横、坑洼多变,造势奇异、怪古,富于变化,也有瘦透漏皱的形态。颜色呈灰、深灰、土、淡黄、葱绿、墨黑等,以黑色、灰色为主。造型五花八门,多为象形和抽象类。很早即为西宁、海东一带的玩赏石,近几年产出不多。松多石一般用作庭院摆设或案头清玩。

                  昆仑石风砺石,又称昆仑石、风凌石、戈壁石、大漠石,产于青海省海西戈壁及昆仑山下的诺木洪等戈壁地区。该石矿物成分为硅质岩,硬度8度左右,具有质地坚硬,光洁圆滑,色彩绚丽的特点。其色泽以黑、灰居多,白、黄、红较少。石体峰谷落差大,多呈山形景观,偶有象形者。形态浑然天成,粗犷和细腻、抽象与形象、朦胧与明晰交织一起,相得益彰。玉化程度高及间有玉、玛瑙、水晶质地者,更为艳丽多姿。

                  此石长期裸露于戈壁荒滩,经高原千百万年强风沙的吹打、剥蚀,硬度低于6者,多受不住大漠戈壁环境的自然侵蚀而逐渐消去,剩下的多是高硬度的玛瑙、碧玉和高硅质岩石,呈现出深槽幽谷、筋骨突起、山峰林立等千奇百怪的姿态,成为造型粗犷、瘦漏透皱俱全的奇石。昆仑风砺石的形成过程复杂而漫长,原岩于地壳中存在了亿万年以上,风砂磨砺只是对石形、石肤的美化而已。

9

                  湟水石,又称河湟石,主要产于青海省西宁市小峡口一带的湟水河及青海东北部河湟谷地。该石以石英质,硅质岩矿等为主,多为彩卵石,硬度一般在6~7度左右。石头底色大都为白、乳白、乳黄等,间有大红、暗红、粉红及土黄、橘皮色等斑纹,色泽对比度大,纹理简练洒脱。形成的画面艳丽多姿,有日月星辰、奇峰异岭、田园山水、天地景观、飞禽走兽、人物花草等,或古色古香,或淡彩、浓墨,风格万千,极尽变化,大都有出神入化的意境。

                  湟水石朴实无华,均为图纹石,极少有其它类别。小峡口位于西宁以东40公里,紧靠湟水河边,该地盛产的湟水石,石皮细润,颜色鲜艳,图纹精致。

                  昆仑玉石,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山玉女峰附近。昆仑玉与和田玉同出于昆仑山北坡,属于同一条矿脉,并沿昆仑山脉走向断续分布,在物质组合、产状、结构构造特征上与和田玉基本相同,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牧民发现。昆仑玉石除矿山料之外,河中的子玉、山水玉,是天然的观赏石。在发现初期,山水玉曾遍布山野。

                  昆仑玉石存在于白云石大理岩或白云质大理岩与中酸性侵入岩的接触带上,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形成。矿物成分以透闪石为主,含量一般在95%以上。硬度在6~7度左右,比重2.7~3.1,为半透明油脂光泽,质韧细腻,温润晶莹,具有块大、少裂、可雕性好、坚韧不易碎等特质。昆仑玉的种类分白玉、灰玉、青玉、白带绿、糖包白等等,尤以白带绿为奇特,白中带有碧绿的玉质颜色,纹理细腻独特,色泽美丽丰富,淡雅清爽。昆仑玉经雕琢可制成笔筒、花插、镇纸、印泥盆及彩石镶嵌座屏等,奇特美观,典雅大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祁连玉石,主要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祁连县野牛沟一带的河道和山野。该石质地细腻,多为子玉和山水料,石中间有多种颜色,体量从几十公斤到几吨者均有,大者可达十来吨。其中除少量的碧玉、墨玉可用于制作工艺品外,多数是品位极高的观赏石和庭院石。

                  ◎祁连玉,是对祁连山、阿尔金山山脉加里东期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多种玉石的总称。祁连玉结构致密细微、色泽鲜丽柔和,硬度4~7度,呈各种绿色,有浅绿、翠绿、墨绿、白色及过滤色,其雕制品细腻滋润,具半透明感,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祁连玉产地分布广泛,矿物成份以蛇纹石为主的称蛇纹玉,多呈暗绿、墨绿色、黄绿色等,质地细腻,韧性强,硬度为莫氏3度;以闪透石、淡斜绿泥石为主的称软玉;以钙铝榴石、透辉石、斜长石等为主的有密玉、翠玉、白玉等。

