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学霸寝室: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8:07:19

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数是每篇课文从头讲到尾,从概括段意到归纳中心、写作特色,久了,学生会生厌,教师也感到无味,学生思想的火花就难以点燃,思维也就将进入抑制状态。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僵硬的程式化教学,不断地探索运用鲜活的教学形式,上“活”语文课,让语文课鲜活起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的几种方法,觉得效果不错。
  一、找准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么找准切入点呢?
  (一)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结构,如果再加上主语“祥子”,谓语“拉车”,便清楚了祥子是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我们不仅要问这是为什么,再深入探究便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再如朱自清的《背影》,看标题就可以知道作者把父亲的背影作为叙述的主脑,沿着标题追问:这是父亲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时的背影?这背影凝聚了父子之间怎样的感情?经过这样追问,学生很快就把握了全文的主旨。
  (二)抓文眼、抓关键词句
  《春酒》一文结尾说“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这句话就是文章的文眼,抓住这句话,运用逆向思维可解读课文的主题:什么不是道地家乡味?→那么春酒中的道地家乡味究竟是怎样的?→既是这样,在外地不是也有办法做出来吗?→噢,作者怀念的并不是春酒本身的味道,令她念念不忘的还有家乡的亲人,家乡春节的氛围,家乡的民风和人情。《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过渡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而且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条件”。只要抓住了这一句,文章的结构及本文的论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在导语上下工夫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上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时,用了故事导入法:同学们,我先送给大家一段精彩的人物对白,听完之后请大家说说精彩在哪里,好吗?话说邓小平有一次接见法国总统密特朗,两人一见面立刻亲切地握手表示友好,但是密特朗一见邓小平的身高,不禁笑道,“您真不愧为东方的巨人啊!”邓小平抬头一见密特朗的大光头,立刻感叹道,“哪里哪里,您才是西方的明灯啊……”听了老师的导入语,学生大笑,在笑中做了回答:他们两人分别抓住了对方身材矮小和秃顶的特征,使对白幽默精彩。幽默精彩的对白使学生很快进入上课状态,接着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描写,去猜猜分别写了什么人,并说说你喜欢哪一段文字,为什么?用故事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用了歌曲导入法。先给学生放电影《水浒传》主题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接着向学生发问:“梁山好汉中,最能与歌词相符的是谁?为什么?”一石冲开水底天,同学们都抢着回答:“是鲁提辖,因为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就显示了这样的英雄本色。”于是,我就再顺着同学们的回答作点拨:作品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请同学们在主题歌的感情酝酿中自读感知有关内容,领会文章的精巧构思,把握人物特点。这样的导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又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目的,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四)找线索
  如教《白杨礼赞》一文,如抓住“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线索,文章也就好理解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等方式作为切入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妙运用悬念
  根据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悬念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期待情境,产生学习兴趣和急于求知的紧迫心情。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可先提出“杨修聪颖过人,又正值曹操用人之际,却为何被曹操所杀”的问题来设置悬念,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描写杨修的七个事件,弄清曹操对杨修的心理变化过程:“忌之”—“恶之”—“愈之”—“大怒”,最后因“鸡肋”之意被杨修揭破而杀之。从而使学生明确杨修因恃才放旷、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而招杀身之祸。这样导入新课,先声夺人,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乐学、乐知”的欲望。
  一个精彩而成功的悬念能达到“投石冲破井中天”的最佳教学境界,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得有滋有味。
  三、注重知识的迁移
  语文课要上得活,从教学内容看,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有的教师在教知识时只局限于一篇课文,不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前后联系,新旧对照,使丰富的内容条理化。讲授新课时,应该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课中,重视知识迁移,以此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纵向迁移、横向式迁移、情境类似迁移、点面结合迁移,如词语、句式的联系,文章体裁的联系,景物风情的联系等。这些联系,可以促使知识迁移,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发挥出来。由此看来,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兴趣,从而达到上活语文课,让语文课鲜活起来的目的。
(作者:刘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