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缘主题曲主乐器:龚建华同志在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0:50:33

龚建华同志在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2月27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继前天和昨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三大战役”动员大会后,今天专门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并且请各县市区长参会,这足以说明这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中的重要地位。今天会议的任务非常明确:总结过去,表彰先进,部署今年。前面,细水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作了一个全面、深刻又具体的报告,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市委、市政府即将下发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一个是《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也请各地、各部门认真领会并贯彻落实。刚才,会议对获得先进的县、市、区和企业进行了表彰。在这里,我受宋书记的委托,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表彰的单位表示祝贺!同时向全市奋战在民营经济发展一线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借这个机会,我向同志们表达四点希望,也是市政府今年将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努力的工作。       一、唱响全民创业的主旋律       全民创业,是省委、省政府两年前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适时提出的一个重要决策。两年来,全省各地按照这一重要决策,全力推进全民创业,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宜春同样在全省全民创业的大潮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全民创业在我市的经济发展总体进程中,口号还不够响,部署还不够深,干劲还不够足。所以,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要在全市唱响全民创业的主旋律,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为此,市委、市政府在15日下发了一个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实施意见的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同时在组织机构和支持措施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操作中,我们究竟怎样唱响全民创业的主旋律?有三个问题值得大家高度关注:       第一,把全民创业的氛围营造得更浓。全民创业的氛围主要包括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造浓舆论环境,就是要在全民创业的启动、推进、深入的过程中,真正地做到每年每月甚至每一天,报纸上有全民创业的报道,广播里有全民创业的声音,电视里有全民创业的图像;造浓社会氛围,就是要让全民创业的功臣在宜春这块沃土上拥有社会地位、享有政治荣誉。       第二,把全民创业的激情营造得更高。全民创业的内涵,就是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可以说创业主体涉及社会每个个体,创业范围覆盖社会各行各业。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全民创业决定的目的,就是要把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激活起来。那么,怎样把全民创业的激情营造得更高?我特别赞赏有人所说的成功“4+1”:“4”是指智慧、勤奋、机遇、性格四个方面。第一是智慧。智慧指的是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不是单指知识水平,更不是光讲学历。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前天宋书记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讲,不能凭一张文凭打天下,这是很有道理的。第二是勤奋。勤能补拙,勤奋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比什么都重要。对创业人员而言,要倡导的就是温州人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耐劳精神。第三是机遇。机遇是造就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机遇有三种:别人给的,守株待兔等的,还有自己运作出来的。显然,弱者等待机遇,勇者抓住机遇,智者运作机遇。第四是性格。性格形成习惯,习惯影响成功。不同性格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因此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1”是指什么?就是激情。激情是生命的源泉,是成功的催化剂。