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电视销量排行:小学生作文辅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7:01:48
 开头,是文章的起点。起点好,对写好一篇文章至关重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意思是做任何事情开始时都不容易,因为没有参照,没有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做起。许多同学写作文时,一开头就“卡壳”,没法进行下去;即便能够继续,也很勉强。问题出在哪儿呢?胸无全局,目无核心是主要症结所在——不明确通篇的主题,当然就无从谈起,可谓“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如果中心意思明确,又有充实典型的素材,写好文章开头,一定不是难事。

  当然,要写好文章开头,需要下很多功夫。古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称为“凤头”,意思是很漂亮、引人注意。这是很多人写文章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在作文时,也要争取做到这一点。

  文章开头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题”,即能自然地引起下文;二是“定调”,即确定文章的思想基调。要起到这两个作用,有多种表现方法。

1.直接入题

  这种形式入题快,意图明,不兜圈子,不说废话,一上来就单刀直入,言归正传。

精彩习作

我家的后院

  夏天到了,我家后院开始热闹起来:西红柿、茄子、豆角,还有葡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生长。

   那熟透了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有的像殷红的大苹果,有的像玲现的小灯笼。在青翠欲滴的叶子的衬托下,好看极了。走进院子,只觉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又紫又亮的茄子挂在枝头,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怯生生地躲在叶子的后面。有的像无畏的大力士,挺着大肚子,都快要把枝头给压断了。

  豆蔓儿爬满了架,一个个豆角悬在空中,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把小刀儿。有趣儿的是,如果你摘一个豆角,往衬衫上一贴,就会粘在上面。用手一摸,细腻滑润,绿得可爱。

  我家后院最后边是一排葡萄架。十几棵葡萄藤像十几条青龙盘曲在架子上。一层厚厚的葡萄秧叶,把整个架子盖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儿缝隙。如果你钻到葡萄架下,那就别有洞天了。这里凉风飕飕,清爽宜人。太阳从叶缝中洒下斑驳陆离的光点,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一串串葡萄挂在架上,像珍珠,像玛瑙,晶莹剔透,光彩照人。刚熟的葡萄红中泛紫,熟透了的葡萄紫中透亮,挨挨挤挤,可人可心,令人垂涎三尺。摘下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甜甜的汁水,柔滑的果肉,令人满嘴生香,“咕噜”一下吞下肚,只觉一股酸味隐隐约约,顿时两腮生津,忍不住又是一颗……

  好了,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吧!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希望小朋友到我家里来参观。但是可别忘了,最好等葡萄熟了的季节来哟!

精彩点击

①开篇(首段)直接入题,以总写的方式交代全文的中心——我家的后院很热闹。

②略写西红柿、茄子、豆角,详写葡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③恰当地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描写生动。

 

2.说明缘由

  开头说明缘由,就是在文章开头简要交代事情的起因或写作的来龙去脉,与正文浑然一体。

精彩习作

我和看不见的同桌

  我有个同桌,可是我们互不相见。有人会说:“看不见算什么同桌!”可我说的同桌,他是夜间上课,坐我所坐的那个座位;而我是白天坐,所以我俩互不相见。

  近段时间,每天早上我来到学校,发现我的座位好像有人坐过,于是,我很想知道我的这位同桌是谁,就在下午放学时写了张字条放在座位上:“我的同桌,你是谁?请留个言介绍自己。” 第二天上课时,我的座位上果真有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叫李老三,今年43岁,每天来上夜课。”看完后,我惊呆了:啊!我的同桌43岁了,比我爸爸的年龄还大,还读书干吗?于是我就又写了一张纸条:“大伯,您的年龄比我爸爸还大,为什么还来学习呢?”

  那位大伯又给了我回信:“唉,只因文化知识浅,适应不了现代化工作啊!”

  第三天一早,当我正要把书包放进抽屉里时,忽然发现有张字条在里面,我拿出一看,原来是我那不见面的同桌写的自责诗:

  “李老三啊李老三,年纪已到四十三。只因文化知识浅,晚上还得‘加夜班’。”

  我看完后,就写了一首诗安慰他:

  “李老三啊李老三,壮年正当四十三。夜间‘加班’学文化,这种意志实可嘉。”

  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同桌,我有个看不见的同桌跟我建立了友谊,不错吧?