                  祁连翠玉,产于祁连玉石沟一带,玉质白中带绿,质地晶莹,颇似翡翠而得名;绿玉,产于祁连玉石沟,乐都中坝等地;美酒玉,产于都兰县地区,有醇化酒类的作用。

12

                  亦称三江源彩卵石,产于流经青海省的黄河、长江、澜沧江,大通河、湟水河、巴音河等也有产出。艳丽多彩的彩卵石多为火成岩、石英岩等,质地紧密坚韧,硬度约6~7度左右,肤感细腻,多呈亚光光泽,深沉朴拙。颜色主要有红、绿、黑、紫、雪白等,构成花彩、山水、动植物、星象、金钱等图纹,画面色泽对比度大,意境出神入化,雄浑矫健。

                  彩卵石是青海资源量最大的石种,目前河道表面和靠近城区近郊地段已不多见,但地下及郊区外,藏量仍然很大。

                  黑白彩石,又称黑白秀,产于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境内,沿河分布。该石属石膏质类,质地如玉,有透感。以白色为底,石中间有纯黑色矿物质,黑白二色十分醒目。其纹理有斑点、线条、朵团等,形成花、鸟、虫、人物等图案,清艳亮丽。

                  宁夏黄河石,产于宁夏银川市及中卫县一带黄河水系中。黄河在宁夏境内有390公里,流经平原地带水流较平缓,形成很多卵石滩,奇石资源十分丰富。黄河石石质细腻硬朗,多为浑圆形,少量怪石;色彩斑斓,用五颜六色不足以概括,多呈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组合变化;色调古朴深沉,花纹美丽,构图奔放,意境雄浑,富有力度和野性。

                  宁夏黄河石多为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花岗岩、砂砾岩,间有浅变质石英岩和沉积岩,经流水长期冲刷、剥蚀、洗磨及着色化学元素的晕染而形成,其中以铁染石英岩居多。因原岩的密度和急流冲磨时间等因素,黄河石可分为图纹石、造型石、色彩石等类别,尤以图纹石为主要代表。

黄河图纹石石质细腻,多为石英砂岩,也有少量的岩浆岩、变质岩、灰岩,有的在成岩时即含着色矿物或由色差较大的层纹构成,有的硅质岩与灰岩中穿插着石英脉或方解石脉,也有的是染色物质沿原岩裂隙或疏松部位长期浸染而成,经急流冲刷洗蚀后,不需打磨即色彩鲜明,图纹清晰,其画面由平行、圆环、几何、曲线等纹理及少量特殊矿物斑块构成,有田园风景、秀木奇峰、春光秋色等,惟妙惟肖,或清丽俊逸,或雄浑壮美;造型石千姿百态,状如巨瓜、游鱼、石枕、银盘、巨卵等,多为抽象形,动物形较少,尤以疙瘩石最具特色,在黑绿色石体上有高低大小不等的浅绿色圆凸,样式奇特,谐趣盎然;色彩石以碧玉、石英居多,碧玉石多为红色,也有黄、黑等,尤其鲜红、大红为最好,石英石多为黄色或红黄白相间,色彩温润,形意古朴,净透者有如冻石;另有黄河墨胆石则通体墨黑,坚润沉静,形态多偏圆浑,简而耐看,稳而静美,黑山峡下游宁夏平原各河段均有发现。黄河石大者可立于庭堂,小者可置于几案,具有很高的赏玩价值。

                  ◎习惯上认为:流经青海段的称河源石,流经甘肃、宁夏段的称兰州石,流经内蒙段的称清水石,流经河南段的称河洛石,再往东由于属土质地理,故基本上不产奇石。以上各段中,尤以兰州段和洛阳段产的黄河石为佳。

                  贺兰石,产于宁夏贺兰山笔架山一带悬崖上。该石形成于地质时期的震旦纪中前期,质地细腻,结构均匀,坚而不脆,刚柔相宜,色泽清雅莹润,呈天然形成的深紫和浅绿两色,紫中嵌绿,绿中附紫,色彩鲜明。有的还巧夹着玉带、云纹、银线、眉子、石眼等结构,似云、月、水、山的图案。深紫石质大约占18%,称紫底,其它石质为浅绿色,称绿彩,紫底绿彩交相掩映,显得十分素雅清秀。有的石质其色泽与纹理犹如花草鸟禽、山涧流水等图案,天然成趣,文雅美观。

                  用贺兰石制成的砚台称贺兰石砚、贺兰端砚或贺兰砚,色泽美观,图案清新,古朴高雅,具有呵气生水,发墨光润,磨墨无声,不损笔毫,加盖后存墨不干不臭之特点。宁夏的贺兰石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有一端二徽三贺兰之说。除刻制砚台外,贺兰石还被用来刻制成印章、镇纸、笔架等雅致的文房珍品。

