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和布拉德:台州组团赴台湾专题考察城市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1:07:36
www.taizhou.com.cn      2011年09月15日     07:46:33     星期四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干净,有序。”
“看不到垃圾。”
……
去过宝岛台湾,都会有这样的印象。走在台湾城市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穿制服的执法人员,也看不到执法车呼啸而过的景象,更看不到城管与摊贩之间的“游击战”。
日前,我市组织城市管理专业考察团,赴台专门考察台湾的城市管理经验。
昨天,记者与部分考察团成员访谈,通过这种亲身感受,寻找我们台州城市管理的差距,学习台湾的先进做法,推进我市的城市管理水平。
政府要有“推力”
“城市管理需要一双有力的推手,这力量首先来自政府。”这是考察团领队王如考的开场白。
据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的城市发展重心已转向加强管理、努力打造品质城市。比如对摊贩的管理,涉及建设、市场、警察等多个部门,但相互之间的职权划分十分明确,配合十分到位。同时对摊贩乱设摊等市容秩序方面的执法由警察行使,这提高了执法的威慑力。
政府靠什么来推动?王如考说,最有效的是制度和法律。他介绍,台北市制定了《台北市零售市场管理条例》、《台北市摊贩管理规则》,对摊贩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先行。台湾的城市规划编制长远,执行有力,同时在设计建设中注重民意,显示出人性化,功能齐全,方便民众。记者曾在台湾旅游期间,看到这里的城市街道,盲人道、残疾人车道都考虑得十分周全,厕所设计考虑了残疾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城市管理能否到位,基础设施的完善必不可少。”
管理方法要“得力”
在台湾考察期间,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台北市的城市管理。
台北市在争到2010年国际花卉博览会举办权后,就提出了以实质环境改善为核心的“台北好好看计划”——包括“更新台北环境,减少废弃建物”、“好区位新风貌,清理老旧墙面”、“好店家美招牌,美化广告招牌”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目标非常明确、具体。然后在管理中,善于借力大型活动和项目的实施,将各种因素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譬如外墙清洗、老屋拉皮等,采取补助手段,整合政府机关及民间资源。
“以人为本,平衡好市民不同利益,管理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对此,考察团成员徐高献深有感触,台北在市场建设中,用免费的摊位来安置拆迁户,保证拆迁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如在夜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既照顾到摊贩的经济利益,又考虑第三方的利益诉求,因此夜市看不到管理者,但井然有序。
民众参与“给力”
城市管理靠市民,管好城市为市民。在繁杂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中,始终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和参与,这是考察团学到的又一项重要经验。
考察团成员俞宏在考察期间专门探问了台湾的“垃圾不落地”运动。
“一切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市民的素质和卫生习惯。”俞宏说,台湾十分重视传统文明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抓文明礼仪教育,强调通过培养日常的良好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用语等细节,提升市民素质。在准备开展“垃圾不落地”运动前,花了三年时间在全社会开展宣传教育,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履行好政府职责的同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参与的局面。如政府市场管理部门帮助摊贩成立自治组织,强化摊贩自治组织功能、管理机制,以达到自我管理的目标。
对于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台湾的舆论监督非常厉害。如对于市容市貌、卫生保洁等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政府部门工作中的不到位,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民意代表都要从中挑刺、指指点点,甚至上纲上线进行痛批,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据了解,考察活动结束后,考察团以写心得、考察报告、碰头会等形式,包括台州主城区在内,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差距,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王如考说,台州应摒弃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打碎敲的模式,树立统筹经营的理念,引入项目化管理等方式,台州的城市管理才能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