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谎言辩论赛反方:二十五年磨一剑——考察福建省安溪县发展茶产业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7:02:23

二十五年磨一剑

——考察福建省安溪县发展茶产业的启示

/黄炳生

今年5月,我和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腾冲县政府领导及省茶业协会有关同志到福建省安溪县学习考察发展茶产业的经验。安溪县是福建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1985年以来,安溪县委、县政府始终不渝地把茶产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位的产业来抓,“二十五年磨一剑”,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把茶业真正做大做强,把贫穷落后的安溪建设成为繁荣富裕的新安溪。学习安溪的经验,对照思考云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启示:

    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

    安溪隶属福建省泉州市,全县耕地62万亩,其中茶园60万亩,茶叶是全县农村的主导产业。安溪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但是在1985年,安溪还是全国最大的贫困县,全县60多万亩耕地中,只有茶地11.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20元,每个农民从茶业中所得的收入仅39元。如今,安溪发展成为茶业专业生产县,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2009年为第87位)。安溪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不种植粮食作物的农业县,全县的农业种植业均为茶叶。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73亿元,全县112万人口中,有90万人从事涉茶行业。2009年该县生产总值248.95亿元,工业总产值361.5亿元,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01元,其中茶农每年的人均茶叶纯收入达4236元,占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5%。在安溪县的茶叶主产区,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茶农户已占60%左右,年收入在20万~50万元的已占10%左右。

    云南是我国第三产茶大省,投产茶园约300万亩,产值约105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06元,最高的2007年达716元;每亩茶园总产值约3500元。与安溪县相比,我省茶园面积是安溪的5倍,产值仅多44%,茶农人均收入仅是安溪的十三分之一,每亩茶园的产值仅是安溪的三分之一。我省茶区基本是贫困地区,茶农基本上是贫困农户,根本原因是我省茶区茶叶效益低,从事茶产业的茶农有少数富裕起来了,多数还处于贫困状态。从茶区的现状看,绝大多数主产茶区只要做强茶产业,茶农依靠茶业完全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持之以恒,几十年磨一剑。

    安溪茶业25年磨一剑的历程,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在每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具体做法。在这25年内,安溪县委、县政府有一个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把安溪茶业打造成真正的强势产业、富民产业”。

    第一阶段,上世纪的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为“扩面积、提单产、增总量”阶段。重点是引导茶农,调整农业结构,耕地逐步全部改种茶园,并大力扩大海拔在8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安溪地处沿海,海拔较低),全县茶叶面积从11万多亩很快扩大到60万亩,成为茶叶专业县。新扩面积实现了茶树100%是无性系良种,名茶占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高山茶园占总面积60%,为生产优质茶叶奠定了基础,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为加强对茶产业的领导,县委、县政府设立茶产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组成。

    第二阶段,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以“优质、精品、名牌”为重点,规范和提高乌龙茶的加工技术,统一加工工艺。提出“不做低档茶品”、“不做假冒伪劣茶”的口号,推广使用先进加工设备,开展万人培训,举办各类加工技术大赛,评选“铁观音茶王”,增强茶农质量意识、名茶意识。引导茶农和茶企全面练好内功,提高茶叶品质,生产名牌。茶叶的制优率迅速提升,茶农专业化、组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进一步健全,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广泛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安溪把茶产业与茶文化结合,开展创品牌攻势。充分运用“安溪铁观音”这一历史品牌和取得的“国家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机遇,大力开展安溪茶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在安溪县城晋江两岸修建的汉白玉护栏上,镌刻7700多块自古至今的咏茶名诗名词碑文,打造出数公里长的“晋江茶刻”文化长廊景观。出版《铁观音》、《中国安溪茶叶宝典》、《铁观音的王国》等涉茶书籍,拍摄《铁观音传奇》、《铁爷茶馆》等电视剧,举办茶联、茶歌、茶书画、茶摄影创作大赛、茶文化艺术团巡回表演,不断丰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有力地扩大了安溪茶产业的影响力。

    在创品牌活动中,党委、政府大力引导,文化媒体大力支持,茶农、茶企踊跃参与,全县上下大打“安溪铁观音”这块名牌,使其成为“福建省的十大名片”之一。茶叶企业在创品牌中不断壮大,知名度不断上升。目前全县已涌现“铁观音集团”、“八马”、“魏氏”、“华祥苑”、“华福”、“祥华”、“三和”等一批安溪茶业的著名企业品牌。

    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安溪茶业开始了拓展市场的壮举。首先,于2000年投资1.4亿元,在安溪县城建成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直到目前,仍为我国规模最大、交易客商最多、品位最高、功能配套最为齐全完善、风格独特考究的,集茶业贸易、信息、茶文化、展览、旅游、科研为一体的新型茶业交易市场。投入营运的第一年,交易额就达3亿元,以后连年上升,2009年已达17亿元。

