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功放哪个牌子好:佛菩萨代众生苦的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3:01:19
佛菩萨代众生苦的含义

《华严经》祖师贤首大师作《修华严奥旨妄尽还原观》中有讲到:

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谓修诸行法不为自身。但欲广利群生冤亲平等。普令断恶备修万行速证菩提。又菩萨大悲大愿以身为质(音致)。于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要令得乐。尽未来际心无退屈。不于众生希望毛发报恩之心。华严经云。广大悲云遍一切。舍身无量等刹尘。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无诸垢。谓众生妄执念念迁流名之为苦。菩萨教令了蕴空寂自性本无。故云离苦。问众生无边苦业无边。云何菩萨而能普代众生受苦。答菩萨代众生受苦者。由大悲方便力故。但以众生妄执不了业体。从妄而生无由出苦。菩萨教令修止观两门。心无暂替因果丧亡。苦业无由得生。但令不入三涂。名为普代众生受苦德也。杂集论云。于不坚坚觉深住于颠倒。离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已上明四种行德竟


第68集:【12-47-68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四者。普代眾生受苦德。謂修諸行法。不為自身。但欲廣利群生。冤親平等。普令斷惡。備修萬行。速證菩提。】
]
******************************************************************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那么,菩萨是怎样代众生受苦的呢?清凉大师在《华严疏》中有段解释,俺觉得,对我们理解楼主的问题或有帮助,所以摘录出来,稍事整理,贴上来,供师兄们参考。

(问):云何以独为众生备受众苦,复勤修耶?
释云:一身之苦,令多解脱,故愿自受,显悲之深。

问:众生之苦,自业所招,自心所变,云何菩萨而能代耶?
答:通论代苦,有其七义:
一、以苦自要,增悲念故。《瑜伽》四十九问云“菩萨从胜解行地,随入净胜意乐地时,云何超过诸恶趣”等。此问菩萨云何自离恶趣,下答文广,意云:谓菩萨于世间,清净静虑,已善积资粮,于多苦有情修习哀愍,无余思惟,由此修习故,得哀愍意乐及悲意乐,为利恶趣有情,誓处恶趣,如己舍宅,设住恶趣,能证菩提,亦能忍受。为除物苦,愿身代受,令彼恶业,永不现行,一切善业常得现行,由此悲愿力故,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粗重,于自所依皆得除遣,得入初地。释曰:约此但有悲愿意乐,身不能代,由悲决定自获胜益。
二、约菩萨本为利生,求法苦行,已名为代;后能为物为增上缘,亦名代受。
三、约菩萨留惑同事,受有苦身,为生说法令不造苦因,因亡果丧,亦名代受。
四、设有众生欲造无间等业,菩萨化止不从,遂断其命,菩萨自受恶趣苦报,令彼得免无间大苦,名为代受。此依梁《摄论》第十一说,《涅槃》仙预国王,亦同此义,非唯意乐而已。
五、由菩萨初修正愿,为生受苦,至究竟位,愿成自在,常在恶趣,救代众生,如地藏菩萨及现庄严王等,乃至饥世身为大鱼,皆其类也。或以光明照触、或神力冥加,其事非一。
六、由菩萨此愿,契同真如,彼众生苦,即同如性,以同如之愿,还潜至即真之苦,依此融通,亦名代也。
七、由普贤以法界为身,一切众生,皆是法界,即众生受苦常是菩萨,故名为代。
上来七义,初但意乐,次二但约为增上缘,四、五二义实能身代,六、七二义理观融通。

问:若依四、五二义,应能普代,何故犹有众生受苦?
答:此有三义,一、有缘无缘故,与菩萨有缘,则可代也;二、业有定不定故,不定者可代;三、若受苦有益,菩萨令受,方能究竟得离苦故,如父母教子,付严师令治,如是密益非凡小所知。 ********************************************************************** 佛菩萨或者是大慈悲的修道人能为众生背业吗?   Post By:2005-10-10 15:34:00

