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 帝号 庙号 谥号:工業總產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9:20:39

工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目錄

[隱藏]
  • 1 什麼是工業總產值
  • 2 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原則
  • 3 工業總產值的內容
  • 4 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問題
[編輯]

什麼是工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工業最終產品或提供的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

  根據計算工業總產值的價格不同,工業總產值又分為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總產值是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對同一產品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作為不變價,又稱W定價格。採用不變價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目前,採用的是1990年不變價。現價工業總產值指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採用企業報告期內的產品實際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價格)。

[編輯]

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原則

  計算工業總產值應遵循以下三條基本原則:

  1、工業生產的原則:凡是企業在本年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的勞務,均應包括在內。其中的最終產品,無論是否在本年內銷售,只要是本年內生產的,就應包括在內。凡不是工業生產的產品,均不得計入工業總產值。

  2、最終產品的原則:即企業生產的成品價值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企業對外銷售的半產品也應視為最終產品計入工業總產值。而在本企業內各車間轉移的半成品和在製品則只計算其期末期初的差額價值。

  3、工廠法原則:即將一個法人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計算工業總產值,是指其在本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總價值量。

[編輯]

工業總產值的內容

  工業總產值包括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在製品半成品的期末期初差額價值三部分。

  1、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在本期生產,併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半成品)價值合計,包括企業生產的自製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的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活福利部門等單位使用的成品價值。

  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按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產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計算;會計核算中按成本價格轉帳的自製設備和自產自用的成品,按成本價格計算生產成品價值。生產成品價值中不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

  2、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修理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對外加工費收入按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可根據會計“產品銷售收入”科目的有關資料取得。

  對於本企業對內非工業部門提供的加工修理、設備安裝的勞務收入,如果企業會計核算基礎比較好,能取得這部分資料,而且這部分價值所占比重較大,則應包括在對外加工費收入中。

  3、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的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本指標一般可從會計核算料中取得。如果會計產品成本核算中不計算半成品、在製品的成本,則總產值中也不包括這部分價值,反之則包括。

[編輯]

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問題

  計算工業總產值容易出現的幾個問題:

  1、用產品銷售收入、生產成本等財務指標代替工業總產值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統計人員對工業總產值的概念不清。工業總產值是針對企業當期生產的產品和對外加工費收入的價值進行統計,體現的是報告期的生產總量;而產品銷售收入是企業銷售產品和對外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取得的收入總量。

  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總產值是以報告期內的生產量作為計算依據,而產品銷售收入是以當期取得的對外銷售的收入作為基礎。前者強調的是報告期內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後者則即包括報告期內的,也包括報告期外的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收入。只要統計人員瞭解了總產值的概念,就可以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

  2、將不是本企業生產的產品價值計人總產值

  此類問題多發生於規模較小的企業,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基層統計人員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沒能遵循工業生產的原則。特別是從事電腦軟硬體製造的企業,更容易出現將自外部外購未經本企業加工的產品按全價計人本企業的工業總產值。

  3、對應按全價或應按加工費計算工業總產值不加區分

  一般此類問題的發生,是因為有些統計人員不能正確區分在什麼情況下按加工費計算,什麼情況下按全價計算。區分的標準是看企業進行生產所用的原材料是企業自備的,還是由訂貨者提供的。

  在按加工費計算總產值時分訂貨者來料加工和工業性作業兩種情況。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生產出具有新的實物形態的產品,該產品具有新的使用價值;而工業性作業是在報告期內以生產性勞務形式表現的產品價值,它只是恢復或增加原來產品的使用價值。兩種情況下所取得的加工收入,都應包括在總產值內,但只能按加工費計算,不能按全價統計。

  4、自製半成品及在製品的期末期初差額漏統

  企業自製半成品及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漏統的情況,主要發生在對半成品及在製品進行核算的企業,特別是在生產周期較長或報告期內半成品數額較大的企業發生。在這裡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凡會計上對半成品及在製品進行核算的企業,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就應包括這部分的價值,否則,就不包括。

  5、工業總產值出現負數。

  造成工業總產值填報中出現負數的原因,一般是當企業發生退貨時,企業的統計人員往往習慣按會計上的處理方法,在總產值中扣除退貨產品的價值,當退貨數額較大時,就出現了負數。這種做法違背了生產的原則,是錯誤的。當企業發生退貨時,只要不是因產品本身出現質量問題而發生的退貨,就不允許在己上報過的總產值中沖減。企業內發生退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當企業由於產品質量問題發生退貨時,由於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屬於不合格產品,發生退貨的數額不得計入工業總產值;另一種是因非質量問題而發生的退貨,退貨數額只允許在生產期內進行沖減,不得在退貨發生時沖減報告期內的當月工業總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