  我是多么希望能见到我这位特殊的同桌呀!

精彩点击

①开头说明缘由——何为看不见的同桌,以引起下文。

②以字条代替人物对话,未见其人,如闻其声,构思巧妙。

③通过语言描写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主题积极、向上。

④打油诗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和可读性。

3.设问启发

   设问启发式开头,就是把写作内容通过设问的形式,在开头揭示出来。我们知道,设问就是自问自答,“问”在开头,“答”在正文,让读者听到“问”后到正文中去寻找答案,就能收到吸引读者注意的表达效果。

精彩习作

    笑声回家了

  自从几天前妈妈和奶奶争吵后,爸爸一直束手无策,家里显得死气沉沉,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声。于是我成了她们的“信使”:妈妈做完饭后,让我去请奶奶吃饭;而奶奶正气上心头,我又去“骗”妈妈说奶奶手中的活正忙。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用一个什么办法能使她们和好如初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放学回家,我进屋一瞧,见妈妈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报纸,奶奶在自己的房里低头做针线活,于是我朝她们喊:“快去做饭呀,我肚子饿得咕咕叫了!”妈妈抖了料报纸不耐烦地说:“等你爸爸回来做!”“下午劳动课,中午我又没有吃饱,快要饿死了!”“谁叫你不吃饱?”妈妈没好气地说。“家里这么死气沉沉,谁能吃得下去?”我故意嘟起嘴巴,大声嚷道。妈妈和奶奶听我这么一说,都愣住了。

  见此,我赶紧趁热打铁,跑进厨房:“你们不烧,我自己烧!”我故意把水缸里的水舀得哗啦哗啦响,用锅铲把锅铲得丁丁当当,嘴里更是不停地嚷嚷:“火柴呢?引火的麦秆呢……” 果然,奶奶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妈妈放下手中的报纸,不约而同地走进了厨房。奶奶说:“今天我来烧吧。”妈妈也不好意思地说:“您年纪大了,还是我来烧吧。”看,她们又为我的吃饭问题而和好了。我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妈妈和奶奶也笑了。

精彩点击

①首段交代事情起因,末了提出一个设问:“用一个什么办法能使她们和好如初呢?”从而引起读者注意下文。

②小作者巧用心计,使妈妈和奶奶和好如初。

③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4.描绘渲染

  这种形式的开头,就是在开头阶段对文章主体对象进行必要的描绘渲染,把主要人物、景物等烘托出来,以此加深读者的印象。

精彩习作

月夜

  夜晚的天空,如同被功底深厚的画家着了色:有韵味。淡淡的月光均匀地铺在地面、河面、房屋之间。衬托着寂静无声的环境。

  一切都静默了。鸟儿不再站在被砍去枝叶的光秃秃的树枝上叫个不停了;灯光暗沉的路灯周围,不再有虫子召开大会了;平日爱串门的猫儿、狗儿们也不出门了;人们当然不愿在这寒风凛冽的夜晚坐在院子里聊天了……

  这样的景色,已无法在灯火辉煌、人声喧闹的城市找到。一个万籁俱寂的小村庄,沐浴着从天空泻下的清幽的月光,分享了灿烂星空的光辉,接受了大自然赐予它所有美好的事物,这才是理想的境界。

  站在窗口望去:一条小河、一片田地,搭配和谐。远处是一幢幢的私人住房,虽然排列不整齐,但有节奏感。再向远处,我只能看见一片朦胧、朦胧……

  这月色是最美的!月亮在这里,将它的清洌、柔和的月辉表现得如此完美!星星在这片天空,将它的可爱、聪颖表现得淋漓尽致!

  月亮、星光、天空、小河、村庄……仍在不知疲倦地构成一幅月夜的美景,直到黎明到来……

精彩点击

①习作开门见山,以描绘渲染的形式直接切题,以此引起读者的注意。

②观察仔细,描写具体,使景物富有诗情画意。

七、中 间

    这里说的“中间”,是指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中心内容要在这里说清楚,主题也要通过情节的展开来体现。古人说,文章的中间应如“猪肚”,意思是文章内容要充实,要言之有物。拿记叙文来说,在文章中间部分,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要完整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这六要素和谐地糅合到一起,才能构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时间,在作文中往往用表示时间的词直接交代。如:“国庆之夜”。“星期天上午”、“前年夏天”等等。也可以通过景色描写交代时间,例如“天黑的时候”、“烈日当头”等等。