代众生苦和背众生业是一回事吗? 有位同事去了趟柏林寺,遇到了一位大家很赞扬的居士,说她经常为周围的人排忧解难,但是从不接受礼物,她这样说:我不接受礼物,是我不背众生业。 不知诸位仁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意云何以独为众生备受众苦。复勤修耶。释云。一身之苦令多解脱故愿自受。显悲之深。问众生之苦自业所招。自心所变。云何菩萨而能代耶。答通论代苦有其七义。一以苦自要增悲念故。瑜伽四十九问云。菩萨从胜解行地。随入净胜意乐地时。云何超过诸恶趣等。此问菩萨云何自离恶趣下答文广。意云。谓菩萨于世间清净静虑。已善积资粮于多苦有情修习哀愍。无余思惟。由此修习故。得哀愍意乐及悲意乐。为利恶趣有情誓处恶趣。如己舍宅。设住恶趣能证菩提。亦能忍受。为除物苦愿身代受。令彼恶业永不现行。一切善业常得现行。由此悲愿力故。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粗重。于自所依皆得除遣。得入初地。释曰。约此但有悲愿意乐。身不能代。由悲决定自获胜益。二约菩萨本为利生求法苦行。已名为代后能为物为增上缘。亦名代受。三约菩萨留惑同事受有苦身。为生说法令不造苦因。因亡果丧亦名代受。四设有众生欲造无间等业。菩萨化止不从。遂断其命。菩萨自受恶趣苦报。令彼得免无间大苦。名为代受。此依梁摄论第十一说。涅槃仙预国王。亦同此义。非唯意乐而已。五由菩萨初修正愿为生受苦。至究竟位愿成自在。常在恶趣救代众生。如地藏菩萨及现庄严王等。乃至饥世身为大鱼。皆其类也。或以光明照触。或神力冥加其事非一。六由菩萨此愿契同真如。彼众生苦即同如性。以同如之愿。还潜至即真之苦。依此融通亦名代也。七由普贤以法界为身。一切众生皆是法界。即众生受苦常是菩萨。故名为代。上来七义初但意乐。次二但约为增上缘。四五二义实能身代。六七二义理观融通。问若依四五二义。应能普代。何故犹有众生受苦。答此有三义。一有缘无缘故。与菩萨有缘则可代也。二业有定不定故。不定者可代。三若受苦有益菩萨令受。方能究竟得离苦故。如父母教子付严师令治。如是密意非凡小所知。……

摘自: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六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众生之业本空,本自虚幻,本自我及我所执著而有,普贤大士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此明众生所造之恶业是没有实体,没有相状的),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既如是,诸佛如何背付众生业呢?然无始以来,众生因于无明,迷失本真,飞蛾赴火,作茧自缚,梦中起惑,迷途造业,沉睡亿劫尚不觉醒。

若云诸佛能为众生背业、消业,即是诸佛尚未证得诸法性空之理;若云诸佛愿为众生消业,那法界众生早以业消障遣。所以说:因缘果报,自作自受,父子至亲,无能代者。譬如人于恶梦“我在地狱中受诸苦恼,夜叉罗刹,甚可怖畏”,如是惨叫不绝,而身边的无梦人讥笑说:“愚昧的人啊,你太可怜了,只不过是一场恶梦,看你吓成啥样子。你赶快醒来,不是啥子灾难都没有了嘛”。

矣!我等凡夫,就是这一场生死长夜的恶梦极难醒悟啊!


     在讲经中听到:有位修慈悲心的喇嘛,讲经说法时,有只狗正从门口进来想找吃的,这时看门的师父拿起棒子赶狗,此时法座上的喇嘛心中动念,不要打狗...但棒子已经落了下去,但那只狗只是抬抬头,望望打它的师父,却并无疼痛嚎叫的样子,而就在棒子落在狗身上的刹那,法座上的喇嘛却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众人上前问喇嘛怎么回事,喇嘛撩起衣服,只见清清楚楚一道棒子的红印...

... ...

