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三季度手机份额:BP原油泄漏的生态危害,危言耸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0:33:23

英国石油公司(BP)大概会对《时代》杂志的一篇报道拍手称快,《时代》周刊记者Michael Grunwald近日撰文指出,这次原油泄漏事件对墨西哥湾海域和沿岸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可能被高估了。

这位记者的几位采访对象分别从各个角度质疑了这次泄漏事故对周遭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认为与21年前的阿拉斯加Exxon Valdez原油泄露事件相比,这次漏油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也许并不足以担当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赋予的“美国史上最恶劣的环境灾难”的称号。

注:1989年3月24日,Exxon石油公司的Valdez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触礁,大量原油泄露,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人类史上十大环境灾难”之一。具体的介绍可以见这里的介绍。当时泄露的原油总量达一千万加仑,甚至有说法指出,因拖延瞒报,最终的泄露量达到三千万加仑,而这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泄露量是每天二十万加仑。

《时代》周刊记者Michael Grunwald的采访对象包括了反环境主义者、海洋科学家、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主任等,这些人给出了四条基本理由,表示BP原油泄漏的影响有可能被高估了:

首先,深水地平线的原油质地不同于Exxon Valdez泄露事件,前者轻质可降解,而后者重质粘稠。

第二,Exxon Valdez泄露事件发生在寒冷的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而此次原油泄漏地点墨西哥湾得气候温暖,有助于细菌分解原油。

第三,密西西比河的大量径流一定程度上能阻止原油近岸,减小了对海岸的破坏。

第四,大自然有惊人的恢复能力,在被污染的沼泽里,米草已经开始涌现,而被染黑的红树林中也可以见到长出来的新叶。

他同时指出,到目前为止,此次原油泄露所毒杀的飞鸟、海豚等的数量远小于Exxon Valdez泄露事件;而检测受影响海域内鱼虾后证实它们是干净的;对于所谓加速海岸湿地退化的指控,有迹象显示油污被截留在了湿地外围的数英尺植被中,难以进入对湿地至关重要的中心部位——而在这之前,路易斯安那州每年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湿地损失都有约15,000英亩。

几位受采访的对象普遍认为,排除现在还无法评估的长期危害不考虑,这次的原油泄漏事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确是个危害,但并未达到通常宣称的“灾难级”。

这位记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反石油、反奥巴马的政客和捉襟见肘的环保团体在这次事件中都有着明显的驱动力去强调其负面影响,而媒体因为“灾难”能明显催高收视率和杂志销量,也在推波助澜。

Michael Grunwald的报道让关心这一事件的读者多少松了一口气,这种对传统提法的挑战也令人耳目一新。不过,他在质疑其它媒体报道动机的同时,读者也有权对他的动机提出质疑,从这篇文章在网上的回复来看,绝大部分留言都行使了这个权利。

《时代》这篇原文质疑了目前占主流位置的观点,认为这次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虽然会对周围的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但并不是“灾难性”的。这个“破坏”与“灾难”的区分,多少让人有点咬文嚼字的感觉啊。

文章中的一些看法还是蛮新鲜的,特别是提出了一些墨西哥湾不同于阿拉斯加的特点,以及对沿岸湿地没有那么大破坏,这些让人觉得多少能松一口气。而且敢于质疑主流观点,逆风而行,的确是一个吸引人的视角。

但我觉得里面一些内容值得推敲:

1.文中说只找到了三具哺乳动物的尸体,另外,很多死的海龟与海鸟并非满身油污,尸体数量与Valdez事件相比也较少。事实上,这次的原油性质不同于Valdez那次,所以也许粘滞性差一些,就不会出现满身油污的现象,但不能说没有沾满油的,就不是因它而死。

2.文中专家给出了四条理由证明此次事件不如Valdez事件影响大,其中第二条,气候温暖,适合原油分解菌活动,事实上,任何原油污染中,原油分解菌能做的修复都是非常有限的,现在还没有特效分解菌,而且,即使有特效分解菌,相对于陆地环境,海上的各种营养盐非常缺乏,不是只要有油就可以生长。

3.文中的第四条理由,大自然的修复能力,简直就是废话,Valdez事件的大自然也同样有修复能力。

4.同样不能与Valdez事件相比的原因是,这次每天泄漏20万加仑,而那次一共泄漏了一千多万加仑,很有可能,统计的时候,总量还未达到上次的级别。当然,现在应该差不多了。

5.文中多次以这次的危害远不及人类对当地原有的危害大为由淡化这次的事件,但这是两码事!

不过,说起这第5点,倒是让我有点感慨。确实像文中说到的,与这些位列十大二十大环境事件的污染事故相比,人类大规模长时间对环境的缓慢破坏其实是更加严重的环境灾难。只是,我们的眼睛更容易看到短时间内的巨变,却可以对漫长的渐变视而不见,即使这种变化的量级远大于前者,即使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更为深远。(白鸟)

消息来源:《时代》周刊网站7月29日报道

图片来自 《时代》网站

长期做路人、白鸟 编译

想分享科技新鲜事,跟大伙儿谈论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却懒得写长文章,或不知怎么参与?现在可以编译短文或写原创小文章,投稿给资讯频道,与大家共享信息。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