                  贺兰石孕育于13亿年前震旦纪中前期,是赋存于长城系黄旗口群下部层位的一种杂色粉砂质泥质黏板岩,由沉积成因的黏土岩变质而成,主要成分为黏土矿物。经过漫长的自然锤炼,加上铁、锰等元素的逐渐渗透,形成兼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块状岩体。其中的黏土矿物,一部分仍为隐晶状,另一部分则结晶成绢云母、白云母、伊利石等;粉砂矿物主要是石英,呈次棱角状,粒径多为0.05毫米,分布均匀,但数量少;其它矿物还有赤铁矿、电气石等。在贺兰山大口子、小口子到拜寺口地区,总储量仅有35.23万立方米,其中可供开采的约为5.93万立方米。贺兰山位于宁夏银川市西三十公里处,在山中部小滚钟口(又名小口子)有笔架山,蕴藏着被誉为蓝宝的贺兰石。其采集点海拔高度有2600余米,需经三、四小时的跋涉方可到达。隐现于云绕险崖的采石匠,每人每天只能采集到30公斤左右的石料,由此可见该石料之价值。

3

                  玛瑙石,产于宁夏沙漠中。玛瑙石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晶莹剔透,色泽艳丽,富贵华丽,造型精巧、浑然天成,有的状如积聚在一起的葡萄或珍珠,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戈壁石,产于宁夏平原戈壁地区。戈壁滩为一种硬土层上由粗沙、砾石覆盖的荒漠地形。戈壁石是由距今8千万至1亿年前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后,经数万年风沙的雕琢打磨而形成。其石质主要为硅质岩,也有水晶、玛瑙、碧石及形态各异的玉髓、蛋白石、硅华、硅化物等;质地坚硬细腻,表面光洁玉润;造型千姿百态,玲珑奇特;色泽斑斓,图纹绚丽可人。戈壁石寓山川壮美,叙亘古沧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集骨石,产于宁夏沙漠中。该石为硅质岩,经长期风化作用,软质矿物已被淘尽,仅存黄白色的框架状石筋。形态瘦骨嶙峋,质朴而玲珑,互相交错的细条结构,疏密有致,既规则又富变化。其石筋有的为乳色玛瑙质或黑色玉髓质等,颇具观赏价值。

                  汉江石,产于陕西省汉中、安康一带的汉江及支流河道里。汉江是长江上的一条最大河流,全长1569公里,其中陕西境内709公里,安康境内340公里。安康市旬阳县位居汉江中上段,沿江两岸丛山峻岭,沟河如织,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汉江石是河床卵石,由砂岩、泥岩、灰岩等组成,经亿万年的地质变动、风化侵蚀、水流冲刷等作用而形成,其天然纹理构成各种景物、人物、飞禽走兽等极具观赏价值。

                  汉江石主要特点是质地坚硬细腻,触感柔和;色彩丰富,沉稳古雅,图案精美、清秀;造型奇特,敦厚逼真,尤其以各种蜡石比较多见。汉江石有汉江红、釉光青、竹叶石、彩陶石等品种,其中安康的水草翠,呈红、黄、绿等色,斑驳妖艳,石上纹理似小草、残荷,清晰逼真。

                  ◎因嘉陵江在陕西段古称西汉水,有的奇石采集者将嘉陵江陕西境内的红花铺、阳平关、丁家坝等一带河幔阶地和山涧溪沟中采集到的玉髓、墨金石、孔雀石、珊瑚石、图纹石等观赏石,也归类为汉江石。

                  汉江金钱石,产于陕西省旬阳境内的河滩上。该石石形自然流畅,大小适中,稳健中透出灵巧。质地坚硬温润,石表包浆完整,自然朴实,手感甚佳。以深绿色为底,整个石体布满浅黄中套深黄的圆形圈斑,似一枚枚铜钱。金钱石是汉江石中的珍品,很难觅得。

                  另有一种也称之为金钱石,在旬阳县境内一段不太长的河滩上有成片堆积,此石或灰或白或黑,规则的方形的小铁块、小铜块及小孔镶嵌其上,石块上的小孔则像古时的铜钱。初步分析此种金钱石属于石炭纪变质岩系,是由于岩浆侵入过程中的强烈热液作用,矿物质产生了重结晶现象和气孔,岩浆中的铁离子和铜离子遂高度富集在石块的部份气孔上而形成。

