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mooe键作用功能:犹太文化大使”贺雄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1:52:54
犹太文化大使”贺雄飞 贺雄飞著《学习是一种信仰》 贺雄飞

  文·摄影/张阿泉

  【嘉宾简介】

  贺雄飞,著名犹太智慧应用专家、出版家、演说家。1968年生于内蒙古伊克昭盟,1991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曾在内蒙古政府办公厅工作。1995年进入出版界。1999年,因编辑出版“草原部落”黑马文丛而闻名全国。他对以《塔木德》为代表的犹太文化情有独钟,曾在全国60多所大学进行过犹太文化主题演讲,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研犹机构“贺雄飞犹太文化工作室”。20多年来,他以苍狼、牧歌、田野、赛妮亚、亚伯拉等笔名先后编著出版了《犹太家教智慧》、《犹太人为什么聪明》、《塔木德》、《思危: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学习是一种信仰》、《信仰与危机》、《犹太式管理》、《知识是甜蜜的》、《傻瓜书》等一系列研究犹太文化的专著,影响深远。2010年6月,他应邀访问了以色列,以色列教育部长在接见他时,高度评价了他在中以文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成功

  张阿泉:您的家乡在鄂尔多斯,您如何看待鄂尔多斯现象?

  贺雄飞:鄂尔多斯经济腾飞肯定是内蒙古的骄傲,但鄂尔多斯经济具有很强的能源型特征。鄂尔多斯有很多有钱人,坐拥了名车豪宅,但精神财富还没有完全同步积累树立起来,这也是暂时存在的缺憾。拥有了物质财富,并不完全代表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拥有知识和智慧。钱可能丢失,知识和智慧却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财富。“鄂尔多斯现象”是当今GDP时代的一个典型缩影,它折射出来的多元话题值得反思。

  张阿泉:中国学界曾提出“重塑精神文化”的口号,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贺雄飞:倡导“重塑精神文化”非常必要,也势在必行。我的主张是“必须让死掉的东西死掉,活的东西活起来”。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学术明星易中天、于丹虽然大受欢迎,但热度消退以后,连一句让人牢记的格言都没有留下来,最多算是“流行文化”、“快餐文化”。我们要重塑的绝不是这些浅文化、泛文化,而是博大精深、高瞻远瞩的精英文化。

  张阿泉:您专攻犹太文化多年,犹太人怎样看待财富?

  贺雄飞:犹太人的“第二《圣经》”《塔木德》中说,我们赞美有钱的人,并不是赞美人,而是赞美钱。由此可见财富对人的巨大吸引力。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贫穷更糟糕的事情了,它是所有痛苦中最可怕的。犹太人认为,财富固然重要,但知识与智慧比财富更重要。一个工人不管他穷富与否,他的睡眠总是安稳的;而一个富人尽管物质充足,但却经常无法安稳入眠。生命短促,一个人不可能长期存活于世,最后注定要从地球上消失,难以把财富永远带在身边,因此追求财富需适可而止。

  商业头脑被生活逼出来

  张阿泉:您在出版界做得很成功,贺氏版图书码洋频频得手。这种精准的商业敏感是怎样锻炼出来的?

  贺雄飞: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是先天具有商业头脑,而是被生活逼迫出来的。我在家乡上初中时就开始卖镰刀、修公路,一天可以赚到5毛钱。上大学时因经济困难,就不断打零工,卖过《北京晚报》,卖一份能赚到5分钱。还卖过高考复习资料、冰棍、蒙古刀、草帽乃至祛痛片……后来发展到出版业,大学里的许多教授和学生都曾与我合作过,帮我写稿、抄书和编书,他们能赚到稿费也都挺高兴。书编成以后,我就骑一辆旧自行车逐家跑出版社去联络和推销……大学毕业时,我的编书稿费已达到6万多元,这在当时简直是奇迹了。

  张阿泉:有一个著名的“彼得·杜拉克法则”,其核心就是“找出自己的长处,然后无限放大”、“只扬长,不避短”。这与“木桶定律”的“努力修补短板”、“取长补短”正好相反。可以说,您正是无意间遵循了“彼得·杜拉克法则”。

  贺雄飞:搞出版行业这么多年,职业敏感是特别发达的,就像内蒙古草原上的牲口贩子,右肘子抱一下羊就知道重几斤几两、出多少肉、卖多少钱。譬如我曾无意间在社会上听到一个概念,说“80年代斗勇,90年代斗财,21世纪斗智慧”,觉得很准确,就立刻投入精力开发儒商类图书,于是《儒商时代》这本书就出来了,卖得非常火。

  张阿泉:您的性格中似乎具有很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对流行的东西一向怀有警惕和批判。

