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内容概括150字:傅莹副部长是不是长脑子的中国人?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1:01:01
傅莹副部长是不是长脑子的中国人?

马宇


向以开放形象示人的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指责西方国家“想要和很多国家分享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却不想分享你们的财富、你们的生活水平”。
哈哈!可真够雷人的。我真的不懂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思维逻辑:你们西方国家只知道输出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却把财富留给自己享用,可见不是真心为我们好;既然你们不是真心为我们好,不肯与我们分享你们的财富和生活水平,所以我们也不接受你们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
拒绝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没有问题,但不该是这种拒绝法--用一种错误的的逻辑说事,只会越说越糟。唉,可怜的美女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英大使啊)、副部级官员,居然不知怎么把话编圆了说。
我当然不以为西方国家都是好人,向我们输出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完全是为了我们好,而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那我们就“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下吧:西方国家明明知道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很糟糕、很坏,却偏要我们也接受,是拖我们下水,让我们变得跟他们一样糟糕、一样坏;或者,西方国家虽然觉得他们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不错,起码比我们的好,但同时他们也清楚,这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可还是向我们输出,纯粹是为了坏我们的好事,搅浑中国的一池水。也就是说,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妄图毁掉中国的国家利益!
但,稍微深究下,就发现这样推断也有问题。
就第一种来说,西方国家的很多百姓、尤其是知识分子,固然对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也有很多批评,更不认为其制度是完美的,但基本评价还是“相比来说是好的”,所以并不是认为这个制度不好、自己又改变不了,才拖着我们中国一块下水,满足他们同归于尽的卑劣目的。何况,反过来也可佐证:傅副部长不也承认西方国家比我们发达得多吗,我们总不能说是一种极为糟糕的制度和价值观才导致了这样社会平和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结果吧?我们也不能说,西方国家的发达跟制度和价值观没有关系,纯粹是殖民掠夺的结果吧?所以,既然西方人认为他们的制度和价值观不错,并且他们的富裕、平等、自由、民主、科学也是这种制度和价值观带来的,所以他们向我们推荐,希望我们也接受,起码算不上居心叵测,好东西跟人分享,应该算是美德。至于他们不懂中国国情,不知道“橘生淮北则为枳”,好的制度和价值观到了中国来反而把事情搞糟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惯性说法,那也不过是好心办坏事,可以原谅的是不是?
第二种,他们相信自己的制度优越价值观文明,对中国的国情又有深刻了解,知道这两者是水火不容的,还要中国接受,就是为了诱中国入彀,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地。可这难度也太大点了吧?要知道,即使我们中国人,也还搞不明白自己的国情呢!说实话,别看那么多的官员、学者口头上都挂着国情,左国情右国情,成也国情败也国情,但我还真没发现谁把中国的国情说明白了,往往都是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在曲解国情。所以,让西方人把中国的国情搞透了,并确定在这国情上嫁接西方制度和价值观会给中国造成毁灭性结果,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另外,难道他们不怕判断错了,输出、嫁接了后效果很好,不但不会让中国崩溃,反而使中国要素优势叠加,飞速发达起来,很快超过了他们,那时他们怎么办?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欲哭无泪么?
所以,对待西方输出制度和价值观这件事,我们不想接受的话应该表现出的态度是:你觉得好你就用;我觉得不好我就不用—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可傅副部长不知是怎么想的,居然批评人家只想分享制度不想分享富裕。能不能开口就要分享人家的财富和生活水平我们且不说;富裕国家是不是已经拿出了一点财富来让世界上的穷兄弟分享也不说(打土豪分田地那种分享法大约没人会玩);即使作为外交官受到约束有些话没法说,也不能说出这么愚蠢的话吧?把财富送给你你就富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可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教导呢!咱不能“你给我渔我偏要鱼”是不是,那显得我们中国人多没骨气、多么懒惰啊!即使咱们觉得人家打鱼的法子还不如我们,不要也就罢了,可不能以此为借口要人家的鱼。至于,“你不给我鱼我就不要渔”,傅美女这逻辑玩得更有意思!或许她还以为是创造而沾沾自喜呢,实际撒娇怄气都没这么玩儿的。
傅副部长质问“不知你们是否记得当你们处于像中国这样的工业化早期阶段时,你们的人权状况又如何”,也违反了点马克思的历史观,并且也太有点低标准了:难道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应该与两百年前的西方国家比人权吗?西方工业化初期的羊吃人,难道我们也该照样经历一遍吗?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恶,难道也是我们容忍我们目前的恶的理由吗?
顺便说一句,傅副部长至今仍把现代中国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可见其基本理念还停留在古代封建清明政治水平上。因为在现代政治文明中,政府(领导人)是民选的,绝不是舟与水的关系,不知傅副部长能否理解?
傅副部长还说“任何人都不应该假定,中国人都没有长脑子”—这话我绝对赞成。13亿人哪!肯定不会都没有脑子,否则中国早就亡了不知多少回了;但同样也可以肯定的是,确乎有些人没有脑子。