                  嘉陵江石,产于陕西省境内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属长江的重要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嘉陵谷而得名。流域内矿物资源丰富,出露于地表的岩石或矿脉经漫长岁月的风化、剥离、崩解和江水的冲刷、浸蚀、搬运,分布在嘉陵江的上、中游的支流江滩上。在凤县红花铺、凤凰山,汉中市留坝县紫柏山、略阳县白水江、宁强县阳平关及丁家坝一带的河幔阶地和山涧溪沟里,有无数色彩斑斓奇形怪状的观赏石。

                  嘉陵江石岩性复杂,有珊瑚石、玉髓、石英、紫晶、长石、蛇纹石、花岗石、大理石等;有的卵石是由各种矿物质组成并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美丽多变的图案,且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嘉陵江石大如斗、小如拳,外形千姿百态;纹理清晰、构图逼真;色调五颜六色、以黑、白、黄、红等为主、或相互交织,似行云流水般变化万千,妙趣横生。其中部分卵石硬度较高,视感、手感特别好,尤其以玉髓、墨金石、孔雀石、白珊瑚石等较为石友所珍爱。

                  嘉陵江中另有以色艳见长的绿彩石,绿、蓝、紫、红、黄多色齐备,有的纯静如一,有的缤纷多彩,有的以复色渲染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还有少量龙纹石,金黄色的龙纹镶嵌在水墨色的石面上,线条粗旷、大方、极富动感。

4

                  黑河石,产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的黑河中。黑河是周至县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县境内海拔3767.2米的太白山主峰,河长115.5公里,流域面积1593.5平方公里,入渭河口海拔为340米,落差达3000余米。流域内地质构造以花岗岩、辉长岩、大理岩为主,参杂有少量石灰石、石英石等,外表为各类复杂多样的变质岩。

                  黑河石为河床中的卵石,有图纹石和造型石,尤以各色蜡石为最。黑河石质地硬细,形状千姿百态,粗犷自然,神韵天成,体量小者盈尺,大者重达数吨。可用于陈设观赏或制作盆景、点缀园林,是品位较高的石种。

                  汉中香石,又叫汉中香玉、金香玉,产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碑坝米仓山系的深山密林中。此石是1990年4月由当地28岁农民卢礼平发现的一个奇特石种,出自一个山坡上,有三处岩石露头,香石不均匀地分布其中,周围皆被浓密的植物所覆盖。

                  汉中香石属蛇纹石化大理石,质地光滑,摩氏硬度为3.2~3.5,密度为2.45~2.53,呈深褐色,嗅之有似巧克力香味,其品质以所含蛇纹石矿物多、质地细腻者为佳。岩石香味的浓淡差异较大,一般颜色越深,香味越浓,以棕红色为最佳,棕褐、黄棕、黄绿等色次之。其香味随时间、季节、气温、干湿度等有一定变化,尽量少用汗手去触摸香石,遇香味减退时应用清水洗之,然后装入密封器具中,过段时间会重新放香,平时也可用此法保存。汉中香石稀少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

                  汉中香石的成因颇为复杂,有分析表明,其香味是在岩石形成后有机香料物质浸入而成。在漫长过程中,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蛇纹石矿物,不断吸附周围芳香植物的根系香料成份,或地表兰香树、香椿树、野刺花、兰花、樟树、桂花等植物降解后,其中的香料物质被水携带沿岩石节理裂隙进入岩石内部,经积累而形成香石。

                  洛河源头石,产于陕西省洛南县的洛河水域。洛南县位于秦岭南麓、洛河源头,境内山体复杂,河流众多,奇石资源丰富。出自源头洛源龙潭沟岩石,历经千年冲洗而形成独具形态美、色彩美、神韵美的观赏石,2000年春由李饶先生命名为洛河源头石。

                  洛河源头石丰富多彩,白如玉,青如黛,光鉴照人,浸水则油滑鲜亮。或灵秀,或顽朴,意韵生动,内涵丰富。其石色秀丽,纹理自然流畅,质地细腻,硬度大,石形玲珑别致、姿态奇异,极具鉴赏价值。

                  洛河滩上大小石头似山林、如海滩,各显奇异。其中颇有特色品种有:金钱石、硅化木、千层石、日月石、梅花石、钟乳石、珊瑚虫化石等。

                  秦岭石,产于陕西省秦岭七十二峪一带。秦岭东西横亘于陕西,平均海拔为1500~2500米,山势北陡南缓,北麓的大断层拔地而起,千崖竞秀、山峰壁立,形成许多深切山岭的溪涧,较大的溪流有72条,俗称秦岭七十二峪,每道峪口都有一片冲积扇,是秦岭石的主要采集地。

