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梦想去旅行链接:西藏和平解放路上鲜为人知的珍贵影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1:03:04
岁月狂潮
西藏和平解放路上鲜为人知的
珍贵影像
编撰/黄建鹏

西藏和平解放之路

进军西藏、解放西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 人民渴望西藏早日得到解放,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为解放西藏人民,巩固西南边防,毛主席即做出进军西藏的战略部署。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确定由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担负入藏任务。 在中共西南局、西南军区的直接指挥下,以18军为主力担负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任务;由新疆军区第2军骑兵支队、青海第1军骑兵支队、云南第14军126团负责配合。此后经历了昌都战役、和平谈判、和平进军西藏、康藏和青藏公路建设,历尽艰险,顽强拼搏,终于赢得了和平解放西藏的胜利,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昌都战役

全国大部分地区解放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种种努力遭到了 西藏地方当局亲帝分裂势力的阻挠与拒绝,西藏地方政府曾在金沙江西岸和昌都、类乌齐地区重兵阻止解放军进军西藏。 1950年1月2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进军和解放西藏的任务主要由第二野战军担负,同时要求第一野战军予以配合。二野迅即提出了由其所辖之第18军担负经川、康向西藏东部和中部前进,其他部队分别从新、青、滇向西藏西北和东南“多路向心”进军的计划。

10项条款,奠定谈判基础

2月25日,中共中央指示西南局和西北局:“我军进驻西藏的计划是坚定不移的。但可采用一切方法与达赖集团进行谈判。”其后西南局和西北局对如何同达赖集团进行谈判问题,分别提出了4条和8条意见。5月17日,中央进一步指示,要按照如下原则拟定同西藏地方政府进行谈判的条款:“西藏方面必须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协助人民解放军入藏。我们方面则可以承认西藏的政治制度、宗教制度,连同达赖的地位,以及现有的武装力量、风俗习惯,一概不变更,并一律加以保护。”遵照上述原则,5月27日,由邓小平主持起草并亲自修定的和谈的10项条款以西南局名义报请中央批准,并在中央5月29日获得批准后,于6月2日下发给各路准备进藏的部队遵守和掌握。人们把这10项条款称为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大政策”,这10项条款是:

1、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的大家庭中来;

2、实行西藏民族区域自治;

3、西藏现行各种政治制度维持原状概不变更,达赖喇嘛之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各级官员照常供职;

4、实行宗教自由,保护喇嘛寺庙,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5、维持西藏现行军事制度不予变更,西藏现有军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武装之一部分;

6、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

7、发展西藏的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

8、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完全根据西藏人民的意志,由西藏人民及西藏领导人采取协商方式解决;

9、对于过去亲英美和亲国民党的官员,只要他们脱离与英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关系,不进行破坏和反抗,一律继续任职,不究既往;

10、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人民解放军遵守上列各项政策,人民解放军经费完全由中央人民政府供给。人民解放军买卖公平。

这10项条款为后来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昌都战役后,俘虏的英国人福特》1950年10月佚名摄(首次发表)

 


 以打促和,实施昌都战役

 

为了实现解放西藏的战略目标,中央决定以打促和,实施昌都战役。1950年8月5日,张国华在西南军区研究昌都战役作战会议上指出,“如8月底前,雅安至甘孜段公路可全线通车,在泸定以西能集中300辆汽车,甘孜、德格间集中5000头牦牛,所需冬衣、干粮、携带燃料等8月底可运新津(四川新津,18军军部驻地),9、10两月由汽车、马车运800万斤粮食、物资到甘孜,则昌都战役可以在10月间实施。”贺龙司令员责成张国华到前方实地了解情况,西南军区于8月5日、14日两次向中央军委作了1950年实施昌都战役的报告。

毛主席在看了报告后,提出了具体问题:“(一)甘孜到昌都一段很长道路是否能随军队攻进速度修筑通车;(二)昌都能否修建机场及是否适合空投;(三)一个师进攻昌都是否够用,藏军似有相当强的战斗力,必须准备打几个硬仗,这方面你们有足够估计否。我们对于以上几点尚不清楚,请分析电告为盼。”

西南军区复电毛主席称:至昌都的公路尚待勘查,明年才能修筑;飞机在昌都空投是可能的,能否修筑机场尚无确切情报;藏军的战斗力“我们曾以两个连同敌人一个代本(代本是一个藏军团)打了一仗,以一个排冲跨敌人一个代本”,加之藏军在昌都地区只有五六千人,且驻地分散,不易相互支援。因此“使用(18军)四个团又两个营,加上玉树方面、察隅方面少数部队的配合,是够用的。”

1950年8月23日,毛主席批准了这一报告,同时指出:“现印度已发表声明承认西藏为中国领土,唯希望和平解决勿用武力。英国原不许西藏代表团来京,现已允许。如我军能于10月占领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团来京谈判,求得和平解决(当然也有别种可能)。现我们正在争取西藏代表来京并使尼赫鲁(时任印度总理)减少恐惧的方针。”毛主席的批示表明,以打促和是昌都战役的一个重要意图。

1950年8月26日,西南军区正式下达《昌都战役基本命令》,确定“歼灭藏军主力于昌都及其以西之恩达、类乌齐地区,占领昌都,打下明年进军拉萨解放西藏之基础。”要求18军以主力一部并有青海骑兵支队加强,从右翼迂回昌都以西,切断藏军退路;其余各部分别从北、东、南三面向昌都攻击前进。以云南第14军之有力一部,歼灭盐井之藏军,策应18军行动。

9月11日,18军向西南军区报告了昌都战役的具体布置,18军采用正面进攻与战役大迂回的结合战法,集中主要兵力于北线,围歼类乌齐、恩达及澜沧江以之东藏军。北线部队为52师(欠一个营),并青海骑兵支队、军属炮兵营、侦察营、工兵营、第54师炮兵连及辎重团,成左、中、右三路进攻态势。

南线由53师副政委苗丕一指挥,53师157团自巴塘渡金沙江,攻歼宁静藏军,直出邦达、八宿,切断藏军西南退路。云南14军42师向盐井攻击前进,防止藏军向察隅后撤。

9月13日,18军党委发出昌都战役政治命令,要求部队恪守政策纪律,团结藏族人民。保证战役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全胜。

9月15日,18军前方指挥机关在甘孜召开作战会议,确定迂回包围歼灭藏军的作战思想,会上提出“不怕突不破,就怕包不住,包住就是胜利”的口号。.....节选,详细内容请关注《西藏人文地理》

               《帮助藏民担水背柴的十八军官兵》1951年康区 罗伟摄

《十八军一五四团进驻亚东》1952年7月 袁克忠摄


            《悬空打炮眼》 1954年然乌沟石峡 蓝志贵摄

               《在怒江上架设铁索吊桥》1954年 佚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