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铁附件昆明:朝鲜末代王妃的宫心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8:20:18
    公元1863年12月13日,尚未成人的李熙在汉城昌德宫的仁政门上匆匆行完成人冠礼,就登基成为李氏朝鲜的第26代君主。日后被称为“高宗”。

  而他的父亲李昰应,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个古老国家的实际统治者,监国摄政王。

  这一年,中国太平军的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满清王朝扫灭内患,进入同光中兴之世;

  这一年,沙皇俄国镇压波兰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反抗俄国占领运动;

  这一年,美国南北战争发生逆转,北方军队在葛底斯堡之役中挫败南方军队;

  这一年,日本藩镇萨摩藩的武士与大英帝国爆发战争,史称“下关事件”,自此倒幕力量启动“开国”政策,成为明治维新的先声。

  可在不久之后,无论是中国、俄国、美国还是日本,都把目光从自己的身上抬了起来,投在了这个“东方的巴尔干半岛”上……

  1   1863,朝鲜监国摄政王横空出世

  高宗李熙上一任国王哲宗的生育,多少有点和这个古老王朝一样,气色不振。死时仅32岁的哲宗无嗣,储位出空,而往日放浪形骸的李昰应就在这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青年时代的李昰应曾是一个上流社会人所共知的“二流子富二代”,扮相非主流,整日“竹杖芒鞋”,还与市井无赖交相冶游。

  当他的堂亲国王一死,他似乎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不仅衣冠端正了,更对上流社会生活积极起来,频频展开“公关”活动,结交各派势力。

  在他的努力下,儿子李熙获得入承大统的资格,成为国王。而他,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幼主的幕后人、权力的实际持有者,世称兴宣大院君。这是朝鲜王朝近五百年来,首次出现了国王亲生父在世并执掌政务的局面。

  然而,大院君足下的土地已经呈现出朝代末世之相。面对西洋人接二连三敲击国门,大院君却仿效刚被击开国门的宗主国中国之前的政策,施行锁国。

  在他看来,西方人的叩门是“洋扰”,拒绝到底,人家自然不战自退。在汉城街道的石碑上,他用不可置疑的口吻告诉国民:“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

  但没有想到的是,他即将面临的最大危机并非远在西洋,而是近在景福宫内。

  为了“王室威严”的形象工程,执位初期的大院君决意先把自己的“办公楼”修葺好。他不惜倾全国人力财力大兴土木,重建曾遭日本人焚毁的景福宫。而就是他自己,亲手把政敌带入了这座堂皇得今天仍是婚纱照胜地的宫殿里。

  高宗三年,大院君为15岁的儿子选妃。为防止外戚争权,他为儿媳候选人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颇有今日择婿“有车有房父母双亡”之感:即其本家须人丁萧条,无外戚专政之虑,候选人本身要温顺贤淑,无干预政务之心。

  然而,他还真的找着了。在他妻子闵氏夫人远支族人里有一个八岁丧父的小女孩,名叫闵兹映。她出身贵族却家门单薄,正合大院君的心意。1866年3月,朝鲜国王大婚。闵氏女正式成为王妃,这年她16岁,高宗15岁。

  2    1873,闵妃外戚铁腕的强势崛起

  自幼贫苦的闵妃刚进宫就与其他王妃不一样。她不喜欢和国王李熙一道花天酒地,却终日钻进宫中书房内读书,诸如《春秋左氏传》、《战国策》、《史记》一类的中国古代历史、谋略书籍,或宫廷政治八卦小说《恨中录》、《仁显王后传》、《癸丑日记》等。

  在起初的三年里,正当闵妃在书中收获了受用一生的“宫心计”,冷落她的国王李熙却与另一个女人李尚宫打得火热,不久,李氏得子。

  熟读东方宫廷谋术的闵妃当然明白“母随子贵”的道理。1871年,闵妃终于得子,她兴奋异常,认为这下可有以嫡夺庶、清除头上阴影的机会了。

  谁知婴儿一连数日大便不畅,大院君进山参医治,服药三天后竟然夭折,这使闵妃痛不欲生,更认为这是大院君有意所为。此后,大院君与闵妃的矛盾公开化,趁机指责闵妃不能给高宗生育健康的继承人,并欲立完和君李墡为储君。

  这一边,闵妃正集结反击力量。她结交儒林中对大院君不满的儒生,制造舆论清议。一次,儒生崔益铉上疏论大院君,指责其失策。闵妃利用这次机会,鼓动高宗“亲政”,并将大院君赶出汉城,不许他参与政事。

  过度自信的大院君指使部下辞职作为还击,意图架空政府,势成威胁。谁料闵妃早已安排好政府人选,借机迅速将自己娘家的亲信迅速补充到朝廷重要位置。

  大院君无计可施,被迫离开汉城,宣布引退。就这样,大院君苦心经营了十年的政权在闵妃的操纵下竟然一夕之间垮塌。由于高宗生性懦弱,实权落入闵妃外戚集团手中,闵妃成为之后二十多年中朝鲜的实际统治者。是年1873年,闵妃仅23岁。

