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限制:红木家具-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9:58:10
      一,每件家具由于年代、产地不同,价值上会有天壤之别。在选购时,先要看它的艺术风格,再有就是珍稀度,应是“富贵而不俗,华丽而不滥,端庄而不呆”。年代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年代越早越值钱。

  二,购买时要考虑到个人的资金和兴趣。一般来说,资金充裕或者对红木家具兴趣很高的人,可以收藏乾隆时期的红木精品,甚至是整套的收藏;如果财力一般,推荐购买实用性、存世量大的单品,比如一把椅子或是一张床。

  三,判断红木家具的价值,还要看它的科研价值和市场认知度。其中的科研价值是指家具在家具史上、家具流派上和家具工艺上的学术价值,科研价值越高,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也就越高。

  由此可见,当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时,应按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个人兴趣,对投资目标进行选择。

美学鉴赏木质活性美  经过恰当干燥处理后的木材,仍会随气候变化产生微小缩涨,这是木性。古人顺应其特性, 将木头视为活物,特别是制作家具使用硬木时,精心研究利用其木质活性美,像对待有性格 、脾气的人一样

  

红木单枕车脚香妃榻

,在家具结构设计上给予释放和缓冲的空间,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使用干燥好的木料,以考究的榫卯结构精制而成的家具一般不会发生开裂、变形。但若放在 过于潮湿或干热的环境里(如南方的霉雨季节、北方冬季有暖气的楼房中),家具上的肩口( 横竖材相交外)也会向外“开口”(潮湿时)或向内“张嘴”(干燥时)。这种现象,对于精制 的硬木家具也会随着湿度恢复正常而自然消失,而且具有强健的木质活性,即使反复多次也 不会影响家具的结构和寿命。 造型古典美  珍贵硬木不仅寿命长、价格昂贵且制作工艺复杂,因而不宜用于制作流行风格的时尚家具, 否则有暴殄天物之嫌;也不太适于制作抽象风格的纯艺术家具,这类家具的制作材料越无个 性越能突出其艺术构思的造型。而传统家具的经典之作,具隽永的古典美,最适于以硬木制作。尤其是明式家具的造型与硬木的纹理、质地相配恰倒处,和谐委婉,相映成辉,经受过 历史的考验。

  明式家具以其丰富的内涵,高雅的格调,几百年来一直为有较高艺术修美的人士所喜爱。明式家具的造型不仅与中国的古典环境,也与现代生活环境相融合,是使用者品位修养、精神 境界的标志。

  结构自然美

  中国传统家具,很讲究自然美,在结构方面不用钉、不靠胶,以榫卯斗合方式组成一体,不仅有控制木材变形、缩涨的功能,更有经久耐用之功效。有些传世家具,虽已遍体鳞伤,腿子都磨短了,仍不松不散,得益于地道的榫卯结构。

  当然,鉴赏传世硬木家具的结构自然美要有丰富经验,因为中国传统家具还有一个特点;外表看完全相同,内总结构的优劣、工艺水准的高下有很大差异。家具上每一个部件的榫卯形式都可以有投机取巧的、简易的、常规的、讲究的几种不同做法,取决于制作者的知识水准、手艺高下的职业道德。 技艺人文美  珍贵的硬木家具最好是手工制作,使其富有人文美——即人情味儿。然而一张相同的家具式样图交给不同的工匠能做出不同的“美学味儿”来,每件家具都是制作者技艺、人品、素养甚至脾气、性格的真实反映。虽然掌握了木工基础的人都是称匠,但做硬木细木工的工匠与一般的木匠是不同的工种,在细木工中能全面掌握硬木家具制作技法并有悟性的人更是难得。

  实践亦证明,要想制出传世人文美精品,还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明式家具大多由当时的 文人参与制作。清代宫廷档案也记载着,故宫的家具是由选自各地的名匠,在紫禁城中的多位中外艺术家直接指导、监督下制成的。一件集材美、造型雅、结构考究、工艺精湛于一体 的家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隽永的鉴赏生命力,可以让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得到艺术熏陶 和美的享受。

