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sines:历史上的今天(7月3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7:38:42

历史上7月3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时段:1844~2003

 

更新时间:2012-7-3 

 

1844年7月3日,美国代表顾盛和清廷代表耆英在澳门望厦村普济禅院签订了中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美国就此获取了侵害中国主权的领事裁判权,并获得“最惠国待遇”,享受中国给予其他国家的一切权利。 

京师大学堂成立

1898年7月3日,清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914年7月3日,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拒签西藏地方代表伦兴夏与英国代表麦克马洪背着中国政府在印度西姆拉擅自签订的“西姆拉条约”。1913年,英国政府迫使中国政府参加其提出的中、英、藏三方会议,即 “西姆拉会议”。英国代表企图使西藏在“自治”的名义下,脱离中国政府的管辖。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所谓的“西姆拉条约”上签字表明会议以破产告终。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农民运动的实施方案,根据彭湃的建议,决定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委派他担任广州农讲所主任。农讲所每届时间原定一个月,毕业后选派为农民运动特派员,在兴办过程中,讲习内容不断丰富,讲习时间也逐渐延长。第一届共有学员38人,其中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20人。 

《八百壮士》工作照

1938年7月3日。电影《八百壮士》在国内外上映引起反响。该剧由阳翰签编剧、应云卫导演。剧本是根据发生在“八·一三”上海抗战中的一个真实事迹编写的。影片上演后在大后方和海外极为轰动。 

日军七三一部队队长石井四郎研制使用的可以传播鼠疫的炸弹

1940年7月,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队长石井四郎,亲率一支远征队,携带70公斤伤寒菌、50公斤霍乱菌和5公斤染有鼠疫菌的跳蚤,开赴华中战区宁波一带进行细菌战。 

阿尔及利亚民众于1962年7月1日在阿尔及尔街头庆祝

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布独立。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被迫同阿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自决和独立的权利。同年7月1日,阿举行全国公民投票,7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7月5日定为独立日。9月25日,制宪国民议会定国名为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1963年9月本·贝拉当选首任总统。 

中美最高级会晤

1998年6月25日7月3日,克林顿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美建交以来随总统访华的人数最多的一次,共有1200多人。 

 

十三陵(左)和明孝陵

2003年7月3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中。(以新华网李晓建资料为基础整理编辑)

附录1:

《中美望厦条约》签订

1844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与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中美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接踵而至,派顾盛率军舰3艘于1844年2月抵澳门,用战争恫吓和外交讹诈手段胁迫耆英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通过此约,美国不仅获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所攫取的一切特权,而且:一、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二、进一步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由英国的所谓“秉公议定”到须经美国领事官“议允”;三、规定美国兵船可以自由闯入中国领海,任意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四、允许美国在五口建立教堂、医院等。条约最后一款还规定12年后修约,为日后向中国勒索新的侵略特权预埋了伏笔。《望厦条约》的内容,是对《南京条约》的扩展,因而也就更加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附录2:

京师大学堂成立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它开办于1898年7月3日,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862年,清政府在总理衙门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此后,清政府又决定设立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同文馆的设立是我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端。同文馆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专科学校,后来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一次割地高潮,中国又一次面临被瓜分亡国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发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认为,要救亡,只有学习外国,实现变法维新,而维新,必须从废科举、立学校开始。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组织“强学会”,购置图书,收藏报刊,供群众阅览,并经常开会讲演,讨论学术,批评时政,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近代科学知识,鼓励人们学习西方,以学以致用的原则来培养人才,最终达到民族自强的目的。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芬在给清廷的《请推广学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1898年初,随着变法维新运动日益发展,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再次提出:“自京师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各府县立中小学及专门学”。

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推动下,1898年6月,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于是由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课程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这样,京师大学堂不仅成为全国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这个章程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个章程,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最早的学制纲要。

1898年7月3日,清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至1900年的京师大学堂(后来被称为“戊戌大学”),一切因陋就简,因此,它在实质上仍然是一所封建书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京师大学堂校舍被占,图书设备被毁,一度停办,直至1902年得以恢复,增设预备科(新政科、艺科)及速成科(仕学馆、师范馆)。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1910年改设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7科。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大学。(人民网)