    地点,在作文中往往用表示地点的词直接交代。如:“教室里”。“操场上”、“小河边”等等。

    人物,是记叙文的重要因素。同一篇记叙文中,可以有多个人物,但必须有主有次,不能平均用笔。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否则事情就不完整。其中,“经过”是事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写清楚。

    把六要素合理地交代清楚,就能让读者明确地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同看一场完整的戏,或是听一个完整的故事。

精彩习作

最尴尬的一件事

    人总有值得回忆的往事,我也不例外。一年前,也就是我读五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我还不能忘怀。

    那天,太阳高悬,炎热异常,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却一个也不愿出去活受罪。沉闷的空气笼罩了整间教室。好动的我,想打破这死寂的气氛,于是高喊道:“咱们到走廊玩捉迷藏去。”在我的号召下,随着一阵叫喊声,女同学几乎全部到齐。

    来到了走廊,我自称英雄,自愿先捉。别的同学用手帕把我的眼睛蒙住,我眼前一片昏暗,不得不乱跑乱捉一场。

    正当我感到疲乏时,哈!苍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捉到了一个。她乖乖地站在那儿不动。我首先摸摸她的腰,好哇!肥胖胖的,一定是淑美,准没错。主意拿定,我喊了一声:“淑美!”只听一阵笑声,我以为自己猜对了,还洋洋自得,顺手把手帕扯下来一看,啊?!我不看还好,一看差点没晕倒。“唉呀!”我惊叫了一声,原来我捉到的是教导主任,而不是淑美(幸好当时我还没打她的屁股)。

    当时我连蹦带跳地一口气冲回教室,留下的同学幸灾乐祸地笑个不停,我真恨不得地上有个洞让我钻进去,真是尴尬得无地自容。至今想来,还怪难为情的。

精彩点击
①文章的六要素交代得十分清楚:时间——一年前,“我读五年级时”;地点——教室外面的走廊;主要人物——“我”;事件——我和同学玩捉迷藏;事件起因——天气炎热,教室沉闷,“我” 想打破死寂的气氛。事件的经过——“我” 自愿先捉,胡乱中捉到的竟是教导主任;事件的结果——“我”尴尬得无地自容,其他同学幸灾乐祸。
②各要素交代简练清楚,文章有头有序,条理十分清楚。

 

2.内容要具体

    要把事情说具体,首要的前提是对事情的内容有仔细的观察和充分的了解,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叙述的内容多做细致描述,让读者具体地知道“怎么样”。

精彩习作

发生在早晨的故事

    当,当,当……时钟敲响了七下,提醒人们早该开始一天的生活了。小山的屋里,一片亮堂,阳光透过玻璃窗,洒满了整个屋子。时间不早了,可小山还在睡懒觉。

    小山的爸爸生气了。他揪住小山的被角,紧锁双眉,大声喝道:“起床了,别睡懒觉,一天之计在于晨!”这时,一贯娇宠孩子的小山妈沉不住气了。她正在厨房里洗菜,听到小山爸的吼声,连忙丢下手里的篮子,连手也顾不得擦一下,三步并作两步直奔屋里,揪住小山爸爸的衣角直往外拖。到了房门外,凑着他的耳朵,轻声说:“别大声嚷嚷,让他多睡一会儿。”边说边摆手。

    小山爸耐着性子解释:“老师不喜欢学生迟到,我也是老师,知道老师的心思。”

    想不到,这几句话让小山妈发火了。她亮开了嗓门,像连珠炮似的吼道:“老师?在家里不用抬出老师来吓人!”她挺着胸,双手*腰,逼近小山爸,满脸通红,脖子也粗了。

    在一旁听着的外婆沉不住气了。她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挪近小山妈,喘着气说:“你太不像样了,哪有这样管孩子的?”边说边用手杖把地板敲得砰砰响。

    这时,窗外传来一群孩子的笑声、歌声——他们已经上学去了。小山妈想通了,她走到小山的床前说:“孩子,严是爱,宠是害。妈错了,听外婆、爸爸的话,快起床吧!”