编辑本段京沪红木家具的风格  京沪两地红木家具风格迥异,反映两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北京是胡同四合院大宅门,上海是弄堂石库门,南北两地带来红木家具的风格和品位也不同,有了京作、苏作之分,上海主要是苏作家具,以苏州、常熟、浙江为主。但沪上民国时红木家具有点西洋化,式样明显受外来影响。

  北京的红木家具是国语版,带京腔京韵,清八旗遗风;上海红木家具是吴侬软语方言版,苏式格调文人家具,多书卷气,少市井味。苏州东山“文德堂”酒香不怕巷子深,红木家具放在私家园林里,每年只来上海参加一次展览会,仅在展会上推广产品。

  红木家具材料,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贵黄不贵黑,清人贵黑不贵黄,北京红木秉承明清两朝风格,贵黑又贵黄。黑即紫檀,非皇宫莫属,黄即黄花梨,皇袍,皇宫,黄色也,帝王专用色,清水擦蜡,木纹毕露,从骨子里透出帝王气;上海喜红色,吉祥喜庆色,即便是花梨木也漆成红色,上海红木家具是混水擦漆,漆成红酸枝色。

  红木家具制作,北京是皇宫造办处的工艺,皇帝御制的标准,用料厚重,方显帝王气概;上海制作保持苏作传统,用料精打细算,委婉脱俗。苏作紫檀工,也带有皇家血统,神秘色彩。现在上海制作工艺也向北京学习,传承故宫流入民间的工艺,离上海远了,靠北京近了,北京话叫“靠谱”,上海叫钓鱼台指定产品,也是叫得响的卖点。

  北京紫禁城故宫的形制,高仿做旧,有历史渊源,还有故事戏说,不是故宫流入民间就是王爷格格用过的;上海红木家具讲究实用,江南水乡小家碧玉型,内敛含蓄不炫耀。受海外文化影响石库门孵化形成海派红木家具,红木民国式最为叫座。

  京沪两地红木流行时尚各异,北京人重厅堂,轻卧房,摆谱张扬。北京腕儿星爷,卧房家具非清即明,有财力还得有文化底蕴;上海人重卧房,轻客厅,深藏不露,卧房家具是民国式样,四门带镜子。同样买圈椅,北京人喜宫廷圈椅,坐垫是黄丝织锦缎的;上海人爱好明式圈椅,坐垫是红色混纺仿丝的;北京人喜爱宽大的宝座,上海人钟爱笔杆椅。

  无论南北,红木家具各可一记。

家具材质  红木家具,也是实木家具的一种,但红木家具在家具业内单独是一种风格的家具系列,不同于其他实木家具,因此在这里也特殊说明一下。红木家具始于明代。其外观形体简朴对称,天然材色和纹理宜人。红木主要采用中国家具制造的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传统工艺,德国学者 G·Ecke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总结加工红木家具的三条基本法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销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镟制。即不用任何铁钉和胶粘剂。所以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工艺中明显的民族性是对许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很多人称红木家具为人文家具、艺术家具。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有关规定,所谓红木家具主要是指用紫檀木,酸枝木、乌木,瘿木、花梨木、鸡翅木制成的家具,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紫檀木是红木中的极品。其木质坚硬,色泽紫黑、凝重、手感沉重。年轮成纹丝状,纹理纤细,有不规划蟹爪纹。紫擅木又分老紫擅木和新紫檀木。老紫檀木呈紫黑色,浸水不掉色,新紫檀木呈褐红色 、暗红色或深紫色,浸水会掉色。 酸枝木俗称老红木。木质坚硬沉重,经久耐用,能沉于水中,结构细密呈柠檬红色、深紫红色、紫黑色条纹,加工时散发出一种带有酸味的辛香,故名。乌木颜色乌黑发亮,结构细密凝重,有油脂感。乌木多见制作筷子、墨盒之类小件,少见制作家具。瘿木是树木形成瘿瘤后的木材,按树种分为桦木瘿、楠木瘿、花梨木瘿、酸枝术瘿。瘿木的纹理曲线错落,美观别致致,是最好的装饰材料。在家具上大多用作表面包、镶的材料,如民间就"红台子瘿木面"的说法。花梨木又称香红木,与酸技木构成相近,其木质坚硬,色呈赤黄或红紫,纹理呈雨线状,色泽柔和,重量较轻,能浮于水中,形似木筋。目前市场上的红木家具以花梨木居多。鸡翅木木质坚硬,颜色分为黑、白、紫3种颜色,形似鸡翅羽毛状,色彩艳丽明快。但因木内含有细微沙砾等杂质,敌难以加工,善做装饰边角材料。市场上很难见到成套的鸡翅木家具。例如被列入国家红木标准的贵重热带硬木只有几种:紫檀、黄花梨、乌木、酸枝、鸡翅木、香枝木等几种。而这些名贵木材有些早已没有自然出产,其它的产量也很小。顾客除了要面对高昂的市价,还必须随时提防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因此,传统红木家具市场正在日渐萎缩。而用普通木材来制作传统实木家具,又没有太大的意义。

