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二回感受:先行中争先 先试中崛起 鄱湖经济区规划实施两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1:59:46

先行中争先 先试中崛起 鄱湖经济区规划实施两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中国江西网:  2011-11-30 7:51:35更多新闻 GoGo  [ 浏览字号:大 小 ]  投稿·热线   0791-86730757

  先行先试,是国家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重要政策。

  “五河”及东江源头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完善,萍乡和景德镇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成功设立;日益活跃的林权交易正把“资源”转化为“资本”……

  感受先行先试的魅力,聆听改革的深层律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两年来,赣鄱大地正以“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姿态,书写着新的梦想和追求。

  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破解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世界性难题

  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这两者之间无疑是个矛盾体。而破解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需要担当和气魄,需要敢为人先。

  发源于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全部汇入鄱阳湖后流入长江,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鄱阳湖水系。东江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深圳、广州等城市的主要水源。为保护“五河”和东江源头生态环境,从2008年开始,江西省财政就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对“五河”和东江源头保护区内的崇义县、大余县、瑞金市、石城县等13个县(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奖励。2009年,生态补偿的奖励资金上升到8000万元,2011年资金总量达到1.352亿元。

  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朝着这一目标,全省人民不懈努力。省委书记苏荣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指出,要用足用好国家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先试政策,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模式。

  “在过去,老百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药材、砍林木,偷渔偷猎的情况很普遍。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当地经济很落后,老百姓需要从中获得收益。”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表示,不能让一些地方陷入“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的两难抉择。

  生态补偿机制是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通俗地说,就是你家的污水流到我家的河段里,你得给我经济上的补偿。

  翠绿的护岸、清澈的河水、迤逦的风光,这是“五河”和东江源头保护开展以来,留给人们的最深刻印象。经过多年的探索,一把破解“在发展中保护生态”难题的金钥匙——生态补偿机制,已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把金钥匙将抑制破坏性开发的冲动,从而达到既保护环境和资源,又稳定发展经济的目的。

  事实上,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江西早在实施“山江湖工程”时就提出了大原则--“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并把这一原则逐步扩展到湿地生态补偿、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补偿、生态公益林补偿等领域。

  去年,江西省向国家报送了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试点方案。据了解,国家即将出台的《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已将鄱阳湖湿地纳入国家试点范围,这意味着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将获得实质性支持。

  从2008年起,江西省在赣州、南昌、九江、宜春、吉安和新余等地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试点,目前,有1042个矿山做到边开采边恢复治理,累计恢复面积7877公顷。

  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方面,江西省把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15.5元,补偿面积达5100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32%,位居全国前列。

  省财政厅厅长胡强表示,从2011年起,江西省财政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基础条件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生态保护区。未来江西还要开展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建立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发展碳汇林业,培育发展水权、林权、碳汇、排污权交易市场,促进资源环境产权有序流转和公平公开公正交易。

  有关专家表示,我们正在积极呼吁建立国家层面的鄱阳湖水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江西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优势的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一组生态数据,令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江西的山清水秀:

  2010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1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89%。

  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60.5%提高到2010年的63.1%;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0.5%,高出全国30多个百分点;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

  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江西省将致力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树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对于一个资源禀赋有限、经济总量不大的后发省份来说,实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

  知难然后“破难”,后发亦可先至。为破解发展瓶颈,两年来,江西省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期间,代省长鹿心社指出,要紧紧抓住国家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的宝贵机遇,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营造更优环境,注入更强动力。

  经济转型先要政府转型,以制度创新释放生产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江西省基本完成了行政审批的“两集中、两到位”制度改革。市、县人民政府所属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部门,均成立了行政审批科(股),本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向行政审批科(股)集中,行政审批科(股)再向当地行政服务中心集中,统一为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便利服务。

  为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江西省研究制定了《江西省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有力地推动了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完成了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覆盖省直47个部门、11个设区市和120余个县(市、区、开发区)。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江西不遗余力。

  国有企业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进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开始,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大力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

  分宜县曾是江西国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的县。近年来,这个县以国企改革为突破口,通过盘活总量招商引资,引进增量靠大联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现了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GDP从27亿元增至101亿元,财政收入从3.2亿元增至18.2亿元,经济发展水平从全省县市“第二梯队”跃升到了“第一梯队”。

  在507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后,2010年5月,省委、省政府又开始了推进农垦、粮食、农业、水利、交通、林业、商贸流通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商贸、粮食六个系统的国企改革任务已于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全省七个系统国企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卸下了沉重的历史债务和办社会包袱,建立了新型劳动关系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成功实现了脱困转型,成为江西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江西省将构建以转型升级的资源能源优势产业为龙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两翼的省属国有经济新格局。”省国资委主任李天鸥表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构建充满生机活力、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体制机制的迫切需要,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具有长远的意义。

  先行先试、敢于创新,借力国家在不同领域的探索、试点,加快绿色崛起

  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的环境高门槛,不仅没有带来经济的萎缩,反而保持了许多城市的长久“绿色”,一座座“低碳城”屹立在鄱阳湖畔。

  萍乡、景德镇、南昌、新余、鹰潭、上饶6个设区市先后进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低碳经济发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试点等国家相关改革试点单位名单;赣州市、鹰潭市、吉安市青原区、高安市等一批特色鲜明、代表性突出的地区,分别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六类综合改革试点。

  目前,南昌市已经基本确定了未来低碳产业的发展框架,即做强光伏、LED、服务外包三大低碳产业;做优新能源环保电动汽车、绿色家电、环保设备、新型建材、民用航空和生态农业六大产业群,促进全市低碳经济成规模发展。同时,该市提出建设“森林城乡,花园南昌”的建设目标,力争到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价格机制方面,江西省出台了五项价格改革措施,即:统一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脱硫机组上网电量加价、餐饮业用气与工业用气同价等政策。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实行了阶梯水价制度;去年已对16家企业的淘汰类生产线用电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今年四季度起将对37家小炼钢、小水泥等高耗能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

  2010年11月,江西省正式拉开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大幕,对全省230户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展开全面调查,掌握了企业生产经营中使用的物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并模拟了环境税税目、税率下的税负情况。

  在资源产权交易方面,江西省再次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面--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进一步创新发展,开展林权交易712宗,成交金额达7.1亿元。

  在金融领域,鄱阳湖产业投资基金顺利组建,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成功设立,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所即将挂牌营运。

  与此同时,绿色GDP核算试点、农村宅基地流转试点、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水权交易改革试点、大交通改革和城际交通公交化试点、建立环保技术交易市场等先行先试举措,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工作。

  …………

  在先行中争先,在先试中崛起。江西正以鄱阳湖这一世界性湖泊为解题板,破解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作者:夏晓 王娟娟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