    小山在刚才的小风波中也接受了教育,他用力掀开被子,一骨碌坐了起来,连连说:“明天起不再让你们操心了,保证与懒觉绝交!”说着,像战士一样向外婆、爸爸、妈妈行了一个礼,逗得大家都笑了……

精彩点击
①小作者认认真真地写出了多个“怎么样”,如时间怎样“不早了”——作者从钟声、阳光和人物的活动三方面把它写具体了。
②习作对小山爸爸怎么生气,小山妈妈怎么沉不住气,小山爸爸怎么耐着性子解释,小山妈妈怎么发火,外婆怎么批评小山妈,小山妈妈怎么转变等都—一做了细致的交代,使文章的内容非常具体。

 

3.内容要清楚

    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随意丢掉哪一部分,必须一步一步清清楚楚地都写出来。事情的经过有长短,但过程必须完整;不完整,内容就不清楚。

精彩习作

她得了风格奖

    李丽是学校图书馆管理员。

    一天,她值日,学校来了一批新书。她忙着协助老师登记、贴标签……忽然,她看见有一本书正是她急需的,连忙办了登记手续,悄悄地藏在书包里。

    原来,这是一本《摄影艺术》。下星期,李丽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摄影大奖赛。有了这本书,摄影技巧又可大大提高一步了。

    正在这时,王英走了进来。她一进门就问:“李丽,听说今天新添了许多书,有《摄影艺术》吗?”王英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

    李丽一呆,暗暗想,亏得我近水楼台先得月,要是让她先下手,我就遭殃了!原来,王英和李丽的摄影技巧旗鼓相当,水平不分上下,是这次比赛的对手。

    想到这里,李丽不露声色地说:“不清楚啊!”王英在书架上从上找到下,从左找到右,哪里有这本书的踪影?她失望地走了。

    回到家里,李丽捧着《摄影艺术》躺在沙发上看了起来。这时候,电视台正在转播足球比赛的实况,电视机里传来播音员的声音:“比赛是激烈的,友谊是珍贵的,名次是次要的。” 听到这里,李丽脸红了,耳朵热了,心跳得厉害。

    可是她马上又安慰自己了:“我是办了手续的,她是学生,我也是学生,人人都有借书的权利,借书总得有个先后啊!”

    但是,李丽真没法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吃晚饭了,李丽把憋在心里的话一五一十地倒了出来。妈妈说:“你怎么能这样,小小年纪竞会利用职权了,你太自私了。”听了妈妈的批评,李丽暗暗责备自己:我真糊涂,我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她连忙放下碗筷,拿起书本奔出了家门。

    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李丽哪顾得了这些,她连伞也顾不得拿,把书往怀里一塞,踏着泥泞的小路来到了王英家。

    开门的正是王英。

    她一看到气喘吁吁、衣服湿淋淋的李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直到李丽把书拿了出来,她才恍然大悟。王英正想说几句感谢的话,李丽扭身跑远了,消失在黑幕雨帘之中。

    这次比赛还没有开始,可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说,李丽得到了风格奖。

精彩点击
①看文章叙述,读者便知道了李丽得“风格奖”是怎么回事。
②作者一步步写出了李丽思想转变的过程,内容清楚、完整。

 

4.详略要得当

    写文章,光做到内容完整、具体、清楚是不够的,还要正确处理详略。没有详略,文章就突不出重点,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详略是表达文章主题的需要。详,就是周密叙述;略,就是概括表达。详写,是因为内容与主题直接相关;略写,是要保持事件过程的完整性,或烘托、映衬详写的内容。作文应以详写为主,略写为辅,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某一方面。

    如何处理详略,要根据文章中心思想决定,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一般地说,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要精雕细刻,即详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材料就该简略,即略写。

精彩习作

春游青山沟

    春天是旅游的好季节。这不,前几天我就随妈妈和她单位的同志一道游览了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境内风景如画的青山沟。“青山湖”、“飞瀑涧”、“虎塘沟”构成青山沟三大景区。这里是世界上少有的无污染区之一。

    汽车刚停,我们就急不可待地前往三大风景区之一的“飞瀑涧”。“飞瀑涧”是辽宁省最大的瀑布,它高32米,宽30米,气势极其宏伟。初次看到瀑布,心情激动极了。水从山的顶端直泻而下,水的撞击声震耳欲聋。同时,溅起巨大的水花,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不已。所以,称它为“飞瀑涧”一点都不夸张。这时我又环顾四周,一派春天景色:山下繁花盛开,一阵微风掠过,花香扑鼻而来。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枝繁叶茂,绿树成阴,还不时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这里群山环绕,重峦叠嶂,青山滴翠。我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来到仙境,令人陶醉,令人感叹。