  3

  1882,开放引出的“壬午兵变”

  1874年2月,闵妃又得一子。为了使自己所生的儿子能被立为储君,闵妃开始了广泛的活动。因当时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依制朝鲜册立储君这类大事,必须报请中国皇帝册封。

  于是,闵妃一面派重臣赴北京、天津运动李鸿章等清政府要员,一面同日本驻华公使联络,请他协助斡旋。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活动,靡费百万金,朝鲜关于立嫡幼为世子的请求终于获得清廷批准,闵妃如愿以偿。

  当政后,闵妃极力否定大院君所制定的政策,包括一改“锁国”思路。她重用亲日派大臣,促成开放。经历明治维新的日本对外扩张步伐加速。

  1871年日本染指中国另一属邦琉球,8年后废琉球国置冲绳县,完全吞并。同时日本开始武力威胁朝鲜。1875年9月,日舰溯汉江而上,派军进逼汉城。

  在事件中,闵妃顶住全国的压力,与日本缔结了《江华条约》,终于打开“隐士之国”朝鲜的门户。还派遣修信使团出使并考察日本,设立近代机构“统理机务衙门”,并成立了朝鲜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新式军队———别技军。

  这支军队请日本人担任教官,并按日本军制编练。

  朝鲜的开放成为政治斗争的催化剂,保守派人士认为开放将导致“国将不国”,他们开始怀念大院君“斥倭锁国”政策。

  1882年朝鲜大旱,有军人趁机起事,矛头直指闵妃,史称“壬午兵变”。起事军人冲入王宫搜寻闵妃。闵妃见势不妙,立即化装成宫女出逃,避难于忠州。

  由于闵妃出走,诸闵姓族人被杀,余党被抓。中央政府瘫痪,高宗国王请大院君出台主政,大院君第二次上台。他马上宣布闵妃已死,并煞有介事地筹备为闵妃举行隆重国葬。

  其实,此时闵妃正部署反击。她一方面派员潜入汉城,通告国王闵妃依然健在,另一方面通知驻在天津的亲信,令他们以国王名义请求宗主国出兵靖难。

  此时,清政府已从多种渠道了解到朝鲜的动乱,为防止日本借机入侵朝鲜,清廷决定依制出兵朝鲜。果然,数日后日本借动乱中日使馆被烧、数人死伤为由,强行派兵进入朝鲜。

  大院君无法应对,只好写信给此时已随清军到达仁川的清朝大员马建忠,请他出面调停。

  4

  1885,日俄觊觎下的朝政乱象

  但此前马建忠和丁汝昌已得到闵妃集团汇报,称此次事变中重臣被杀,国王被囚,日人寻机入侵,朝鲜处境危殆,皆大院君所致,恳请清军采取果断措施。这样,马建忠、丁汝昌在朝鲜翁媳争权中开始偏向闵妃。

  主理此事的李鸿章认为,大院君虽此时对日强硬,但实难支撑,一旦他耐不住压力而投降,或被日军掳去,都可能造成朝鲜事实上听命于日本的局面,将对中国大为不利,因此作为紧急措施,亦为除去后患考虑,应该抢先在日本之前控制、罢黜大院君。

  他即令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率军,由袁世凯作为先锋入朝。

  1882年8月,吴长庆军到达马山,高宗派人前往慰问安置。两日后,中方约请大院君赴清军营地会谈。寒暄后,大院君被告知速去天津听旨。他当夜便被送走,次日乘济远舰赴天津。

  数日后,他见到了持旨复出视事的李鸿章。李责备他是这次事变主谋,招致朝鲜陷入兵火祸乱。随后大院君被囚禁于保定,直到三年后方被放还。

  大院君复出执政33天被执囚,李鸿章指示朝鲜政府与日谈判,化解危机,同时罢斥大院君亲信。潜居外地的闵妃此时正满心欣喜地关注着汉城的动态。

  9月中旬,政局明朗,闵妃在清军护卫下回到汉城。朝鲜政府再次改组,戚族执政,一些与日本有牵连的“开化党”人物进入政府。

  1883年,中法战争在越南爆发,清政府从朝鲜撤出部分军队以应付南方战事,仅留袁世凯驻守朝鲜。日本趁机在幕后支持开化党发动政变。当时率军驻朝的袁世凯判断此后有日本黑手,便对政变进行镇压。于是,执政三天的开化党政府垮台。