如果一个人对事业、对家庭、对企业没有创事业、创家业、创企业的激情,是不可能有作为的,更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全民创业的激情进一步激发起来。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表彰先进,既是营造氛围,也是激发激情。       第三,把全民创业的环境营造得更优。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关键要优化发展环境,真正营造最适宜企业落户的“企居”生态环境。在营造环境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宜春的名气做得更响,使外面企业能够进得来。要让投资者都知道宜春不但自然环境好、人居环境好,而且投资环境同样很好,使外地客商慕名而来。其次,要把宜春的环境造得更好,使本土企业能够留得住。经济发展规律上有个马太效应,愈热愈发展迅速、愈冷愈滞步不前。如果我们这里仅是居住的福地,而不是创业的热土,连本土企业都留不住,全民创业的主旋律那就很难唱响。我们要让所有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对宜春的前景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再次,要把宜春的要素配得更全,使各方企业能够长得快。一家主导企业要落户一个地方,必须保证产业链的连贯和供应链的紧密,必须具备关联生产要素的配套。龙头企业要求其零配件企业随同落户,而对于零配件企业也同样如此,它落户到哪里,也要求主件企业一同落户。这是生产要素的协同问题,是产业集群的成长规律。我讲“植树造林”,就是植产业之“树”,造企业之“林”,就是要把我们宜春营造成为企业能够从苗到树、由树成林的沃土。所以,如果我们的土壤当中缺钾肥,缺磷肥,或是缺其他什么肥,就要及时地补进去,这些肥就是指生产要素,指服务要件,比如物流运输、金融以及海关、商检等。能不能把环境营造得更优,把全市尤其是工业园的要素体系建设得比较完备,决定了我们能不能真正把主旋律唱响,能不能真正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的热潮。我由衷地希望,我们全市党员干部、企业自身以及广大群众,都能够在这个主旋律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二、筑强企业集群的主战场       在全市实施中心城“三大战役”动员会上,赣辉副市长就市本级经济开发区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我现在讲的这个主战场就是指开发区和工业园。所以,今天会议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在如何筑强企业集群的主战场问题上,我将它概括为“三个打造”:       (一)要把开发区和工业园打造成“三有”福地。“三有”就是指有型经济、有根产业、有税企业。第一,有型经济。有型是指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强的市场后发力。在引进的企业中首先是外向型,其次是科技型,再次是生产型。我总体感觉我们民营企业中,科技型企业还不够多,生产型企业还不太强。第二,有根产业。有根就是企业落在了我们宜春之后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质上就是在地方上能够形成产业配套和产业集聚。因此,我们不主张给无根产业优惠政策,而对于那些有根企业尤其是重特大项目,我们将在优惠政策上全力倾斜。第三,有税企业。增加社会财富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全力以赴当“仆人”也好,当“保姆”也好,最终为的就是财政增收,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很多企业把年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做得很高,最后拿税收来检验,是西瓜跟芝麻的反比。这说明要么它仍然处在政策的优惠期,要么就有偷漏税嫌疑,还有可能就是把分母做大,以使自己可以摆在十强、百强当中,打肿脸充胖子。当然,在征税中我们要依法征管,任何单位、任何部门绝不允许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所以,我们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三有”福地,就是要在这三个“有”上做实做强,并且旗帜鲜明地坚持做下去。       (二)把开发区和工业园打造成“三无”净地。“三无”是指无自收规费、无越规检查、无后顾之忧。首先是无自收规费。除依法依规必须上缴省以上的规费外,在开发区内原则上不能出现规费,成为“零”规费区域。其次是无越规检查。未经允许,市直单位、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进入园区检查。在园区管理机制的推进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部门只能开绿灯。最后就是无后顾之忧。县、市、区的领导在这里,工业园区的领导也在这里。我希望我们工业园区高度重视为企业解决三产服务问题。如果三产服务没有跟上去,园区内企业的员工,工作在园区,生活在城里,人为增加了交通量,增加了运行成本。如果最基本的问题都不能解决好,还凭什么留住企业、留住人才。按中央的政策,园区内7%的土地面积可以用于三产,我想大家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考虑周全。上高的裕盛工业园离县城有七、八公里,到顶峰可以达到5万人,5万人就是一个小型、中型城镇,我们总不能让这五万人天天往返于县城和园区之间吧?所以,我们在解决驻园企业的后顾之忧方面,必须把三产做好。       (三)把开发区和工业园打造成“三最”高地。我们要尽可能让驻园企业感觉到商务成本最低、办事节奏最快、创业感受最佳。