当年虚云老和尚,在南洋的途中遇到整船人都生疟疾,而菲律宾的官员是不会让他们登陆的,这时和尚就暗自发愿要代整船人代受病苦,结果等船一靠岸,码头的检疫官只查出虚云老和尚患疟疾,而其他整船的人得以顺利上岸,过后老和尚被发落到菲律宾远海的一个孤岛上,并有恶心的当地人在和尚的食物里下毒,和尚食后,正念观空,并发动了毒药的功效,以毒攻毒,终得痊愈...

... ...

台湾某道场举办佛七,有位年轻的女居士,在佛七第一天洒净完后到佛菩萨面前,跟佛菩萨发愿:父亲一辈子打渔,还阻止我学佛,烧我的经书...现在生病了,看来是不久于人世,家人骂我“不孝女”,父亲生病,弟子不在床前守护,还来打佛七,弟子确实是不孝女。佛菩萨,我现在请求您加持弟子,代父亲受——地狱苦!

说完,当晚没事...

第二天,念佛刚开始,只见她,脸发青!浑身发抖!最后在地上打滚...护七的来把脉,正常!测体温,正常!最后救护车送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没有病——真他X的神经病!

可是回来后一念佛,还是地上滚,脸发青...

主七的忏公亲自问她:你到底做过什么?她说没有啊!忏公高声厉色,追问:你到底有做过什么没有?!她还是说:真的没有啊!忏公看她确实不像撒谎,问:你的疼是怎么样的疼?她说,就像肠子被一段一段剪断似的疼!忏公有所醒悟,问她:你有没有在佛菩萨面前说过什么?她吞吐了一下说:没,没有啦。忏公发现不对了,追问她:你到底在佛菩萨前说过什么?她老实的一五一十的说出父亲是卖鱼的,还阻止她学佛等等...后来忏公叫她到佛菩萨面前去把这个愿退了,说:你现在没这个能耐代父亲受地狱苦,你只要发愿,代他消业障就好啦...

后面的她,欢欢喜喜地打完整个佛七,而父亲的病好了大半...

... ...

禅宗还有公案,大意类似于:“台北的马儿跌倒,高雄的牛脚痛”之类...

... ...

对于“诸佛菩萨代众生苦”,后学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诸法性空,是从“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性空——的角度来说,而事相上,却仍有老病死八苦乃至地狱苦等,也正因此,才会有念佛一声,灭罪河沙之说,乃至一声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这不与因果律相矛盾,所谓事相上的善恶果报,还是要由善恶业的发动者自己承受,但也因“心 佛 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实是我心内的众生,我的心、众生心跟佛的心实在是同一个心,所谓“同体大悲”是也,也正因此,才开演出“如是无量功德海 我今皆悉尽回向 所有众生身口意 见惑弹谤我法等 如是一切诸业障 悉皆消灭尽无余 ... ... ”

如上,也就有了所谓“拍球地狱”之说——地狱照下,而果报的时间在量上却已经大大缩短。

 

菩萨代众生受苦的七种方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2dcac0100ncfi.html
上师是否能代众生背业?



附录:菩萨代众生受苦的七种方式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有弟子问:常听说一些特别殊胜的上师法体不健康,有些人说这是由于弟子的业障所致,也有人说他们在为众生背业,这些说法是否符合因果律?仁波且就此开示。

如果子女触犯了法律,被关进监狱,父母会不会受到影响?肯定会。在密乘中,上师与弟子的关系比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为密切。弟子不如法,上师能不受影响么?尤其弟子接受了灌顶传法之后,身口意不如理如法,违背了誓言戒,上师也是有罪过的。

《上师五十颂》云:“金刚师及其弟子,同样会得越法罪。”因为上师把法传给不该传的人,有教导不力的责任。就象未成年人犯罪,父母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这怎么不符合因果律呢?

当然,对一位具德上师来说,他的心是不会受影响的,但色法还是要受影响。现在国内外许多上师的法体都不太健康,就是因为弟子太多的缘故。弟子中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些人求法时一脸虔诚,接法后不但不修,还任意妄为,招摇撞骗,甚至毁谤上师,你想上师的法体能康泰吗?许多人不明白这些因果,反而以世俗见看待上师的病,以为上师没有功德才会生病,为此毁谤上师。

其实生病与否跟修证是否圆满没有决定的关系。就病而言,如果不执着它,病本身也是一种觉受。佛陀不也几次示现病相吗?密勒日巴尊者圆寂前也示现重病,难道说他们的修证还不够圆满吗?