  尔后,中日就朝鲜问题进行外交谈判,最终签订《天津条约》,形成中日对朝共管局面。为了牵制日、俄对朝觊觎之心,李鸿章促成朝鲜门户开放,同欧美诸国建交,意图以夷制夷。

  此前,朝鲜曾以“敝邦人不惯外务”为由请清政府派遣外务顾问,李鸿章就把其德籍幕僚穆麟德派往朝鲜。不料不久后穆即为俄国收买,极力向闵妃集团鼓吹朝鲜要“引俄拒清”,甚至密谋俄朝签订“保护条约”。此事被李鸿章发觉后,立即将之罢斥。

  为牵制闵妃,李鸿章下令放还大院君。1885年10月初,大院君在袁世凯护送下乘北洋水师军舰返回朝鲜。闵妃除在礼仪上给以冷落外,还借机把昔日大院君的追随者30余人处决,以示下马威。

  5

  1895,

  中国失去了宗主权

  1894年,一场决定东亚之主的战争,在朝鲜半岛点燃。大院君与闵妃的命运伴随着这场战争纷纷走向终局。

  这年春天,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事,朝鲜国王按照惯例,请清兵助剿。日本乘机派兵进入朝鲜。在挑起战争前夕,日本军队突袭汉城王宫,挟持高宗李熙,扶植大院君上台再次摄政。

  但对于大院君,他们也不放心。认为:“大院君七十五年来只知有中国,不知有其他,自顶至踵完全为顽固二字所充满的老翁”,表面上“巧言令色向我们求媚”,暗中却“托在平壤之华将转达其心意于清廷”。

  据清人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记载,日军占领汉城后,朝鲜君臣害怕日军武力,但仍把军情秘密通告给驻扎在平壤的中国军队,并盼望清军早日进入汉城。当清军渡过大同江南下时,据日方史料显示,大院君情绪激动,心中为之沸腾。

  但战场的形势令大院君失望了。9月15日,日军攻占平壤。中国军队溃败,狂奔500里渡过鸭绿江回国。而日军一路猛进,占领朝鲜半岛全境。1895年4月,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式结束中国对朝鲜宗主权。

  中国退出朝鲜以后,失去靠山的闵妃更感独力难支。当她看到俄国联合德国、法国迫使日本退还辽东给中国以后,认为俄国是阻止日本进一步侵略朝鲜的强大力量,便转而谋求俄国支持。

  6

  1895,

  被日本暴徒虐杀的闵妃

  但这时候的日本人已经丧失了和闵妃玩政治游戏的耐性。1895年10月7日夜,日本人安达谦藏带领30余名日本浪人持武器来到大院君住处,冲进内室,把大院君从床上拉起,让他草草地读一下日本人拟定好的“告谕文”,便胁持他一同上路。

  8日拂晓,这批日本人同其他日本武装队伍汇合,向景福宫奔来。毫无准备的王宫卫队很快被击溃。日本浪人冲进高宗居住的坤宁殿和闵妃居住的玉壶楼,逢人便杀。

  暴徒在玉壶楼搜寻闵妃。一个名叫中村楯雄的浪人看到一个女人慌忙逃避,便追上去揪住头发挥手一刀,另一个赶来的暴徒顺手又砍了两刀,女人呻吟着倒在地上。随后,日本人继续搜寻杀戮。

  但是,因为这些日本暴徒们谁也没有见过闵妃,对是否已杀死闵妃谁也没有把握。最后,一个日本浪人便用刀架在一个宫女脖子上令其指认。该女战抖着说闵妃额部有一痕志。

  日本人遂复查地上的各个女尸,终于发现中村砍杀倒地者即是闵妃。后经多名宫女辨认无误后,日本暴徒用棉被把尚未断气的闵妃包起,搬到院中松林里,泼上汽油焚烧。为灭痕迹,焚烧后他们又把残骸抛进了水池里。

  闵妃身死,大院君遭流放,高宗彻底成为日本人手中玩偶。1897年1月,高宗改朝鲜国号为“大韩帝国”。闵妃死后三年,即1898年,她的政治对手大院君也在抑郁中死去。

  7

  1907,高宗让位,

  三年后日本吞朝鲜

  1907年,万国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大韩帝国皇帝李熙作了救国的最后一次努力。

  他秘密派遣特使,持其委任状及亲笔信赴海牙,向和平会议控诉日本侵略韩国罪行,同时表达独立愿望,并呼吁国际社会声援韩国。

  但此时与会的列强已经承认了日本对韩国的保护权。和平会议在向高宗确认这些代表真实身份之前,拒绝这些朝鲜代表出席会议。同时,和平会议向高宗询问的电报又落入了日本统监伊藤博文之手,伊藤博文以无派使的答复回电列强。

  1907年7月,日本逼迫高宗让位于皇太子。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朝鲜国亡。

  1919年1月22日凌晨三时,已经禅位12年的高宗突然在德寿宫去世,终年68岁。关于其死因,日本朝鲜总督公布为“脑溢血发作”,但其死状两眼发赤,全身有红斑,且很快腐烂。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