第一,商务成本最低。这是我们得以把企业集聚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商务成本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比如说在降低物流成本尤其是出口的物流成本方面,我们和海关、商检等相关部门都在进行协商,目前正在运作开通“无水港”,即海关方面在宜春火车站设立一个出口货物的监管点,直接报关、验关、通关等。第二,办事节奏最快。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对政府和企业家来讲,都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为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事节奏,加快办事速度,我们法定7天办完的事情尽量3天办好,3天可办的事情尽量1天办完。第三,创业感受最佳。要让入园企业都能得到三种感受:一是安全感。在幸福感中,安全指数是第一指数,如果在园区连安全感都没有,谁会来投资入驻?二是舒适感。要让企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三是成就感。要让客商感觉在宜春投资一定能成功,而且比在别的地方赚钱更多。所以我想,只有把我们的工业园区打造成“三最”的高地,才有可能和其他设区市的工业园区相抗衡、相竞争,才有可能实现赶超和跨越。       三、勇当快速崛起的主力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经济增长的主体。这个市场经济的细胞越大越好,长得越快越好,而且素质越强越好。我曾在“江铃”工作过,有担任企业老总特别是大企业老总的工作经历。我清醒地知道:企业希望政府帮助什么。反过来讲,作为地方政府,也同样对企业家寄予厚望,这就是我现在要讲的:勇当快速崛起的主力军,做到三个“敢于挑战”。       第一,敢于挑战市场。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找不到供不应求的产品,基本都是买方市场。市场无限小,却又无限大。在座的企业家可能清楚营销界一个关于非洲卖鞋的经典故事,两个销售员到非洲卖鞋,一个看到那边的人不穿鞋就认为没有市场,另一个也是看到那边的人不穿鞋,却发现这正是有待开发的巨大市场空间。因此说市场,在弱者眼里是饱和了,而在智者眼里到处都有空隙,关键就在于看到看不到,钻得到钻不到,抓得到抓不到。我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要勇于挑战市场。前天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仁和集团的杨文龙先生讲了“五化”,我非常赞赏他所说的“品牌化”。他的企业有好几个品牌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这几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正在急剧扩大,但他已经着手考虑再运作几个品牌出来。市场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法则,我们要有这样的前瞻意识,要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如果等市场开始萎缩了再来考虑替代品牌,那时对手早已成为领跑者。所以,我们不能自满,不能自负,要勇于挑战市场,而且要不间断地挑战市场。       第二,敢于挑战对手。同行业都是对手,在与对手的竞争中,需要讲究策略。商海中有一个“真理”: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企业首先是经济人、自利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第一目标的,也因此,要在挑战中寻求合作,昨天的对手也许就是今天的伙伴,甚至过去的怨家会是终生的战略合伙人。       第三,敢于挑战自我。这点是最关键的。我接触过很多民营企业,为什么一些民营企业长不快、做不大?我分析主要是受四个因素的制约:第一是不愿冒险扩张。很多民营企业只满足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融资理念,不会充分借助外来要素进行扩大再生产,有些甚至是不愿借银行的钱来发展。第二是不愿横向合作。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合规则,封闭思想比较严重,有钱只想自己赚,不愿让合作伙伴一块分享。第三是不愿破旧立新。这个“旧”就是家族式的管理。当企业刚起步时,家族式是可行甚至是理想的模式,你开夫妻店、父子店、兄弟店都可以,但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尤其是开始角逐市场份额的时候,就应该引入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但这点,一些家族式民营企业往往做不到。合股公司和家族式公司优劣对比,国际上最有说服力的是福特和通用,福特曾经是百年老店,长期保持世界老大地位,而恰恰是家族式管理使它日益衰竭。在福特衰竭过程中,通用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聘请全球经营管理高手艾尔佛雷德·斯隆,在他领导通用汽车公司的几十年中,通用不但超越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而且成为了美国经济的重要标志。到现在,通用在全球的排名还一直稳居第一。我们一些家族式企业在管理上往往撕不下亲属关系情面,放不下血缘、血统关系。所以说不敢破旧立新,这也是我们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小的民营企业做不大、做不强的根本原因。第四是不愿返乡创业。今天我们在此隆重表彰一批返乡创业、成功成才的先进典型,也是要借此呼吁在外务工的宜春人,带着信息、经验和资本回家乡来创业。