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坷垃视频怎么做:阑尾炎(肠疽)酒煎红藤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8:03:51

肠痈验方---酒煎红藤饮

   中医治肠痈之方,首推《金匮要略》之大黄牡丹皮汤,谓之经方。此方用药简练而配伍精当,然病势重至有穿孔危险者,则大黄重用恐挺而走险,故恒常多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方以治之。六十年代中,余得族前辈邹云翔先生(生前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编校之《中医验方交流集》,书中有治盲肠炎一方,药极简易,而煎服之法稍稍特殊。其文曰:“红藤一两,黄酒两茶杯煎服。此方是三年前偶然得之,因乡人患盲肠炎,……听说有此灵方,就照方三、四服,结果得全生命而愈,近两年患此病者,都是服用红藤一两、酒水各半煎服,确实有效,已治过四个病人,都是痊愈。”

历年来,余以此方治肠痈或急或缓者十余例,均能药到病除应手取效,是以知其为堪经重复之有效良方。或问:何以此方红藤用量不多,而疗效极高?盖关键在于酒煎,酒能行药势,透经络,行瘀滞,去脓肿。在此方中,恰与红藤相须为用,相得益彰,以建大功。若遇滴酒不饮之人,纯以水煎红藤服则多无效,此等患者宜改用别法治之,以免贻误病机而致偾事。是故不善饮酒者,如酒水各半犹嫌酒多,可少加黄酒一、二匙,多服几剂,亦能有效,现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女干部单某,三十七岁。有慢性阑尾炎史,右下腹小痛常作。1982年11月17日疼痛剧发,一下午连往区、市三家医院急诊,血检白细胞逐次递增至一万以上,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惧而不就。每日仅注射庆大霉素二次,连续三日,腹痛依然不减。21日上午来就余诊。余知单素与杜康有缘,迳予酒煎红藤饮方:

   红藤30g、,用黄酒250毫升,浸泡半小时,加适量自来水,然后加热煎煮,待煎开后三、五分钟,即倒出乘热饮服,只服头煎,不服二汁。下午另以红藤30g、,如法继续煎服一次。至翌日上午又服一次,服三次后,疼痛消失。为巩固疗效,续服三次(每日一次共服三日),从此痊愈。

按:此方源出何书,余未加考证。然《景岳全书》早有记载。该书“新方八阵·因阵”载“肠痈秘方”曰:患肠痈后,“先用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两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此方至简,服法至易,而效至宏,可谓验方达药矣。而今时惟用红藤,不必地丁,是简之又简也。是故余试步《陋室铭》而戏言曰:“药不在多,有效则灵;方不在峻,愈病则名也。”
 【辨证】热毒蕴结肠中,肉腐血败。
【治法】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软坚通便。
【方名】复方红藤合剂。
【组成】红藤30克,三颗针30克,丹皮12克,银花3克,芒硝12克,大黄15克,桃仁15克,薏仁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
【出处】余胜吾方。
(二)
【辨证】湿浊蕴于下焦化热,湿热毒邪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名】肠痈汤。
【组成】败酱草15克,金银花15克,冬瓜子10克,蒲公英15克,粉丹皮10克,生苡仁15克,京赤药10克,枳壳10克,桃仁6克,连翘10克,大黄6克(后下),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景海方。
(三)
【辨证】热毒炽盛,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名】复方红藤煎。
【组成】红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15克,玄胡索10克,没药6克,大黄10-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15-20克,枳壳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树人方。 大肠长疙瘩,小肚子痛的厉害,淋漓不止,精神减少,饮食无味,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自汗盗汗,失眠,水衰不能润肠,又吃了点寒凉生冷,致气滞血瘀,湿动痰生,肠胃痞塞,运化不通,结而成痈,溃烂之后,又复流其秽水,是虚而又虚矣,如作为火毒治之,有可能变为死症,必需大补肾水,并补脾胃之气,气血足而肌肉自生,请服用健脾补肺润肠汤:山药,山茱萸各24克,生地30克,黄芪,白人参,麦冬各15克,泽泻3克,茯苓9克,丹皮18克,连服数剂。水7碗煎取3碗分三次饭前服。此方六味以补肾水,加入参麦以补脾胃之土,土旺而脾胃自旺,肺与大肠相表里,且又为肾之母,自然子母相需,表里相应,故见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