附录3:

西姆拉条约

1914年7月3日,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伦兴夏托拉擅自签订《西姆拉条约》。清朝末年,英国加强侵略西藏。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策动西藏部分反动分子叛乱,企图搞所谓西藏“独立”。在英国要挟下,1913年10月,袁世凯政府派代表到印度西姆拉参加“中英藏会议”。英国代表麦克马洪提出一个所谓解决方案,规定中国不得驻兵西藏,“西藏内政暂由印度政府监督”。对此,袁世凯政府拒绝接受。后来,英国和西藏地方代表私自签订《西姆拉条约》。中国政府代表拒绝签字,会议破裂。以后的中国历届政府,也从未承认过这个条约。因此,这个所谓《西姆拉条约》,是完全非法的。至于在会议期间,英国和西藏地方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在秘密换文中,擅自划定所谓“麦克马洪线”,即中印东段边界,更是悍然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毫无法律效力。中国政府代表在7月3日即已声明,断然否认所谓“麦克马洪线”。实际上,在西姆拉会议上,从未正式讨论过中印边界问题。

附录4:

电影《八百壮士》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八百壮士》

(1938中制 编剧:阳翰笙 主演:袁牧之 陈波儿) 

袁牧之扮演的谢晋元 

陈波儿扮演的童子军杨惠敏

1938年7月,阳翰签编剧、应云卫导演的影片《八百壮士》完成。剧本是根据发生在“八·一三”上海抗战中的一个真实事迹编写的。

1937年11月下旬,上海沦陷后,中国军队的将近八百名爱国士兵在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率领下,坚守四行仓库阵地,誓不投降,抵抗到底。爱国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人民群众冒险前往送旗。这八百名爱国士兵后来虽然由于弹尽粮绝,撤退到上海租界地区,被租界当局无理扣留,但他们所表现的英勇不屈的爱国行动,却激励了广大人民,也博得了国际正直人士的尊敬,成力一个极为轰动的事件。

《八百壮士》在大后方上映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影片在香港以及在菲律宾、缅甸等地上映时也极为轰动,在法国和瑞士举行的反侵略大会上映出时,博得了好评。

附录5:

“七三一部队”对华进行细菌战

1940年7月,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队长石井四郎,亲率一支远征队,携带70公斤伤寒菌、50公斤霍乱菌和5公斤染有鼠疫菌的跳蚤,开赴华中战区宁波一带进行细菌战。

日军将所携细菌投入蓄水他和居民区,造成宁波一带鼠疫等传染病流行。与此同时,日军“七三一部队”另一支远征队在南京“荣”字第一六四四部队配合下,携带130公斤的炭疽菌、副伤寒菌和鼠疫菌,到重庆以及浙赣铁路干线的金华、龙游、衢县、玉山、浦江进行细菌战,造成被污染地区传染病流行,大批居民死亡,许多户全家死绝。

更惨无人道的是,日军还将注射有伤寒菌和副伤寒菌的大饼分发给南京战俘营的3000名战俘食用,然后将战俘释放出狱,借以传播疾病。

附录6:

克林顿访问中国 

克林顿偕夫人和女儿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

1998年6月25日7月3日,克林顿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6月25日,经过16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克林顿到达中国的第一站是古都西安。

这次随克林顿总统访华的人数是历来最多的,共有1200多人。除总统专机空军一号外,还要用3架客机和好几架C—141运输机,仅通讯器材就有60吨。代表团高级成员有47人,包括总统一家3口、5名内阁成员、6名国会议员等。随行人员当然还有总统的贴身服务人员和夫人希拉里的理发师。随团采访的记者有375人,其中200人可以随机前往。

据统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总数300人,其中代表团正式成员34人,记者87人。1975年福特总统访华时,总数450人,其中正式成员37人,记者170人。1984年里根总统访华时,总数600人,代表团正式成员100人,记者260人。1989年布什总统访华时,总数大约500人,代表团正式成员34人,记者200人。

这次随团而来的还有两辆黑色的专用安全通讯车、10辆防弹车、受到严密保护的总统标志和防弹的放讲稿小台架及饮用水等设备与用品。一位白宫的先遣人员开玩笑地说:“几乎要把整个白宫都搬到中国去了。”其费用难以计算。据说随机记者每人至少要交1.5万美元。