    我们几个小朋友试着脱去鞋袜,小心翼翼地淌进瀑布水中。我们用脚踢起水花,把沐浴在阳光下的瀑布潭荡得波浪层层,美丽极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飞瀑涧”,又观赏了“青山湖”、“虎塘沟”,几处景
观。是呀,春天的秀色都呈现在这里了。那绿绿的大山,那清清的水流,那些五彩的石头,多让人留恋!难怪人们称“西有九寨沟,东有青山沟”。

    这里还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传说瀑布前方的仙女潭是七仙女玩耍洗浴的地方,而那大大的“石阵” 则是王母娘娘“镇水” 的石头等等。这些传说为美丽的青山沟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我爱青山沟的花草树木,更爱青山沟美丽的春天!

精彩点击
①详略得当。小作者对“飞瀑涧”景观进行了细致观察,从山上写到山下,从花草树木写到崇山峻岭,而对其他景色一笔带过。
②记叙顺序清楚,较好地安排了文章结构。

 

5.情节要曲折
    平铺直叙地叙事,虽然能把事情写清楚,但不生动,很难吸引人。很多小朋友爱看刑侦题材的影视剧,原因之一,就是故事悬念多、情节曲折动人。大家在作文时,如果能把事情的经过叙述得曲折生动并合乎情理,就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一般地说,要使文章情节曲折,应尽量通过描写记叙,让读者意识到三种情况:第一,疑惑。读者有了疑惑,就会专心地往下看,以解决心中的疑问。第二,意外。写到意外之事,但必须在情理之中,不能不着边际。第三,困难。包括自然的、物质的、人为的……写出困难,不仅突出了所记事情的意义和人物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会从一个侧面说明事情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增强叙事的曲折性。

精彩习作

公鸡“逗”我

    星期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节目,从外面传来奶奶的声音:

    “秋枫,咱们家的大公鸡,总带着几只母鸡出去丢蛋,你去把那只公鸡抓住,用绳子拴在树上!”
    我走出房看了看,那只公鸡正在院子西面捡食吃呢。我便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花墙后面等待机会。我坐在那里,透过花墙上的洞监视着那只公鸡的一举一动。过了一会儿,那只公鸡也许吃饱了,就喔喔地叫了几声。几只母鸡慢慢地向它走了过去,我这才明白,原来它在招集“人马” 呢。

    那只公鸡先向四周望了望,大概是没发现什么反常情况,便向南墙踱去。我一看它要逃,赶紧跑到院外,从墙外的木头堆上捡了根儿半米长的木棍等着它。

    一会儿,公鸡飞上墙,又叫了几声,好像是叫几只母鸡行动快点儿。等母鸡也飞上墙,它就率先跳了下来。就在它要着地的一刹那,我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木棒抛了出去。那棍子旋转着冲向公鸡,不料,公鸡非常机灵——翅膀一扇,一下就飞了起来,轻松地躲了过去。

     我一看没打中,立刻就向它扑了过去,它撒腿顺着胡同往西跑,它的“手下”也随之四散而逃了。我没理它们,只盯着它们的“头儿”。

    我明明看到那只鸡下了土坡,可等追过去,却连它的影子都没看见。
    站在土坡上,我东看西看。忽然听见南边砖垛那儿有鸡的叫声,我连忙跑过去看,却是别人家的鸡。这时我又发现西面有一堆烂麦秸——会不会钻到那里面呢?我便踩上去找,“噗”的一声,吓了我一跳。我顺声望去,原来正是那只公鸡,它又跑了。

    也许是歇够了,它跑得如箭一样快,不一会就到了马路上。等我撵到那儿,又找不着它的影儿了,我就向前一点一点地搜。忽然,我发现靠墙的玉米秸的洞里闪现着红色。等我逼近那个地方仔细一瞧,啊,正是那只公鸡!

    这次可不要打草惊蛇,要多加小心,别让它又跑了。我边想边悄悄地向洞口逼近,伸手猛地一抓,正好抓住它的两条腿。我一使劲就把它拽了出来。可它就是不服输,一对翅膀乱扇,脚也使劲乱蹬。我刚要抓它的翅膀,却不小心被拍中了肩膀,手也没劲了,那只公鸡扑棱一下又跑了,气得我眼泪都要下来了……

    同学们都说我聪明,可我怎么连一只公鸡都抓不住,还让它给“逗” 了呢?