    其次,安溪并不满足于坐地集散、坐地销售,而是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县财政每年安排扶持茶业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同志带队,开展“铁观音神州行”茶事活动。连续5年,先后到香港、澳门、成都、长沙、武汉、西安、昆明、乌鲁木齐等2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千人饮茶活动”。每到一地,摆设大规模的无偿品茶、饮茶摊位,传播铁观音饮茶知识,扩大品牌影响。另外,县里还大力倡导和鼓励安溪人到全国各地去开设茶店、茶庄,销售茶叶。目前全县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店、茶庄、茶艺馆3万多家,从事茶叶的专业营销队伍达15万多人,市场已经覆盖到全国各省区市,并形成闽、粤、长江流域和北方四大著名的乌龙茶内销市场;同时,产品还出口东南亚、日本、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超5000万美元。

    第五阶段,也就是现阶段,重视全面发展,确立“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发展新理念。去年新年伊始,县委主要领导率领考察团,对福建全省茶区进行学习考察,深入了解茶产业的生产加工、品牌推介、文化挖掘、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谋划安溪茶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考察结束后,县委先后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茶业发展座谈会,通报考察情况,围绕茶产业亟待解决提升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经过集思广益,县委、县政府确定把2009~2011年作为“茶产业提升年”,并出台了《安溪县“茶产业提升年”实施意见》,对安溪茶产业发展进行规划部署。大力推进茶业品质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产业化组织体系、品牌体系、茶文化体系、配套延伸体系、茶旅游体系、贸易物流体系、开放合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十大体系的全面建设。实施“生态、健康、文化、品牌、素质”五大工程,各个主产茶区开展以有机茶和严控农药残留为重点的生态茶园建设。投资15亿元,建设新的国内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海峡西岸茶叶基地”,将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包装、物流等为一体的茶产业集群核心区、茶叶科技孵化区和闽台茶叶合作示范区,使之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标志性茶产业园。

    云南茶业要走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云南茶业具备了总体规模,但由于茶区分散,茶产业没有在任何一个县成为主导产业。全省产茶县有50多个,但产量超过万吨的县只有凤庆、勐海、景洪三县市,超过5000吨的只有10个县。这样,在县域经济中也得不到高度重视。对茶农而言,茶叶只是农户的家庭副业,专业化程度很低。这样的生产力布局难以做大做强茶产业。借鉴安溪和我省一些茶业专业村的经验,建议省里重新规划我省茶产业。可考虑全省规划5~10个茶产业大县强县,规划一批茶产业专业化乡镇、专业化村委会。省州市大力支持这些大县和专业化乡村做大做强茶产业。争取用两个五年规划的时间,达到建设目标。省茶业协会计划配合景洪市在大渡岗乡建设“云南茶叶第一乡”,目前该乡已有茶园7万亩,产量7000吨,产值已达7000多万元,只要正确引导,加以必要的整合和扶持,注入茶业现代种植、加工的新技术,就可以使该乡成为云南省茶园面积超10万亩、茶业产值超亿元的茶业专业化示范乡镇,并使其由“云南茶业第一乡”向“全国茶业第一乡”的层次发展,成为“昆曼”大通道旁的一个茶业产业化的样板,更好地发挥对全省茶业乡镇的示范带动效应。

    打造“云南普洱茶”和“滇红”两个著名品牌,带动云茶产业的繁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近几年的拼搏,云南茶业已经形成“滇红”和“云南普洱茶”两个品牌,这两个品牌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较好的知名度。云南茶业界和全省上下都要统一在这两个品牌下种茶、做茶、卖茶,统一在这两个品牌下做茶文化宣传和商品广告宣传,各个茶叶企业要围绕“云南普洱茶”和“滇红”打造企业著名品牌。目前我省的“大益普洱茶”、“七彩云南普洱茶”、“下关沱茶”、“龙润普洱茶”、“凤牌滇红”、“金丝滇红”作为企业品牌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省里要对这些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广告不断宣传,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各种茶事活动。要更大规模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各级政府应该大力支持。

    为了打造这两个品牌,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要下功夫练好内功。第一,茶园建设要走无公害、生态茶园的发展道路,严格控制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茶,多产有机茶,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第二,普洱茶、滇红都要规范加工工艺,严格工艺流程,严格卫生质量,统一口味要求。第三,严格质量标准检查,建立茶叶质量检测系统和队伍,取缔假冒伪劣。

    下功夫开拓云茶消费市场

    第一,在昆明建一个高档次的茶叶集散中心,集信息、交易、茶文化活动于一体。目前昆明市有五六个茶叶批发市场,基本上属于农贸市场性质的批发交易。可以选择一个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市场,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重新改造提高,建一个中国一流的茶市。第二,省政府每年安排一笔专项资金,组织信誉好、有品牌的茶叶企业到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国外主要云茶销区,开展以“滇红”和“云南普洱茶”为主的“云茶”推介活动,开展“云南普洱茶、滇红天下行(天下品)”大型茶展活动。第三,支持和鼓励企业及经销商参加各省和有关国家的茶博会。同时,还要大力鼓励民间茶叶经纪人,切实加强民营茶叶经纪人队伍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营销素质。对确有贡献的茶叶经纪人,由政府按业绩档次分别给予奖励,宣传他们的事迹;对到省外开展茶业经营确有成绩的企业和人员,也要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扶持和鼓励。建立起一批较强的茶叶营销队伍这件事,只要大家统一认识,认真下功夫去做,就一定能做出成效,就一定能为云南的广大茶农、茶企筑起一道坚强有力的后盾。

作者系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

原载2010年7月16日《云南日报》第07版“调查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