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三惊1完整版:《周易》成书原理(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2:44:54

《周易》成书原理(二)

(2010-09-08 19:08:38)转载 标签:

周易

易经

国学

分类: 社会

第三章《周易》成书原理

(PPT 第十四页)

上面我们探讨了从天地阴阳到六爻八卦的问题,到此为止,我们还停留在对自然现象与卦象之间关系层面上,没有探讨八卦与人类社会事物关系层面。下面我们将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类比着手,说明《周易》的成书原理。

第一节 从自然到人类社会


在自然界,阴和阳运动变化,相互作用,产生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么在四季里万物是怎样随四季变化而变化呢?让我们继续用观察的方法来探讨万物与人类社会随四季变化规律的问题。

图-10 从自然到人类社会的类比图

在自然界,我们看到在春天时万物皆生,小草从地里钻出来,种子开始发芽,大树干枯的枝条又顶着寒风冒出新芽,花草树木生机勃发,万物从无到有,古人谓之为“生”。夏天阳光充沛,雨水滋润,万物繁茂,茁壮成长。古人谓之为“长”。秋天暑热退去,艳阳高照,昼热夜寒,寸草结籽,树果累累,化为收获,古人谓之为“收”。冬天北风凛冽,万物凋零,水止为冰,虫息为蛰,万籁俱寂,生命收藏,古人谓之为“藏”(图-10 (1))。这就是我们和古人都能看到的自然景象。自然生物用生、长、收、藏这样一个过程适应四季的变化,这就是万物生存的规律。

依此类推来观察人类活动,人在天地之间做了什么呢?归纳起来人类也是像大自然一样,所做的无外乎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从没有到有,就是开创,古人用“元”字来表达;第二件事就是成长、通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古人用“亨”字来表达;第三件事是收获、获利、获得成果、享受果实,古人用“利”字表示收获;最后一件事就是固正,就是蓄势,具有实力,古人用“贞”字来表达。有了势、有了实力就蓄势待发,待机而动,再发展,再创业,做更大的事业,这就又回到了“元”。如此循环往复。

《周易》就是用元、亨、利、贞四个字概括了人类社会所有活动,将人类社会行为比做自然中的“四季”。也就是《周易》认为,所谓人类社会活动,就是人在天地之间做元、亨、利、贞这四件事。这样《周易》就在天地四季和人类之间建立了联系。就可以把自然万物随四季运动变化的规律,运用到人类社会事务中来阐述指导人们的行为。如果把自然规律称之为“道”,那么,当把这种规律运用到人类社会时,便被称之为“德”。所谓《周易》之道,就是揭示人的行为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关系,说明人类社会活动规律与自然规律一致性的学问。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周易》讲的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我们的祖先用阴、阳两个概念,高度概括了自然万物的存在,又用简单的六个阴阳爻组成卦象,表达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概括出天、人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的一致性,阐述世上万事万物生存发展变化的规律。

《周易》采用自然模型构建出人类社会模型,那么人在天地之间做元、亨、利、贞这四件事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必定是《周易》要阐述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人在天地之间所做的四件事叫做“四为”。那么根据上面四象生八卦的原理,人的“四为”应该产生八种不同的表象(结果)。这八种表象应该包括:人所面对的局势有利或者不利;做事感到很艰难有压力或者引来一些灾祸;做事情有收获、获得了荣誉,或者遭受了物质精神上的损失、赔了钱、丢了面子等等,归纳起来我们做一件事无外乎会产生这八种结果。我把上述八种表象(相当于“八卦”)称为“八情”,

第二节 《周易》成书原理

(PPT 第十五页)

可以初步判断,《周易》经文应该围绕着四为(元、亨、利、贞)和八情(八种表象)的文字展开论述。由于《周易》经文的特殊结构,经文在代表四为、八情的文字的使用,以及这些字在经文中的分布应当具有类似于“四象”、“八卦”的结构特点。下面我们就对《周易》经文的文字做一个简单分析。