精彩点击
 ①故事情节曲折。从院内到院外,从土坡到马路,在抓鸡过程中,作者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地错失良机,使读者也禁不住跟着着急。
②以公鸡的活动——一个“逗” 字为线贯串全文,叙事井然有序。
③文章题目新颖,引人入胜。

 

6.意义要深刻
    立意深刻,文章才有价值,才会给人以好的启示。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情”,说的是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思想感情、揭示社会生活意义。许多古代文章,之所以留名百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文章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生活意义,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否则,早就被人当成废纸扔在一边了。

    为了使文章有价值,就要注意挖掘中心思想所能蕴含的意义,避免写出的文章是简单的事情记录。

    写出事情的意义,可以直接点明——可以通过人物对话自然地点明,也可以用心理活动或想象等形式反映出来。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

精彩习作

三只母鸡的故事

    去年春天,奶奶从市场上买回三只小母鸡,一只周身雪白,通红的冠子,虽冒出不多点,却像白雪中熊熊燃烧的一团火苗,十分鲜艳夺目,那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姿态,更是有趣!一只像黄绒球,老爱伸长脖子,有一对好奇的圆溜溜的大眼睛,一副无忧无虑的憨样,活泼可爱。这小黄鸡还是一个“马屁精”,整天不离白鸡左右。这最后一只黑不溜秋,活像一团黑炭——黑眼睛,黑嘴巴,黑爪子,样子甭提多难看了。这只小鸡还是个跛子,整天沉默寡言,总爱在屋里踱不成样的方步。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三只小母鸡在奶奶无微不至的精心照顾下,总算长成了三只大母鸡。

     今年入春以来,白母鸡便不时钻入鸡窝,待它跳出窝时,总会时而昂首高歌,时而俯首低唱,犹如一位初次登台的抒情歌手。奶奶天天去鸡窝旁,总能笑眯眯地从窝里掏出一个热乎乎的蛋来。黄鸡仍旧习难改,总见它又蹦又跳,欢快地跟在白鸡身后。黑鸡则溜到院中“散步”。

    近来,奶奶在喂食时,手中多了一根木棍。她先把黄、黑鸡撵走,优待生蛋的白鸡先吃。狡猾的黄鸡见奶奶一转身,便跑到白鸡跟前咯咯咯直叫唤。白鸡总慷慨大方地把大米分给黄鸡,留给黑鸡的就只是残汤剩水了。后来,奶奶为了公平,索性将食物分成三份。白鸡吃大米,给黄鸡和黑鸡食谷糠。可黄鸡总能凭“老关系”搭着白鸡的福,享受“美味佳肴”。

    日子一天天溜走,白鸡同以往一样,悄然钻进鸡窝;出鸡窝时,总是昂首挺胸,大踏步地向前走,就像老练的歌唱家在引颈高歌一样。奶奶早听惯了这叫声,总是笑眯眯地用美食优待白鸡一番,又笑盈盈地拿着鸡蛋走了。可黄鸡总能待奶奶一走,准时跑来分享美食。黑鸡呢,却仍若无其事地在院中溜达。

    转眼到了奶奶的生日,当然要杀鸡了,奶奶选定了又黑又丑又跛的不生蛋的黑鸡。这当然是我意料中的事,但我的心仍有些不平。宰鸡那天,奶奶微微颤动着手,从黑鸡肚子里掏出一连串鸡蛋籽,其中最大的一个已经硬了皮。我一见,心里早酸酸的了。我眼睛有些模糊,可我仍看见奶奶的手也似乎抖得更厉害了。

    这天晌午时分,白鸡蹦出鸡窝,犹如一只凯旋而归的常胜将军,在奶奶面前走来走去高唱凯歌。黄鸡仍一声不响,待奶奶一走,飞跑到吃食处,得意扬扬地分享起大米来。奶奶呢?在鸡窝里摸了好半天,鸡蛋一个也没有摸到,却沾了一手鸡粪。

    唉,我早已不平的心更酸酸的了,瞧瞧奶奶,木然地走了,早没有往日的笑容。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