编辑本段品牌文化体系  红木家具是植根于自然,发展于人文的文化艺术品,其品牌体系的构成离不开品质、人品(人文内涵)和品位。品质是红木品牌之基,精心挑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孕育出的优质原材并严格管理控制每道工艺流程以保证质量,红木企业对红木家具品质的坚守为红木家具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人品(人文内涵)是红木品牌之魂,红木家具文化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自然与人性的最佳组合、点滴积累,饱含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这构筑了红木品牌的内蓄灵魂。红木家具融天地之秀气,承历史之精华,品赏红木家具有利于心境平和,启迪人们感悟人生,提升人们的品位,为了追求这般高品位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收藏者关注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品位成了红木品牌之源。由品质、人品(人文内涵)和品位构成的红木家具品牌体系是红木市场内在规律的发展要求,也是消费市场的客观要求。

价格暴跌  2007年10月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曾经展出过一套价格为“8000万元”的老挝“红酸枝”家具,令人记忆犹新的是,这套家具的现场明确标出“价格不打折,卖给有缘人”。

  2010年10月,同样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会场,包括“酸枝木”、“鸡翅木”、“紫檀木”、“黄花梨”在内的成套“红木家具”,这一次,鸡翅木的17件套,开价最高不超过17万元人民币;紫檀木的19件套,标价也不过19万元人民币。

  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红木家具从天价暴跌的背后,是游资爆炒后撤离的恶果,而这一恶果,让整个家具行业付出了惨重代价,数年都难以平复。

  “红木家具”及其类似商品价格飙升和泡沫迅速破灭的背后,凸显的是我国民间资本积累和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大量民间资本沉淀在国人中,“藏富于民”的情况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居民投资的渠道相对单一,股票、基金、房地产,仍然是居民投资的主要渠道。

  投资渠道的单一,加上近年来房地产价格迅速飙升带来的资产“缩水”压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居民希望能够转移投资渠道,实现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投资渠道的单一导致缺乏理财知识,又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目标的富裕阶层,将资金用于炒作看似梦幻的“泡沫”。随之而来的,无疑是红木价格飙升、普洱茶价格飙升的“幻象”。

  表面上看,“红木乱象”和“普洱泡沫”破灭的背后,损害的仅仅是投资者、炒家的利益,实际上,一轮“洗牌”之后,损害的还有行业的诚信度、消费者的信任度、产业正常发展的轨迹,还包括民间投资者的信心。

  将“天价红木”正本清源的方法很简单:这就是开辟更加广阔的投资渠道,使得民间资本不仅能够沉淀,而且能够收益,这就需要从产业结构进行深层次的调整,摒弃高耗能、高排放、单纯依靠人力资源优势来推动的“增长速度”,将目标转变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领域中,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为中国经济下一轮的增长周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将“红木家具”正本清源,还需要从生产源头上对整个产业进行监管,将产业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行业自律、部门监管等多种方式,实现整个行业的规范、持续、健康发展。