6月26日晚,克林顿一行从西安飞抵北京。翌日上午,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了隆重仪式,欢迎克林顿总统的来访。

6月27日晚,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欢迎来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宴会伊始,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辞。克林顿讲话结束前,特意用颇为标准的汉语道一声“干杯!”在主宾席上,江主席和克林顿总统亲切交谈,笑语不断。克林顿总统在一个月前特意学用筷子,如今终于在宴会上一展身手,他不时用筷子进餐,博得主人的热情肯定。宴会一结束,两位元首兴致勃勃地走到军乐队前,先是江主席指挥乐队演奏中国乐曲《歌唱祖国》,他的指挥潇洒有力,节奏感强,全场顿时活跃。尔后,克林顿指挥乐队演奏美国乐曲《越过海洋的握手》。两位领导人精彩的指挥赢得满堂喝彩。晚会的节目可谓中西合璧,别有风味。中国演员用二胡和萨克斯管共同演奏中国名曲《二泉映月》,擅长演奏萨克斯管的克林顿兴致很高,听得津津有味。更让克林顿夫妇惊喜的是,中国演员用唢呐演奏了欢快热情的美国乡村音乐《切尔西的早晨》,这是克林顿夫妇最喜欢的曲子,因此他们给女儿取名为“切尔西”。晚会结束后,中美两国元首走上舞台。江主席兴致盎然地从演员手里拿过二胡和笛子,一边向客人介绍,一面用这两种乐器即兴演奏了一段曲子,引来一片掌声。

6月28日下午2时许,克林顿总统和他的家人乘一辆黑色的林肯轿车驶抵长城脚下。他们在上午参观了故宫之后,来不及吃午餐,就直奔北京东北73公里处的慕田峪长城。

6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迎来美国总统克林顿。去年,美国副总统戈尔访华时,曾强烈要求访问北大并发表演讲。但是,北大校方婉言谢绝。据说,北大是有意要等到今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时再接受访问和演讲。

克林顿总统访华前,美方向北大提出,克林顿在北大发表演讲时,要使用白宫的讲台,理由是安全的需要。北大坚决拒绝,称在北大演讲,就要用北大的讲台。北大校方还出示了不久前意大利总统在北大演讲时的照片,显示这是北大的一贯做法。双方为此僵持不下。后来,双方作出妥协,用白宫的讲台,但是讲台上要悬挂北大的标志。10时15分,克林顿总统在陈佳洱校长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北大学生报以热烈掌声。克林顿的演讲以祝贺北大百年校庆为开端,他特意用中文向全场道一声“恭喜”,引来满场热情的回应。

6月29日晚,克林顿一行抵上海访问。30日,出席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座谈会。

6月30日中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热线直播节目担任嘉宾,与上海市民进行交流,成为与中国市民通过热线对话的第一位美国最高领导人。在电台直播室,克林顿回答了上海市民关于贸易、教育、环保、交通、图书馆等电话问题。在长达50分钟的节目里,克林顿共回答了8个听众提出的问题。在回答对教育的看法时,克林顿说,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的,而投资教育的回报期比较长,但是回报率却比任何投资都要高。

7月1日,克林顿总统参加了上海美国商会举行的早餐会。

后来,克林顿还赴桂林、香港等地进行了访问。

克林顿1946年8月19日生于美国阿肯色州霍普镇。出生前3个月,父亲死于车祸。1968年毕业于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并获罗兹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70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法律系,1973年毕业后到阿肯色大学法学院任教并开业当律师。

克林顿1977年担任阿肯色州州检察长。1978年当选为阿肯色州州长。1980年竞选连任失败。1982年再度竞选阿肯色州州长成功,并五次连任。1992年是美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1992年11月3日当选美国总统。

在1996年11月5日总统选举中克林顿再次获胜,1997年1月20日宣誓连任。

克林顿1970年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结识同班同学希拉里·罗德姆小姐,1975年两人结成伉俪。希拉里是美国一位有名的律师,他们有一个女儿切尔西。(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