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鼠大战3电影叫班:成长的方法 ---知:求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7:24:35
本文选自《傅佩荣心灵关怀作品集》 

成长的方法

         现在,再谈自我成长的方法。所谓方法,听起来好像有具体的步骤。心理学可以勉强找出具体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哲学就比较困难了。这里我能做的,是提出简单的架构,以便于思考问题。自我成长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呢?首先要考虑个人的潜能以及如何实现。潜能是指知、情、意。

  知:求真

  在知方面,如何使自我成长?这是第一个问题。以学校教育来说,我们都受过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是需要思考的。一个小孩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确是在自我成长,在知方面越来越丰富。等到小孩进入大学之后,我们就肯定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了。到底教育经过哪些途径呢?一般说来,需要考虑三点,一是学习知识,二是发展技巧,三是推广理解。学习知识,要靠读书,如地理、历史,会背了就没有问题。背得越多,知识就越多。譬如说,我们现在讨论宇宙的起源,你知道的理论越多,对于每一届诺贝尔奖得主的发明了解多了,知识就会增加。这是非常明确的。

  第二,发展技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具体的能力,譬如学习开车、学电脑,以及在生活上的各种具体技巧。学习得越多,自我表现的能力也就越强,机会也就越多了。这也是一种自我成长。

  第三,推广理解。这一点较难说明。我们的教育最失败的就是这一点。什么是“理解”?理解的对象是“价值”。你如何去欣赏一出戏剧、一段音乐、一本小说?这其中包含着人类社会里具体发生的或想象的事件;这其中有各种人物、情节、主题。你如何去欣赏它们?如何作个人的判断?同时,在其中了解价值世界的建构应该如何?这正是我们教育里最弱的一环。这一环未能建立好的话,在知的方面一定会有缺陷。

  假设今天我们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我们在知的方面要如何自我成长呢?这一点我们倒可以回忆一下,并作个计划。回忆是针对过去,计划是针对未来。我们在知的方面,有些什么经验或可能的经验呢?以过去来说,我们常常想起的语言或心声是童话。童话故事为什么吸引人?因为它与历史不同。历史不能记错任何一个细节,必须清楚分辨;历史事件有真、有假、有对、有错。童话故事则不同,开头都是“很久、很久以前”,至于多久以前你就别管了;同时,童话故事里,人与动物的描写或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可以互换的。它提供一个虚构的想象世界,这个世界有何作用呢?作用就是要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了解。在小孩的心灵还只能接受有限的经验时,他需要一个完整的了解,以便作为他的基础,去面对他有限的、分裂的、少数的经验,然后选择自己的态度。童话故事为什么影响很多人?甚至一些作家也承认,他们到现在最喜爱看的仍是童话故事。也有人喜欢神话,童话与神话在结构上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超越历史的。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其中许多事迹是因缘际会或命运左右而成的。童话与神话,则是人类在生命初期拿来作整体了解之用的。它们有整体观,其中有引人思考、反省的线索,让人对生命有完整的了解。什么是完整的了解呢?譬如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何选择行动的原则?这是需要有完整了解之后,才可作的选择。如果你没有完整的了解,就会今天这样做、明天那样做。同时,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原则了。所以,童话或神话可以提供完整的了解,让你知道一个人应该如何。到了中学时代,我们可以看武侠小说、戏剧,或其他虚构的言情小说,其中也提供想象的世界。我个人喜欢看武侠小说,是认为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正义。而武侠小说最后总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人认为这是幼稚的心理,是逃避到武侠小说的世界,去寻求心灵上的满足。我所要的,不是心灵的满足,而是要问:为什么我会如此地向往?为什么我要追求正义?为什么我对人间的善恶、是非觉得不公?如果现实世界始终不能令我满意的话,我对这种向往要怎么交代呢?我就得通过小说去交代了。

  我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就得设法发挥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所认同的理想,可以获得实现。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若不能制造一些差别,他的生命有何意义呢?活着或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什么影响;这是我们不能忍受的。因此,人的生命是独特的。所谓“独特”是说,有你和没有你,是有差别的。有时候我们会认为,这对宇宙没有什么影响,对整个国家的命运没有什么差别,自己又不是什么领袖人物。但是,对于你个人的生命,你的父母、同学、朋友,你的社区里、公司里、学校里,仍会有所差别。

  如果我今天年纪很大,已经六十几岁,我在知方面的成长,就要靠阅读经典之作。中国人小时候读过“四书五经”,长大以后就觉得厌烦。但是,所谓“经典”作品包括《圣经》、《佛经》,以及中国的“四书五经”,其中的内容与精神都是永恒的。人在成年之后,人生阅历增加,就不会像小孩子一样,很容易受到外界变化的影响,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改变了主意,这样当然无法明白宇宙及历史的发展,有其一定的潮流。我们需要智慧,而智慧的产生就要依赖经典之作的启发。如“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的智慧,也是从经典里找到蛛丝马迹的。所以,年纪稍大就必须阅读经典之作,应该自己设法安排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中加以阅读,如此可以使我们在“知”的方面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