"价格暴跌"新闻被指作假  根据人民网的报导, 红木家具官方机构指出红木家具暴跌报道严重失实。近期,一篇标题为《红木家具从“天价”暴跌到“地价”的背后》的报道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国内各网站与报刊、电视等媒体纷纷将标题改为《红木家具遭炒作后泡沫破灭 8千万家具暴跌至几十万》,《红木家具暴跌百倍》……等等予以转载,一时间,红木家具似乎又成了人为炒作后泡沫破灭的典型代表。但随之全国各地媒体不约而同对此报道提出质疑,对红木的奇怪“暴跌”, 隐约感觉“里面有玄机”,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谣言。关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流言止于智者,市场迅速恢复常态,另一种是游资伺机跟进,红木价格上天。11月6日《广州日报》针对“红木暴跌论”,记者走访广州红木家具市场,刊发了“广州红木家具市场价格未现暴跌,仍处于温和上涨期”的新闻。 

  那么,目前红木家具市场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红木家具暴跌论的新闻真实性又有多少?8000万元的家具为何跌至几十万元?而红木家具收藏是否隐藏巨大风险?红木家具是否还值得收藏购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鉴宝》杂志传统家具栏目主编邓雪松进行了专访…… 

  

  

大型红木艺术雕刻家具《名著千秋》

1、红木家具行业官方机构的正式声明 

  羊城晚报:相信您一定看过《红木家具遭炒作后泡沫破灭 8千万家具暴跌至几十万》这篇新闻,请问您这篇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市场行情是否一致?红木家具行业的相关行业协会和官方机构,对这篇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是否认同?请您具体谈谈。 

  邓雪松:这篇新闻我非常关注,应该是10月29日首先刊发在《经济参考报》,原标题是《红木家具:从“天价”暴跌到“地价”的背后》,署名记者为何丰伦。根据目前红木家具市场稳定发展和繁荣的真实情况来对照,我个人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是篇彻底的假新闻!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假,不是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而导致的结论有差异,而是彻底背离事实情况,任意杜撰和臆造价格数据,刻意歪曲和打压红木家具行业的假新闻。目前,我们各地的红木家具行业协会对这篇报道也非常关注,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委托我正式声明:目前红木家具行业正在健康和稳定的发展,所谓“红木家具从天价跌到地价”的报道,忽视了客观事实,是不负责任和严重失实的!我们欢迎新闻媒体对红木家具行业进行监督和引导,但是反对任何违背新闻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任意歪曲事实,对红木家具行业进行恶意打压的行为!

  

《名著千秋》红楼梦题材雕刻局部

2、失实报道假在何处? 

  羊城晚报:这篇报道谈到红木家具暴跌的问题,引用了一套天价红木家具从8000万元跌到现在的60万元,而且红木家具系列中的酸枝木,价格已经从当年的近80万元/吨,跌落到每吨不到1万元,等等事例,自然就会得出红木家具暴跌的结论,那么您对这些事例是怎么看的?如果认为是假新闻,在哪些方面存在具体的问题? 

  邓雪松:刚才提到红木家具暴跌的新闻报道,是新华社驻南宁记者站的记者何丰伦写的,这名记者在2009年就写过一篇同样的假新闻,标题是《“天价”红木家具“蹦极”的背后》,其文的论证方法乃至采访人物和近期的《红木家具:从“天价”暴跌到“地价”的背后》文章均有相似之处,那篇文章中就有多处的严重失实,当时我们也予以了驳斥和澄清。 

  事实上,认真看他写的文章中就会发现,标价8000万元一套的红木家具,和所谓几十万元的红木家具,并不是同一套家具。文章中提到的八千万元的红木家具,是由香港美联家私公司(美联红木)耗材数百吨,净重八吨,动用数百名人工,历时八年制作的大型艺术雕刻家具《名著千秋》,这套家具在2008年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特等金奖”,是新古典主义红木家具的精工巨作。而他提到的几十万元的红木家具,却是越南厂家制作的大路货红木家具,这种红木家具我们行业中基本是当做原材料在购买,因为目前的越南黄花梨木料原木不能进入国内,所以,这两种红木家具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很显然,这种对比方式的逻辑关系是非常荒谬的。再例如,他提到的红酸枝从每吨近80万元,跌到每吨不足1万元,这是对基本常识的无知,因为红酸枝的价格从来没有达到过每吨80万元,而当前红酸枝的价格能够做家具稍微大一些的材料每吨价格都在8万元左右,这些木材的实际价格行情直接到木材交易网上就可以查到,在市场上也很容易求证。 