                  秦岭山系受地质变动及外力的长期作用,岩石裸露,经雪雨流水的侵蚀、切割和风化,形成了丰富的观赏石资源,山峁沟岔、大河小溪遍布奇石,大者如楼,小者手可把玩。

                  秦岭石多为花岗岩,雄伟大度。有造型石也有图纹石,造型石棱角分明,坚硬不屈,形状千奇百怪,或为人形、或为鸟兽等,极其生动逼真;图纹石纹理如画,线条优美,大多石质坚硬,黑地衬白纹,对比强烈,图案清晰,有人物、山水、鸟兽鱼虫等,惟妙惟肖,意蕴丰富。有的虽不具一定象形或图案,却有一种意韵高古的内在魅力,凝重而旷达,可为石中上品。

8

                  泾河石,产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泾河滩上。流经高陵县的泾河发源于六盘山东缘,从第四纪形成以来已经流淌了300多万年。泾河石为泾河中的卵石,是一个古老的观赏石种。该石硬度大,呈圆、扁圆、或不规则形,体量一般为15厘米~30厘米,大者有50厘米左右;颜色以白、灰、黑、青、红、黄居多,绿、紫、蓝、棕、橙等色次之;外表多较粗糙,有棱角,偶有似玉石般的黄白色石头,较光滑温润;泾河石有少量形状各异、饶有情趣的造型石,大多属图纹卵石。图纹石纹路清晰,色泽五彩纷呈,有花黑卵石、浮雕卵石、层纹卵石等各具特色,构成动物、植物、人物、山水、字迹等画面,生动逼真。

                  泾河汇流面积大,岩性复杂,有沙石、青石、石灰石、硅化石等,在亿万年过程中形成很多色彩斑斓、富有内涵的观赏石,每一种石头都会形成不同的形状和图案。泾河石捡回来后,一般用清水洗净即可。也有用砂石将它们磨得光亮圆滑,再加温打蜡,使其图案更加鲜明。

                  菊花石,产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巴山区毛坝河、关口坝、照壁山一带。是1977年发现的陕西新石种,分布于二叠纪栖霞组地层中。该菊花石属天青石型,在深灰或黑灰色的基岩中呈渗透放射状蕴含着天青石或方解石结晶,花形轮廓完整。菊花的花蕊明显,以微晶或玉髓石英为主,含少量天青石,粒度较细;花瓣以天青石为主,多由50瓣左右组成,晶粒粗大,宽2.5~4**,长度>10cm;花形多为圆球形和蝴蝶形,花朵直径大,粗犷豪放;花色呈浅灰或浅灰带褐色,有古朴感,与基质对比度不强,总体形态则比较耐观。

                  陕西石菊,产于陕西省。属化石菊花石,花朵直径较小,一般,花朵为圆形,呈白色和灰白色,花瓣放射状对称分布,多为单层。基质为黑色和灰色泥质灰岩,花朵排列有序,分布密集而均匀,在1m2面积上有100多朵菊花,大部分与岩层层理一致,有似印花图案。据专家分析这是固结于沉积层中的古生物化石。

略阳五花石,产于陕西省略阳县白水江镇一带。该石由紫红、粉红、白、黑等多色交辉,貌似花斑、彩带,故名。

                  五花石质地致密细腻,硬度为2~3度;通常显玻璃光泽、蜡状光泽,但不大强烈,微透明;断口呈贝壳状,密度2.59~2.64,可雕性良好,惟性较脆。颜色纯正明艳,呈白、灰白、灰、深灰、黑灰黄、粉红、紫红、灰红、灰紫等色,尤其是在一块石料上往往各色齐备,多种颜色交织成美丽奇特的花纹。五花石硬度适中是治印之佳石。

梁山石燕,又称燕子石,产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梁山镇龙岗一带。梁山石燕属古代海底动物腕足类化石,蕴藏在梁山石碳纪地层中。石燕生存于距今大约3.5亿年前的浅海区域,2.86亿年前后达到了鼎盛期,到2.3亿年前开始衰退,并走向灭绝,它和泥沙同时沉积海底,变为沉积岩。由于地壳变化,海底上升成为陆地、山脉,山石经风化后,化石和周围泥沙分离,遇暴风雨冲刷,石燕不断从泥土中露出地面。

                  梁山石燕的化学成份主要为碳酸钙,含少量磷酸及二氧化硅。石燕小者四五厘米,大者不过十多厘米,其外壳体有圆形也有长形,常见的多为圆形,壳体向左右延伸时,逐渐收缩上翘开张,壳面具粗强的放射状褶线,状如燕翼。并有细密的壳纹,全身完整者形体如燕,非常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