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丹斯电影节报名时间:《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仁者爱人:恭、宽、信、敏、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0:23:14
所以其实“仁者爱人”说起来很简单,就在我们眼前,一个人生命中有自信、有从容,有一种宽和,体会他人不容易,你就可以做得到。

   而且中国古人的这种仁爱之心,从来都不是说一种高高在上的哲学思想,它可以跟你讲很多行为原则。比如说学生问,我怎么做才能做到仁爱呢?老师告诉他说:“恭、宽、信、敏、惠”,有此五点你就做到仁了。你看这是一个拆解的原则,很简单呀!

恭则不侮:不打笑脸人

  “恭”,就是予人恭敬。孔子说:恭则不侮。一个人对他人恭敬的时候,你是不会招致羞辱的,没有人来侮辱你。

  中国老百姓的一句话叫“不打笑脸人”,对吧?人就算一腔火气,你一笑,其实中国的太极是什么?你把对方的力量给卸了,你不一定要硬碰硬。为什么予人不恭敬呢?我们从在幼儿园的时候都教对人有礼貌,但实际上我们今天发自内心的恭敬,其实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人们火气越来越大了。

  所以说要想仁爱,首先是有内心的恭敬,从个人的一己人身上是恭敬于人,从整个国家,孔子说,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政治就完成了;也是敬事而信,内心有恭敬。所以小到一己人心,大到国家形态,我们由恭敬出发,对这个世界,我们会有眼中的美好。

宽:包容他人 天宽地宽

  那么恭敬以后就好了,人就宽容了。其实宽容很难做到。

  学生问老师,提了一个非常侥幸的问题,说:老师你给我一个字,让我终身行之乎。我觉得这个字要去问我们当今的老师,谁都很难回答。谁都会说我给你讲了这么多课,你为什么非要我一个字呢?但是孔子真能回答。他就跟学生讲:“其恕乎。”如果这个世界上如果真有一个字让你一辈子受用,你就记住一个宽恕的“恕”字,也就是说,以忠恕之心去看他人。

  对他人包容了,其实自己也天宽地宽了。所以恭敬而达到宽容。这是一种内心自然的成长。孔子说,宽就能够得众,你就可以有众人对你的一种信赖,你就可以拥有最广阔的朋友。

信:唯守信方赢得认知

  那么第三一步就要做到信。一个人不是说宽容随和就够了,你要做事。这个做事就是一定要守信。

  一个有信誉的人在今天的公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品德。这并不一定是古代的君子之德。也就是说,有信誉的人在这个社会上,能够使人认知。孔子说人认知,就是谁在挑选下属的时候,都愿意选择有信誉的人来做这个职业的担当。

敏:活在当下

  那么做到信之后,还要敏。过去我们总说,一个人敬业就够了。但是有很多人把我们的职业做成了劳力密集型,而不是智力密集型,认为我只要卖苦力气就够了,做得没有效力。

  一个人要敏是什么?要发挥你的才智、敏捷行动,用孔子的话说,敏则有功。一个人只有敏捷才能建立功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一个君子,“欲敏于行而纳于言。”你不必说得太多,而真正赶紧去做。想到了就做,能做就再当想。

  我们想想生命的流光,我们所谓的一生,无非是从光阴中借来的这么一段几十年,在这几十年中,所有的未来你都可以从容地憧憬。所有的过往,你都可以从容地缅怀。但所有的当下,都充满了惶惑、迷失、遗憾,匆匆地就过去了。

  敏于行是什么?就是告诉人一种态度:活在当下,就在今天,就在此刻,把事情做好了,不要去等了,这就是敏于行。所以孔子说,一个人敏,就可以有功。

惠:以恩惠之心 宽厚他人

  最后一点要“惠” :怀有这样一种恩惠之心,然后去宽厚他人。惠则足以使人。一个能够有恩惠之心的人,才能够领导他人,因为他使唤得动所有人。这就是所谓的“利益均沾”-它可以让所有人从中获得自己应有的名分和利益。

  即是孔子说:什么是仁?“恭宽信敏惠”,这5点你都做到的话,你就完成了行为层面上“仁”的建立。

仁:从当下出发 以己之心寸度他人

  所以我们想一想,《论语》难吗?也许你进入一个企业工作的时候,老板给你一个一份Job Description,你在拿着这样一份岗位描述的时候,想一想:我是不是可以做到恭宽信敏惠?你会觉得不矛盾不冲突,这些东西都是相互渗透的。

   所以,其实做到“仁”,就是从当下出发,以自己的心去寸度他人。

  说得再简单一点,何谓宽恕?孔子的解释,八个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了。用对自己的心去对待他人,也就够了。就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