  再者,在这篇报道中列举了一位“红木家具厂商梁俊强”从“2003年开始投入30万元启动资金,到2007年其红木价值就增长到1个亿,2008年泡沫破灭,导致现在仍有800多吨红木库存,几百万资金被套牢,而且负债累累。”的所谓血泪事实。对这里面的数据稍加分析就会知道漏洞百出,目前红木的各类材料价格已经与2007年最高点持平甚至超越,怎么还会被套呢?假设“梁俊强”现在被套的资金是500万元,以目前价格较低的缅甸花梨计算,每吨的价格也在1万多元左右,800多吨价值800-1000万元,很容易就会脱手。如果是红酸枝就更厉害了,按照老挝红酸枝最小规格的材料价格计算,现在的每吨的价格也至少是4万元,800吨红酸枝现在的价值是3200万元。2003年投入30万元的资金炒作,2007年资产便达到1亿元,抛开获利部分不算,目前仍是数千万的身家,又怎么会负债累累呢? 

  经过我们实际调查,他的文章中列举的多位以红木家具商家身份出现,说明前期参与炒作而目前遭遇暴跌导致被严重套牢,后悔不已的这些商家姓名,经过我们与当地行业协会联系求证,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些人名,所以这些“证人”身份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还有文章中引用的绝大部分数据都是失实而且严重偏离真实情况的。所以,我说这篇新闻报道其背后的动机和用心引人深思!现在,这条新闻内容在国内的红木家具各个论坛上都有,网友也在积极地回复和评价,对这条新闻的内容的离谱和荒谬,广大的红木家具爱好者在回复留言中都是一片谴责和耻笑之声,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

  

  

 《名著千秋》水浒传题材雕刻局部 

3、分析产生失实报道的主要原因 

  羊城晚报:您刚才提到的内容说明了红木家具暴跌论的失实,您认为失实报道的背后是否反映了市场觉得红木家具价格偏高,而潜在希望价格下跌能够兑现?您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邓雪松:是的,在这篇报道后,最近网上又陆续地有了很多跟进的内容,既有去分析“暴跌”原因的,也有质疑这篇报道的真实性,以及地方新闻媒体对报道内容和本地行情不符而感到困惑迷茫的,诸此种种,观点纷纷。产生这类失实的新闻的主要原因有几点 ,第一是有些新闻工作者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写新闻报道本身并不是基于事实调查得出结论,而是考虑写什么文章能够一鸣惊人,最大程度地引人注意,带着找“噱头”的观点去编事实。 

  第二是很多作者对红木家具行业缺乏了解和基本的专业知识,对同样类型木材,不同材质和规格,同样款式的家具,用料厚度和规格而导致价格不同的原因无法分辩。例如,现在红酸枝的价格根据直径和品相不同,每吨的价格在4万元-15万元之间,不去认真分辨,根据这个价格差异既可以说红酸枝有人为炒作,一夜暴涨;也可以说炒作破灭,从15万元1吨跌到每吨4万元。 

  第三种情况就是利用虚假新闻,打压市场行情,然后大笔资金配合进货。以前在海南黄花梨木材价格上涨期间出现过由媒体发布木材暴跌的虚假新闻,打压木材价格,等价格降低后,有大笔资金进场抄底的情况,这次是否也是类似的手法,还有待调查。 

  这类新闻为什么会广受关注呢?作为消费者而言,肯定是希望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下跌的,所以暴跌之类的新闻也就自然格外受到关注。对于投资收藏品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市场心态无非就是分为两种,那就是买了或者买够了的人群希望上涨;没有买,准备买或者没有买够的则希望下跌。希望下跌的心理,不是厌弃,而是喜欢,渴望拥有,跌了就有机会抄底。 

  

  

《名著千秋》三国演义题材雕刻局部

4、现阶段红木家具市场的真实情况 

  羊城晚报:请问现阶段红木家具市场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几种代表性的木材具体价格走势如何?在价格变化的背后,对应的原因又是什么? 邓雪松:在前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红木家具市场有过短暂的回落和低迷,但是从去年一直到现在,红木家具市场是在健康发展,已经完全走出了前期的阴霾,现阶段呈现购销两旺的繁荣态势。 