1、《周易》经文用字分析

《周易》经文六十四卦总字数是4934字[3],64卦共有386爻(64×6=384爻,加乾、坤两卦用九、用六),每一爻有爻题:初六(九)至上六(九),每个爻题用两个字,爻题总共用字772字。去掉爻题用字,经文卦爻辞用字总数4162字。全经共使用单字785字,仅在爻题中使用的字有3字(四、五、六),经文使用单字782字。全文重复使用20次以上的字有42字,除去在爻题中重复使用20次以上的7字(九、六、初、二、四、五、上),经文中重复使用20次以上的字是35字,这35字列在表-2中。

表-2《周易》经文中使用20次以上的用字表

 

其他文字在经文中重复使用10-19次的32字,用6-9次的86字,用5次的37字,用4次的41字,用3次的68字,用2次的153字,仅使用了1次的326字。

我们来分析表-2中出现的这35个字,前面提到用来表示社会四种行为的元、亨、利、贞四个字在《周易》经文中使用都在20次以上,其中元27处、亨47处、利119处、贞111处。根据“四象生八卦”的原理,至少还应该有八个字用来表示八情(八种表象)。在表-2中吉、凶、悔、吝、咎这五个字都具有“八情”的含义。《易经•系辞传》里对表示八情的这5个字给出了解释[4],并明确地说“吉”为“得之象”,就是有利的征兆;“凶”为“失之象”,就是不利的征兆;“悔、吝”表示“有小疵”,事情做过了头而后悔,或者事情做得不完美,还有欠缺;咎表示灾祸、过失、罪过,说的是做事不当引来了灾祸,或者说犯了罪。吉用了147处、凶58处、悔34处、吝20处、咎100处。如果说八情要有八个字来表达的话,那么在经文中至少还应该有3个字用来表示八情。我对经文分析后,找到六个可以用来表示行为的结果字,这六个字是厉、孚、得、亡、丧、失。从《周易》卦爻辞行文来看,这六个字可以用来代表“八情”。六个字在经文中使用的次数分别是:厉27处、孚42处、得27处、亡24处、丧11处、失5处。

这六个字是否表示八情,《易经·系词传》里没有说,只引用了孔子说的一句话:“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这似乎与八情没有关系。让我们来分析这六个字的含意。“孚”和“得”都可以表示得到,而从这两字的字源分析,“孚”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代表信誉、守信,二是代表获得、俘获,与“俘”字同义。“得”是取得、获得的意思,得字在甲骨文中是人手里拿着钱站在大街上,表示相互交易而有所得。分析六十四卦中的“孚”和“得”的用法可以看出,“得”一般指具体得到什么,而“孚”则是表示有所得,没有具体指出所得的标的,更偏向于因守信而有所得。与其相对应的是“失”、“亡”、“丧”这三个字表示失去、失掉。其中“亡”代表没有、失去、灭掉;“丧”代表丢掉、失去;“失”代表丢、找不着、没把握住等意思。“厉”和“咎”组成另外一对表象词,“厉”表示警惕、磨砺、损害、危险、猛烈等,可以理解成外界对人造成的危险、灾难。“咎”表示灾难、补过,用力挽回之意,可以理解成人为地灾祸。无咎,就是做事没有危险,没有灾祸的意思。总而言之《周易》经文中对于“吉”、“凶”、“悔”、“吝”、“咎”有比较集中的用字体例,而“厉”、“孚”、“得”、“丧”、“亡”、“失”等文字在使用上比较宽泛。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对于表示“八情”文字的用法,只是从四象生八卦的角度所作的分析,至于这些字的具体用法,将在《周易经文分析》一文中详细讨论。另外,从《周易》经文来看,上述表示八情的字都有多种含义,一个字可能代表了几种情况,而同一种状况在经文中有可能用几个不同的字来表示。比如说“利”这个字,本身的含义就有得到、收获的意思,同时又可以作副词使用[5],我的分析中把这个字全部记在了“四象”的账上,实际它也部分的反映了八情中得到、收获的“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在《周易》经文当中,能够用来表示“八情”的字,应该是吉、凶、悔、吝、厉、咎、孚、得、亡、丧、失这十一个字。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十一个字在卦爻辞中的分布情况。

