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岁月崔斯汀写的信:2011年网络反腐“风起云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3:54:15

2011年网络反腐“风起云涌”

2011年12月28日09:41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网络反腐”、“网络监督”成为参会代表、委员频频提及的“热词”。有观点认为,继2010年之后,互联网在2011年成为普通群众实现监督权的重要通道。

  2011网络反腐事件多发

  2011年,此起彼伏的网络反腐事件令人应接不暇:

  4月13日,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国土局干部周文彬为了举报所在单位领导,选择了“自首式举报”,在网上直播了自首过程,称自己与单位领导贪污行贿。此事迅速引起网友围观,亳州市纪委介入调查。周文彬因此被网友称为“中国网络反腐实名举报第一人”。

  8月4日,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国土局副局长朱小红被免职,起因是他的妻子林菁在网上举报其问题。随后,衢州市国土局纪委对朱小红立案调查。

  11月,河北省怀来县一名自称“乔涵一”的女孩,实名举报怀来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志伟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受贿索贿等违法乱纪行为。

  目前,怀来县委县政府决定免去杨志伟职务,并进一步对其进行调查。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博士刘力锐将2011年网络反腐事件总结为3种形式:

  剥洋葱式网络反腐。网友将有意或无意发现的腐败线索或者证据上传到网上并引发关注,网友顺藤摸瓜挖掘出更多证据,引起反腐机构介入和查处;

  中心开花式网络反腐。掌握或接近腐败内幕的内部知情人,把腐败的重要线索或证据直接发布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关注,形成舆论压力,反腐机构核实证据、立案查处;

  里应外合式网络反腐。内部知情人“爆料”和众多网友“外挖”,双方相互策应揭发出腐败事件。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在2011年得到了诸多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和认真对待。

  2011年下半年审议通过的《中共东莞市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网络舆情搜索系统,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对网上与腐败有关的各种信息与报道进行筛选审查以及立案、侦查,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媒体公布查处情况,以此推动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

  今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围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目标,探索“网络反腐”,实现村务、党务、政务等在线公开,创造条件让村民参与到村务讨论、听证、决策、监督中来,有效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同时,一些司法机关也将网络作为搜集反腐线索的重要源头。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不少地方还建立完善了举报网站,有的地方还开通了工作QQ和手机短信,鼓励网上举报。如北京市检察机关规定对网上实名举报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犯罪的公民,经查实结案后,最高可奖励10万元。

  今年7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更是将网络反腐进一步制度化,出台了《网络举报(控告、申诉)信息处置试行办法》,规定将各大网络论坛上的举报(控告、申诉)信息作为举报的重要线索来源,进行规范化管理。“办法”要求相关机构和人员每天对互联网进行巡检,主动从各大网站及其论坛中收集举报、控告、申诉信息;相关业务部门在接收信息后3个工作日内反馈情况;不及时报送、处置重大线索的,要给予纪律处分。

  不久前,中纪委有关负责人称,目前监察部网站已实现了全国举报网站的统一联网,使网上举报成为接受群众信访举报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纪委、监察部已接受群众网上举报5万多件。

  网络反腐潜力有待深入开发

  尽管2011年网络反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刘力锐认为,在某些方面还可以更进一步开发网络反腐的潜力,应加强对网络揭发人的保护和激励力度,提高网络反腐信息的生命力,形成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

  “反腐败的网络治理模式需要从政府部门的‘独奏’向政府部门、社会、网友的‘协奏’转变,需要民间反腐与政府部门反腐的无缝对接,实现公民私人行为和国家公共权力的相互促进。无论是单一的官方反腐还是单独的民间反腐都难以取得成功,民间反腐需要借助官方反腐机构的权威及机制查处腐败分子;而官方反腐机构则要借助民间反腐力量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打击腐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刘力锐说。

  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则认为,网络反腐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其确实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可能危及公民、集体的权益和国家安全。

  为此,林喆建议,为了避免网络反腐的消极面,有关方面应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轨道。随着网络反腐法制化建设的完善,网络反腐将成为制度反腐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报记者杜晓 本报实习生严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