  在几种名贵木材方面,海南黄花梨已经没有市场行情可言了,因为自然资源已经枯竭,海南黄花梨木材交易都是在藏家之间进行,交易量也就是几块板买来卖去,价格都是对木材的品相和厚度以及重量来论斤谈价格,能做家具规格稍大的老料,每市斤的价格一般都在5000元左右; 

  越南黄花梨今年也没有进口的材料,所以木材交易市场上也很难见到,根据木材直径和规格的不同,中等的圆料一般每吨价格在150万元-250万元左右,如果是40-50厘米宽的板料,厚度有5-6厘米的,每吨的价格则高达300万元-400万元; 

  小叶紫檀近年来进口数量也逐步减少,价格则持续上升,目前差一些的材料每吨约25万元-35万元左右,无空心的上等料每吨50万元-70万元左右,特别长好料每吨价格达到90万元-110万元; 

  老挝的红酸枝材料是今年上涨速度最快的,目前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材每吨4万-5万元,直径15厘米-20厘米的每吨6万元-9万元,直径30厘米-40厘米每吨价格15万元-17万元。

  对比去年的价格行情,这些木材的整体走势都是处于上升的通道中,今年价格变化最大的是红酸枝,原材料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争相抢购的现象,价格较之去年上涨了大约80%,内在原因就是目前紫檀、黄花梨的木材价格高昂,这样的价格无论对于消费者购买还是厂家购料开工都是一个门槛,资金不够雄厚的话难以进入。而红酸枝是传统家具名贵材料之一,紫檀、黄花梨价格上涨后,体现出了价值凹地效应,而且今年新开的工厂众多,需求加大,而进口数量并没有对应激增,所以价格就涨得比较多了,简单来说还是供需关系的杠杆在起作用。 

  

  

《名著千秋》西游记题材雕刻局部

5、目前是否是购买红木家具良机? 

  羊城晚报:据您刚才介绍,红木家具的价格自去年以来到现在一直在持续上涨,在目前的价格情况下,是否还适合下手购买红木家具?会不会面临价格下跌而被套牢的风险,您对此怎么看,对于消费者又有哪些建议? 邓雪松:对于红木家具的走势分析应该结合国家经济的大势来看,从去年到今年我国的经济是在稳步发展和增长的,所有自然资源类型的原料价格都在上涨,所有艺术收藏品和具有保值增值价值的工艺品、艺术品价格也在增长,红木家具和红木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只是这种大环境中的一个缩影而已。而只要国内的经济持续稳定,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繁荣和增长的态势还会继续。毕竟消费群体的逐年扩大,和自然名贵木材资源的逐年递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种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也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所以,我认为红木家具行业还会稳步发展,价格也会逐年升高。 

  特别说明一下,我的分析是基于经济的形势,不是我个人希望红木家具的价格每年都上涨,实际上我自己也是红木家具的发烧友,也在陆续地找机会买点家具,我个人心理当然也希望价格下跌的,跌了我也好再买点。我想,喜欢红木家具的朋友都会有和我类似的想法。但是,我知道要尊重市场规则和客观事实,也知道价格的涨跌不是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我自己今年一直在陆续地买家具,一是为了家居点缀,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抵御预期的通货膨胀。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现阶段是否应该下手买红木家具呢?我觉得应该是量力而行,因人而异。如果对红木家具并没有真正的爱好和了解,购买家具还是应该货比三家,循序渐进,在任何时期购买真正的红木家具精品都是正确的,同样的,任何时期购买粗制滥造的红木家具都是错误的。 

  谁在唱衰?一边说暴跌,一边说上涨,真相究竟是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网络搜索发现,广西新闻网有一篇《“天价”红木家具“蹦极”的背后》的文章,时间显示为2009年5月5日,其文的论证方法乃至采访人物和近期被炒得火热的《红木家具遭炒作后泡沫破灭8000万家具跌百倍》文章均有相似之处。前文在网络转载时被改称为红木家具缩水“九成”,后文转载时被改称“暴跌百倍”。记者查阅发现,两文的作者均为同一人。这意味着,基本相似的内容,在去年刊发后,今年又重新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