2、四为八情在卦爻辞中的分布

(PPT 第十六页)

四为、八情用字在《周易》经文中的分布情况如表-3:

表-3 四为、八情用字分布情况表

 

在《周易》六十四卦经文中,每一卦都有元、亨、利、贞四个字中的一个到四个,这四个字全经共使用304处,占卦爻辞用字总字数的7.3%。其中:元27处(卦辞13处、爻辞14处)、亨47处(卦辞40处、爻辞7处)、利119处(卦辞55处、爻辞64处)、贞111处(卦辞35处、爻辞76处)。从这四处字在卦辞和爻辞中的分布来看,用在卦辞中有143处[6],占47.04%,在爻辞中用161处,占52.96%,卦、爻辞用字平均比例是1:1.13。由此看来,表示四为的这四个字在卦、爻辞中是均匀分布的。另外的十一个字吉、凶、悔、吝、厉、咎、孚、得、亡、丧、失也分布于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中,全经共使用495次,占用字总数的11.88%。其中“吉”字用147处(卦辞24处、爻辞123处)、“凶”字用58处(卦辞5处、爻辞53处)、“悔”字用34处(卦辞1处、爻辞33处)、“吝”字用20处(卦辞0处、爻辞20处)、“厉”字用27处(卦辞1处、爻辞26处)、“咎”字用100处(卦辞8处、爻辞92处)、“得”字用27处(卦辞3处、爻辞24处),“孚”字用42处(卦辞8处、爻辞34处)、“亡”字用24处(卦辞1处、爻辞23处)、“丧”字用11处(卦辞3处、爻辞8处)、“失”字用5处(卦辞0处、爻辞5处)。从这十一个字在卦辞和爻辞中的分布来看,用在卦辞中有54处,占10.91%,在爻辞中用441处,占89.09%,卦、爻辞用字平均比例是1:8.17。由此看来,表示八情的这十一个字在卦、爻辞中分布是不均匀的。符合《周易》四象生八卦的原型结构,卦辞讲“四为”,而爻辞讲的是“八情”。

3、《周易》成书原理

至此我们便找到了古代圣贤从太极→阴阳→四方、四季、四为→八卦、八节、八情结构框架下,用文字表述而写作《周易》的全部思路过程。据此我们可以说《周易》是围绕着元、亨、利、贞、这四种行为阐述人类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凶、悔、吝、厉、咎、得、失这八种情况。这就是《周易》成书的基本原理。也就是我前面给出《周易》定义的依据。我们所看到的《周易》实际上是古人运用自然现象对人类社会行为和行为结果的一个总体描述。

在写作手法上,《周易》把整个社会看作一个太极,把人和事描述为阴阳,把人类社会活动描述为元、亨、利、贞,在人们进行这四类活动的时候,由于行为的得道或失道,便会产生吉(有利)、凶(危险)、悔(过失)、吝(不足)、厉(艰难)、咎(灾祸)、得(收获)、亡(失掉)这八种结果。这便是文字版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易经·系辞传》对于《周易》成书引用孔子的话说:“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就是这个意思。

人类进行元、亨、利、贞这四种活动时产生了吉、凶、悔、吝、厉、咎、得、失八种结果,这八种结果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相互作用就是八卦相“荡”,这一荡便荡生出了六十四卦,荡出了一个大千世界,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也就全部、完整地概括进来了。而《周易》的六十四卦正是描述了人类社会中“八卦相荡”的规律和法则。在《易经•系辞传》里古人用了20个字“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就概括了《周易》的基本架构,只不过使用了八卦——四象——阴阳的叙述顺序。

第三节 《周易》与社会

(PPT 第十七页)

学习《周易》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用《周易》的原理去观察社会,学会处理社会事务,那么我们怎样把阴阳、四象、八卦这些描述自然的概念应用到人类社会呢?