《维摩诘经》云:“菩萨病者以大悲起。”有些瑜伽士把病当作修行的方便,以此激发对众生的悲心。十六世大-宝-法-王临终时也示现很多不治之症,但这些不仅不会影响他的自在心,反而是一种庄严示相。不象凡夫,三分身病加七分心病,烦恼得不得了。所以大家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上师的病。

上师、诸佛、菩萨因证悟同体大悲,心法与色法无二,他们的心可以转变外在的四大。由于特殊的缘起,他们甚至可以把众生的业障、病障转移到自己身上。

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有一次在讲经时,忽然跑来一条狗,弟子们想把狗赶出去,狗却不听使唤。一位弟子不听上师的劝阻把狗痛打一顿。等他打完之后,狗的身上并没有任何反应,倒是上师的背上现出了一道道被棒子打过的血痕。所以上师、诸佛、菩萨代众生受苦的同体大悲不可思议,他们不断示现在六道轮回中救度众生,这不是代众生背业吗?

附录:菩萨代众生受苦的七种方式

圆因请教:

《正法妙音》中讲过法王代僧众受蛇毒,这是否就是自他相换?经典中曾说过,众生自己的业需要自己了,别人不能代,也代不了。如果佛菩萨及诸圣者能替众生代业的话,众生不就很容易成就了吗?佛菩萨都很慈悲,把众生的业代过去,众生不就成就了吗?圣者菩萨真的能把我们的业代走吗?

因果都是自作自受的,没有那个可以替代的,这是我所知道的,而<行愿品>中有一段:“……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悉皆不成。所修善业,悉皆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对其中的“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一句不能理解,为什么可以代受苦?如果可代受苦,那我们为什么还在三界中受苦轮回?如果不能代受,那为什么佛菩萨要这样说?说道就要做到,诸佛普萨是不诳语、如实语。我很不明白,烦请法师解疑。

圆供法师答:

一、明确地说自他相换完全可以成立。自他相换是大乘菩萨的愿行。菩萨见芸芸众生轮回生死,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悲心难忍,立誓普代一切众生受苦。《普贤行愿品》云:“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瑜伽师地论》云:“菩萨于世间,修习衰愍意乐及悲意乐,为利恶趣有情,誓处恶道,如己舍宅,愿身代受,令彼恶业永不现行。”

翻开大乘经论触目可见拔苦与乐代众生受苦的内容,如《华严》、《法华》、《大悲》、《悲华》、《宝积》、《庄严经论》、《入行论》等等,历代祖师大德的著作中也是屡见不鲜。在《悲华经》、《宝积经》中都记载无等大师释迦世尊因地如何发愿代众生受苦的宏愿并付诸实践的大愿行。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云:“良以悲心熏于智慧,能拔他苦,慈心熏于禅定,能与他乐。”《地藏十轮经》中广说地藏菩萨入种种禅定拔除众生的痛苦,赐与众生安乐。

证得无生法忍自在焚身代众生受苦的僧崖法师传记(出唐·道宣律祖《续高僧传》)中记载:“有人问法师说:‘菩萨常说代众生受苦,真能代吗?’答:‘既然发心代受,为什么不能代呢?’问:‘众生业报成熟,各自受苦,菩萨焚烧自己身,岂能代受?’答:‘一念的善根就能灭除恶业,难道还不算代受吗?’正在焚身时对弟子说:‘我是凡夫,誓入地狱,代众生受苦,愿令成佛。’”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在《宗镜录》中云:“若大悲誓愿拔因果苦者,若有我所,尚不自出,况拔他苦。谓无我所故,所以发慈悲心,自拔拔他。若大慈誓愿与因果乐者,若于十二因缘起无明痴爱,尚自无乐,况与他乐,今自无痴,能与他乐耳。”意思是佛菩萨证得人空法空的平等性,所以能以慈悲拔苦与乐。