(2010年8月15日)



附录:德国<时代>周报专访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摘录)

7月7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柏林接受了德国《时代》周报记者纳斯(Matthias Nass)的采访,就中欧关系、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时代》:傅莹女士,这次你出访欧洲,你认为欧洲大陆是属于未来还是过去呢?
傅莹:兼而有之吧。欧洲深植于过去,同时也属于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欧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在一个曾有过数百年战争和冲突史的大陆成立欧盟,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时代》:许多亚洲人认为欧洲在没落。
傅莹:一些人有这种感觉,我不觉得奇怪。如果你是一位中国游客,从北京崭新的T3航站楼出发,在希思罗或戴高乐机场降落时,也许会说:“这机场怎么这么旧啊?”这类对比是有的。
尽管如此,我不认为中国人觉得欧洲经济上在没落。你们人均GDP是中国的10倍;你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社会福利——这些都远远超过我们,我们很长时间都难以达到你们的水平。
《时代》:你觉得欧洲和中国一样充满活力吗?
傅莹:像德国这样的国家经济上依然充满活力。中国几乎每个省份和德国都有合作。当你购买来自欧洲的产品时,第一印象便是可靠和高质量。但欧洲人的言行给人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上世纪80年代我从事过翻译工作,(一些外国代表团)在谈话中常涉及人权问题,我们的客人是带着名单来的。30年过去了,中国在前进,世界在发展,变化天翻地覆。保护人权已于2004年写入中国宪法,我们的法律和法规也作了相应调整。在我看来,中国不论是在对人权的态度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但来中国访问的欧洲代表团态度依然没变,他们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指责我们。我很少听他们讲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
《时代》:我们当然承认中国在诸如扶贫等方面的进步。但我们认为不可接受的是,你们政府剥夺公民的言论自由或集会自由,禁止他们自由地组建政党。
傅莹:当你评论中国做这个或不做那个,你是在用自己的标准进行衡量。我在想,不知你们是否记得当你们处于像中国这样的工业化早期阶段时,你们的人权状况又如何?现在,你们创造了高福利国家,温饱对你们而言早已不是问题。而我们摆脱经济困难的时间还不长,我这一代人还经历过饥饿。如果你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如果你们总指望中国变成一个西方式的国家,那么你们总是会被这种期望所迷惑。
《时代》: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而在政治上却改变很少。
傅莹:这(种看法)确实是矛盾的:西方世界承认中国的经济进步,也赞许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但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对中国的政治进步视而不见。你们的逻辑行不通啊,就好像是说,中国是在没有政府、没有政党、没有政策,也就是说是在完全无政府的状态下取得了这一切(成就)。
《时代》:既然你们如此成功,为什么不再开放一些呢?
傅莹:我刚才的回答还没有讲完。我要说的第二点是:如果你们认为自己的模式是最好的——你们的政治制度、你们与媒体打交道的方式、你们的政府结构、你们的政党制度,并且把这些作为样板来衡量中国,你们总觉得中国套不进去。但看看那些接受了你们模式的国家,它们有多成功?它们有谁发展得像你们一样好?它们达到你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了吗?你们想要和很多国家分享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却不想分享你们的财富、你们的生活水平——而这些正是你们政治制度的基础。
《时代》:那么我们的错误就是期待中国接受我们的模式吗?
傅莹:你们向世界各国出口自己制度的体验如何?
《时代》:有好有坏吧,我觉得。
傅莹:也许在某些地方还行,但肯定不是在所有地方。任何人都不应该假定,中国人都没有长脑子。13亿人哪!一个十分活跃的社会,有很多家庭和为自己孩子操劳的母亲,怀有各种梦想的公民,他们对政府有着自己的愿望和需求,政府必须回应人民的要求。自古以来,人民被比作水,政府被比作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应得到尊重和理性的分析,实事求是,而不是总被要求去迎合你们的标准。

(来源: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网站 原载德国《时代》周报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