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 图片白衬衫眼镜:我区广播电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3:54:41

我区广播电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作者:张国芬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数字电视和卫星直播的发展,广播电视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发展现状

全区广播电视实现了“一城一网”,宣传质量有所提高,管理也渐规范。但我区是山区,广播电视有线覆盖率低,全区6.69万户群众仅普及有线电视2.5万户,13个乡镇146个村通光纤电视的有11个乡镇52个村2.29万户,通有线广播的有11个乡镇131个村。节目内容制作、播出质量还有待提高,沙湾电视台每周电视新闻3组,栏目3组,广播新闻5组,栏目5组,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制约因素

(一)资金缺乏。目前,正在推行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换,这要求我们做好资金及技术上的准备。广电中心属事业全额单位,乡镇广电站属事业差补单位,新闻宣传、事业运转、办公经费等所需费用主要依靠广告收入,投入到农村电视网的建设资金十分紧张。另外,新闻采、编、播系统严重老化,设备制式与省市台有些不配套,制约着我区的对上对外宣传。

(二)人才缺乏。广播电视是技术密集性行业,专业性极强。目前,广播电视行业亟需具备一定学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但由于人员的指令性分配,50岁以上的招聘干部、复转军人在系统人数所占比例较高,而受过专业教育的大中专生却不足15%。由于用人机制、工资待遇等方面的限制,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

(三)技术缺乏。目前,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是地方块块管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今年将卫星直播广播电视,IPTV标准已定,对广播电视冲击较大,尤其是县级。因此,为及时把节目传输到用户,更好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巩固、壮大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必须运用新技术,整合现有资源。

三、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新闻宣传为龙头,以事业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城市有线数字电视和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工程为突破口,努力做到广播电视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有新提高,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新速度,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有新突破。

(一)服务大局,把握导向,提高质量,推进宣传创新。

围绕建设“实力沙湾、活力沙湾、魅力沙湾、和谐沙湾”,开展系列新闻宣传活动,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营造舆论氛围,响亮主旋律。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宣传我区“工业强区和文化旅游区”的战略部署,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报道力度,扩大宣传阵地。二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进行节目改版,提高自办节目质量。坚持广播每周五组新闻,栏目分别为《政策信息》、《在希望的田野上》、《法制之窗》、《文化园地》、《卫生与健康》;电视新闻每周三组增设为五组,《科技大蓬车》每天一组,《沫水风情》每月四组、《阳光政务》每月一组、《沙湾党建》每月二组,《人大纵横》、《政协广场》每年各二组。三是加大对外宣传。采取多种措施,改革内部机制,把对上发稿作为宣传沙湾、提高沙湾知名度、扩大沫若文化品牌效应的有效途径。

(二)加快有线、无线数字电视建设步伐,推进技术创新。

一是紧跟有线电视从电缆到光缆过渡的趋势,对城区有线电视电缆逐步改用光缆,增加光接点,改善城区有线电视接收质量,减少事故率。二是采用数字MMDS微波多路分配无线数字传输系统新技术,实施山区覆盖工程。建立全市农村无线数字电视有限公司,让看不到光纤电视的用户也能看到包括乐山、沙湾本地节目在内的三十几套无线数字电视节目。三是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入,稳步发展城镇有线数字电视。采取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运作模式,在无资金投入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市公司已建的数字电视前端,让我区群众看到高质量近百套的数字电视节目。通过技术创新,力争到2008年,实现村通光纤电视50%和无线数字电视45%的工作目标,全区电视用户发展到30000户以上,其中光纤用户25000,城区数字电视用户1000户,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4000户,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展各类广电增值业务。

(三)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推进体制创新。

在理顺区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新世纪网络公司内部实行完全企业化的运作,广播电视中心着力搞活内部机制,为做大做强广电产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一是实行中层干部竞聘制。通过双荐、双评、双考,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且三年一聘,打破中层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务终身制的用人机制。二是实行重要岗位末位淘汰制。年初制定测评标准,年终将对上发稿和完成本职工作情况作为重要评分依据进行测评,最末一位调换工作岗位,或下乡锻炼,或解聘辞退,并从乡镇愿意从事新闻和网络建设工作的人员中考选补充到队伍中来。新闻中心和新世纪网络公司内部要率先推行,实行全员双向选择及岗位责任目标管理,摒弃 “一岗定终身”的用人模式。三是实行绩效工资制。按能选岗,以岗定责,按劳取酬,打破平均主义,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创新、奉献意识。具体来讲,网络公司和宣传细化工作岗位任务,每月考评,与工资挂钩,按质计酬,使各项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四)牢记宗旨,推进服务创新。

一是加大投入,完善服务设施。在争取上级支持和联营发展的基础上,投入80万元实现所有乡镇的光缆联网,投入50万元实现宣传设备更新和机房安全改造,为开通各乡镇的电视会议提供可靠技术通道,为实现村村通电视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开设各类新闻专栏,唱响主旋律,做好时政新闻;开设有奖征集新闻线索热线电话,反映百姓民生,做好社会新闻;与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办,开展人物专访,做好科技经济新闻;开设曝光台,规范单位和个人行为,做好舆论监督新闻。三是增加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在新闻、网络、广告等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的窗口单位和工作人员中,建立首问责任制、客户经理制、服务承诺制等一套服务规范机制,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自觉接受广大群众进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