二、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在《行愿品别行疏》讲了七种代众生受苦的方法。

(1)发起悲心愿意代受,自已处在凡夫境地,在事上未必能代。虽然如此但也并非毫无意义,因为这样修自他交换能够增上菩提广集资粮,伏断我执。

(2)修习种种苦行,以后能作众生断苦的增上缘,所以称为代受。

(3)故意留下烦恼不断,投生三有中,为众生说法,使他们不造恶业,自然不受苦果,所以称为代受。

(4)见到众生造无间恶业,当来决定感受极大痛苦,再没任何方便能作帮助唯有断掉他的命根才能制止恶行,此时菩萨断彼命根,自堕地狱,让他脱苦,所以称为代受。《报恩经》中记载佛陀因地为救五百同伴而杀死盗贼头领。梁译《摄大乘论释》云:“菩萨能知如此事,有人必应作无间等恶业,菩萨了知其心,无别方便,令离此恶行,唯有断命。又知此人,舍命必生善道,若不舍命,决行此业,长时受苦。菩萨念言:‘我必堕地狱,愿我为彼受此苦报,当令彼人现世受少轻苦,于未来世受大乐故。如良医治病,先加轻苦,后除重疾,行盗淫等亦然。”密宗中大成就的瑜伽士以猛咒诛杀恶魔及三宝公敌也属此类情况。

(5)愿力成熟常处三恶趣,如在饥疫时变为大鱼等,消除众生苦,所以称为代受。全知麦彭仁切撰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有详细描述。

(6)大愿与痛苦都同是一真法性,故以即真性之大愿潜入到即真性的痛苦,使痛苦融入法界,所以称为代受。

(7)佛菩萨以法界为身,证得自他平等无异,众生受苦就是佛菩萨受苦,故能消除诸苦,所以称为代众生受苦。

对此七种大师归纳说,第一种仅是一种意乐,二、三是代苦的助缘,四、五是真实代受,六、七是称合法界理体的观照。并交待说虽然佛菩萨能够代众生受苦,但前提是必须要有缘才行。

由以上两段的论述,得出一个结论:佛菩萨决定可以为有缘众生代受痛苦。永明延寿大师说,否定佛的威神加被护念等是断见。所以,认为根本不能代受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不能代受,那么只能承认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发的愿只是空愿而已,真正的佛弟子谁也不会如此承认。认为无因无缘佛菩萨就把众生的痛苦代尽而安坐成佛同样也是错误的观念,佛不度无缘人故。

三、自他相换与自作自受看似牴牾,其实并不矛盾。

可以说自他相换就是自作自受。自作自受并不是造业感果时,任何其它人或物的因缘都不需要或不能届入,而恰恰相反任何业果都是因缘法,必须依赖因缘方能成就。


比如道友协助我放生,对我而言可以说我自作,当来果报成熟时我感得长寿健康,又比如修净业的人,在念佛时阿弥陀佛护念摄持,往生后靠佛力加被感得殊胜的依正二报,单凭自力根本不可能成就极乐净土和那罗延身的殊胜果报,但仍然说自己念佛自己往生受乐。

其实,这是业增长广大的定律,也就是小因能感大果的道理,自他相换也是如此。贤首国师、清凉国师、永明禅师异口同声地说有因缘才能被代受,经中说没有善根的一阐提佛也无法求度,由此可知被代受的众生决定有善根,换言之,众生之所以感受拔苦与乐的果报,是因为往昔自己造过善根的缘故。

这是由善恶苦乐决定、未作不遇、已作不失的三大定律得出的结论。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说:“佛弟子能受用大师佛陀修积无数资粮所感的所有正法妙果,虽然不必积集成就教法的一切因,然而一定须要积集其中一分因。”同样,感受佛菩萨赐予的拔苦与乐果报的所有因不必全部积集,但其中一分是必不可少的。

  • 2010-11-5 19:5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