我们出去务工的人,往往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有了第一桶金的积累,但有些人不愿回来,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家乡的发展还不了解。前不久我去了劳动力市场,我建议劳动就业局在年前向每个在外务工人员发一封邀请函,致一个新年祝福,同时介绍一下家乡的建设与变化。我们一定要破除“宁在外面当打工仔、也不愿回来当老板”的思想障碍,因此我今天非常感谢在座的返乡创业的企业家,你们为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做出了好榜样,家乡人民会感谢你们也会记住你们的。所以,我们在挑战自我当中如能解决好这“四个不愿”,我相信各位的企业一定会有一个大变化。       四、打赢争先进位的主动仗       打仗要有分工,这是战略战术的一个起码的要求。我们在争先进位当中,分工非常明确:政府打造平台、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为此,我也提三点希望:       第一,各级政府要主动当好“仆人”。就是要当好“保姆”,当好服务员。我们本身就是公务员,就是人民的公仆。当好“仆人”,就是两句话:当企业需要你的时候你无时不在,当企业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无影无踪。能做到这点就行了。坦率地说,我白天很少在办公室,但是只要有企业家约我谈事,我绝不会也从来没有拒绝过,如果白天抽不出时间我晚上也一定会约见。拒企业家朋友于门外,你就拒绝了上帝,你就拒绝了你的衣食父母。反过来说,如果是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无影无综,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来麻烦企业,那就完了。       第二,金融各家要主动当好“财神”。我来宜春工作后,召开的第一个专题会,就是金融工作座谈会。在这个座谈会上我热切地希望金融机构:要为企业尤其是我们的中小民营企业伸出关爱之手,支持它们快速健康成长,支持他们做强做大。现在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讲,最大的瓶颈就是融资。我们的银行要当好这个“财神”,主动解决好四个关系:第一是“蛋”与“鸡”的关系。我们有些银行出于保守,乐意花钱养“鸡”,而不愿投钱孵“蛋”,并且只养会下蛋的“母鸡”,这种眼光狭隘了。在它还是“蛋”的时候,你要有前瞻意识,因为“蛋”可以孵出“小鸡”,“小鸡”长大后又可以生“蛋”,当然,这个“蛋”孵出的“鸡”有母也有公,这也存在一个风险的问题,但是不论如何一定要处理好这个关系。第二是“贫”与“富”的关系。嫌贫爱富是银行家们的职业特点,条件好的企业容易贷到款,因为银行愿把好企业作为客户,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而现实生活中,往往更需要扶持的是尚在启动和创业之初的中小企业。我希望各家金融机构,要在人家最需要钱的时候能够雪中送炭,而不只是锦上添花。第三是“法”与“情”的关系。既要依法又要合情,如果一味地强调法规、条例,操作过于僵化,什么都不能作抵押,那永远也难贷到款。要深入到企业去作判断,如果合情合理,就应给予考虑。最后一个就是“赢”与“亏”的关系。在经营中赢与亏是相对的,对于银行来讲,有时候需要舍赢利这个“小家”顾发展这个“大家”。建议金融机构算好总体赢亏帐,在保证总体盈利的前提下,把门槛放低一点,限制放宽一点,伸出热情之手,来争当我们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财神”。       最后,社会各界要主动当好“帮手”。人人都是宜春形象的维护者,人人都要关爱我们的投资环境。希望我们社会各界,来为我们的全民创业、企业集聚和快速崛起、争先进位,当好这个帮手。简单讲就是三句话:维护投资环境的纯洁,主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培育“植树造林”的沃土。       第一,维护投资环境的纯洁。我前面讲了要把工业园打造成“三无”净地,但绝不是讲工业园区里面要这样,而园区外就可以乱收费、乱罚款。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我们是绝不会手软的。省里前不久对于几起上路乱收费的事作了通报,处罚都很重,我们要引以为戒。比如说在袁州区这种商业繁华的三产地带,随便进门入店去收钱,去乱收费、乱罚款,那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一定要维护好投资环境、创业环境的纯洁。第二,主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希望法院以及其它司法机关也要多为企业着想。如果企业打官司,就算输了,也要安慰好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要让企业因为输了官司就举家迁走。这种效应是1比10的,走掉一个企业家,就可能影响十个企业家不敢来。安慰好了一个企业家,就可能引来十个企业家。在守法经营、依法致富情况下,我们要让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在宜春得到最好的保护。最后,培育“植树造林”的沃土。就是要千方百计让我们的产业之树、企业之林在宜春这片沃土上成长得更加茂盛。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全市广大的企业家和干部群众,能够积极投身到全民创业的洪流中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锐意进取,迅速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高潮,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打造实力宜春、活力宜春、魅力宜春、和谐宜春作出更大的贡献。