1、阴阳应用

我们可以把任何相互对立,本身性质和运动趋向相反,同时又具有相互作用关系,相互以对方为存在前提的存在两个事物,用阴阳来类比。这样的两个事物就构成一个“太极”,也就是构成一个事物的整体。比如:

男人和女人;

医生和病人;

政府和百姓;……。

2、四象应用

所谓“四象”的概念应用到社会活动中,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指人的行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没有到有开始,按照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发展自己的事业。第二指的是空间布局,当我们开办一个公司,创立一份产业怎样安排人员的格局,现在我们沿用的都是西方的模式,中国式管理首先就有一个管理模式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企业,策划、研发、生产、销售、财务、总务等等,怎样的组合、职责分配,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第三是指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作重心的问题,第四是指发展和预测,这些内容都很多,这里不详细论述,必须结合企业案例专题讨论。总之如果把阴、阳看成是一个静态存在的话,那么“四象”就是一个运动循环的概念,四象类比的核心在于描述存在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运动变化过程,描述事物从层面发展到另一个层面(或者相反)的过程。比如:

元、亨、利、贞;

天时、地利、人和、自身;

开创、成长、收获、实力;

招工、培训、实习、上岗;……。都可以用“四象”的概念来类比。

四象可以用来描述任何行为、事物生消发展变化的过程。

3、八卦应用

在自然和人类社会里,八卦的类比十分复杂,甚至于不能用“八卦卦象”对应“八情关系”,具体的指出在某一卦象中乾对应的是什么,某一卦象中坤对应的是什么,尚秉和先生在《焦氏易林注》中对八卦的取象多达数千种,乾、坤、艮、震等卦象所对应的事物都不确定。但是各种表象的基本内涵都不超出八卦的意义。所谓八卦在人类社会中说的是以一种表现,一种现象的存在,我把它称之为表象。比如:

战、养、生、惠(利)、悦、令、信、劳;

吉、凶、悔、吝、厉、咎、得、失;……。

吉(有利之象)凶(不利之象)悔(过错)吝(不足)厉(艰难)咎(灾祸)得(得到)失(丧失)。

如果我们一定要找到某些事物与八个卦象的对应关系,就是把事物挂到八卦的卦象上。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考察,例如这张表中所列的对应关系是《说卦传》给出的取象结论。

(PPT 第十八页)

4、八卦取象

乾:天,战,战士,战场。健。

坤:地,养,致役,物产。势。

震:雷,生,创造,命令。动。

离:火,丽,施惠,治理。日。

兑:泽,悦,表达,说服。说。

巽:风,令,跟随,号令。散。

艮:山,言,诚信,禁令。止。

坎:水,陷,劳苦,艰难。月。

上表中的取象是根据《说卦传》中的定义列出的,其含义应该好好理解。

总之,我们把阴阳、四象、八卦应用到社会活动中,就是事物的存在,事物的生消行为过程和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表象。

第四节 八卦和六十四卦序

(PPT 第十九页)

所谓的八卦相荡,从《周易》经文六十四卦的角度讲就是一个卦序排列问题,卦序在《周易》研究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同的卦序排列就是一种解读《周易》的方和法理论体系。高怀民先生在《先秦易学史》中说:“卦象排列的问题,是易学中的大问题,从易学史上看,一个新的学说的创立,十有八九是先推出一个卦象排列的新方式,其重要性可知” 。《周易》说的是象,卦序不同呈现在你面前的象也就不同,不同的象必然会读出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周易》卦序重要性的原因所在。所以要解读《周易》就要找到“原象”,找到了原象,《周易》也就解读出来了,找原象就要研究卦序,我的研究就是从卦序排列开始的。