  贺雄飞:流行的东西大多沦于“娱乐至死”,其效果是把广大受众培养成了“快乐但不会思考的猪”。冯小刚、张艺谋的电影,赵本山、小沈阳的小品,其格局与境界都这样。拿我熟悉的图书市场为例,全国一年总能推出几十万册的书海书山,其中跟风的垃圾书太多了,比如米兰·昆德拉一火,谁都来出,版本非常混乱,质量更是良莠不齐。畅销书排行榜也是不规范的,花钱可以买排行,垃圾书也能高居榜首,发行量很大,最终会败坏了读者胃口。而一旦读者吃惯了垃圾,真正的精品可就吃不动了。

  张阿泉:格调庸俗的坏书也会污染人的心灵。您如何在“出版真正的好书”和“出版好卖的书”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贺雄飞:这就需要有使命感的出版家来挖掘有价值的书和作者,同时还要善于把出版的书变成好卖的书,两者都很重要。好书变成了畅销书,这是最令人欣喜的现象。畅销书有规律可循,一般都具有时代性、实用性、新闻性、原创性和爆炸性。我推出的畅销书《货币战争中的犹太人》、《求医不如求己》、《儒商时代》、《夫妻兵法》等等,都符合畅销书的规律。但同时我是一个人文学者,所以没有价值的书我就坚决不出,比如《鬼吹灯》一类我就不会出。

  对犹太文化的关注始于大学时代

  张阿泉:您在犹太文化这个智慧领域“挖了一口深井”,与犹太文化的这种渊源是怎样开始的?

  贺雄飞:我对犹太文化的关注,始于大学时代。那时,我疯狂地迷上了名人传记,比如尼克松、里根、基辛格、洛克菲勒、哈默、爱因斯坦、马克思、尼采、卡夫卡、弗洛伊德……我大约读过400多位名人传记。令我疑惑的是,这些名人当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犹太人?犹太民族为什么这样聪明?于是我跌跌撞撞的犹太文化研究生涯便从此开始了,就像命中注定的一样。不管什么书,只要是涉及犹太文化,我就一定得买下来并认真研读。我当时对“犹太人”的痴迷,就像现在我女儿对“芭比娃娃”的痴迷。我现在藏书有2万多册,其中有关犹太人的书就有5000多册。我曾到中国权威的犹太文化研究专家、南京大学徐新教授家里做客,发现他的犹太文化藏书量不及我的十分之一,但徐先生的书大多是外文原版,这令我非常羡慕。

  张阿泉:我翻阅了您出版的大部分研犹书籍,发现在犹太学研究方面,您从最初编写通俗大众读物上升到了对《塔木德》和宗教文化思想的研究高度。

  贺雄飞:我进入犹太文化领域以后,先后编辑出版了《犹太大亨赚钱术》、《犹太人的金钱人生》、《犹太人韬略大全》、《世界著名犹太人传奇》等近10种书。2004年,我推出过一套“犹太智慧文存”,这套书是一个过渡或者说转身。2006年,我接着为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了《犹太人之谜》和《艾·辛格的魔盒》等更加细致深刻的研究专著。

  张阿泉:目前,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的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占有怎样的位置?

  贺雄飞: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的研究极为漠视。市场上充斥的大量有关犹太文化的书,大多都是伪书和垃圾书。国内开设有关犹太文化课程的大学也只有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等寥寥几所。

  把“犹太人为什么聪明”作为终生研究方向

  张阿泉:您似乎对“犹太人聪明根源探究”格外感兴趣。

  贺雄飞:我曾写过一本书《犹太人为什么聪明》,以全新的角度破解犹太人的神秘命运。犹太文化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反对偶像崇拜”、“向权力说真话”、“学者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领袖”、“求异思维和异端思想”。犹太人聪明的秘诀,在于其坚定的信仰和对精神世界的执著追求。以后,我将把“犹太人为什么聪明”作为我的终生研究方向。

  张阿泉:您曾写过一本《傻瓜书》来研究“犹太式幽默”中的智慧和思想。

  贺雄飞:《傻瓜书》通过对犹太人的笑话、格言和一些文学大师的作品展览和解剖,让人感受到犹太人的独特个性和睿智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幽默是犹太人面对黑暗和苦难的“心灵鸡汤”。

  张阿泉:记得犹太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真正的哲学问题,能够把握和解决的唯一地方是火车站”,如何来理解这句话?