卦序排列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八经卦的卦序,一个是六十四卦的卦序。八卦卦序的分析十分复杂,也是我们认识《周易》关键,对于八经卦卦序学界几乎没有人研究,还有人提出八经卦与六十四卦没有关系,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在易学史上只有南宋大儒学家邵雍对八卦的排序做过简单的推演,从而作出了他的六十四卦方圆图。邵雍是依据《易经•系辞传》、《说卦传》的相关记载和神秘河图和洛书,推演八卦卦序和八卦方位的,尽管河图洛书的可信度屡遭质疑,但是邵雍的理论在易学研究方面占有极高的位置,邵雍本人也被称之为邵子。如果结合天文、地理、气象资料深入研究八经卦的排序,可能是最终揭开《周易》真面目的一条必由之路。下面的内容我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现在能看到的古人对八经卦排序和六十四卦卦序,而对邵雍的先后天八卦卦序的分析八卦相荡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论述。

1、八卦卦序

有帛书上下卦卦序:

上卦卦序:乾、艮、坎、震、坤、兑、离、巽

下卦卦序:乾、坤、艮、兑、坎、离、震、巽

邵雍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卦序:

先天卦序: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后天卦序: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2、六十四卦卦序

1、通行本卦序,(邵子称为后天六十四卦序)

2、先天六十四卦序(邵子六十四卦方圆图)

3、京房八宫卦序(八宫图)

4、《元包经》卦序

5、帛本《周易》卦序

通行本卦序,就是《易传·序卦传》所说的六十四卦卦序排列: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编出了六十四卦序歌:重天乾、重地坤、水雷屯、……等等。

《易传·序卦传》和《易传·杂卦传》是两门专门的讲座在本讲座中从略。下面的这张表画出的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写在“帛”上的《周易》卦序排列,今人称之为帛书《周易》卦序。

(PPT 第二十页)

 

上卦:以四天卦与四地卦交错排列,代表天气和地气。卦序为乾、艮、坎、震、坤、兑、离、巽。左边是卦序,右边是卦象,上边是卦名,下边是物象。

下卦:以四阳卦和四阴卦交错排列,代表阳气和阴气。卦序为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左右上下同上。

八行八列构成六十四卦。

每卦左边文字是卦象歌,右边是卦象,上边数字表示通行本64卦卦序。

卦序排列遵循天地阴阳的原则。

(PPT 第二十一页)

3、《周易》成书的依据和结论

《周易》成书原理的依据是:

《易经•系辞传》:“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易经•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系辞传》:“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经•系辞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经•系辞传》: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周易》成书原理的结论是:

一、太极——《周易》

二、阴阳——阴爻 - - 阳爻 —,(男人,女人)

三、三爻卦画,三才,天地人(一个人、外部环境)

四、四象,四个方向,东西南北;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四种行为,元亨利贞;文字,卦辞。

六、六虚、六爻卦画,六个方位,天地东南西北;时空,天春夏秋冬地;六个阶段,节气。

八、八卦,八种状态,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节,两分两至四立;八情,吉凶悔吝,厉咎得失;爻辞。

《周易》写的是人,写的是人类社会,一部《周易》里面写了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你自己,一个除了你以外的人。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各有不同的个性,你自己在不断的变化,你所遇到的人也不同,同样的事情以同样的处理方式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同的,反过来,不同的事情用同样的处理方法解决,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就是这些错综复杂的事情,五花八门的处理方法,便产生了八情(八卦、八种结果)。吉凶就在其中了。这便是《周易》的社会模型和对这样一个模型里所发生的事情的基本描述。

至此我们把《周易》的基本概念、成书原理、象言转换和写作方法就介绍完了。下面让我们走进《周易》的大门。开始研读《周易》。

 

作者邮箱:jdwxmb@gmail.com

 



[3] 字数统计根据《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 李学勤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12月 第一版。

[4]《系辞传》上 第三章“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5] 靳极苍:《周易卦辞详解》第10页,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6]《观》、《晋》、《睽》《井》《艮》《姤》卦辞中没有元亨利贞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