  贺雄飞:犹太人曾饱受流浪之苦,他们在浪迹天涯时,除了生存,还要寻找一个真正喜爱智慧的国度。但大多数国家的人们都沉醉于世俗里,对幽默和智慧毫无兴趣。于是,这些犹太人只能变成无家可归的漂泊者和大地上的异乡人,被迫一次次地走向火车站。这句话其实是对无知、藐视法律、罪恶横行、道德败坏的野蛮物质主义时代的反讽。这使我想到犹太语言大师卡尔·克劳斯说过的那句“我曾经梦见自己为国捐躯,一个给我抬棺材的人却向我索要小费”。

  为什么学习是一种信仰

  张阿泉:您在《学习是一种信仰》书中精细探讨了犹太人教育和创造力的奇迹。

  贺雄飞:犹太小孩第一次上课,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由拉比(意为师傅或教师)带到教室。在教室里面,小孩会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就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小孩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还要请小孩吃蛋糕、苹果和核桃。此举目的是告诉小孩“知识是甜蜜的”,以培育出小孩对知识天然的喜爱。反观我国的教育,学习的功利性很强,念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或找一份好工作,把读书学习当成了敲门砖。

  犹太人从小教育孩子“学者远比国王伟大,也远比富翁伟大”的理念。犹太人最讨厌的是不学无术的人,最担心的是读死书的人,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比喻成“驮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犹太人看来,知识是为了磨炼智慧而存在的,假如只收集知识而不消化,就像徒然堆积许多书本而不用,同样是一种浪费。

  张阿泉:犹太教师首先就是培养小孩对知识的爱好,会根据孩子特点来“因材施教”,不会因某个孩子进展速度较慢就打击其积极性,而是采取鼓励态度。正是这种“慢艺术”教育思维,培养出犹太人普遍且保持终生的阅读习惯。

  贺雄飞:犹太人把学习当成一种信仰,并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敢于怀疑,随时发问,“问号代表一切”。犹太家长碰到孩子放学,第一句话经常是“今天你提问了没有”。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喜欢思考宏观的、深层次的问题,喜欢抽象和逻辑,铸成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

  张阿泉:在2009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们几乎一致认为,中国学生最缺乏挑战权威的勇气和批判性的思维,更不具备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贺雄飞:从幼儿园起,中国孩子就被要求成为听话的乖孩子,听话的乖孩子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表扬,不听话和调皮捣蛋的孩子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进入初高中,在标准答案的流水线上,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小就被扼杀了,凡是那些有奇思怪想的学生很快在考试中被老师给了颜色看,再加之高考指挥棒和名目繁多的补课强化,学生彻底沦为“高级考试机器”。

  张阿泉:记得华中科技大学举行2010年新生开学典礼时,校长李培根院士在16分钟的讲话中先后82次提到“质疑”二字,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哪怕是质疑学校和校长。他认为目前的学生“既不敢质疑,也没有质疑的精神”。

  贺雄飞:犹太人的精英教育之精髓,第一是“自我教育”,即“个人有责任为自己的行为和深入的自我教育负责”,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并同时接受其他犹太成功人士为自己的榜样;第二是“终身教育”,即终身学习和工作,永不退休,在希伯来语中从来找不到“退休”这个词。

  张阿泉: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打通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犹太人倡导的“知识是甜蜜的”、“学习是一种信仰”、“观念改变世界”等价值观,对于亟待改革的中国教育有着很强的“给力”作用。

  贺雄飞: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是两个非常优秀古老的民族,应该互相学习、相互滋养,并进而建立一个爱与智慧分享的新世界。

  长期理想是完成“五个一工程”

  张阿泉:人的一生,总有一些特殊日子终身难忘。您有没有这样的日子?

  贺雄飞:2007年,我刚写完《犹太式管理:千年不衰的智慧与实践》一书。本来我准备以一名优秀的犹太式经营管理思想的研究者、演说家身份进入中国商界,但上帝没有成全我。上帝给我40岁的第一份见面礼是让我成为一个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我不知道这一重大事故对我意味着什么,但它让我更加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张阿泉:以后有什么新的工作计划或梦想?

  贺雄飞:我的长期理想是完成自己的“五个一工程”,即创办一个出版社、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一所大学和一家电视台。而这一切虽然是实业,但在中国实现也几乎是一个遥远梦想。我的短期理想是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专门传授犹太文化和智慧,或向中国一些渴望发财的企业家讲授“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同时完成我的研犹系列著作。

  张阿泉:人有时脆弱得像帕斯卡尔所说的“一根芦苇”,有时也强大到不可想象。

  贺雄飞:研犹20多年,一些犹太人的价值观深深烙进心灵和行动,比如“没有灵魂的人永远不会忏悔”、“过有节制的生活”、“捍卫生命的价值”、“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和智慧”等等。无论如何,我绝不能苟活,也绝不能浪费生命。

  张阿泉:请您给《北方新报》的广大读者题赠一句话。

  贺雄飞: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人类不思索,上帝更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